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竞技体育品牌个性研究成果

高校竞技体育品牌个性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鲜明的办学特色能够促进高校品牌个性化成长,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高校市场竞争力。品牌个性是每个品牌与现在和将来的消费相联系的纽带。高校必须把个性特色放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努力形成和凝练各自的个性所在。创建高校品牌,要把努力突出个性作为重要任务。品牌个性是品牌各本质构成要素综合反映的必然结果,品牌实践塑造和决定着品牌个性的成长和发展。品牌个性是指每个品牌向外展示的品质。

高校竞技体育品牌个性研究成果

1.高校特色

优秀的高校品牌本身就是特色资源的聚集。一所大学的特色,是其历史文化沉淀与现实实践共同作用的产物。特色是高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所在,也是高校品牌的具体表现方式。特色所追求的是塑造品牌,而塑造品牌依赖的便是特色。创建品牌高校不一定要在所有方面都争取,品牌高校不是简单地指整体发展水平高的院校,在这个发展模式日益多元化的时代,每个地方高校都可以从某种特色切入,并把这种特色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在同层次、同类型、同领域内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最终铸就品牌,建成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高校品牌。世界一流学校的发展经验说明,任何想成为品牌大学的高校必须要具有自身特色,否则就会缺乏竞争力和生命力,也就丧失了持续发展的基础,知名度和美誉度就更无从谈起了。也可以说“你有你的祖传之宝,我有我的独家秘诀”,特色决定了一所大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决定了高校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发展状态。

特色是一种优势,更是一种财富。有特色的高校才能成为具有魅力、生命力和竞争力的高校。“在高等教育生态圈中,特点是任何一所高校能够健康发展的理由所在。”加州理工学院是美国洛杉矶附近的一所小型学院,该校成立之初就规定,以后不管谁当校长,学校的规模绝对不能扩大。该校在校学生长期保持在2000人左右,占地面积也很小。但就是这样一所学校,照样成了世界名校,培养出了世界一流人才。牛津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也没有搞“大而全”,而是特别注重学校的个性发展。再如,北大提倡“兼容并包”,有“民主”“自由”的风气清华提倡“厚德载物”,有“严谨”“认真”的风气;南开提倡“允公允能”,有“开拓”“活泼”的风气。这些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它们的个性特点,都是它们日积月累的文化软实力。

高校特色体育项目是在学校长期开展体育运动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该校特征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体育项目。体育特色项目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体育特色项目的确定是以全国体育教育指导方针为基础,从该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地方性的体育发展规划和布局。加强学校体育特色的发展与建设,有助于学校以最小的投入在比赛中获得最大的成果,同时有利于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制订出长期而合理的体育教学计划,配合学校围绕特色项目制订训练计划。特色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的应用与推广,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动学校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提高比赛运动成绩,在具有教学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长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因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而更具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因高校体育特色项目建设而变得更为完善,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之间互融互通、相互促进的和谐互动关系。在实践过程中,重视对活动主体——学生的关注;加大对特色体育项目硬件设施的投入,构建两者互动的桥梁;营造特色体育项目的活动氛围,构建互动的环境;多维度打造两者和谐共建的途径,实现高校体育特色项目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和谐共建。

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中,各级各类学校应有不同的层次、目标、功能定位,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设计特色,创造特色,强化特色。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能够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就是高水平大学,能够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同样是一流大学。尤其是地方高校,要夯实自己的社会地位,必须要拥有自身特色,以特色谋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因为,鲜明的办学特色能够促进高校品牌个性化成长,从而增强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高校市场竞争力。(www.xing528.com)

2.高校个性

个性的概念原本只用于表述人的性格特征,现在已扩展至产品甚至城市等方面。比如有人评价,上海最奢华、苏州最精致、南京最伤感、西安最古朴,等等,一个形容词就能把城市的魅力概括殆尽,足见“个性”描述的特殊功效。个性的魅力之源在于差异,就是自己与别人的区别,这种差异越大,个性就越明显。品牌个性是每个品牌与现在和将来的消费相联系的纽带。

高校是一种组织。高校必须把个性特色放在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努力形成和凝练各自的个性所在。高校中的人们研究高深学问,探索人类未知领域,切割人类知识的边沿,把过去的认识垫在脚下,将人类认识的上限撕裂。在这里,历史的记忆、现实的紧张、未来的憧憬,构成一幅飘摆的时间长卷,散发着独特的个性气质。虽然高校和企业是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但它们的发展机理是有相通之处的。成功的企业一定是个性化的,成功的高校也一定是个性化的。每个高校不同的文化风格会熏陶影响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又会把母校文化特有的风格带到社会上,社会一直根据高校毕业生特有的母校情结和文化风格来认识高校。比如,“北大学子够大气,清华学子有才气,复旦学子有灵气”。社会公众中认同并流行的正是大学独特气质铸就学生鲜明个性的生动写照,可见学校品牌是有个性的。

创建高校品牌,要把努力突出个性作为重要任务。但是目前很多高校正陷入一个趋同化的办学误区。很多大学都按照一个模式来办学,凸显不出高校自身的个性,有的高校之间甚至连校训都相互模仿。如果只是模仿而不创新,那么大学就像毫无个性的连锁店一样没有自己的特色,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多样化的人才。由于现在学校发展越来越统一和格式化,大学特色丧失殆尽。正如陈平原在《“半真半假”说北大》中所说:“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出人才,出成果,但并不一定每个大学都个性鲜明。”

品牌个性是品牌各本质构成要素综合反映的必然结果,品牌实践塑造和决定着品牌个性的成长和发展。品牌个性是指每个品牌向外展示的品质。每个学校的品牌个性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同一所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有许多共同之处,这就是学校的个性对他们个性的影响。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各自不同的风格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清华好比中国古代“诗仙”李白,北大好比“诗圣”杜甫。他解释说,两者风格的不同来自其基础的差异。清华大学于1925年建立,受当时资本生义的影响深些,而北京大学从国子监到京师大学堂,一直是全国的最高学府,对传统文化的秉承使得北大文化积淀深厚,缺点就是封建的东西多了点。清华的特点是清新俊逸,北大的特点是深厚凝重。这就是学校鲜明的品牌个性,与其他高校不同的地方。通过学校的毕业生身上体现的个性特点可以看出他所在的学校特征,这就是从学生身上展示出的学校品牌个性。许多世界知名大学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至今都不建设以营利为目的的法学院商学院,他们始终坚持的是以办学理念、个性化定位为生命源泉,却造就了很多著名自然科学家。特色成就品牌,个性助推品牌。特色和个性是本质的外化,也是品牌和竞争力。我国过去十年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免存在着为求大、求全,而产生千校一面的倾向,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正常发展,这正反映出了高校品牌意识不够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之间的显性资源条件将逐步趋同,只有品牌才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资产,才是学校生命最持久的“动力之源”,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动力之源”正是品牌的个性使然。每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20多场的电视直播,尤其是中场的主办校的文化展演、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实力和校园风光介绍,均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的个性,从而树立起学校的形象。另外,追求技术特色及成绩的累积,也都成为其显著的个性特点。如华侨大学的“灵、快、准”及“五连冠”;太原理工大学的整体性和“西北王”的称号;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北京理工大学的“三连冠”、金牌教练金志扬,第一次第一个参加职业联赛便成功晋级;清华大学眼镜冠军胡凯,都是高校体育文化个性的集中表现。所以,只有个性突出的大学,才能在显性资源趋同的众多大学中被快速识别成为品牌。个性是品牌的灵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