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作机制推动生态共建示范区发展

合作机制推动生态共建示范区发展

时间:2023-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推动循环经济合作探讨和研究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循环经济合作的领域、途径、方式和方法。

合作机制推动生态共建示范区发展

11.5.4.1 设立示范区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筹措,通过以下几种渠道进行:①中央和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债资金;②直接或间接分享新安江水利、水电、供水、水运、水产及水生态环境综合效益的部门和单位,如水库、水电站、水厂、风景区、内河航运、水产养殖等单位,按受益比例分担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成本;③根据优水优价的原则,推进水资源费和水价改革,从水资源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④从共享区征收的排污费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纳入生态共建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环境的补偿;⑤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保证金制度;⑥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国际合作热点的有利时机,扩大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援助渠道,争取利用国外赠款、技术援助和优惠贷款

11.5.4.2 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方式

1.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加强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合作,建立示范区污染联防联治机制。新安江流域共建共享示范区内各级政府积极联手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的项目优先推行,鼓励企业采取直接投资、BOT或合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共建示范区内生态农业建设、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沼气工程;积极建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2.推动循环经济合作

探讨和研究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循环经济合作的领域、途径、方式和方法。首先在示范区内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推行建设生态城市和生态乡镇,也是示范区未来发展的要求与趋势。除此之外,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努力倡导绿色消费等有利于循环经济推行与发展的项目,都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益的合作方式。

3.环境保护监测合作

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环境监测网络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区域内环境监测工作的合作,及时、准确、完整地掌握区域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为了实时动态监测流域的水质,及时处理与控制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在流域各级支流以及重点污染源分别增设水质监测点,这对于流域内及时、准确、完整掌握水环境状况变化是非常必要的。建立流域示范区环境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网络共享。参考莱茵河管理委员会的运行模式,由下游的杭州市配合太湖局对跨界水质进行监控,发现水质出现异常及时向委员会报告,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

4.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合作

环境教育的合作包括以社会各阶层为对象的社会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的基础教育,以培养环保专门人材为目的的专业教育和以提高职工素质为目的的成人教育等方面。要积极建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宣教交流机制,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宣教活动,联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与成效新闻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教阵地建设。

5.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和产业合作(www.xing528.com)

配合新安江流域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示范区内积极开展环境保护重大科研开发项目合作,在环保投融资、技术配合、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的建立是一项崭新的尝试,有许多潜在的开发项目需要推进,科技和产业的合作是必要的。

11.5.4.3 新安江流域生态共建共享示范区经济合作

1.建立黄山、千岛湖、杭州大旅游圈

打破地域、区域界线,实行强强联合,形成整体形象和规模优势,共同做活人、文、山、水各类资源文章;加强优势旅游资源整合、旅游线路开发和促销合作;建立区域旅游信息数据库,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绿色旅游通道,共同打造流域无障碍旅游区;建立“黄金周”和重大节假日的旅游预警机制和重大事件通报制度;加强旅游项目开发合作;加强旅游人才培训与交流合作。

2.推进产业与投资方面的合作

建立经济协作区,营造公平、开放和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建立透明、便利、规范的投资促进机制。支持示范区内企业间开展技术、生产、投资合作,整合示范区内的资源和产业,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按照环境功能划分产业布局。在共建区内加快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产业;大力发展具有生态、经济双重效益的产业,诸如建设生态园区、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加工基地、绿色有机茶加工基地等。对不利于共建区建设的产业,与共享区的其他区域充分协商,尽量采取异地发展的形式;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布局,提高整个示范区的产业水平。下游地区可鼓励和引导一些环境要求高、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少的产业在上游布局。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上游地区的生态产业建设。上游地区可设立生态经济园区,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和接纳下游地区的产业转移。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

积极推进新安江流域上下游之间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消除限制商品流通的地区障碍,建立健康、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促进经济交流,缩小区域差距。鼓励区域间贸易的合作与发展,示范区内推行工业制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标准和认证标准的互认,互相认同法定检验单位出具的鉴定结果,促进商品自由流通。加强新安江流域示范区信息化交流网建设,促进示范区内通信基础设施共享。

4.加强科教、人才、信息方面的合作

加强新安江流域上下游之间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与教育资源应用的合作,加快推进科技文献、科技信息、专家库、动植物资源和水文资源等基础性科技教育资源的联网共享;以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为主,逐步建立示范区科技项目合作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开展示范内政府机构人员的培养和交流,增强各地对区域发展的整体认识,开阔视野,促进合作;开展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交流和劳务输出输入组织合作,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合理流动,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技工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和资格认证制度。新安江流域上游源头区人口密集,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不利于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加强上下游人才交流,将上游水源区内剩余劳动力经过职业技能培训向下游劳务需求较大的浙江省输出,这不仅能推进上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也有利于增加上游水源区居民的收入,缩小上下游的发展差距。

以此为载体,进行招商引资、项目洽谈、资源开发、经济技术协作、人才信息交流、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