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及重要性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及重要性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不断改进,即利用评价促进学习者的长足发展。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最后的结果,更关注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发展性评价主张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绝对的二元独立,强调二者的互动和理解,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及重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生社会的每一处角落都趋向多元化价值和多元化思维,针对旧有评价模式的弊端,各学科与理论学派纷纷诉求评价理念与实践的转向,不约而同地形成“关注过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注重人的发展的评价理念的新的转向,发展性评价应运而生。

(一)发展性评价概述

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等理论为基础的关于教育评价的最新理念。发展性教育评价一方面强调注重教师个人价值、专业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搭建发展性课堂教学平台,有效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

发展性评价是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为基础,从评价的功能、目的的角度出发,直接针对评价无法改进教学和促进学生发展等弊端而提出的,强调有效发挥评价的改进和促进功能。有研究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是以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根本出发点,以融合教学与评价为基础和核心,以教师运用评价工具不断开展行动研究和反思,以改进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中介或途径,并最终促进学生、教师教学以及课程三方面共同发展的评价。[34]

根据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我们总结出发展性评价的几个基本特征:一是评价的价值取向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多元化,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二是评价目的、功能的“发展性”转向和回归。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不是选拔、甄别,而是为了不断改进,即利用评价促进学习者的长足发展。三是评价与课程、教学的三位一体,强调评价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四是评价过程动态化。发展性评价不仅关注最后的结果,更关注学习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表现。五是评价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理解。发展性评价主张消除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绝对的二元独立,强调二者的互动和理解,最终实现二者的共赢。

(二)发展性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发展性评价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具有综合设计的意识,要全面考虑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价的标准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分析与反馈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其实施步骤如下:

图6-4-4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35]

(1)评价准备。任何一项评价工作在实施之前都要明确“为什么评、由谁评、评什么、怎样评”这四个问题。为什么评:发展性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由谁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评什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进行评价;怎么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综合采用多种工具和手段。

(2)评价实施。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要包括教学之前的诊断性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教学末的总结性评价以及教学后的补救性教学四步,具体过程如图6-4-4所示。

(3)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这是全面评价学生的关键,评价信息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的观察与实践、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以及其他有关说明学生进步的信息等。

(4)评价结果的反馈。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一段学习过程结束后,对收集的学生评价信息进行理性的、多元的分析和整理,给出评语和相关的等级描述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出改进要点,帮助学生制定改进计划等。

【学习活动】

活动四 探究三种教学评价在课程教学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法是指若干讨论者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进行探讨并产生许多新的想法和观点的情境性教学活动,头脑风暴法没有过于拘束的规则,大家可以自由想象,从而进入想象的新空间,进而产生许多新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实施头脑风暴

把小组成员聚集在一个房间里,选出一个中心人物进行协调、介绍本次头脑风暴讨论的目的,简要说明头脑风暴的规则,并在头脑风暴过程中切实遵守其规则,就“真实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深入而充分的讨论,得出结论并把观点填入表6-4-3中。

表6-4-3 头脑风暴观点记录表

续表

三、各小组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学习资源】

1.OOSTERHOF A.Classroom Application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1.

2.PATTOM M.Developmental evaluation:Applying complexity concepts to enhance innovation and use[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10.

3.HAERTEL E.New forms of teacher assessment[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991,17(1):3-29.

4.WIGGINS G.A true test:Toward more authentic and equitable assessment[J].Phi Delta Kappan,1989,70(9):703-713.

5.HAERTEL E.New forms of teacher assessment[J].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1991,17(1):3-29.

6.李君丽.发展性教学评价技术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程书肖.教育评价方法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斯蒂金斯.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7.

9.吉尔伯特·萨克斯.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0.陈伟娜.基于物理教学真实性评价的应用探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3(23):43-46.

11.张向众,李永珺.真实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整合[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8):42-46.

12.刘玉娟,张维新.发展性教师评价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2(05):59-60.

13.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11):47-51.

14.王升.论发展性教学主体参与的机制[J].教育研究,2002(11):65-69.

15.张向众,李永珺.真实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整合[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8):42-46.

【学习反思】

从本单元中,我学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章节中的某一内容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www.xing528.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促进对这一章内容的学习,我打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

[1]张春明:《诊断性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载《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年第16期,第260~261页。

[2]李伟成:《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评价研究》,载《教育导刊》,2011年第3期,第76~79页。

[3]一帆:《诊断性评价》,载《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年第5期,第8页。

[4]袁维新:《运用诊断性评价揭示学生的前概念》,载《生物学通报》,2003年第6期,第32~34页。

[5]冯翠典,高凌飚:《从“形成性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考评”》,载《教育学报》,2010年第4期,第49~54页。

[6]吴昌提,林菊芳,陈宁红:《国内外形成性评价述评》,载《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第3期,第66~69页。

[7]MCGAW B.Assessment in the upper secondary school in Western Australia[R].Report of the Ministerial working party on school certification and tertiary admissions procedures.Perth:Government Printer,1984.

[8]SCRIVEN M.Evaluation thesaurus[M].CA:Sage Publication,1991:169.

[9]许晓艺:《网络学习方法——教你做成功的网络学习者》,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37页。

[10]王丽丽:《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之关系探究》,载《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年第3期,第173~175页。

[11]李龙:《教学过程设计》,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90页。

[12]刘宏斌:《总结性评价的概念、特点、作用》[EB/OL].[2014-7-19].http://www.teacherclub.com.cn/tresearch/blog/showArticle.jsp?ArticleCode=2011664896&CID=00001.

[13]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第3~4页。

[14]李桂芹:《信息化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第7页。

[15]GOODRICH H.Understanding rubrics:The dictionary may define"rubric,"but these models provide more clarity[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7,54(4):14-17.

[16]BROOKHART S M.The Art and Science of Classroom Assessment:The Missing Part of Pedagogy[R].Washington,D.C.:ASHE-ERIC,1999.

[17]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49页。

[18]钟志贤,王密,林安琪:《量规:一种现代教学评价的方法》,载《中国远程教育》,2007年第10期,第43~46页。

[19]林·格朗伦德:《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41页。

[20]陈丽:《数字化校园与E-Learning:信息时代大学的必然选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76~177页。

[21]肖志明:《电子档案袋评价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载《广西教育》,2012年第27期,第78~79页。

[22]李宇峰,李兆君:《概念图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载《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第20期,第45~47页。

[23]一帆:《概念图评价》,载《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年第12期,第55页。

[24]李宇峰,李兆君:《概念图在信息化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载《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年第20期,第45~47页。

[25]永刚:《概念图作为教学评价工具的发展》,载《学科教育》,2004年第7期,第43~46页。

[26]邵杰,端木祥展,时秀芳:《网络教学——信息时代的教育新趋势》,载《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第4期,第85~86页。

[27]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载《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第1~6页。

[28]柯清超:《混合学习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为例》,载《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8期,第16~19页。

[29]柯清超:《混合学习的评价方法——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为例》,载《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8期,第16~19页。

[30]张继玺:《真实性评价:理论与实践》,载《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2期,第23~27页。

[31][美]艾伦·韦伯:《有效的学生评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研究”项目组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216~217页。

[32]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载《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1期,第47~51页。

[33]周文叶:《超越纸笔测试:表现性评价的应用》,载《当代教育科学》,2011年第20期,第12~16页。

[34]于开莲:《发展性评价与相关评价概念辨析》,载《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第36~38页。

[35]张慧:《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第2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