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清顺序,新闻采访顺序原则

理清顺序,新闻采访顺序原则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新闻记者采访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顺序显然是不可能,我们只能理出这样两条原则,再从这两条原则出发结合采访实际情况梳理访问顺序。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可以有这样几种顺序。例如鲁豫访问成龙就是以这种顺序展开的。2019年,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采访澳门特区首任立法会主席曹其真也是按照这样一种顺序安排的。

理清顺序,新闻采访顺序原则

新闻记者在访问时不能随意提问,需要考虑问题的先后顺序。那么如何来设计访问顺序呢?英国18世纪著名小说家亨利·菲尔丁说:“秩序就是正确的规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这一句话提示我们在安排顺序的时候要考虑两条原则:一是要符合事物发展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二是要合乎道理或者事理。由于新闻记者采访的随机性和灵活性,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顺序显然是不可能,我们只能理出这样两条原则,再从这两条原则出发结合采访实际情况梳理访问顺序。

一般来说,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可以有这样几种顺序。第一种是时间顺序,访问主要脉络以事情发展或者人物经历的前后顺序展开。这种顺序在人物专访或者事件发展路线比较明晰的采访中较为常见。例如鲁豫访问成龙就是以这种顺序展开的。在通过谈论“大哥”这个称呼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访谈氛围后,鲁豫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是看您的那本书里面,您自己写就是第一天您爸爸带着您去到那个学校,您说一看之后哎呀,这个好玩,可以随便打架,特别高兴。一般的小朋友第一天进幼儿园,可能哭得不敢去,您就是高兴得不得了就走了。鲁豫这个问题就让成龙从小时候进入武校学习开始谈起。而且后面的问题基本也是按照成龙的经历设计,比如您在学校什么时候练武,每天学习,您当时的梦想是什么?您在能当主演之前,是不是也在李小龙的影片里面帮他做过特技?南斯拉夫那次(拍戏摔断腿脚)最厉害是吧,那是在哪一年?每个问题都针对采访对象人生过程的关键点或难忘事件,然后按照前后顺序展开并且起到一种连贯和转折作用。

2019年,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记者采访澳门特区首任立法会主席曹其真也是按照这样一种顺序安排的。看记者的提问:

记者:为什么在当时(1968年)一切并没有十分确定的情况下曹老先生就敢做这件事情,为什么?

记者:您当时就能理解曹老师这么做吗?

记者:您刚刚开始进入到澳门立法会的时候,当时还是在葡萄牙政府的统治下,还没有回归之前,在立法会里面工作语言是什么语言?

记者:那么1999年您当上立法会主席之后是基本法要求必须说中文还是说……

记者:您一直说这十年(任立法会主席)是您最快乐的十年。

第二种是按照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展开。人们认识事物是有过程的,刚开始一般是一个大概印象,认识是宏观和浅层的,然后认识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致,最后发现事物的本来面目。新闻记者的有些访问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刚开始宏观了解事物概貌,在了解到重点线索或者情况以后就会针对这一点深入挖掘,特别是细节和场景更要详细询问,最后还可以了解一下事物的影响或者对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如果我们把按照时间顺序安排访问看成是一种线性规律的话,那么这种安排方法就更加侧重于横断面的剖析,它更多使用在阶段性事物中,或者和时间顺序的访问搭配起来使用。

2005年,《东方时空》记者白岩松采访了刚刚结束大陆之行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他这次访问主要就是按照这样一种顺序整体安排访问的。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记者提的问题前面编辑了序号

1.主席,一来到这个大楼,首先我们就去七楼看了我们整个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样一个展览,并且我也听说国民党会做很多的活动,包括研讨会、学术会等等,两岸也会针对这个主题进行许多交流,主席先生为什么要急着推动这样一系列的事情?

2.我也注意到连战主席,比如说在一些发言中会用到这样一些字词:谁忘记了这样的历史谁就是忘祖,但是别人不去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

3.以您个人的经历来说,尤其这一次阔别了很多很多年重回了自己的故乡,是否更对这样一段历史格外地关注?

4.据说在胡总书记会见您之后,并且晚餐之后送给您个人的礼物差点儿让您热泪盈眶是吗?

5.就是说其实好多人现在都在回忆您的大陆行,而且甚至出了好多的书,写了好多的文章,可是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两个多月过去了,我不知道主席先生会不会经常回忆短短几天的大陆之行?

6.哪几个细节,哪几个场景是让您个人觉得特别特别的难忘?

7.我们不能不说到很多老百姓,说句实话我们作为媒体也会非常关注你们所到之处老百姓的反映,到南京的时候,两边会打出“大哥您好”“连战兄您好”,等等等等,我相信您也一定注意到了老百姓的这种热情,您怎么看?

8.在大陆的网上后来流行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娘,大哥他回来了”,写的就是您的大陆之行,您有没有知道这件事情?

9.因为北京饭店离故宫都很近,台北会有“故宫博物院”,北京也有故宫博物院,您也有去,这种一对比,又走了这一趟,格外的感受是什么?

10.提到大陆行当然不能不谈到在北大的演讲,因为在北大的演讲,大陆都通过直播的方式,我相信那天的收视率会非常高,因为我在做直播,正好我有很多台湾的同行跟我讲,说连战先生在北大的发挥太好了,比在台湾的发挥都还好,为什么那天会发挥那么出色?

11.这个若干得有多少,不是一点点吧?

12.因为当演讲刚一结束的时候,我们前方直播的就问了我们整个访问团其中一个成员,当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他说连战先生的演讲是不是精心的准备,他说没有准备,没有文稿,真是这样吗?

13.最后我们不谈舍的,我们谈取的,也是大家听到的,就是关于对自由的解读,对整个中华民族未来的展望等等,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主题选项?(www.xing528.com)

14.当在北大的演讲结束的时候,北大给您送礼物,其中出乎意料的送了您母亲的照片,我在做直播,我注意到您扭过头去,掏出手绢,掉泪了吗?

15.其实刚才谈到了既有通过电视媒体跟整个大陆的百姓的沟通,也有整个在过往之中沿线的人们自发的表达感情,当然您的大陆行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最高潮的看点在您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见面,毕竟这是跨越了60年之间的距离,当平常,比如说这样的一个交流变成直接的面对面的人和人之间的交流的时候,这种感受会是什么样的,胡总书记给您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6.从个人的情感上来说,是不是有过这样一次面对面之后,沟通就变得会更加容易?

17.也有评论我注意到,比如说连战先生这么多年的努力,包括一些打拼,包括一些挫折等等,似乎都是在为这几天做最辉煌的准备,您同意这种看法吗?

18.您特别说到了无论是热还是烧,它都是可逆的,可转变的,但是从未来的趋势,海峡两岸的趋势来说,显然您认为它是不可改变的,应该是不可逆的,这是一个趋势的问题。

19.其实自打连宋行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其实更在关注的是它的改变的情况和它落实的情况,我们先说具体的,比如说因为在走了之后,大家会看到很多很多从大陆方面有人叫大礼包也好,有人叫政策也好,当然很重要的一块,也有连战主席,你们所极力提倡的台商的利益等等,您判断现在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整个落实的情况怎么样?

20.因为前几天作为传媒人,我们会注意到江丙坤先生以另外的身份会带领一个团去大陆,谈关于农产品、谈关于水果的种种问题,这是否可以当成是落实的一部分,或者是看出我们这边有一些着急,希望它尽早地落实?

21.通过连宋行,您感觉会对台湾现在执政的一些人或者说执政当局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影响呢?

22.您去大陆的这一行,虽然时间并不长,但是回来过了两个月以后,感受到它是否让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变得更强大,更有信心,更对未来很乐观?

23.大家内部对未来呢,是否会因此变得更加团结,更加乐观,在国民党的内部?

24.其实从您在结束了大陆行回到台湾之后,包括我在大陆也会看到很多的报道,有相当多的人会力劝连战主席连任和继续,不要使原计划中的选举开始,但是您好象真是面对各样的人群,你都在说“不”,最后的确使7月16号国民党主席的选举变成现实,您为什么一再地说“不”,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

25.大陆相当多的人在关心这样一个问题,当您离开国民党主席位置上之后,在未来的海峡两岸的关系上,您准备如何发挥您的个人作用?

26.位置离得开,心离得开吗,会不会以后依然是像现在一样的忙碌?

27.我也注意到您这两天说的话,您说不管王金平先生也好,还是马英九先生也好,他们无论谁最后赢了,都应该赢出风范来,输者也应该有输者的风范,另外您对他们的期待又是什么?

28.未来,无论谁,总有一个赢家,您对他的期待是什么,您为什么说这样的话,无论是谁,都应该输赢有风范?

29.最后一个问题,一个相对轻松一点儿,也是温馨一点儿的问题,因为大家注意到了,在大陆行的时候,夫人、儿子,其他的好多家人也都去了,大家都听到连战先生对很多事情的评价,但是夫人对大陆之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儿子是什么,各举一件就可以。

30.前些天夫人又有机会去上海,您会很羡慕吧,其实还有很多地方是您特想去的?

在整个访问中,记者一共提出了30个问题。其中第1到4个问题是引子,从他们所在大楼正在举办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切入话题。第5、6个问题从整体了解连战的大陆之行。从第7个问题开始进入到分层次或者分角度深入采访。第7到9个问题请访问对象谈对大陆群众的看法。第10到14个问题主要围绕北大演讲展开,对细节详细了解,比如连战接到北大送给他的礼物(连战母亲的照片)时的情绪变化。第15、16个问题是连战对胡锦涛总书记的印象。从第17个问题开始,记者主要侧重连战大陆行的影响以及后续活动。第17、18个问题主要谈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第19到23谈的都是连战大陆之行的影响。第24到28个问题谈的是连战的卸任以及国民党主席竞选。第29、30个问题的内容是连战主席家人对大陆之行的看法以及访问的结束语。如果用一张图表示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图7.10 白岩松专访连战问题分析图

这张图简要地将记者访问路线表示出来,可以清晰地看出记者基本是按照这样一种逻辑顺序安排问题先后的。这样访问层次比较清晰,既了解事物的整体情况,又了解重点环节尤其是细节;既立足于事件本身又跳出时空限制,了解到事件的社会影响和后续工作,信息更加全面。

当然,时间顺序和认识顺序只是大多数访问中问题安排的规律,在有些访问中,虽然访问主体按照上面两种顺序展开,但是在一些局部还会呈现另外一些样态。比如按照先易后难顺序安排访问,即按照问题的难度或者敏感度设计问题,将难度较小或者不太敏感的问题放在前面,逐渐过渡到难度大或者比较敏感的问题,这样比较容易接受。但在有些访问中,新闻记者却要反其道而为之,先问难度大的或者比较刁钻的问题。水均益采访基辛格开始时就有意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基辛格博士,在冷战结束前后的这些年,国际关系显然发生了很多变化,您认为冷战结束后中美两国是一种什么关系?我们是朋友呢还是敌人?”水均益之所以在访问开始就问了这样一个敏感问题是因为他考虑到基辛格是一个风云人物,也是一位面对过无数记者的行家里手。所以,问题上来就要“狠”,让对方意想不到,这样基辛格才会认真对待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小记者”[18]。正所谓“兵无常道,水无常形”。新闻记者在安排问题顺序的时候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应该根据不同的事件和任务灵活调整顺序,这样才可以获得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