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潜夫论:扬长避短,不拘一格

潜夫论:扬长避短,不拘一格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⑩。图4刘邦重用陈平西汉大臣魏无知给刘邦推荐了陈平,却遭到刘邦的责备,原因是有人反映陈平品行不端。对于有才能的人,应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大胆起用,而不必求全责备。因此,求全责备是极不现实的。贪廉之分,判于云泥,似必不相涉矣,而欲求介士之纤微,则非夷、惠之清和,必有可求之瑕璺。

潜夫论:扬长避短,不拘一格

昔自周公不求备于一人,况乎其德义既举,乃可以它故而弗之采乎?由余生于五狄,越蒙产于八蛮,而功施齐、秦,德立诸夏,令名美誉,载于图书,至今不灭。张仪,中国之人也,卫鞅,康叔之孙也,而皆谗佞反覆,交乱四海。由斯观之,人之善恶,不必世族;性之贤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负苞,山野生兰芷。夫和氏之璧,出于璞石;隋氏之珠,产于蜃蛤。《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故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

(选自彭铎《潜夫论笺校正》卷一《论荣第四》,下同)

【注释】

①《论语·微子》:“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②举:立。此指德行已有成就。③由余:其祖先为春秋晋国人,后逃亡到西部少数民族居住的戎地。由余生于戎地,后被秦穆公用为谋臣,灭十二戎国,扩地千里。事见《史记·秦本纪》。五狄:古代对居于我国北方五个少数民族的合称,这里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④越蒙:春秋时越国人蒙,后被齐国任用,使齐强盛。见《史记·邹阳传》。八蛮:古代南方有八蛮国。这里泛指南方少数民族地区。⑤诸夏:中国,指古代中原华夏族国家。⑥张仪:春秋时魏国人,后入秦,惠文王时任为相,他用“连横”政策瓦解了东方六国的“合纵”。⑦卫鞅:即商鞅卫国人,后入秦,实行变法富国强兵。王符对张仪、商鞅的评价反映了汉儒的观点。⑧康叔:周武王的弟弟。⑨《诗经·小雅·青蝇》:“馋人罔极,乱四国。”交为构合之义,构合两端,使彼此相嫌,而生惑乱。⑩世俗:风土习俗。承上文“或因所来”而言。⑪从俞樾说,“堂”应作“唐”,“负”当作“”。《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中:中庭,庭院之中。唐:堂途,由庭堂到大门的路。、苞:两种野草。⑫兰、芷:都是香草。⑬隋氏:指隋侯,西周时的姬姓诸侯。据《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隋侯救过一条负伤的大蛇,后来这条蛇于江中衔了一颗大珠报答他。蜃蛤(shèn’gé):大蚌。⑭见《诗·邶风·谷风》。葑:又叫芜菁,蔓菁。菲:古时类似萝卜一类的菜。下体:指根部。郑玄笺:“此二菜者,皆上下可食,然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根恶时并弃其叶。”即“取其一美,不尽其恶”之意。⑮瑕:玉上的斑点,以喻缺点。

【品读】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是优点和缺点的复合体,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优点和缺点。

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农夫为了捕鼠,从外地弄回一只擅长捉鼠的猫,但这只猫不仅能捉鼠,也喜欢吃鸡。不几天,家中的老鼠被捉光了,鸡也所剩无几。农夫的老婆想把这只猫弄走,农夫说:“祸害我们家的是老鼠,老鼠不除,就会偷吃我们的食物,咬坏我们的衣物,损坏我们的家具,我们就会受冻挨饿。没了鸡,大不了不吃鸡肉罢了,还不至于挨冻受饿。”农夫对待猫,尚能做到不苛求完美,看其主要优点,而用人者对人才的使用又会怎样呢?

图4 刘邦重用陈平(www.xing528.com)

西汉大臣魏无知给刘邦推荐了陈平,却遭到刘邦的责备,原因是有人反映陈平品行不端(有与嫂子私通、受贿的行为)。而魏无知认为,有些人虽然品德好,却在打仗时派不上用场;陈平乃奇谋之士,虽有盗嫂受金之事,但在楚汉相争之际,对刘邦取胜有大益。刘邦听从了魏无知的建议,重用了陈平,陈平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为汉室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雍正年间,有个叫李卫的人深得雍正器重,先是做了云南盐驿道,后因政绩卓著又升任云南布政使。然李卫生性直爽,性格粗暴,有时难免对人刻薄,对上司也有顶撞,于是有人向雍正告状。雍正对前来告状的人说:“李卫粗率狂妄,这是大家所知的,我用他,主要是看他做事干练,清明廉洁,很有政绩,其他那些都是小事。”后来,李卫成了雍正王朝三位封疆大吏之一,为国家做出了贡献。美国总统林肯在内战期间,宣布任命格兰特为总司令,但他手下的人十分担心,私下劝告他说:“格兰特嗜酒成性,难当大任。”然而,林肯将独特的军事才能作为选拔将领的主要依据。格兰特虽然在生活上有嗜酒的缺点,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是大局所需。历史事实证明,林肯用格兰特为帅,对击败南军,平定内乱起了重要作用。看来,历史上那些明君贤臣或有远见卓识的人,在用人上都非常强调看主流,观本质,不计较小过失。也因此,他们身边聚集了一大批能人,为他们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吕氏春秋·劝学》曰:“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如果大节美好为世人所崇尚,那么即使有小缺点,怎么能成为任用的妨碍呢?看长处,天下无不用之才;看短处,天下无可用之人。对于有才能的人,应不拘一格扬长避短大胆起用,而不必求全责备。

【扩展阅读】

导言:王夫之认为,即使是贤人也不可能没有毛病,没有一丁点过失的正直之士是不存在的。如果放任小人整天找碴儿,再谨小慎微的君子也难逃被判罪的下场。因此,求全责备是极不现实的。

无过者鲜矣

贤者之周旋视履而无过者亦鲜矣,刚柔之偏倚,博大谨严之异志,皆有过也。贪廉之分,判于云泥,似必不相涉矣,而欲求介士之纤微,则非夷、惠之清和,必有可求之瑕璺。君天下者,因其材,养其耻,劝进于善,固有所覆盖而不章,以全国体、存士节,非不审也,乃小人日伺其隙,而纠之于细微,言之者亦凿凿矣,士且侧足求全而不逸于罪罟,则人且涂饰细行以免咎,曲徇宵小以求容,而锲刻之怨,独归于上,此流毒于荐绅而失士心之券也。民心离,士心不附,上有余怨,下有溢怒,国家必随之以倾。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七《梁武帝》,中华书局,1975)

【原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