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年传奇:玄奘与高昌国王

千年传奇:玄奘与高昌国王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女儿国国王声不离口的“御弟哥哥”的昵称和铁扇公主掌控着的火焰山却是都有现实依据的:二者都与高昌国国王麴文泰有关。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从出使伊吾的本国使者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去接迎玄奘法师。灯火阑珊处,高昌国国王麴文泰面含微笑。国王走后,玄奘独自打量着国王安排的新住处。玄奘明确地拒绝了。高昌古国遗址和火焰山国统王法师已经八十多岁了,称得上鹤发童颜、仙风道骨。

千年传奇:玄奘与高昌国王

郑官柱

看过电视剧西游记》的观众,一定对片中的两位女子记忆犹深:一位是姣美而端淑的女儿国国王,一位是妖艳而火辣的铁扇公主。前者娴静如水,后者暴烈似火。

当然喽,这两个女子都是吴承恩老先生的艺术虚构。不过,女儿国国王声不离口的“御弟哥哥”的昵称和铁扇公主掌控着的火焰山却是都有现实依据的:二者都与高昌国国王麴文泰有关。而麴文泰则与兰州有关,因为这位国王的祖籍就在榆中县;更重要的是,他的事迹至今还残留在“木塔巷”这个让兰州人再熟悉不过的地名里。

公元627年10月,玄奘手拉着一头毛驴而不是白龙马,和一位名叫孝达的僧人走出京城长安。那位秦州(天水)籍和尚学成回家,正好和玄奘同路。与孝达分手后,玄奘又遇了一位伙伴,于是一同前往兰州。兰州是他西行取经的第二站,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只在兰州住了一宿。有学者推测玄奘寄宿的地方可能是庄严寺,因为该寺当时是兰州最著名的寺院;但是就常理而言,玄奘更有可能投宿于处于今木塔巷的嘉福寺,因为它位于兰州城西端,距离渡河的地方最近。

次日,玄奘渡河北去。地点据说就是属于七里河区黄河段的白马浪。

据史书记载,他是和几位护送官府马匹回凉州的人结伴而行的。如今,在白马浪河段的岸边就塑立着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雕像: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在前引路,猪八戒肩扛着铁耙,紧随骑着白龙马的唐玄奘,朴厚木讷的沙和尚挑着行李尾随其后。应当说,这是一处败笔,珍稀可贵的历史资源,就如此卡通化地解构掉了。试想,此处若按照历史原貌塑造玄奘只身远眺对岸的铜像,不是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感和厚重感吗?与现时“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的宣传口号不是更吻合吗?

兰州白马浪塑像

玄奘是从玉门关偷出国境的。在到达高昌国之前,他历经千难万险,刚从莫贺延碛来到途经的第一个小国家——伊吾。高昌国国王麴文泰从出使伊吾的本国使者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派人去接迎玄奘法师。

当时,高昌国的国势是很强盛的,使者的态度自然也很坚决。玄奘不得不临时改变了西去的路线。在几位护卫的引领下,一行人人不解鞍、马不停蹄地往西北方向走去。他们走了六天。

高昌古城里的佛塔

到达高昌边界的白力城时,天色已晚。精疲力竭的玄奘提议到城中休息,但是被来使拒绝了,他们都说王城离此不远了,必须当夜赶回。暮色茫昧,空寂的大地上再次响起了嘚嘚的马蹄声。

时值深秋,夜空澄澈而深邃,满天的星斗如同当地盛产的葡萄,晶莹、硕大、饱满,似乎伸手可得,可是使者说的王城却遥不可及。玄奘跨下的那匹枣红色的老马早已气喘吁吁,力不能支,那是他出境前从一位胡人老者手里换来的,正是由于这匹老马的引路,玄奘才在沙漠里找到了救命的水洼。使者们又给他另换了匹马,如此这般已经好几次了。

到达王城时,已经听到鸡鸣声。大门开启,王宫里灯火辉煌,犹如降落的星座,又仿佛天上的街市。宫道两旁分行排列的仆人们手提灯笼,鱼贯而至。灯火阑珊处,高昌国国王麴文泰面含微笑。

他的声音格外宏亮:“哈哈,弟子自听到大师的名字便高兴得废寝忘食。计算路程,估计大师今夜一定到来,我和妻子都还没睡,正诵读佛经恭候着您哪!(弟子自闻师名喜忘寝食。量准涂路,知师今夜必至。与妻子皆未眠,读经敬待。)”原来如此,怪不得护卫的官员和兵士坚持要连夜赶回王宫呢!

说完,他亲自引领着玄奘来到王宫后院的一个阁房里。坐榻四周布置着重重围帐,盘里盛满了当地的各种瓜果。显然,主人为他的到来已做了精心安排。宾主落座不久,帘外传来几句莺声燕语和绫罗绸缎的綷縩声,只见白牡丹般的王妃在珠围翠绕的侍女的簇拥下,来到玄奘眼前,并依次敛衽行礼。

玄奘起身回礼。温婉的烛光下,国王麴文泰仔细地打量着这位来自东土大唐的高僧。

此前,他已从刺探那里打听到了玄奘在凉州讲经和私自出境的消息。如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描述的一样,玄奘称得上是一个帅男。他身高八尺有余,清秀的五官具有汉人云淡风轻的写意特点。在国王麴文泰看来,这位偷渡国境的年轻的僧人倒是很适宜做那个东方泱泱大国的形象名片

宾主交谈了一会儿,天边已露出熹微。此时的玄奘似睡似醒,国王的声音越来越飘忽,容貌也越来越模糊,眼前的景象如梦如幻,他太累了。

天亮时,三藏还没来得及起床,国王已经来到门前,并且带领着妃嫔们前来请安。

“弟子思量着戈壁沙漠道路艰险,大师能够独自前来,确实是个奇迹啊!(弟子思量碛路艰阻。师能独来,甚为奇也。)”麴文泰似乎还沉浸在玄奘叙述的情节里,他唏嘘不已。

尊贵至上的国王自称“弟子”却尊称玄奘为“大师”,这让他不免有些惊悚不安。国王麴文泰个头并不很高,但体格健壮,大约三十多岁的样子,浓密的毛发和深邃的眼睛似乎带有胡人犷悍、威猛的特征,但是仔细端祥,不难发现其目光游离,肌肤细腻,轮廓柔和,那似乎是汉人的特征。玄奘没看错,麴文泰的确是位汉人,他的祖籍就在黄河之畔的兰州。

斋饭用过后,国王又亲自将玄奘送到王宫旁道场边的一处禅房,并且嘱咐身后留下的太监们好生服侍。

国王走后,玄奘独自打量着国王安排的新住处。这儿虽然没有昨夜歇息的阁房那么豪奢富丽,但是宽敞舒适,有明亮的客厅,雅静的书房,整洁的卧室,香炉里的烟雾散发出特别的清香。他走到窗前,全城的景象尽收眼底。王宫嵬峩,瓦片般的民居鳞次栉比,喧阗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环拱着王城的是连绵的山脉,在朝晖的映照下,那些赤红的山峦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这就是后来吴承恩写进其小说《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当然,这是玄奘当时做梦也想不到的后事。

玄奘正望着那奇迹般的火焰山,站在门口的那位小太监进来通报,说有彖法师前来求见。来者是位曾经留学长安的僧人,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虽说体态有点发福,走起路来鸭行鹅步的,却是快人快语。寒暄了几句后,便开门见山,说明自己是前来传达国王的旨意:请玄奘留在高昌,弘扬佛法

玄奘明确地拒绝了。

来人走后,玄奘望着那只变凉了的茶杯,他唯恐自己有失礼之处,仔细回味着自己方才的言辞。这时,小太监又走了进来,说是国统王法师前来晋见。

玄奘转过身来,客人笑吟吟地迈进了门坎。

高昌古国遗址和火焰山

国统王法师已经八十多岁了,称得上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他陪着玄奘喝茶,陪着玄奘聊天,陪着玄奘散步,和玄奘谈佛经,谈高昌的物产、西域的风貌、当今国王的仁慈。说到最后,百川归海般地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请不要舍近求远,留在此处弘扬佛法,是最理智的选择。最后,他还特意强调说,这也是国王的美意。

玄奘诚恳地向这位德高年劭的法师表明了自己的心志。

“国王可能亲自出马了。”送走了国统王法师后,玄奘思忖着,等待着。但是,一连几天国王都没有出面。作为一国之君,日理万机,也可能把这事给忘了吧。又过了几天,玄奘感到自己的体力已经完全恢复,就决定主动向国王告辞。

“我已经派法师征求您的意见,大师意下如何啊?(已令统师咨请,师意何如?)”嘿,不是已经明确答复了那两位法师了吗?可是让国王麴文泰这么一说,玄奘就陷于被动的局面,就好像这十几天来国王一直在等着他玄奘的回话呢!

玄奘强咽了口唾沫,认真地说:“留下来实在是大王您的恩惠,但是与我来时的初衷却不容啊!(留住实是王恩,但于来心不可。)”毕竟是学识过人的高僧,又是经过场面的,回答得不卑不亢。

可是国王并没有接他的话茬,好像刚才和玄奘说的是另一件事,他一边看着王宫的藻井,一边径自谈起了悠悠往事:“我和先王曾游历那个东方大国。跟随大隋皇帝游览了洛阳、长安两座京城,以及燕地、泰山、汾水和三晋,见过许多著名的僧人,但并没有哪个让我仰慕。(我与先王游大国。从隋帝历东西二京,及燕岱汾晋之间。多见名僧,心无所慕。)”说到这里,他特意看了三藏一眼。后者不知道他又卖什么关子,只好屏气凝神地等待下文。

果然是迂回包抄。接着,他“直捣黄龙”:

“自从听到法师的大名,我欢欣喜悦,手舞足蹈。准备让法师就此止步,接受弟子一生的供奉,让一国的百姓都成为您的弟子。并且希望法师召收僧徒,虽说人数不多,也会有数千人,也让僧人们手执经书做您的听众。但愿您体察并接受我这小小的心愿,不再总是想着到西方去了。(自承法师名,身心欢喜,手舞足蹈。拟师至止,受弟子供养以终一身,令一国人皆为师弟子。望师讲授僧徒,虽少亦有数千,并使执经充师听众。伏愿察纳微心,不以西游为念。)”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玄奘该怎么拒绝呢?

只见他双手合十,再次行礼道:“大王的深情厚意哪里是品德低下的贫僧能担当得起的啊!但是,我此行并不是为了供养而来的。可悲本国佛法并不完备,缺少经文教育,疑惑丛生,又无处求教,因此拼上性命来西方请教未听到的佛旨,就是想让平等的甘露不仅播洒到迦维罗卫,庶几也能滋润于东方大国。当年萨陀波仑尊者问道的志向,善财童子求友的追求,只能日益坚强,岂能半途而废?希望大王收回心意,不要再以广泛供养的心怀对待贫僧了。(王之厚意岂贫道寡德所当。但此行不为供养而来。所悲本国法义未周,经教少阙,怀疑蕴惑,启访莫从。以是毕命西方请未闻之旨,欲令方等甘露不但独洒于迦维,决择微言庶得尽沾于东国。波仑问道之志,善财求友之心,只可日日坚强,岂使中涂而止?愿王收意,勿以泛养为怀。)”

他们谈话,成为一种交锋,是帝王的威权和政治谋略与大师的毅力和睿智的博弈

“弟子仰慕欣赏法师,一定将您留下来供养。即使葱岭能够转移,我的心志也不会转移。乞求您相信我的诚意,不要怀疑其真实!(弟子慕乐法师,必留供养。虽葱山可转此意无移。乞信愚诚,勿疑不实!)”

国王麴文泰再次表明了自己坚定不移的态度,那是当今人们称之为“霸气”的专断和自信。

玄奘岂是等闲之辈,他先是退避三舍,避其锐气:“大王深厚的心意难道需要多次的言说才能知道吗?可是我来到西方是为了寻求法,佛法没有得到就不可能中途停止,所以只好恭敬地辞谢,希望大王体谅。(王之深心岂待屡言然后知也?但玄奘西来为法,法既未得不可中停,以是敬辞,愿王相体。)”然后,他反戈一击:“大王往日修进禅业,位尊为人君,不仅是苍生百姓的依靠和仰望,也是佛教的依附和凭借,从道理上讲就应当帮助宣扬佛法,怎么可以加以阻碍呢?(又大王曩修胜业,位为人主,非唯苍生恃仰,固亦释教依凭。理在助扬,岂宜为碍?)”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节,麴文泰只得转换口气:“弟子并不敢阻拦。只是因为国内没有导师的缘故,委屈法师留下来开导愚昧迷惑的众生啊!(弟子亦不敢障碍。直以国无导师故。屈留法师以引愚迷耳。)”

双方从情理、礼节、逻辑上都交锋了一遍,该说的都说了,可是麴文泰的特长偏偏是能够将说过的话换一种方式再提出来,这就是政治家的难缠之处。玄奘只好以不变应万变:不答应!

麴文泰骤然变了脸色,他气愤地摔了摔手里紧捏着的衣角,厉声说道:“弟子有别的方式处置法师,您怎么能自己走?要么,确定留下来;要么,送您回国。请您想想,顺着还是好些!(弟子有异涂处师。师安能自去?或定相留,或送师还国。请自思之。相顺犹胜。)”

身为国王的麴文泰最后使出了杀手锏:生杀予夺之权!(www.xing528.com)

所谓回国,就是引渡,就是押送回去砍头!麴文泰和玄奘都心照不宣,这是他们之间最后一层没有捅破的窗户纸。事已如此,玄奘亮出了自己的铮铮铁骨:“我所以来到这里,是为了伟大的佛法。如今遇到阻挠,只能将骨头留在大王您这里,估计我的灵魂您未必就能留得住!(玄奘来者,为乎大法。今逢为障,只可骨被王留,识神未必也。)”

玄奘开始绝食。不仅颗粒不食,而且滴水不进。

为了求法,他铤而走险,差点被临阵脱逃的胡人石盘陀杀人灭口。

为了求法,他偷渡国境,险些为玉门关的士兵乱箭射死。

为了求法,他在皮囊里的水不幸全部流干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转过身来,再次走向茫茫无际的沙漠。

为了求法,他四天四夜没吃没喝,在意识恍惚的状态下孤魂野鬼般地穿过了渺无人烟的莫贺延碛。

“宁愿西行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这是他当初发出的誓言。

绝食是当事者以人性向同类发出的最后通谍。不杀生是佛教的重要戒规,何况对方是一位遐迩闻名的高僧大德呢?身为虔诚的佛教徒,麴文泰既惭愧又恐慌,他让手下的人不断增加斋饭的品种和次数,凡是国内找得到的美味佳肴几乎都轮番胪列、展示了一遍。不仅如此,每次开饭时,都是麴文泰亲自捧着盘子送上去的。

玄奘不为所动。他纹丝不动地端坐着,双目低垂,口念佛经,好像他的灵魂已经进入了他终身追求的极乐世界,身外的一切早已置之度外。

玄奘并非作秀,也不是要挟,他只是相信:这样死去也算功德圆满。

整个王宫里的时间,甚至整个王城的时间,都随之停了下来。王宫里的漏壶、王城里的日晷,都已失去了意义;天地间的计时单位,只是大师日渐微弱的呼吸。

第四天,尊为国王的麴文泰无奈地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听任法师西去,只请求你赏我面子早些进食。(任师西行,乞垂早食。)”

脸色苍白的玄奘用瘦削的手指指着头顶上面。麴文泰明白,玄奘让他指天发誓,绝不反悔。“如果非得这样,请您和我一起面对佛祖结拜因缘!(若须尔者,请共对佛更结因缘。)”

麴文泰特意请来了母亲张太妃。

庄严的佛堂里香烟缭绕。在神圣的佛像面前,在尊贵的太妃面前,高昌国国王麴文泰和大唐高僧正式结拜为兄弟。麴文泰为兄,玄奘为弟,他们发誓愿世世代代为眷属。

一场龙争虎斗,在大团圆的喜剧气氛中闭幕。

麴文泰请求玄奘逗留一个月讲经说法,一来让国内的皇亲国戚都能够听到佛法妙音,二来让国王为玄奘准备行装。玄奘自然很高兴地答应了。

麴文泰专门为玄奘讲经支起了一座特大的帐篷,帐篷里可坐三百多人,上自太妃,下至百官都按不同的划分区域就座听讲。玄奘每次演讲时,文泰都躬身手执香炉亲自迎接,玄奘升座时,麴文泰跪在宝座前,让玄奘踩在自己的后背上上去,天天如此。显然,麴文泰对待玄奘已远远超出了兄弟之间的礼数,他是将玄奘作为自己的精神偶像,当作自己生命的导师对待的。如果说,麴文泰最初仰慕和喜欢的是玄奘的声望、学识,甚至是气度、相貌,而经过这番周折之后,让麴文泰更钦佩和折服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毅力、普救众生的胸怀和舍身求法的精神。

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

麴文泰为玄奘准备了一百两黄金、三万贯银钱、五百匹绫绢,作为来回二十年的盘缠。麴文泰考虑得十分细密、周全,他还准备了五十套衣服、三十匹骏马、二十五位随从;他给沿途二十四个国家的国王各写了一封信,请求他们沿途照顾好自己的弟弟。

临行前的夜晚。玄奘环视着洁净的禅室,精美的器物,丰盛的果味,感觉自己好像做梦一样。他仿佛已经到了西天极乐世界,又要独自走向人间,再次踏上漫漫的征程;玄奘回想到这一个多月以来梦幻般的经历,感慨万千。他想起初次来到王城与国王相见的那个夜晚,想到国王对自己的崇高礼遇,他有些坐立不安,逡巡再三,他终于坐在案前,展纸磨墨,提笔命文。

这是一封情感恳挚、文理条畅、辞藻富赡的长信,信中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国王的感激之情,而且也向国王再次表明自己取经的心志。这封书信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玄奘的理解,他才华横溢而不轻佻,学问淹博而不迂执,感情细腻而不柔弱,意志刚强而不鲁直。他具备了一切成大事业者的可贵品质。噎,微斯人,吾谁与归?

翌日,送行队伍的壮阔似乎预兆了玄奘取经归来时长安百姓倾城出动的盛大景象,而国王麴文泰过于感伤的哭泣是否预示着两人的永诀呢?不论后事怎样,应当肯定,麴文泰写给西域二十四位国王的书信和礼物对于玄奘的西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麴文泰的大力襄助,玄奘的西行之路难以想象。

玄奘走后的第二年,麴文泰以蕃国国王的身份到长安朝见了“天可汗”唐太宗,并得到了太宗丰厚的赍赏。回国途经兰州时,这位虔诚的佛教徒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用太宗赏赐的钱财在嘉福寺建造了一座木塔(笔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还见到塔基)。如前所述,嘉福寺就是当年玄奘经过兰州时有可能住宿的寺院,如今的木塔巷就是得名于此的。

十九年之后,玄奘决定从印度返回祖国,这与麴文泰为他准备往返之资的年限完全吻合。此时,玄奘的名气如日中天,印度最有权势的戒日王准备从海路派人护送他乘船回国,这样便捷而顺畅,但是玄奘拒绝了,他告诉戒日王:“玄奘从中国来时,到了中国西部边界,有个国家叫高昌国,国王明达睿智,深爱佛法,见我去印度经过那里,从内心深处感到喜悦,给予我的资助非常丰厚,希望我回归之日回访那里,其情感不得违背,如今必须从北路回去。(玄奘从支那来,至国西界,有国名高昌,其王明睿乐法,见玄奘来此访道,深生随喜,资给存丰厚,愿法师还日相过,情不能违,今者还须北路。)”

玄奘回来了,与出行时不同,他是在沿途各国官员们的隆重护送下回来的。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到了于阗,也就是今天新疆的和田,他受到了国王和王子的热情接待。下一站就是高昌国了,麴文泰的音容笑貌近在眼前,甚至于阗国王的手势、说话时那种不经意的表情、转身而去的身影都让他感到麴文泰的存在。然而,就是在这里,他从高昌国商人马玄志口中得到了麴文泰死去的噩耗!

他再也难以面对那个曾多次出现在他梦中的国家,以及那个王城里的王公大臣和黎民百姓。为了避开那个伤心之地,他决定改变回国的路线,正如当初,他受到高昌国王麴文泰的邀请而改变了西去的路线一样。这似乎是宿命。

故乡越来越近了,长安越来越近了,久别重逢的故国风物生怯地、试探地、小声地呼唤着自己的乳名,这声音让他发现了许多藏在记忆箱底的往事,他只在内心大声地答应着,眼里涌满了激动的泪水。

凉州到了,他又看到了那座鸠摩罗什塔;兰州到了,就在当年投宿过的嘉福寺,巍峨地矗立着一座木塔。也许,他在进香时无意中得知这就是他的义兄麴文泰捐钱修建的。在麴文泰的祖居之地,兄弟二人就如此重逢了。仰望着高耸的木塔,他应记得当年连夜书写的长信,想到兄长临别时的赠言……

今日木塔巷

也许,他如茶马互市的许多过客一样,只是无意中打量了它一眼。然而,当玄奘与这座木塔不期而遇的片刻,他是否感到这座木塔异样的沉默,是否感受到有一种目光的深沉与温柔呢?

附:

玄奘写给麴文泰的信

(郑官柱译)

奘闻江海遐深,济之者必凭舟楫;群生滞惑,导之者寔假圣言。是以如来运一子之大悲生兹秽土,镜三明之慧日朗此幽昏。慈云荫有顶之天,法雨润三千之界;利安已讫,舍应归真,遗教东流六百余祀。腾会振辉于吴洛,谶什钟美于秦凉。不坠玄风,咸匡胜业。

(译文:我听说江海深远辽阔,横渡者必须借助于船只;众生迷惑,引导者确实需要求助于圣贤的言论。所以,如来以一人的大慈大悲出生在这片污秽的土地上,如日月星辰的光芒朗照这幽昧昏暗的世界。佛义的云朵荫护着万里长空,佛法的甘霖滋润着大千世界,便利之处既已安排完备,应当归依真谛,佛教流传到中国已六百年了,迦什摩腾法师光耀于吴地的洛阳,鸠摩罗什和尚弘法于秦地的凉州,他们的经讲没有陷入玄奥之风,都能匡扶佛教伟业。)

但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诤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

(译文:但是远方来的人翻译经文,由于语音语义各不相同,暌离圣人的时间遥远,意义和概念舛误错讹,于是使得佛祖同一种旨意,分崩为当今二种说法;大乘教一致的宗旨,离析为南北两种流派。众说纷纭,已几百年了。普天之下的人都有疑惑,可是没有巨匠裁决。)

玄奘宿因有庆,早预缁门,负笈从师年将二纪。名贤胜友备悉咨询,大小乘宗略得披览。未尝不执卷踌躇,捧经侘傺,望给园而翘足,想鹫岭而载怀,愿一拜临,启申宿惑。然知寸管不可窥天,小蠡难为酌海。但不能弃此微诚,是以装束取路絓涂,荏苒遂到伊吾。

(译文:玄奘素有积缘,早年步入佛门,负笈从师将近二十年,所遇名师高僧全都求教咨询过,大小乘佛教的经文也基本得以浏览。我何尝没有执佛经而踌蹰,捧黄卷而落拓,遥望给园而翘足,心想鹫岭而缅怀,但愿亲临谒拜,申诉自己多年的疑惑。然而我知道,用经寸的细筒难以管窥长空,用微小的贝壳难以测量大海。但是我不能放弃自己微小的心愿,所以收拾行装,取道小路,辗转来到了伊吾国。)

伏惟大王,禀天地之淳和,资二仪之淑气,垂衣作主,子育苍生,东抵大国之风,西抚百戎之俗。楼兰月氏之地、车师狼望之乡,并被深仁,俱沾厚德。加以钦贤爱士,好善流慈。忧矜远来,曲令接引。既而至止,渥惠逾深,赐以话言,阐扬法义,又蒙降结弟季之缘,敦奖友于之念。并遗书西域二十余蕃,煦饰殷勤,令递饯送,又愍西游茕独,雪路凄寒。爰下明敕度沙弥四人以为侍伴。法服、绵帽、裘毯、靴袜五十余事,及绫绢金银钱等,令充二十年往还之资。

(译文:大王您禀承天地淳厚、仁和的美德,又继承了令尊令慈二位大人灵颖、贤淑的气质,无为而治,养育百姓,东接大唐开明的风气,西化诸戎落后的习俗。就连楼兰月氏、车师狼望等地方,都深受恩惠,均被厚德,更何况您尊贤礼士、好善乐施。关心我远道而来,您费尽周折派人接迎,来到后又给予更为优渥的待遇,给我口头阐述佛法的机会,又迂尊降贵,与我结拜为兄弟,增进兄弟之情。写信给西域二十多个藩国,温情地致殷勤之意,让他们护送接待。又怜悯我西去独孤、雪天路途凄寒,于是下令度四人为沙弥,以作为服侍我的陪伴。您又为我准备了法衣、绵帽、毛毯、鞋袜五十多套,以及绫绢、金银钱财等,使之为往来二十年的费用。)

伏对惊惭,不知启处。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悬度陵溪之险,不复为忧;天梯道树之乡,瞻礼非晚。傥蒙允遂则谁之力焉?王之恩也!然后展谒众师,禀承正法。归还翻译,广布未闻,剪诸见之稠林,绝异端之穿凿,补像化之遗阙,定玄门之指南。庶此微功,用答殊泽。又前涂既远,不获久停;明日辞违,预增凄断。不任铭荷,谨启谢闻。

(译文:面对这一切,我惊恐而惭愧,真不知该说什么。即使决开交河之水,也比不过您恩泽之多;举起葱岭之山,岂有您的恩情之重!心想山陵沟壑的险峻,也就不足担忧了;天梯通达的菩提树之乡,行朝圣之礼也不会太晚了。倘若承蒙关照意愿顺遂,这是凭借谁的力量呢?是大王您的恩典呀!到了西天佛国,我会逐一拜会各位高师,传承正法。归来后翻译佛经,广为传播,芟除各种偏见,弃绝穿凿附会的异端,补救教化的遗漏和空缺,确定禅门的矩矱。或许这点功劳,能够报答您的大恩大德。路途仍然遥远,没有时间久留,想到明天就要分手,预感到了诀别的凄凉。不胜感激,谨表谢忱。)

(引自《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