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研究:从个体经验到群体实证的新起点

教师研究:从个体经验到群体实证的新起点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月,我开始聚焦于“做中学”的教学实践,希望能以实用主义的观点,一边在阅读中学习,一边在实践中检验。我在杜威共读小组这个共同体的支持下和小潘一步步走近“做中学”,从茫然无知到初步形成认知的过程,同样值得珍视。其实我们对于学生“做中学”的探索过程,本身也是一次“做中学”,只是学生的作品有最后的终结,而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

教师研究:从个体经验到群体实证的新起点

走进新课改七年,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困惑,特别是在探究式学习方面,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真实而有意义,这一直是我在教学中思考的问题。然而以我非师范生的功底,理论基础薄弱一直是自己难以突破的瓶颈。2012年1月,我加入浦东教发院王丽琴博士发起的杜威共读小组,与伙伴们一起走近杜威,分享彼此的阅读、思考与实践智慧。经过近三个月关于《民主主义与教育》的阅读与分享,我对杜威的教育思想有所了解。4月,我开始聚焦于“做中学”的教学实践,希望能以实用主义的观点,一边在阅读中学习,一边在实践中检验。我的实践一方面立足于数学教学,另一方面,作为学校科研主任,我也很关注杜威的分科理论,以全科教学的理念关注其他学科教学。在读到杜威关于木工、缝纫、园艺课程的思考时,我想到学校七年级劳技课也有木工的内容,任课教师小潘虽只执教不到两年,但常看到她的博文。我喜欢她的反思习惯,于是和小潘相约一起走近杜威,并开始数学课与劳技课跨学科联合教学的新尝试。我们共同积累了六节课,包含七个录像、三万字的文字材料,经过无数次写作修改中的深刻反思,我们共同经历了从原本的似乎清晰到迷茫困惑,然后一点点儿寻找突破点,终于凝成一篇6000字的经典,获得了2012年长三角的一等奖。正如文中所说:

在走近杜威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大家都在阅读、实践、反思、交流中成长。小潘说:“思考带动实践,实践引发思考,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对劳技课的把握和定位已全然不同。关于木工课‘做中学’的教学研究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是我对这种教育理念的探索之意已经萌发,未来的教学也将多一份思考,多一份坚持。”我在杜威共读小组这个共同体的支持下和小潘一步步走近“做中学”,从茫然无知到初步形成认知的过程,同样值得珍视。杜威说:“这种共同生活,扩大并启迪经验,刺激并丰富想象,对言论和思想的正确性和生动性担负责任。”这也是王丽琴老师组建这个共读小组的目标之一。(www.xing528.com)

其实我们对于学生“做中学”的探索过程,本身也是一次“做中学”,只是学生的作品有最后的终结,而我们的探索还将继续。或许我们最终的目标将是:“除了希望和努力,我们还应该养成基于科学原则的观察和认识的自由的、广泛的、有训练的态度,使之成为不知不觉的习惯,从而使得科学、教育和民主动机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