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概论:文化效应及其功能

旅游概论:文化效应及其功能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奖励旅游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企业中团队协作效率,增强企业营运实力;生态旅游可以培养环保意识,让我们对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更具见识,从而也富有更深厚的情感;红色旅游则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能够达到应试教育所实现不了的效果。例如,将部分革命遗址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对物质化的遗产保护传递非物质化的文化精神。

旅游概论:文化效应及其功能

旅游活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我们首先要回顾之前所学,旅游活动是具有异地性的,即与日常在定居地的生活方式不同,而是离开惯常居住地到陌生异地进行活动。它不只是一种单纯的空间移动,而更重视离开惯常居住环境去领略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旅游者而言,无论外出接触不同文化特质是否是其此行的根本目的,都不以其意志为转移并且在其旅途中发生着。与此同时,文化与社会特质的不同是相互的。对于旅游者而言,环境相对陌生,而对于目的地的居住者来说,旅游者同样也是新奇的存在,二者之间的互相交流与碰撞,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也同样会对当地居民与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进一步讲,对于一项结论的得出,我们不只要明确事物发生时“质的不同”,同时也要注意“量的积累”。对于旅游和旅游现象来说,不仅要留意旅游者与目的地间是否有差异,同样也要考量旅游活动和旅游者对目的地影响施加的大小与时长,这会对我们衡量其影响程度产生作用。回归现代旅游活动,不可否认的是,现代旅游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发展极具规模的产业,成为社会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旅游不再是阶层行为,不再是贵族活动,而是全民旅游、全面出行。因此,原本只存在于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单个接触行为逐渐扩大规模,演变成群体之间的社会性接触。日久天长,这种接触对居住地个人产生的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演化成对目的地的社会和文化的整体影响。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在本节探讨旅游对文化的影响,即旅游的文化效应。探讨旅游的文化效应作用在哪些方面,影响程度又有多大。

和旅游的其他方面影响一样,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也有正负之分。

一、旅游对文化的正效应

1.提高身体素质,提升精神修养

旅游活动既是在体育锻炼方面的提高,更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提高。通过出游,旅游者在潜移默化中接触了异地的民族风情,浏览了各地的山川湖海,体验了新奇的娱乐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体质和意志,还增长了知识和见识,开阔了眼界和胸襟,从而使其的身体素质和精神世界都有所提升。

首先,旅游可以锻炼身体和意志。长途旅行不是静态的,而是活动的,需要出行移动。如果有活动,就会有体质锻炼和意志磨炼。在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社会,人们与自然的严重隔绝,使工作单调、枯燥、劳累,身体素质下降,而旅游可以让城市居民充分享受阳光、空气和自然美景。通过游览宜人的自然景观,欣赏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可以得到积极的休息和娱乐,能够开阔眼界,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生活的热爱程度。这既是大众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也充分体现了旅游活动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素质的积极作用。

其次,旅游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知识。当人们厌倦了居住地时,便想去看看外面的美好世界;当人们厌倦了旧景点,他们就会希望遇到不一样的美丽风景;当人们厌倦了旧生活的按部就班,他们就会想体验其他令人兴奋的活动。人们在不断追求创新中追求需求的满足,从而不断开阔新视野,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因此,不仅限于读书,旅游也是人类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旅游就是在寻求创新中寻求知识,在娱乐中寻求学习,这远比单纯的阅读更有吸引力。因此,作为人类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不可否认,旅游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体验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景观,从而获得无法书面表达的文化内涵,增加人生体验,提高文化素质。

最后,旅游可以提升精神素养,升华精神生活。旅游活动是提高旅游者精神素质的重要途径。面对美丽的自然、灿烂的文明、丰富的异质文化和多彩的娱乐活动,旅游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旅游体验,更得到了自身情感和思想的升华。例如,奖励旅游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企业中团队协作效率,增强企业营运实力;生态旅游可以培养环保意识,让我们对于祖国的名山大川更具见识,从而也富有更深厚的情感;红色旅游则是一种非常好的文化宣传与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感,能够达到应试教育所实现不了的效果。

2.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古老习俗

旅游业同样也带有十分深重的文化属性。旅游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文化的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一方面,高层次的文化旅游非常注重文化环境及文化氛围的营造,以满足旅游者追求原汁原味的文化享受的需求。有些国家举办国际文化节、艺术节、音乐节等,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集中展示。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也是旅游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到异地去领略不同的文化更是相当一部分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

正是因为旅游业能够起到文化继承和传播的作用,因此在旅游开发和发展中要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对现存文化遗址的保护式开发,能够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旅游者。例如,将部分革命遗址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对物质化的遗产保护传递非物质化的文化精神。其次,发展旅游业在客观上是对未开发的文化遗址的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起到了保护作用。最后,是对非遗文化的活化利用,用旅游的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起来,动态地展示在旅游者面前。通过旅游活动,既加强了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同时,也促进了旅游者对古老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对于我国而言,中国具有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的民族文化瑰宝数不胜数。据国家文物部门的统计,全国地上和地下的不可移动的文物有近40万处,同时,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由于历代的战乱,不少地上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甚至被夷为平地,如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黄鹤楼等,且很多非物质传统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们所忽视。为了适应旅游者在新时期对旅游产生的精神文化需要,旅游开发商将关注点放在了一些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上,将其商业化和活化形成旅游产品,一些古迹也重新被修复或复制。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很多文化旅游景区,手工艺和表演艺术都是因为有了旅游者的支持才得以保存至今,在很多旅游目的地,旅游纪念品贸易不仅对当地经济有巨大的贡献,而且有助于维持传统手工工艺,使之得以流传,如果没有旅游业,这些技艺可能早就失传了。可见,这些几乎曾经被我们抛弃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又随着旅游的发展注入了生机,获得了新生,并且成为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人文旅游资源,成为中国的国家财富与民族财富,不仅受到游客的欢迎,而且也唤起当代中华民族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的珍惜和自豪感。

3.加强知识互鉴,促进文化交流

经济学家于光远有言,“从社会文化价值看,旅游具有非常明显的教育意义,它可以是一种社会化的因素,因为它使人亲自了解现实,可以培养人们面对现实的某种态度;它也是一种培养感情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它有利于智力、科学、技术、艺术和文学方面的创造。”不同于国家在各项社会事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旅游业对文化的建设与促进效应,主要是依托旅游者自身的旅游与消费活动,自发地、自觉地对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给予建设与支持。旅游所推动的文化并不具备强烈的人群属性,并不是社会某一阶层或社会精英以及寡头巨鳄才能独占享有的特殊能力,而是全国民众全方位地参与其中。这种文化交流没有固定形式,也不需要固定主题。在各个文化群体间公平地、自由地开展多方面、全方位、面对面的交流以及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常驻人群之间的互动与碰撞,对于文化建设的影响更加长久而深远。

二、旅游对文化的负效应(www.xing528.com)

1.破坏当地文化,异化民风民俗

旅游对文化造成的直接破坏,结果往往触目惊心。一是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破坏。有的旅游者文明旅游意识欠缺,到达目的地后,对目的地的一些传统建筑雕塑壁画等随意攀爬、刻画、拍照,一些建筑或雕塑因此而倒塌、破损;而旅游地随处可见“到此一游”的印迹,极大地影响被刻画物体的美观;随意的拍照行为会对壁画等文化遗产造成极大损害。甚至一些旅游者不遵守旅游地的规章制度,在禁止吸烟的地方吞云吐雾,烟雾和温度的变化会对一些文化遗产产生不利影响。二是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破坏。其中包括由于施工的原因带来的文物破坏,游客接待过多造成的破坏,还有一些是发展旅游业难以避免的破坏。诸如莫高窟、长城、故宫等,由于发展旅游业长期对外开放,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破坏。

对于旅游者带来的间接破坏,其修复难度极大,同样令人痛心。旅游是一种跨区域行为,旅游者来自世界各地,其身上所带有的民俗道德,甚至文化烙印与意识形态,都可能与目的地有很大不同。当旅游者通过旅游行为到达目的地,其意识形态中的糟粕成分也会跟随旅游者的脚步,对旅游地居民造成不良影响。部分旅游地居民在大批接触这些外来文化后,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开始盲目模仿旅游者的一些行为,如着装、娱乐方式等,尤其是年轻人,由于思想观念先进且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相比之下更容易被外来文化所影响。部分居民的模仿行为进而波及旅游地社会所有阶层,导致原有文化与价值观念受到冲击。

2.影响景点运转,干扰正常生活

一个地区在旅游发展的初期阶段,旅游规模较小,前来旅游的旅游者较少,不论是在经济还是文化上的积极作用都比较突出,当地人获益明显。且早期旅游者带有“探险”的性质,对旅游地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也较为尊重。这些都对居民和旅游者的主客关系起到了助推作用,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持有较为友好的态度。随着旅游者数量的不断增多,居民对旅游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变得习以为常,而对旅游的负面影响感到烦恼。旅游者大量进入目的地,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影响。首先是生活空间变得拥挤。每个旅游地都有一定的承载力,短时间内大量旅游者到来后,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会受到挤压,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一些旅游热点地区拥挤不堪,当地居民要么躲在家里,要么只能逃离家乡。其次,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对当地民俗的蔑视态度、乱扔垃圾等,这些行为也会引起旅游地居民的反感,从而引发旅游地居民与旅游者的主客矛盾。如果这种负效应一直得不到消除,旅游地居民会因不堪重负而对大量涌入的旅游者从欢迎变为不满,甚至公开抵制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地文化效应的正强化对策

1.宣传文明旅游观念,提倡文明旅游风气

各大旅游热门目的地、旅游大省,都在推行文明旅游,提倡优良的旅游风气。提醒大家保护文物建筑,不要随意涂画,遵守当地习俗,不要冒失莽撞,讲道德,守文明,让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更加健康正面。良好的旅游观念会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降低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对目的地文物、文化与社会生活的不利影响。旅游者若可以对文明旅游行为铭记在心,在旅途中知对错、懂分寸,主动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和思想,养成较高的旅游道德素养时,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环境也会相应地得到应有的保护与传承。

2.增强当地现代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素养

旅游目的地中的文化与交流冲突是相互的,文明有礼的旅客一定也希望在目的地获得高标准、高素质的接待与体验。因此旅游景区当地的居民素养同样会对当地文化与旅游体验产生影响,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和感受。文化素养较高的居民会带动来访游客以同样高素质的方式与当地社会进行交流互动,增加旅游兴趣,带来良好的旅游感受。因此,旅游景区应当给予当地居民的文化素养一定的关注与培养,为旅游者营造出良好的文化交流环境,促进旅游正向文化效应的同时,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另一点是关于旅游地居民本身的传统认知与成长。为了避免出现目的地居民与现代社会脱节,与旅游者交流不畅,对自身文化继承过程中易受外界影响的问题,旅游目的地一方面要敢做事,做实事,实质性地继承发扬传统,对于传统的习俗与文化流传要做到真正的继往开来。与此同时,针对居民对于现代社会的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现代社会思维,要予以融合性的灌输,使传统文化在孕育中得到继承,在融合中得到发扬,吸收现代思潮优点,保留传统理念根基。

3.吸收居民参与决策,加强居民思想教育

毋庸置疑,现代社会是民主与开放公平的社会。在旅游目的地的开放与管理中要充分引入此类观念。没有人会比当地居民对自己的家乡更熟悉、更了解。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现代化的旅游开发与管理时,要充分地考虑当地居民的想法与建议,引入当地居民进行协助治理与支持性管理。这一做法既保障了当地的旅游活动在不与其文化民情相冲突的情况下开展,又容易得到当地居民对于旅游活动的支持;同时,也能很好地收集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更好地开拓当地旅游市场、开发当地旅游资源。

对于大量外来文化的涌入,当地管理者也要做好对居民的教育工作,树立多元文化认知,开导居民不要抗拒外来文化,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和利用,创新民族文化,为民族文化增添时代色彩。这样一来,可以使旅游者也有更为客观的文化认知,驱动旅游者将主客文化放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容易在旅游者与原住民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的平等友谊,避免当地文化的失落或多种文化的正面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