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6位名师的育人之道:从教学走向教育

16位名师的育人之道:从教学走向教育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仁爱”这一核心,她从班级环境布置入手建设班级文化。在她的班级门口有一个醒目的相框,里面有七朵娇艳的荷花,这是她们班的班徽。那如同全班师生笑靥的荷花源于班内一个名叫小倩的女孩。有了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还要组织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这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16位名师的育人之道:从教学走向教育

作为班主任,理所当然成为构建班级文化的主导者、组织者,要构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为学生染一方特色“天空”。

首先,要确立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山东济宁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滋养着济宁人。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爱”,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今天倡导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其前提和基础也是“仁爱”。于是,她把“仁爱”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来建设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围绕“仁爱”这一核心,她从班级环境布置入手建设班级文化。利用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奋进。她在教室里设计布置了这样几个版块:

一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班级“全家福”照片下是她们的班规:不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不做损害班级名誉的事;不做不利于学校的事。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约束之事”,现代教育必须体现自由这种根本属性。她以民主和包容的管理理念,给孩子们尽可能大的自由成长的空间和一个快乐的童年,不想让太多的规矩束缚住孩子的手脚与心灵。她用班规、班训给孩子们制订了一个道德规范,在不违背这样一个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尽情享受美好、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是“上善若水”。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心形的便笺纸上用工整的字体记录下自己近期的善行,贴在展板上。由此,孩子不仅懂得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也提高了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孩子们用便笺纸上的文字,用自己的行为,阐释着“上善若水”。

三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个版块占据了整个教室的后墙。在班里,谁读到一本好书,就可以把这本书的图片和内容介绍整理出来贴在这里,推荐给大家。在阅读课外书的过程中,做好摘抄,将自己摘抄的片断张贴在这里。这里还定期展示同学们制作的不同主题的精美的手抄报。同学们在这种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收获,感受着成长的快乐。

四是“见贤思齐”。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通过写字教学,我们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一手好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陶冶美好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并能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能使每个学生受益终生。“见贤思齐”是作业展示栏,优秀作业会定期在这里展出。她特别注意把机会留给那些书写有进步的孩子,“见贤思齐”栏中展出的作业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新动力。

在她的班级门口有一个醒目的相框,里面有七朵娇艳的荷花,这是她们班的班徽。那如同全班师生笑靥的荷花源于班内一个名叫小倩的女孩。小倩的父亲在“济宁荷花节”筹备处工作,所以,小倩对济宁的市花——荷花有了较多的关注。在与女孩的交流中,王老师萌生了创设班徽的设想,并鼓励孩子们自己动手创作设计,并说清寓意。同学们对这一新奇的实践活动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纷纷精心绘制自己的班徽。不久,就有一幅用稚嫩的笔画写着“团结、向上”的“荷花图”经小组推荐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第五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们兴奋地介绍:绿绿的荷叶象征我们的学校,这朵最大最美的荷花是老师,周围六朵含苞欲放荷花的是我们全班六个组的同学。对学生这一新颖的设计,王老师在赞赏的同时,进一步引导:“这朵大花是很美,但若没有荷叶,没有周围那六朵小荷,它会美得很孤单。其实,最美的是这六朵小荷。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哪朵小荷是最美的?”于是,学生们又分别以粉荷、红荷、紫荷、黄荷、白荷、绿荷给自己的小组命名。现在,“×色小荷是最美”已成为班级小组竞争时的口号,也成为孩子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动力。(www.xing528.com)

有了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还要组织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她觉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时代赋予人才的新的定义是:不仅能够驾驭新科技,具有创新意识,更要有将科技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她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自己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特色,组织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母亲节”来临之际,她组织学生开展了“我拿什么奉献给你,亲爱的妈妈”感恩教育活动。有的为妈妈送上亲手制作的贺卡,有的用零用钱为妈妈买一份礼物,有的帮妈妈做家务,有的给妈妈洗脚,有的给妈妈写一封感恩信。孩子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对妈妈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认识、净化了心灵。

“全国助残日”这天,她组织全班同学到盲校开展了“让我来做你的眼睛”手拉手联谊活动。通过赠送礼物、共同联欢、参观交流、同包水饺、共享午餐等活动过程,孩子们真切地了解了盲童的生活。在被盲童自立自强精神感动的同时,孩子们懂得了:要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我们是兄弟姐妹。

消防日”前夕,她组织全班同学到消防支队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活动。孩子们先观看消防知识展版和官兵消防演习,接着开展了乘举高车、试穿防化服、模拟逃生训练、队列训练等活动。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消防知识,还在心里树立起“英雄形象”。活动结束时,不少男孩子表示消防员叔叔真了不起,自己长大也要当消防员。

她还组织孩子们走进法院与法庭,进行“零距离接触”——观摩庭审;走向农村,为农村学校捐书一千余册,和农村孩子手拉手共联欢;带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走向大自然开展亲子植树活动,种下一棵棵承载着孩子美好希望的小树;借助学生家长的社会力量举办新年联欢会,让每个孩子都登台,自信地展示自己……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道德与能力同步发展。有大德才有大智,这些实践活动以道德发展,保障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同步生成。学生在活动中进入主动探究状态,学生在运用课内知识掌握课外知识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观察社会、体验人生、感悟自然,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特色班级文化”是班级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这既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需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