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对学习者已有基础和图式的分析,利用图式理论来处理教学内容会简化语言学习的过程,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康德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

基于图式理论的教材二次开发实践

语言学习中,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极为重要。利用图式理论激活学习者已有语言图式和为学习者构建新的语言图式,是培养学习者语言认知能力的关键所在。基于对学习者已有基础和图式的分析,利用图式理论来处理教学内容会简化语言学习的过程,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认知能力。

1.什么是图式

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的认知图式概念被语言学界看作图式理论的雏形。康德认为概念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当它与人们已知的事物相联系时才产生意义。概念并非孤立地储存在记忆中,而是构成了反映现实中相互联系的事物的认知结构图式。图式理论的发展则要归功于格式塔心理学家Bartlette,他把图式定义为“对过去的反应和经验的积极组织”,并认为图式可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任何与以往经验类似的活动中起作用,即反复的反应就会形成图式,而一旦形成图式,以后的反应就会受到这种图式的影响(陈开顺,1988)。图式理论的完善得益于美国人工智能专家Rumelhart所做的巨大贡献,他把图式解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于记忆里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亓鲁霞、王初明,1988)。其实,图式可简单定义为记忆中的背景知识和结构。

虽然有的学者将图式分为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两种(Alderson,2000),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倾向于将语言图式从形式图式剥离开来,将图式分为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1)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指学习材料中的词汇和句型的知识,即语言的基本知识。语言图式是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的前提,缺少一定的语言图式,理解就可能产生短路现象(Clarke,1980;Hudson,2006)。

(2)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又称主题图式、背景图式等,指与文章主题或者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包括话题知识、世界知识、文化知识等(Alderson,2000)。

(3)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又称修辞图式,指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文章话题不同,体裁形式、组织结构和框架也就可能不同。

2.分析教学材料的图式

基于图式理论,教师在进行教材二次开发时,应更多地分析文本中可能对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文体体裁等,同时要对学生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进行诊断,并通过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激活或构建学生的图式。

(1)分析教学材料中的语言图式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没有相应的语言图式,就无法对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解码,无法识别文章的词句,也就无法利用文章提供的信息和线索去调动大脑的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更谈不上对文章的理解。

如果语言图式的缺乏影响了学生理解,而相关的语言无法通过上下文猜测,不宜在阅读过程中处理,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进行适当的语言准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2》Unit 8 Honesty:Is It Going Out of Style?为例,在阅读获取信息之前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做语言图式的准备。

Activity 1 What do they refer to?

Poll

Competency tests

State exams

Advance copies

Ringers

Check-out person

Watch-dog committees

本活动提取的一些名词所表达的含义都是学生无法从上下文轻易推断出来的,而如果不明确其所指,从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学生的理解。因此,在阅读之前将这些表达方式孤立出来,通过某个提示让学生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有助于学生的阅读理解。

(2)分析教学材料中的内容图式

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理解。许多语言专家认为,文化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它对语篇理解的影响有时会大于语言知识。背景知识的缺乏会导致阅读理解障碍,而当读者熟悉阅读材料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时,就会对阅读材料加以较为准确的推测和判断,从而达到较高的理解程度。

欧美文学的主要文学渊源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犹太教基督教文学,几乎所有欧美的文学作品都渗透了这些元素。当今的学生对这些文化背景大多一知半解,对文本内涵无法深刻理解。例如《大学英语精读3》Unit 6 A Day’s Wait中讲述到主人公,一个九岁的小孩,因为不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区别,误解自己要死亡。其中有两处都描写到孩子盯着床脚看的细节动作,很多学生在阅读到这里时,完全忽视了这个动作的意义,即便教师特意提出问题,也无法推断出正确的含义。课前,教师需对本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仔细地进行梳理,并通过提问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该内容图式,即天主教信徒认为人将死时,死神会到窗前来接引死者。如果发现学生不具备该文化知识,教师可通过介绍该文化知识来补缺学生的图式,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3)分析教学材料中的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对文章理解很重要。结构紧凑的文章比结构松散的文章更易于读者准确理解,原因在于读者可以通过头脑中已建立的修辞组织结构框架,如因果、对比关系等,对下文发展做出很好的预测。简言之,结构特征为读者理解不熟悉的话题提供了阶梯,它可以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分析文章的总体布局,明晰作者的思路及论证方法,并对全文做出正确的预测。

高等教育阶段以前,学生的英语学习文本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其他文体涉及较少。学生对各种文体的特性和差异性的认识都是在中文语境下形成的,因此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比较重视事实细节及各种细节之间的相关性,而对篇章、语段、句内的逻辑性,对各种文体的逻辑顺序、各部分功能基本没有认识。例如《大学英语精读4》Unit 2 Deer and the Energy Cycle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英文议论文的习惯是在第一段开始引入话题和他人对该话题的意见,同时否定某些见解。该文在首段的末尾才提出了作者本人的见解。教师需在课前对文本的形式图式进行分析,对学生是否具备该形式图式进行判断,同时做出预案。事实上,文体的知识虽然并非生疏的知识,学生却大多认为第一句必然是段落主题句,并根据这一简单的认知归纳了各结构段的大意。而如此归纳的各段主题句彼此之间缺乏逻辑性,令人莫名其妙。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之前激活这些潜在于中文语境下的知识,帮助学生把中文语境下分析并理解文章的技能转嫁到英文语境下,以便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3.关注学习者的已有图式

大学英语教师需对文本的图式进行分析,如果学生已经具备了文本图式,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激活学生的图式。如果学生不具备文本图式,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活动补缺学生的图式。但有时学生虽已具备了相关图式,但图式激活未必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教师需重新诊断学生的图式,分析原因,调整教学设计,以便促进学生的理解。

以《大学英语精读3》Unit 2 Fruitful Questions一文为例。文章中作者通过芝麻街电视节目中的一个游戏,通过孩子们回答问题时看待问题视角的变化说明“paradigm shifts,and limitations of linear thinking and how to refocus parameters”。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作者在文章中又列举了哥白尼、鲁宾·马修斯爱德华·詹纳的故事。笔者首先对学生关于哥白尼、鲁宾·马修斯、爱德华·詹纳的内容图式进行了诊断,发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图式,因此笔者采取了先激活学生图式再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的方式,步骤如下。

Step 1 导入话题之后,先介绍以下背景知识

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

Copernicus was a Polish astronomer and mathematician who held the view that the Earth and the other planets all travel in circles around the Sun.(www.xing528.com)

图4—2 Nicholas Copernicus

Reuben Mattus

Reuben Mattus,a young entrepreneur with a passion for quality and a vision for creating the finest ice cream,worked inhis mother’s ice cream business selling fruit ice and ice cream pops from a horse drawn wagon in the bustling streets of the Bronx,New York.To produce the finest ice cream available,he insisted on using only the finest,purest ingredients.

The family business grew and prospered throughout the 1930s,40s and 50s,and by 1961 Mr.Mattus decided to form a new company dedicated to his ice cream vision.He called his new brand Häagen-Dazs,to convey an aura of the old-world traditions and craftsmanship to which he remained dedicated.

图4—3 Häagen-Dazs

Häagen-Dazs started out with only three flavors:vanilla,chocolate and coffee.But Mr.Mattus’passion for quality soon took him to the four corners of the globe.The Häagen-Dazs brand quickly developed a loyal following.Then in 1976,Mr.Mattus’daughter Doris opened the first Häagen-Dazs shop.It was an immediate success,and its popularity led to a rapid expansion of Häagen-Dazs shops across the country.

Edward Jenner

Edward Jenner was an English country doctor who pioneered vaccination.Edward Jenner was born on May 17,1749 in the small village of Berkeleyin Gloucestershire.From an early age Jenner was a keen observer of nature and after nine years as a surgeon’s apprentice he went to St.George’s Hospital,London to study anatomy(解剖学)and surgery under the prominent surgeon Hohn Hunter.After completing his studies,he returned to his hometown Berkeley to set up a medical practice where he stayed until his death in 1823.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before Jenner,smallpox was a killer disease,as widespread as cancer or heart disea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ut with the difference that the majority of its victims were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Edward Jenner pioneered vaccination.Jenner’s discovery in 1796 that vaccination with cowpox gave immunity(免疫)to smallpox,was an immense medical breakthrough and has saved countless lives.In 1980,as a result of Jenner’s discovery,the World Health Assembly officially declared“the world and its peoples”free from endemic smallpox.

图4—4 Edward Jenner

Step 2 阅读并回答问题

Now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are the three children’s answers?

What does the father think of his children’s answer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argument?

Step 3 Read paragraph 6 and answer in Chinese:这一段作者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请简单介绍其观点。

结果发现,图式背景的介绍并没有帮助学生理解。提前介绍哥白尼、鲁宾·马修斯和爱德华·詹纳对学生理解第六段没有什么帮助。第六段作者试图用哥白尼、鲁宾·马修斯和爱德华·詹纳的经历说明他的孩子能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是多么重要。图式背景的介绍并没有帮助同学们体会到其重要性。

笔者对学生的图式重新进行了诊断,发现学生虽了解哥白尼与日心说、鲁宾·马修斯与哈根达斯、爱德华·詹纳与牛痘,但这些知识对理解换个角度看待问题的重要性毫无帮助,原因是这三个人的故事不属于学生本族文化的范畴,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缺少相应的文化图式。因此要对学生的文化图式进行补缺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步骤如下:

Step 1 观看芝麻街的相关视频,介绍相关文化背景。

《芝麻街》于1969年10月10日在美国的国家教育电视台上(National Educational Television)首次播出,并于当年底,转到公共电视台(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播出。它是迄今为止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一个儿童节目(71项)。这个节目综合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种表现手法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等基本知识,有时还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例如,怎样安全过马路、讲卫生的重要性,等等。其中许多的滑稽短剧和小栏目都已成为其他电视节目竞相模仿的典范。

图4—5 The Seasame Street

图4—6 The Sesame Street Game

Step 2 阅读并回答问题

In the text we are going to read today,the author also asked his three kids this question.His three children gave quite different answers from what is commonly held to be the right answer.And this made the author reflect on school education.Now let’s read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and what the author thinks about the questions.

Now 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are the three children’s answers?

What does the father think of his children’s answer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argument?

Step 3 Read paragraph 6 and answer in Chinese:这一段作者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请简单介绍其观点。

在这个活动之后再加入哥白尼、鲁宾·马修斯、爱德华·詹纳的故事就容易让学生理解了。

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必须要关注文本和学生的图式,只有对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