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处理特殊学生: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如何处理特殊学生: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家还记得上次见面时我给大家讲的我班的“特殊学生特殊事”吧?发现表扬不太好用,我们转向严格要求。

如何处理特殊学生:成为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张红:本周我们研讨的主题是:遇到如此“特殊”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大家还记得上次见面时我给大家讲的我班的“特殊学生特殊事”吧?随后附上我的教育故事—— 《五三班的淘小子》。

闫丽丽:对于小于同学,从案例来看,这个孩子应该是很聪明,内心很想要好,心中也有集体,又极想得到他人的关注,但自控力弱一些。自尊心强,但受挫能力弱。当呈现的结果不如意时,就很难受。耍小聪明,有时还胡搅蛮缠。这个孩子,我觉得应该给予心理疏导,让他坦然面对努力付出后的结果。让他明确,并不是付出了就一定会有理想的结果,但只要努力了就不后悔,关键是从中寻找失败的原因,继续努力争取下次的好成绩。在集体中,成果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他可以带头和同学一起想办法,而不是哭。他需要明确的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言行。随意说出的话,可能会伤害别人,给自己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也不会得到同学的认可。那样,不利于在同学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久而久之,就会留下坏的印象。既然他有想好的心理,可以抓住他这点,展开教育,让他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当然,要使这个孩子一下子改变,不大可能。毕竟有些习惯形成已久。当出现反弹时,需要抓反复,反复抓。

同时,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家庭成员在处理问题方面存在问题。可以跟家长沟通孩子的一些表现,共同协商教育,争取家长的支持。

我去年也教过一个孩子,软硬不吃,整天嬉皮笑脸。任课老师很不喜欢他,我多次找他谈话,收效不大。当时,班里的四个孩子结成伙上课捣乱。任课老师压不下来,后来干脆对他们视而不见。为了整体管理班级,我有针对性地找这些孩子的家长,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在家教育。后来我采用了李镇西老师的一些方法,利用班会时间,让全班同学给这四个孩子逐个找优点,并分条列举下来,写在一本本子上,然后找就近的一个负责任的孩子(同桌或后面的同学)每天记录他表现的优点和缺点,然后与家长沟通好,每天家长过目签字,配合教育。一段时间下来,有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反弹。只能根据情况跟他们“斗智斗勇”。

张红:丽丽说得太好了!我非常认同!正如丽丽所说,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的确存在问题,和家长沟通过,但效果不明显。给孩子找优点这个点子很好,应该有效,我明天就试试。谢谢丽丽!

闫丽丽:希望能帮到这个孩子,让他向着更好的方面发展。

李永磊:于同学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多年来老师、家长、周围的同学等集体的“杰作”,正是多年来众人的妥协,造就了他的优越感。就好像给孩子断奶,正是心软和所谓的怕麻烦,越拖越久,越来越貌似应该。首先,我认为改造时间肯定会很长。告诉家长,孩子这样下去,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样惯孩子有百害无一利,要狠心,要家校一致才有可能改观。其次,对孩子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意识到才是真正的觉醒。这个孩子一根筋,但自尊心很强,张老师的办法乍看无效,但我觉得一定会有用的。很多活动围绕他展开,潜移默化只是时间问题。

杨艳:于同学跟我们班的吴同学情况较为相似,孩子很聪明,读书也多,但是抗挫能力很差。经过跟父母沟通,知道孩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大,父母和老人都很惯孩子,什么都依着孩子,加上孩子自己很聪明,可能这个原因导致抗挫能力差。孩子不管是考试还是平常练习,只要做错就会打自己的头,难受得哭。我跟语文老师一开始采取的措施是表扬,但是这个孩子只要有一次没受到表扬就会大闹。发现表扬不太好用,我们转向严格要求。跟父母沟通后,父母也很支持,因为可能陪读发现孩子在班级中的确存在很大问题,所以也特别配合。老师要求家长怎样,家长就怎样配合。经过半个学期的努力,孩子基本走上正轨。虽然有时候还是会闹情绪,但大部分时间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江翠苹:我们六年级一个班也有和于同学类似的一个孩子。前天因为连续几天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后,下午竟然没来上学。经过老师调查后发现孩子中午自己在家,回家后给她妈打电话说下午不上学了。家长没有多问,只说了不同意,也没有及时与班主任联系。这个孩子之前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孩子因为老师的批评就自作主张不来上学,家长更没有主动跟班主任请假。像这种情况主要还是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对,太纵容孩子了,不分对与错,盲目的溺爱对孩子没有好处。

孙岩:五三班的淘小子,或许,每个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遇到过,尤其是里面的小于同学,让我很有感触。以前,没有孩子的时候,只觉着教师的“威严”受到了“挑战”,怎么也得把这种孩子给“压”下去。当然,暂时是能压下去,但是,孩子的心里肯定不服气。后来有了孩子,发现儿童的心理很简单,但也很丰富。我们不从他们的角度多想一想,只是一味地去蛮横处理,那是不行的。

他哭,在我们看起来,真是可笑:多大点事呀,值得去哭吗?可是,我们认为的小事,说不定在他心中就是大事呢!所以,不能只把他当成小孩子。

他朝老师喊,在我们看来,确实挺让人生气,但是,正是我们这些老师在他们面前说要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这规章制度里,有铃声响,进课堂,也应该有铃声响,下课堂才对呀。

所以,遇到这种淘小子,一要冷静,让自己静下来,静看事情的原因。二要思考,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思考,用他们的心理去想为什么,说不定,事情原来很简单。

张红:事情没这么简单。他不是一般地淘,简直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他不是简单地喊,他是恶毒地骂。

李晓宁:于同学的情况也让我想到了我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也是属于聪明好动型的孩子,很喜欢表现自己。孩子是家里最小的,也比较娇惯。老师一句批评往往就会让他大哭,老师课堂上没有叫到他发言也会哭,同桌合作也会哭。一天下来,会出现好几次打断课堂上课的现象。谈心是我想到的第一个措施,但是谈心并没起到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又想到了利用班级评价制度来激励他。一天下来,若他没有出现哭闹现象,就可以获得一枚小红星。这个方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有时还会出现反复。近期我又加上了小组评价制度,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辱感。这个措施还是不错的,一个成员犯错,整个小组就失去了评选星小组的资格。自从这个措施开始实施,这个孩子改变了很多。

梁燕:对于班主任而言,接班的时候遇到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比接手一个新班更让人费心。由于是半路接班,孩子们的心中就会有一杆秤,秤的两端放着原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同样,家长也是如此。因此,接手这样一个班,班主任的工作开展起来难上加难。其实,在上一次的讨论中我们就说过,每一个特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想要改变一个特殊的孩子,必须从他的原生家庭入手。我们在处理这样的问题时,一旦遇到原生家庭的家长拒绝改变,那么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可悲的。而对于班主任来说,其中的无奈,无以言表。我们必须在和他有限的缘分的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地改变他的生活轨迹。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总是想先了解他的家庭,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父母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但很少能得到这样的答复,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孩子成长为现在的孩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我会把功夫下在班级当中,尽最大可能让班级成为孩子的第二个家,让全班四五十个孩子来影响这一个孩子。我不敢奢望这个孩子会为此而改变。我也知道,我的努力、全班同学的努力和这个孩子的改变效果未必能形成正比,但是我觉得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只要我们做了就问心无愧。其实,有时候回想起来,越是这样的孩子在离开学校之后,越会把老师放在心里,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做的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留下痕迹,而我们工作的意义便在于此。(www.xing528.com)

张红:燕,你真说到我心里了!拥抱拥抱!

付翠丽:遇到小于这样的熊孩子,有时候会一个头两个大,教育不听,打也不是,骂也不行,究竟如何教育他呢?我给大家支支招。第一招:分析孩子胡搅蛮缠的原因。事出必有因,询问孩子为何这样胡搅蛮缠,让孩子说出事情的缘由,然后再跟孩子好好讲道理,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越是批评孩子,其叛逆心理就越强,反抗的决心就更大。所以,孩子犯错,家长和老师应先找原因,再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第二招:教孩子正确管理情绪。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应该学会的能力。如果孩子以种种胡搅蛮缠的行为作为宣泄情绪的方法,这显然是不对的。要好好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应该的,不是好孩子的做法,然后引导他通过一些正当的方式去管理情绪。应该教孩子发泄的正确方式,比如向父母或朋友、老师倾诉自己心中的不愉快;到空旷的地方大喊;可以给小于看一些关于管理情绪的书,让他在学习中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远远比批评他来得更有效。第三招: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父母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跟小于的父母沟通,让他们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绝不要用暴力解决问题,要对孩子给予更多积极的关注和尊重,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能让孩子更愿意倾听、学习和改变。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一定要及时阻止,并好好教导孩子,避免极端教育方式助长孩子的叛逆心理。第四招: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有时候孩子犯错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父母的注意,并不是真的想胡搅蛮缠。如果是这样,那么老师、父母就要好好反思,是不是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平时对他忽视不理,导致孩子产生这种负面的想法。多关注孩子、陪伴孩子,不要让他觉得孤独,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填满他内心的空缺,不让坏情绪影响了孩子。

张红:感谢大家的分享。倾听着大家的发言,感受着大家的智慧,我“郁闷”的心也得到了些许安慰。有你们,真好!回首初心,有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有对烦琐生活的热心与执着,有对生命成长的耐心与包容。初心依然存在,我决心砥砺前行!加油!加油!加油!

附:五三班的淘小子

这个学期,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学期。因为班里有四个非常特别的孩子——小林、小于、小徐、小王,四位各有各的“过人之处”:毫无忌惮,口无遮拦,不愿用心,随心所欲。因为他们的存在,整个班级不仅难得片刻安宁,而且显得“热闹非凡”。五年级三班,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别样的剧情。

尤其是口无遮拦的小于同学,他的优点是爱学习,书写认真,发言积极,乐于助人,最爱当班干部帮老师管同学。他最大的特点是爱哭。上课举手发言时,叫了别的同学没叫他,哭;做了错事,老师说几句,哭,再批评,就骂;《多一点诗意》这本书,因四班没有,我们作为邻班要分一半过去,哭;小组比赛,他组输了,哭;在基地素质拓展课上走软桥,他一米七四的个子排在最后,一时半会轮不到他,就开始着急出样,终于在他前面还有四个同学时哭出了声……

一天下雨不上操,班主任看班。因经常有外班学生来“告状”,说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在洗手间欺负人,大课间时间长,更要避免产生矛盾。所以我先把学生组织起来,进行教育,防患于未然。他大声说笑,我让他停,他说下课了,我说我说完再下课,他大声吆喝:“打铃了就是下课了!”我说:“我说下课再下课!”他一直嘟囔个不停。我很生气:“自从升入五年级,表扬你次数太多了,给你口好气你不知姓什么了!”他把桌子一拍,站了起来:“我知道,我姓于!”第二天,校领导来听课,我班上作文,指导了20分钟,我说25开始计时,40分钟后收。怕小于再捣乱,我提前讲好:“这样会把课间包进去,铃响咱就不下课了,作文交上后老师还给大家十几分钟,把课间玩回来,同学们能接受吗?于同学,你能接受吗?” “能。” “不能说‘打铃了就是下课了!’ ” “不能。”

一次数学课上,他来到我办公室,说肚子疼,要喝水。我问:“饮水机里没有吗?”他说饮水机水不够热。我给他加满热水,他喝了一点,我又给他加满,他抱着走了。上操时他说不想去,肚子疼。我说肚子疼更要跟在我身边,我好随时关注,他坚持不去。我说:“那行,我重新找一个班干部带队。”他一听这话,马上说:“我去我去!”来到操场,我说:“今天不舒服,你不用跳绳,站在阴凉处看着同学们就行了。”当天上操时,五个孩子特别不遵守纪律,他们是小王、小于、小林、小徐、小泽(四位都在里面)。我把这五个孩子叫在前面逐个分析,先说优点再说缺点。小泽在跳绳时和小王总是聚在一起玩游戏,我在队伍中提醒三次,上楼梯时继续玩剪子包袱锤,我又提醒了两次;小林在队伍中一直说笑打闹,旁若无人,视纪律为无物;小于带队不像个带队的,自己转转着说个不停。这些同学每人扣五分,小于放声哭了:“我说不下去你非让我下去,我肚子疼你还让我下去!你还扣我分!”我笑着说:“你真没有良心!来,我再跟你说说我为什么让你下去……”到小徐时,我说:“小徐也有优点啊!小徐品德考了45,比很多同学都高,小徐在品德课上学习也很努力。语文也不错,考了66,下次考试小徐若能得76我给加量化10分,86加20,96加30(当然他目前是无论如何达不到这个高度的)。”小于着急了:“老师,我考96你也给我加30。”我说:“你不能和小徐一个标准,那不把自己降低了?”他一听这话又哭了,说我不公平,他的口头禅就是哭着说“不公平”。我当场无语了:“你这个学习上能得优秀等级的学生怎么能跟小徐攀这个伴儿?”为了安抚他的情绪,也为了让全班同学理解真正的公平,我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小人儿、三个箱子、一堵墙,墙内是精彩的球赛。“假设这三个小人儿是我们班的三个孩子,这个最小的小徐,中个儿的是小涵,这个大个儿就是小于。小徐看不见,我给他个箱子,还看不见,我再给他加上个。小涵也看不见啊,我也给他一个箱子,这下他俩都看见了。小于,你会不会说老师不公平,光给他俩不给我?”他摇摇头。我继续说:“你个儿高,根本不需要。如果以你的观点小徐有你也该有。我要说,给你两个箱子,站上去也许还有危险来。”他说:“嗯,我一头就扎下去了。” “所以,真正的公平,并不像你所说,而是你需要我给你,你若不需要,我就不必多此一举。”

9月20日,中午放学,我在教室门口整顿好纪律。带到一楼时,学生说话,我继续停下整顿,他在队伍里说笑。我说:“你出来!离开队伍!”他一下子坐到走廊窗台上,又哭了:“我又没说话,你凭什么叫我出来……”丁老师走到身边,看他在骂骂咧咧,就哄他:“别哭,你有什么话,你跟张老师说说。”明明在那里边说边笑,还拒不承认!我说:“丁老师,你不用跟他费口舌,你走吧!” “你是什么老师?你瞎眼了!”他破口大骂!全班同学都在场。

以后的日子,每当我提到要心存感恩、尊敬老师时,还没提到他名字,他都会不高兴:“我不就犯了这么点儿错?你又得说?” “你以为这个错还小?你还得怎么样?”他压根就没意识到自己错的严重性!

所以,距离第一次“发飙”100多天之后,有一天第一节数学课,他再一次开骂!骂黑老师,并且很难听。我彻底无语了!我也曾耐心教育过他,也曾用爱心温暖过他,也严厉地批评过他,但都无济于事。我很伤心,也很担心,我不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来临,下一位被伤害的会是哪一位老师。我很惶恐,我很无奈,我很无助。25年来,头一次遇到这样的学生,头一次有如此大的挫败感,感觉自己几乎没了成就感,一片茫然。回首初心,有对教育事业的挚爱,有对烦琐生活的热心与执着,有对生命成长的耐心与包容。“耐”,古同“奈”,既然有些无可奈何,唯有默默接受了。生活总得继续啊!初心依然存在,决心砥砺前行!

事发之后,班会课上,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 《世界,正在悄悄地奖励有教养的孩子》,希望能对孩子们有点启发。家庭教育的缺失,现在靠学校教育来弥补,成效甚微,但我不会放弃。成长远比成功更重要,培养孩子如同种树,只有先在根上滋养他,然后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们才能长得枝繁叶茂,离阳光更近些。我告诉学生,要努力做一个谦让、随和、助人的小孩。

其实,早在开学第一天,我就送给了孩子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教育学生,平时说话做事的时候,都想想是否会给他人带来幸福,至少应该努力做到不妨碍他人。我相信,这样慢慢地引导,孩子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当整个班级形成感恩的风气时,那些特别的孩子也或多或少会受到积极的影响。后来,我又带领孩子们写感恩日记,更是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忙忙碌碌,走走停停,还好,心里的彩虹一直都在。2018,为自己加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