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如何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欣然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跟与父母从小的沟通有关,能够看出从小欣然的父亲属于命令式的家长,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必须照做。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尊重孩子,尽可能不在心烦、急躁时教育孩子,以免恶化关系。

如何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付翠丽:本周我们研修的主题是“如何应对进入叛逆期的孩子”。欣然是班里一个外表十分文静的女孩,从小很听父母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六年级的欣然越来越看不惯父母,更严重的是开始明里暗里与父母对着干。

最近,欣然的父亲让她帮自己干点活,她当时正在写作业,就没有吭声。父亲见女儿一点反应都没有,就上前质问她:“我叫你帮我干活呢,你听不见吗?还坐着不动!”令父亲没想到的是,欣然淡淡地看了父亲一眼,然后慢条斯理地回答:“你没看到我正在写作业吗?你让我帮你干活征求我的意见了没有?”

一向言听计从的欣然突然这样,让父亲大吃一惊,禁不住怒火中烧,顺手拿起旁边的扫帚。欣然没有躲,反而抬头怒视着父亲。这更加激怒了父亲,他用扫帚狠狠地朝女儿的胳膊打了下去。

结果,欣然的胳膊肿了好几天。从此以后,欣然算是与父亲“结下了仇”,不但一直不与父亲说话,而且只要看到父亲在哪儿,她扭头就走,像躲避瘟疫一样。欣然的父亲看到女儿这个态度,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杨艳:很明显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我觉得对待叛逆期的孩子应该给予尊重,家长对特殊时期的孩子要有耐心,不能用家长的身份打压孩子。

孙岩:我也觉得家长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打骂。虽然如果自己的孩子这样做,我也一定会很生气,但是,我们都知道,父母打骂完了,只是把自己当时的气愤发泄出来了而已,对于问题的解决,没有一点点帮助。面对这样的事情,家长还是选择冷静处理比较好,尤其是文中的孩子明显是在写作业呀。

梁燕:欣然的故事的确应该引起我们对“乖孩子”的反思: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的乖孩子,是真的心甘情愿地跟从,还是惧怕于师长的威严而压抑自我?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能量场很小,有些事情即使他们认为是对的,也不敢坚持,或者说没有能量坚持。但是这股力量不会消失,而是积攒在小小的身体里。随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到了所谓的青春期,孩子们的能量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有想要维护自己想法的意识,也有这样的能量,所以会在一时间爆发出来。而这样的爆发对于父母而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父母的反应是不理解的表现,而这个时候父母采取打骂孩子,无疑是对自己无法安置的情绪的掩饰。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应该正视孩子们的听话,要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孩子。不给孩子提供积攒怨气的机会,这样孩子就不会在青春期瞬间爆发,而对于已经积攒到青春期的孩子而言,首先处理的,应该是彼此的情绪。在大家都心平气和的情况下,再把问题拿出来逐条分析,分析是留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大家把对事情的看法都拿到台面上来。如果觉得自己言之有理,那么就用自己的依据说服对方,即使在这个环节中家长“败下阵”来,也可以有效地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这样的家庭沟通才是有效的。

江翠苹:叛逆期对于孩子们而言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如何帮助孩子们度过这个阶段,需要家长们共同努力并智慧地处理。欣然的表现很大程度上跟与父母从小的沟通有关,能够看出从小欣然的父亲属于命令式的家长,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对的,孩子必须照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思想,不接受家长们的控制,所以父亲显然接受不了。而采取这种不可取的做法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考虑原因,即为什么会这样。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包容心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用真理说服他们,而不是用武力解决。

闫丽丽:欣然由一个乖乖女变成与大人对着干的孩子,实际上是有一个过程的。刚开始,她没有自己的思想时,只是默默地接受着大人的命令与呵斥,没有反抗。在外人看来,她就是一个言听计从的孩子。但是,当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时,她一次次默默接受的同时,不满在心中慢慢积聚。她也在默默思考,默默与别人对比。渐渐地,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当青春期来临,独立、认为自己长大了的思想开始冲击孩子的头脑,青春的萌动里多了一分冲动。尤其当任务压头,再次听到不合时宜的命令时,她的思想再也压抑不住,如火山一样爆发,让家长一时难以接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早有苗头,只是轻微,家长没在意罢了。最主要的不是青春期惹的祸,而是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一味把欣然当小孩子看待,没有从她的角度看问题,没有替她考虑过,只是顺着大人的意愿来,孩子只能越来越反感大人的行为,只不过迫于大人威严,没有表现得很强烈。当孩子的任务烦琐时,她的情绪也会跟着烦躁,大人再无视她这些,再次命令时,孩子的情绪就会爆发。如果大人不及时跟上疏导,矛盾就会激化。武力,不是解决青春期问题的方法,它只会让问题向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时家长所能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做法,把孩子当一个大人看待,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到原因,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平心静气地沟通,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她平稳情绪,顺利地度过青春期。

李永磊:欣然叛逆说明她一直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以前她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是因为她自以为没有能力反抗,委曲求全。当她有了自己的想法,感觉自己有力量时,她就会反抗。文中欣然父亲在孩子作业时,用命令式口吻让孩子干活,孩子又怎能不拒绝?我觉得首先父母应该放下姿态,尊重孩子。在尊重前提下和孩子沟通,进行思想碰撞增进了解,创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李晓宁:面对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家长要懂得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交流都是相互的,想让孩子听你的,就要主动多去倾听一下孩子的想法,别总觉得孩子小不知道什么,其实孩子是不善于表达。如果家长善于引导,孩子就会把心里的想法告知家长,得到理解的孩子就会变得很听话,因为她们觉得被理解被尊重了。(www.xing528.com)

张红:故事中的欣然显然进入了叛逆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经常会用一种很特别的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此时,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很敏感的,更需要家长的引导与呵护。欣然爸爸这样情绪激动地“教育”孩子,孩子会本能地抗拒。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尊重孩子,尽可能不在心烦、急躁时教育孩子,以免恶化关系。面对这些处在十字路口的孩子,家长的教育要更加耐心、细心和用心,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态,多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培养孩子的健康心态。我曾经读过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深受启发。刘老师看到孩子有问题的时候,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问孩子怎么看。有一次她看到女儿回家后情绪很低,就试探着问:“宝贝,妈妈觉得你今天情绪不高,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表达自己的感受,表明妈妈细心地关注到了她的低落情绪,并且非常关心她,这对孩子的心理首先就是一个安慰。而且她问的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而不是“你怎么了”,这是对事不对人的一种表示,孩子会感觉舒服一些,所以才愿意敞开心扉。我们做老师的也要特别关注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尽可能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孙岩:我倒觉得,成年人先不要给孩子戴上“叛逆期”这样的帽子,就好像心理学家陈默教授说的,世上本没有什么多动症儿童,只是成年人这样说着、说着就创造出来了一样。我们应该明白,这个时期,恰恰是孩子长大的表现,就好像一年级孩子哭着拿着掉了的牙来找老师诉说,我们应该笑着告诉他们:“宝贝,恭喜你,又长大了一点哦。”这个时候的欣然,很明显,是有自我意识的表现,家长先在心里接受这种表现,才会心平气和地面对。班主任老师应该介入这件事,先找欣然父亲谈谈话,沟通一下,然后也过问过问欣然对此事的想法,最终应该能化解这个不必要的矛盾。

张红:同意孙岩的观点。大人心里有数就行,不必当着孩子的面过多提“叛逆”这个词,有些孩子会把“叛逆”当理由,变本加厉地闹情绪。家长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和孩子沟通,别让负面情绪升级,多数孩子能平稳度过这段时期。

付翠丽:叛逆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归结为:孩子自身的原因,父母的不当教育,学校、同学或社会的影响。找孩子谈心,找出她叛逆的真正原因。

将心比心,用理解化解欣然的叛逆。出现叛逆心理,表明欣然已经长大,正在学着独立自主。虽然行为上有些过激,但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父母善加利用,她的叛逆心理和行为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1.对欣然要宽容理解,平等尊重。欣然出现了过激行为,父母最好采用冷静处理的方法,否则会加重她的叛逆心理。

2.引导欣然舒缓不良情绪。叛逆期的孩子常伴有不良情绪,父母可以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她舒缓这种情绪。比如带欣然多出去运动,让她学会冷静对待或主动找父母、同学倾诉,鼓励她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3.教欣然学着换位思考。父母在欣然情绪好的时候,应该教她站在父母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体谅父母的辛苦,有了叛逆心理时,要学会克制,减少冲动的行为。

4.鼓励欣然勇敢面对现实。很多外界的因素,比如生活环境、周围人群的态度,都不可能依个人意志为转移。父母要鼓励欣然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试着调整自己,减少对外界的苛求,更好地融入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