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浔:明清时期丝织业之重镇

南浔:明清时期丝织业之重镇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时丝织业与加工业市镇荦荦大者,以南浔、双林、乌镇、菱湖和震泽最为著名。以丝论,又以湖丝—湖州及四周生产的生丝,尤其是南浔“辑里丝”品牌最富声誉。对于南浔丝业贸易,邑人曾多有描述。前者如南浔百间楼沿河二层楼居卧室。南浔镇中,众多丝商建筑宏敞,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藏书楼则以建于1920年的南浔嘉业堂藏书楼保存最为完好。

南浔:明清时期丝织业之重镇

明清时丝织业与加工业市镇荦荦大者,以南浔、双林、乌镇、菱湖和震泽最为著名。以丝论,又以湖丝—湖州及四周生产的生丝,尤其是南浔“辑里丝”品牌最富声誉。

南宋淳佑年间(1252)设官建镇的南浔位处苏、嘉、湖、杭四城市的交汇处,是湖州至苏州、嘉兴上海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市镇工业化的发展和商品市场的扩大,既刺激了农业经济生产的发展,也造就和壮大了商贾阶层,进一步促进了南浔的繁荣。明末清初时已是“圜阓鳞次,烟火万家,苕水流碧,舟船辐辏,虽吴兴之东鄙,实江浙之雄镇”[23]。至道光年间南浔“东西南北之通衢,周约十里,郁为巨镇”[24]。其空间格局以“十”字形河道为骨架。镇北浔溪两旁布置码头水埠、店铺及河街的空间格局,水埠以踏步石作的基本形式从河岸延伸至市镇入口,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道路”。镇东沿西线运河的百间楼东西两侧尤其是东岸莲花桥至长桥之间,河道宽阔而逶迤,贴河而建的民居建筑或高低错落,变化有序。区间中条石驳岸齐整,河埠密布,这里以建筑劵门形式—建筑承重柱梁向前伸出、上作披檐(腰檐)或楼居,形成了独特而富有节奏的水埠和道路景观。对于南浔丝业贸易,邑人曾多有描述。如清代董蠡舟《卖丝》曰:“闾阎填咽驵侩忙,一傍大书丝经行。就中分列京广庄,毕集南粤金陵商。商多窃揣丝当贵,亟向丝行埭上卖。一车值不盈三千,牙郎吹毛恣狡狯。”许多小型丝行概如温丰诗中所叙:“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声聋人耳。丝牌高扬丝市廛,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骈肩累迹不得前。”丝行埭和通津桥外俨然成为贸易的中心,乾隆时人曹仁虎的《南浔竹枝词》记叙了通津桥旁“丝行埭”交易的图景:“红蚕上簇四眠过,金茧成来欲化蛾。听道今年丝价好,通津桥外贩船多。”[25]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和棉布畅行海外,数量巨大的资源从市镇流向海内和海外,极大地推动了市镇的建设力度和繁荣景象,也诞生了海内十大商帮中的浔商集团。以丝商群体论,20世纪初刘、张、庞、顾四大家族资产已跻身于中国一流巨商之列。

苏州市吴江区芦墟镇怀德堂屋顶平面图

市镇中店铺既多,下店上宅、前店后宅的建筑组合与格局十分普遍。因店铺较少占据过多街面,故建筑只能垂直于街巷往纵深拓展,在层层递进的进深中依靠天井采光、通风。二层的生活起居主要由卧室组成。平面纵深多进的也分前后楼,前楼卧室因有排窗面对河巷,视野开阔;如两街对合,则两两相对。前者如南浔百间楼沿河二层楼居卧室。南浔镇中,众多丝商建筑宏敞,用料考究,做工精细。镇中张石铭宅、张静江宅、刘墉刘承干宅等丝商住宅,为镇中有数的府第豪宅。(www.xing528.com)

从建筑形式和风格上看,刘墉小莲庄中的东升阁及其三子刘安泩位于南西街的崇德堂、刘承干的求恕里宅院和张石铭宅院等,大多采取的是全盘“拿来”、少量地与当地传统建筑相结合的路数,不过此时的结合尚显生硬。其中,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的(刘安泩)崇德堂,由南、北、中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吴兴住宅建筑为本;南、北部建筑与欧西建筑杂糅,又以北部古典欧式建筑立面最为壮观:清水红砖,水泥嵌缝,两层拱券式廊道造型与两翼窗户形式统一,硕壮而劲捷的多立克式水泥柱在红墙的衬托下益显光彩,而两侧的山墙则运用了传统的封火屏风式,高标耸立在屋面上。

位于南西街的张均衡(石铭)宅第规模宏大,风格奇特。该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至三十一年(1899—1905),由旧宅(懿德堂)、原顾寿藏宅和原董宅组成。占地总面积5 135平方米,建筑面积6 137平方米,共五落四进,房屋244间。懿德堂前临南市河,坐西朝东。其北侧原为顾宅,门厅、大厅均为一层,腰门后设砖楼;第三进为内厅,两翼廊庑的护栏、入口落地罩和墙垣上镶嵌和点缀浅绿色芭蕉叶图形的木雕和砖刻。其形玲珑剔透,其色明艳鲜丽,在近乎玄黑色的木构和素白色的界面中熠熠生辉。二层楼窗中镶嵌着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道姆公司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时期生产的蓝色蚀刻玻璃,其纹样撷取四时花卉和果品植物之形状,简约而不失韵致,颇显晶莹精雅之美。花纹玻璃以扁横状菱形组合在窗框内,一樘四扇,每扇纵向排列四片,形成了有序美妙的秩序和节奏。南侧即原董宅入口即轿厅,厅后两侧开两天井,以裨通风和采光;第二进大厅面阔三间,即高且敞,厅后屏门可视需要闭合随意;第三进为女厅,有楼呈三间两厢式;第四、五进仿法国古典主义巴洛克建筑风格,由法籍建筑师设计,呈现出18世纪法国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南浔历史上有沈榷、朱国祯、温体仁三宰相,明代尚书文渊阁、武英殿和建极殿大学士朱国桢,为政间,力主减轻农户负担,曾提出均田便民主张,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为官正直,反对阉党把持朝政,独善不阿,洁身而退,“移得菩提种,秉烛栽西园”。所著《涌幢小品》,内容赡备,包罗宏富,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还有近现代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张葱玉,古钱币收藏名家张叔驯。顾家兴学尊文,乾鳞以其父顾叔苹之名创办了“叔苹奖学金”,奖掖优秀学子。抗战时资产被日寇无端冻结,顾氏毅然取其妻子首饰变卖,筹款续办奖学金,于艰难时局中笃守育才之大道。藏书楼则以建于1920年的南浔嘉业堂藏书楼保存最为完好。王国维郑孝胥、罗振玉、吴昌硕和张元济等都曾为之供本刻印。镇上藏书处还有刘桐的“眠琴山馆”,蒋维培的“俪赢馆”,蒋维基的“求有斋”,蒋汝藻的“密韵楼”,泽祉邑人,流风未艾。至于镇中的五园,即小莲庄、适园、宜园、刘氏梯号和张氏庭苑,以小莲庄最为精妙,且风貌如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