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丈亭镇:丰富的杨梅主产区

丈亭镇:丰富的杨梅主产区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83年9月批准丈亭为建制镇,1986年三七市乡改为三七市镇。丈亭镇现行行政区域,下辖丈亭、胡界、凤东、渔溪、半岙、寺前王、汇头、汇龙、龙南、龙丰、梅溪11个行政村和1个三江社区。该村是丈亭镇杨梅主产区,其中杨家岙盛产荸荠种杨梅。目前丈亭镇杨梅有品种十余种。丈亭镇的三江口是慈江与姚江汇合处。

丈亭镇:丰富的杨梅主产区

丈亭镇位于余姚东部,东接三七市镇,南隔姚江与陆埠、河姆渡镇相望,西靠余姚城区凤山街道,北部系慈南山地,山的北麓即为慈溪市。全镇总面积54.5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下辖丈亭、胡界、渔溪、凤东、寺前王、半岙、汇头、龙丰、龙南、汇龙、梅溪等11个行政村和1个三江居委会。

镇内交通十分发达,有三条东西向平行的过境交通大动脉,即沪杭甬复线铁路、甬余夫公路和浙东运河姚江。境内南北公路支线二条,寺慈公路、鲻山大道,北达慈溪市,南通河姆渡遗址。沪杭甬高速在镇东南处设有道口。

丈亭境内,耕地表层为海洋沉积软土层,土质较强,近陵地带以黄泥土、粉红饴土、砂石土为主,对农作物及山村开发较为有利。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脉最高处为火龙岗,海拔408米。南部多为低矮丘陵小坡。镇中部的东侧有凤凰山,西部有龙山,龙山与凤凰山相向对峙,形成胜境。

镇内水多,东边为慈江,又名后江,发源于镇海,自东向西,经慈城,过三七市镇祝家渡倒流入境内,在该镇三江口汇入姚江,全长28公里,丈亭境内5.5公里,其两边为姚江,在域内长达8公里,江面宽为150米左右,与慈江合并后折东南往东流去,镇境内河网遍布,有大小河流88条,总长61公里,具有江南水乡的特征。

丈亭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丈亭境内就有人类祖先生息繁衍,成为中华民族长江流域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考古资料证明,在新石器时代,鲻山一带的先民们创造了原始文明,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归属越国管辖,后来属楚国。自秦至唐初,丈亭境域一直属慈溪境内。民国时期,隶属慈溪县,在丈亭设区,新中国成立后,丈亭仍属慈溪县,下辖丈亭、梅溪、蜀山、岗墩、龙山、江中、渔绥、王马和郭姆等9个乡。1954年调整余姚、慈溪县界时,划归余姚。1961年,调整公社规格,丈亭为区,辖丈亭、三七市、江中、罗江、新桥、渔溪、龙山、二六市8个公社。1983年9月批准丈亭为建制镇,1986年三七市乡改为三七市镇。1989年梅溪、汇头合并为梅溪乡,至此,丈亭区辖管两镇四乡。1992年,撤区并乡,原丈亭区分为丈亭、三七市和河姆渡镇。丈亭镇现行行政区域,下辖丈亭、胡界、凤东、渔溪、半岙、寺前王、汇头、汇龙、龙南、龙丰、梅溪11个行政村和1个三江社区。丈亭村由原来沈家、陈家、下齐塔、赵家四个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4389人,总面积3.22平方公里,是全镇人口最多、耕地最少的村。胡界村由原山西、胡界、顾家埠、柳家村4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809人,总面积3.57平方公里。渔溪村,由原渔溪、屠家、凤陆、桐树园、傅庄五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860人,总面积6.1平方公里。寺前五村,由原来前五、陈头岙、张孙三个村合并,全村总人口576人,总面积7.85平方公里,凤东村由原来桐岭、官墩、柯家、周家山四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942人,总面积6.36平方公里,村内有台商投资工业园区,总面积达2500亩。半岙村由原半岙、郑家潭两村合并而成,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总人口2142人,是该镇重要的杨梅生产基地,汇头村,原汇头、梅溪乡政府所在地,由原来汇信、两岙、东番三村合并而成,总面积达5.59平方公里,总人口2409人,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鲻山遗址所在地。龙丰村,由原施岙、平湖、杨凌三个村组成,总面积3.89平方公里,总人口1622人,是该镇杨梅主产区之一。龙南村,由原来钱家埠、湖田湾、应五三村合并而成,总面积达3.61平方公里,总人口2256人,该梅龙山上建有号称“鄞西小灵峰”的甘露寺,汇龙村由原汇龙,新李家二村合并而成,总面积1.67平方公里,总人口1915人,梅溪村由原杨家岙、柳家岙、俞家岙、南岙、舒朗岗五村合并而成,总面积8.28平方公里,总人口2402人,是该镇地域面积最大的行政村。该村是丈亭镇杨梅主产区,其中杨家岙盛产荸荠种杨梅。

全镇共有耕地2.3万亩,是余姚市主要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姚东粮仓。该镇又有山林面积4.2万亩,其中低山缓坡5000余亩,种植品种有水杉香樟茶花、茶梅、桂花红枫、红花木莲、乐昌含笑、红花继木、龟甲冬清、杜鹃芦荟兰花等100多个品种,全镇有2000多户农户直接从事花卉苗木种植,还拥有一支100多人的花卉苗木销售队伍,年终销售在1亿以上,产业结构更是从原先单一苗木种植发展到盆景制作,园林绿化,茶花种植、苗木销售等,其中,余姚市万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余姚市、宁波市两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集花卉、盆景生产销售,园林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公司。

丈亭杨梅

杨梅酒

杨梅是丈亭镇主要特产。丈亭杨梅以浙江四大良种之一荸荠种为主,果大、肉厚、核小、色泽乌紫透红,果质细而柔软,甜津多汁。2007年全镇共有杨梅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5万亩,常年产量在1300余万斤,是丈亭传统特产的支柱产业。投产面积和总产量居全国乡镇之首。目前丈亭镇杨梅有品种十余种。每到杨梅成熟季节,游客成群,热闹非凡。目前该镇建有多处“杨梅观光区”,使各地游客既能一饱眼福,又能一饱口福。山区还为游客供应别有风味的“农家饭”,特别吸引来自外地的游客。杨梅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果浆、果汁、果酒、蜜饯和罐头。丈亭镇的有关企业和农户把杨梅加工成糖水杨梅及烧酒杨梅,销往宁波、杭州上海等超市。

丈亭工业经济发达,目前建有占地2200亩余姚市台商投资工业园区,涌现出一批如宁波宝兴园艺设备有限公司、宁波要拓实业有限公司、余姚银河印染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www.xing528.com)

丈亭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鲻山遗址、三江口、凤山胜境、上福龙山古刹等。

鲻山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25米,文化规程层的厚度为0.6米,已列入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6000年以上,出土大量石器、陶器、木器,是河姆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三件木筒、“木拖舟”,还发现以燧石为原料而成的小石器。鲻山遗址的发现,表明早在6000年前,丈亭先民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有着相当进步的原始文化。

丈亭镇的三江口是慈江与姚江汇合处。明代诗人王淮乘船过丈亭三江口时题诗云:“出县四十里,西来是丈亭。江分三派白,山拱万峰青。远树云间坞,香蒲雨后汀。舟人候潮至,颂罢即扬舲。”丈亭三江口自古以来是姚江中流和浙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当时水运,东连杭州、会稽,西通慈城、宁波。因为当时姚江是潮汐河,直通甬江,与东海相连,海潮起落,江水亦随之涨退,尤其是退潮时姚江水流湍急、。于是古时行船往往随江水涨退而西去或东进。随着潮涨潮落,过往船只不得不在三江口停靠暂歇。于是海潮进出,船帆不绝,南来北往,东去西转,一时间设摊买卖者、候潮观光者,热闹非凡,其江边排列着商行酒肆,客栈饭铺,三江口形成了一个具有江南特色的江边小镇。

鲻山遗址

南宋诗人陆游曾赋诗《发丈亭》:“姚江乘潮潮始生,丈亭却趁落潮行。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玄云垂天暗如漆,橹声呕轧知船行。南风忽起卷云去,江月已作金盆倾。”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形象地描述了丈亭潮去后发船时的热闹场面,并描绘江面上天象瞬变的神奇景象。

丈亭境内东南角有一座风光秀丽的凤凰山,方圆五里,面临姚慈两江,背倚北山丘陵,海拔124米。横卧姚江平原,形似凤凰。由于凤凰山周围风水甚佳,沿着山脚布满许多村落,其四周曾有多处庵堂庙宇,烧者拜佛,香火不绝。登上山顶,眺望四周,姚东重镇丈亭尽收眼底,凤凰山奇特多姿,幽静秀美,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名流贤达前来浏览观赏,乃至游学隐居

在镇西南姚江北边,还耸立着一座高山,叫上福龙山,简称“龙山”,又名蜀山。龙山南北走向,其龙头在南,直伸江边,龙尾在东北,龙身弯曲,呈之字形,仰观山脊,犹如腾云飞舞的龙,美不胜收。龙山南麓有一寺院,此寺院建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至宋代改赐为甘露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两次更新建修。1996年经余姚市人民政府批准,再次更建修葺,恢复佛事活动。元代文学家柳贯在游龙山时被其美丽风光所吸引,写下《上福龙山古迹记》一文,陆游《入蜀记》中也提到过龙山,余姚先贤黄宗羲写下了《永乐寺碑记》,在龙山胜景吸引下,历代文人纷纷前往游览攀登,留下众多诗篇。

(罗利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