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舒伯特音乐创作特色揭秘

舒伯特音乐创作特色揭秘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舒伯特又往往通过室内性抒情和自我写照的方式来反映这个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音乐创作的题材范围、人物形象、音乐语言及各种表现形式的特点。通过调性上、音区上、和声上的色彩性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也是舒伯特创作的特点。舒伯特共创作出六百多首抒情歌曲,其中包括他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后人为他编成的《天鹅之歌》曲集。

舒伯特音乐创作特色揭秘

舒伯特不幸而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形式多样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中最能代表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的是他的歌曲、交响乐、室内乐和钢琴小品

因为舒伯特一生是在奥地利反动封建势力复辟的年代里度过的,所以他的创作里反映的个人生活和命运问题作品,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舒伯特又往往通过室内性抒情和自我写照的方式来反映这个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的音乐创作的题材范围、人物形象、音乐语言及各种表现形式的特点。

舒伯特的创作和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传统有直接的联系,也受到当时市民阶层的音乐生活的影响,还直接和当时德国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诗歌相联系。

民间生活风俗性的歌曲、舞蹈,是舒伯特作品的重要材料。他把古典体裁形式和维也纳民间音乐素质紧密联系起来,他的歌曲、交响乐、钢琴小品和室内乐里都是如此。歌曲在他的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歌曲的影响贯穿着他的全部创作,他常以歌曲式的曲调来表现器乐作品中诗意的形象。他的许多作品的表现方式,结构形式都具有歌曲的特点。

通过调性上、音区上、和声上的色彩性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也是舒伯特创作的特点。这种力求多方面地刻画一个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

舒伯特的和声有逻辑性,他运用了大小调和各种三度调性对比以及等音转调等和声手法,陈述的方法也很多样。这些方法,在他的器乐小品,特别是钢琴即兴曲、音乐瞬间和进行曲中常见到。

在舒伯特的作品里,除了爱情恋爱的痛苦的主题以外,还有许多表现个人幻想的生活感情的主题,这里面表达了作者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对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深情和个人孤独漂泊流浪的忧伤。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舒伯特悲伤的内心流露中,也充满着对幸福和美丽的渴望

舒伯特的孤独悲伤是残酷的社会造成的,而在他对这个残酷的社会越来越理解时,他的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就更为深刻,舒伯特晚年之作是这方面的鲜明之证。

舒伯特共创作出六百多首抒情歌曲,其中包括他的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后人为他编成的《天鹅之歌》曲集。两部声乐套曲的诗都是缪勒创作的。

舒伯特歌曲的抒情内容和题材范围,从“自我感受”出发,所够涉及的方面是很多的。这个“自我感受力成了作者追求幸福生活的失望的记录。这方面,在他的两部声乐套曲里表现得特别明显。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好像一部自传、抒情小说和生活日记。

舒伯特的作品《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是有直接联系的,后者是前者的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道路的继续发展和可怕的归宿。在这两个场合里,主人公都是在生活里追寻幸福和爱情的流浪者。他满怀幻想地走上人生的旅途,但经常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以至于失望悲伤和孤独流浪。

在舒伯特其他的抒情歌曲里,流露的思想感情也很丰富多样。像《野玫瑰》、《鳟鱼》、《春思》、《听云雀》、《谁是雪尔维亚》、《圣母颂》、《摇篮歌》、《小夜曲》、《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魔王》、《流浪者》、《乡愁》、《我的孤寓》、《死与少女》、《致音乐》等,都具有代表性。

从舒伯特的作品《纺车旁的玛格丽特》和《魔王》开始算起,舒伯特在十四个年头的歌曲创作里所留下的声音,强烈地反映了处于压抑人们思想感情的反动社会中,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内心矛盾。他追求美好的东西,却又不能得到它。(www.xing528.com)

舒伯特的歌曲创作对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等人的歌曲可以说明这一点。

舒伯特的交响乐受到了维也纳古典作曲家的经验和奥地利民间音乐以及他自己的抒情歌曲的影响。

他的交响乐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816—1822年,第二个时期是1822—1828年。

《B大调第五交响乐》《c大调第六交响乐》和被后人标题为《悲剧》的《c小调第四交响乐》是舒伯特第一个时期的交响乐代表作。在第五、第六交响乐里,海顿莫扎特交响乐的特点很明显,主题、音乐形象和表现风格都是如此。这是两部生活风俗性、抒情性的交响乐。《c小调第四交响乐》和贝多芬早期作品的思想感情相近。总的说来,在这些交响乐里,舒伯特自己的鲜明特点还不多。

在舒伯特第二个时期创作的《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乐》和《c大调第九交响乐》里,各自出现了他交响乐创作的新风格。特别在《“未完成”交响乐》里,舒伯特富有成效地创作了抒情性的、戏剧性的交响乐。《c大调第九交响乐》的构思宏伟,充满了乐观自信的感情。

舒伯特的室内乐创作的歌曲性很鲜明,他不仅把自己的歌曲旋律运用到室内乐里,而且把歌曲的感情特征也一起贯注进去。因此随着多种乐器组合的表现力的发挥,生活感情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鳟鱼”钢琴五重奏》和《“死与少女”弦乐四重奏》。前者洋溢着明朗愉快的情绪,使人们看到年青的舒伯特是多么富有朝气。而他在晚年写成的D大调弦乐五重奏,却又吐露出作者在“这个没有作为,没有意义的生活”中,苦闷得不到解决的内心矛盾。但前一年,他写下的两篇钢琴三重奏又是充满喜悦情绪之作。

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是从歌唱抒情逐渐转变为具有英雄气息和戏剧力量的。作者并没有忘记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精神,但他更多地注入了自己的表现特点,即歌曲般的主题陈述,简朴的织体,色彩性的和声,变奏展开的手法,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因素等。例如他早期的B大调奏鸣曲和A大调奏鸣曲,与后期的D大调奏鸣曲、E大调奏鸣曲(1828年,死后遗稿)和G大调奏鸣曲等,都可以看到上面所说的特点。

舒伯特的大型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是一个充满旺盛的生命力量之作。舒伯特用他的同名歌曲的音调作为形象中心,但原来歌中所唱的那种痛苦之情,已被流浪者激昂的呼唤和走向光明的乐观情绪所代替。这样的乐思,给这部钢琴幻想曲带来了丰富的技巧表现、浪漫主义交响诗构图和交响变奏性的奏鸣套曲特点。

舒伯特还创作了许多民间性质的舞曲和进行曲钢琴小品(有些是四手联弹)。这是他和三五知己室内消遣自娱的记录。它们反映了奥地利城市市民音乐生活的一个方面,并对后来的作曲家,如约翰·施特劳斯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舒伯特的钢琴小品《即兴曲》和《音乐瞬间》则为后来出现的浪漫主义钢琴小品做了很好的尝试。这些作品精致灵巧、形象鲜明、织体朴素、陈述手法多样、和声富于色彩、民间歌曲舞曲因素突出,作者的抒情歌曲性也极明显,而又各有异趣。这些作品是即兴自由和构思严密相结合,瞬间素描和平易真挚相结合。

透过舒伯特短促的一生的创作,人们可以看到他追求光明和幸福的愿望,也可以看到那种压抑社会带给他的矛盾和痛苦。浪漫主义作曲家李斯特对此深表同情,他说舒伯特“没有看到长期所盼望的光明,就在年轻的时代夭折了”。当然,李斯特和舒伯特所盼望的光明,只不过是欧洲19世纪初以来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理想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