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平台建设与课堂模式研究

教学平台建设与课堂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慧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教学平台建设与课堂模式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的智慧教育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为发展学生智慧能力的教育,旨在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学习环境、运用智慧教学法、促进学习者开展智慧学习,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思维能力的智慧型人才。因此,智慧教育既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也是教育现代化追求的重要目标。智慧教育不仅仅是指教育环境的智慧化,还包括教与学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教育科研的智慧化、教育服务的智慧化、教育评价的智慧化等多个方面,是信息化推动下的全方位教育变革。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智慧教育旨在培养大批具备21世纪的新技能、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智慧型人才。

根据智慧教育的定义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智慧教育体系结构的分析,我们得出,智慧教育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智能化教育信息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学习环境、智慧教学法和现代教育制度。

1.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是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能楼宇的概念中迁移过来的,是智慧教育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智慧学习环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教与学有着革命性影响。

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学领域专家祝智庭对智慧学习环境做了较为明确的定义,指出智慧学习环境是以适当的信息技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为支撑,科学分析和挖掘全面感知的学习情境信息或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学习数据,以识别学习者特性和学习情境,灵活生成最佳适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引导和帮助学习者进行正确决策,有效促进学习者智慧能力发展和智慧行动出现的一种学习环境。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智慧学习环境是一个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这个场所或空间,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的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智慧学习环境能够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能更好地提供适应学习者个性特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

智慧学习环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全面感知:具有感知学习情境、学习者所处方位及其社会关系的性能。②无缝连接:基于移动、物联、泛在、无缝接入等技术,提供随时随地、按需获取学习的机会。③个性化服务: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能力、风格、偏好、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诊断、学习建议和学习服务。④智能分析:记录学习过程,便于数据挖掘和深入分析,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⑤提供丰富资源与工具:提供丰富的、优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提供多种支持协作会话、远程会议、知识建构等的学习工具,促进学习的社会协作、深度参与和知识建构。⑥自然交互:提供自然简单的交互界面、接口,减轻认知负荷。期望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设计多种智慧型学习活动,有效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高知识生成、智力发展与智慧应用的含量;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由度和协作学习水平,促进学习者个性发展和集体智慧发展;拓展学习者的体验深度和广度,提供最合适的学习支持,提升学习者的成功期望。构建智慧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轻松、投入和有效地学习。

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硬环境包括智慧校园以内的智慧教室、智慧备课室、智慧语音室、智慧图书馆学校)、智慧探究实验室等智慧型功能室,智慧校园以外的智慧博物馆、智慧美术馆、智慧图书馆、智慧公园、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探究基地等,以及各种智能学习终端,如电子书包等。软环境包括各类学习资源和智能学习工具。学习资源是实现教育系统变革的基础,是教育智慧沉淀、分享的重要载体。学习资源建设包括学习资源库建设、开放课程库建设和管理信息库建设。

2.智慧教学法

智慧教学法强调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变革中的作用。智慧教学法主要包括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评价三个部分。(www.xing528.com)

智慧教学是教师在智慧教学的环境下,利用各种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展的教学活动。智慧教学以提升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机械、低效、参与不足等现象,具有高效、开放、多元、互通、深度交互等基本特征。教学环境的改变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全员培训,鼓励教师在智慧教室实施各种新型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等进行班级差异化教学,构建智慧型课堂。

智慧学习是继数字学习、移动学习(m-learning)、泛在学习之后的第四次学习浪潮,在泛在学习基础上新增了“智能分析”,意在对学习者所产生的大范围数据中的隐含意义进行挖掘,为评估学习过程、预测未来表现和发现潜在问题提供服务。智慧学习是在智慧环境中开展的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学习者不仅能够即时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信息和服务,而且还能够享受到个性化定制的资源和服务,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自己的潜能,使得学习过程更加轻松高效。智慧学习具有个性化、高效率、沉浸性、持续性、自然性等基本特征,能够帮助学习者不断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成为21世纪知识和智慧的创造者。智慧学习的开展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力。学习力是组织和个体掌握知识、创造知识、传承文化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造知识的能力以及伴随学习过程而发生的一系列智力技能。在智慧教育环境下,要着重培养学生在认知、创造、内省和交际四大领域的学习能力。学生开展智慧学习的方法有:小组合作研究型学习、问题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个人兴趣拓展学习、网众互动生成性学习等。

智慧评价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定期、持续采集各类教育数据(学业成就、体质状况、教学质量等),并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而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学生和教师的档案袋数据需要永久存储在云端,同时通过科学的评估模型,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绩效和学生的学习绩效,并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3.现代化的教育制度

智慧教育系统除了包括环境基础和理论指导外,还包括国家教育制度的创新与变革。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包括义务教育制度、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招生与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评估制度等。

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转型阶段,色彩浓厚的教育市场的行政化干预等,给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得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之间存在以下差异。第一,在时间长度上,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限制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接受教育,如青少年时期;而现代教育制度贯穿于人的一生。第二,在知识范围上,现行教育制度注重单一的抽象知识的学习;而现代教育制度涉及理智、情感、审美、职业、政治、身体等多方面。第三,在各类教育的联系上,现行教育制度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分离隔绝;而现代教育制度注重人格的全面和谐发展,谋求各种教育之间的一体化。第四,在知识的基础上,现行教育制度重视对已知的信息和知识的学习;而现代教育制度则重视辩证观点的形成。第五,在文化价值观上,现行教育制度因强调内部限制和外部强制,迫使学习者接受既有的文化价值观;而现代教育制度则尊重人的个性和独立选择,强调自我发展。第六,在教育的定义上,现行教育制度将教育定义为向学习者传播文化遗产的过程;而现代教育制度则将教育定义为学习者个人持续发展的过程。第七,在筛选功能上,现行教育制度将教育视为筛选人的工具;而现代教育制度则认为在人的未成熟期的一次性选择是无益的,应充分发挥人的内在潜质。第八,在学习空间上,现行教育制度将教育主要限定在学校;而现代教育制度则将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职业岗位等各种环境。第九,在预设性上,现行教育制度为教育媒体和训练设置了特定的阶梯;而现代教育制度允许自主选择教育机会,强调适配性。第十,在施教者上,现行教育制度规定了教育由社会中的特定人群(教师)进行;而现代教育制度认为施教者可以根据时间和情境由社会整体提供。

因此,智慧教育从国家教育制度的层面来说更加重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放眼世界,汲取和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孕育人类智慧,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