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教育实践与思想简析

孔子教育实践与思想简析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孔子认为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这一观点说明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

孔子教育实践与思想简析

60min搞定

(18年311选;13年311辨;07年311简;12年311分析;15年、18年首师大,18年西南大学论)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之一。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书。

1.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

2min搞定[3]

扫码回复“孔子”听讲解

(1)孔子编订“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整理和保存了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奠定了儒家教学内容的基础。

(2)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他创办的私学在春秋时期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深远的学校。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奠基人。

2.“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作用和地位★★★★

3min搞定

(1)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庶、富、教”

孔子是我国最早论述教育与经济关系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在先庶、先富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化,发展教育事业。

(2)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首次论述了教育与人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是很接近的,之所以在成长中出现差别,是后天“习染”的结果。这一观点说明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关键性。

3.“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

5min搞定

(14年311选;18年北师大、20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名;20年西南大学简)

(1)含义:孔子对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是“有教无类”。其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孔子躬亲实践“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广收弟子,他的弟子来自各个诸侯国,成分复杂,且大多数出身平民。

(2)意义

①“有教无类”作为私学的办学方针,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平民,这是历史性的进步。

②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③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化、教育的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促进作用。

4.“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标★★★★★

5min搞定

孔子提出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育人才的路线可概括为“学而优则仕”。虽然这句话是子夏说的,但也代表了孔子的教育观点。

(1)含义

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②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目的;③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

“学而优则仕”与“任人唯贤”的路线配合一致,把读书和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笼络人才的手段。

(2)意义

①它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②它反映了封建制度兴起时的社会需要,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学习的动力。

③它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④它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了一定的规律,直到现在仍有实际意义。

5.以“六艺”为教学内容★★★

5min搞定

(1)教学内容:孔子认为道德教育居于教育的首要位置,其次是要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来灌输道德教育。孔子的教学内容是其编订的“六经”,其中最主要的是《诗》《书》《礼》《乐》四种,这些教学内容各有教育任务,都对人的思想教育有重要的价值。

(2)特点:①偏重社会人事;②偏重文事;③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3)评价:孔子不把宗教内容列为教学内容,这成为中国古代非宗教性教育传统的开端;但他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制造理论,造成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凯程拓展·

“六经”

《诗》: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共 305 篇,概称300篇,分风、雅、颂三类。

《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秦焚书之后,内容严重缺失。

《礼》:孔子所认为的君子应掌握的礼仪规范等。

《乐》:各种美育形式的总称,内容涉及诗、歌、舞、曲等。

《易》:又称《周易》,是一部卜筮用书,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的变化之理。

《春秋》:依据鲁史记、周史记等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编年史

6.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行结合★★★★

10min搞定(08年311选)

(1)因材施教

①含义: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倡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

②方法: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与学生谈话和个别观察。

③评价: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有利于促进各种人才的成长。

·凯程拓展·

《论语》中有不少关于因材施教的案例,其中最典型的一个是: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www.xing528.com)

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孔子的答复会截然相反呢?这是因为子路是个“冒失鬼”,冉求却有“胆小鬼”之称,所以孔子要抑制子路的锐气,给冉求打打气。这段古文考生要了解。

(2)启发诱导

①含义: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师的启发是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以获得进一步的领会。这一方法主要解决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之间的矛盾。

②训练学生思考能力的方法

a.“由博返约”,博与约是辩证统一的,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则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

b.“叩其两端”,指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法注意到了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

③意义: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广博的知识,也能使其掌握基本的思想观点,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3)学、思、行结合

①含义

首先,“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手段。

其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不宜偏废,应当结合起来,学是思的基础,思有助于深入认识。

最后,“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

②意义:由学而思进而行,是孔子探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初步揭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与人的一般认识过程基本符合。

凯程提示:考生要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也要知道“罔”“殆”的意思。同时,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里体现的就是学是手段,行是目的,行比学更重要。

7.论道德教育★★★★

10min搞定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的地位。

(1)道德教育的内容

①“礼”和“仁”是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是忠与孝;“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可分为忠与恕,即积极与消极两方面。

②“礼”和“仁”的关系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礼”为“仁”的形式,“仁”为“礼”的内容。第一,有了“仁”的精神,“礼”才能真正充实;第二,以“仁”的精神来对待不同的伦理关系时,就有不同的具体的“礼”。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教育学生要有志向,并坚持自己的志向,不能过多地计较物质生活,要为社会尽义务。

②克己:“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孔子主张重在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③力行:“言必信,行必果。”孔子提倡言行一致,重视行,即重视道德实践。

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也。”孔子认为待人处事要中庸,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道而行,做得恰到好处。正如子曰:“过犹不及。”

⑤内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内省就是对日常所做的事自觉进行反思。

⑥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认为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

8.论教师的品格★★★★

10min搞定(21年苏州大学论)

(1)学而不厌。这是教人的前提条件,教师应该重视自身的学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一生好学乐学。

(2)诲人不倦。教师要用耐心、说服的态度去教育学生,给予学生高度的爱和责任。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诲人不倦是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3)温故知新。这一命题有两层含义:①教师既要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的社会实际问题;②新旧知识之间有联系,温习旧知识时能使自己积极思考、联想、深化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教师有传递和发展文化的使命,既要注意继承,又要注意创新。

(4)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强调了言传身教的重要性,甚至认为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5)爱护学生。孔子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他提倡客观、公正地对待学生,不仅要爱护学生,更要尊重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爱戴。

(6)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师生经常共同切磋学问。

助记 论教师的品格:学诲(会)以爱教温。

9.深远的历史影响★★★★★

10min搞定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伟大思想家与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他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1)教育方面

①首先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重视教育。

②创办私学,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③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下移。

④提出“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

⑤重视古籍整理,编纂“六经”作为教材,有利于文化的保存,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⑥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具有开创性的教学方法。

⑦重视道德教育,确立了我国整个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德育思想。

⑧不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教师观,还树立了一个理想教师的典型形象。

(2)社会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学派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孔子的思想学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种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在不同历史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3)文化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应当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教育遗产,以促进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

(4)国际影响力方面:在西方保持人格化的思想家是古希腊苏格拉底,在东方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论语》也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凯程提示:当考生遇到评价一位教育家的试题时,要以“总—分—总”的方式来作答,先总结他的声誉与贡献,然后分条说明他的思想内容以及积极作用,最后做一个总述即可。

助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