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精辟概括,也是对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的最好诠释。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从而与近代爱国主义形成了尖锐的对立。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二、保持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国家不仅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而且人民勤劳勇敢,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邓小平同志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5]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精辟概括,也是对中华民族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的最好诠释。

(一)弘扬民族文化,反对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尊重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弘扬祖国优秀文化,是爱国主义的一贯主张。近代以来,当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危难时,爱国主义传统使整个民族为救亡图存而团结起来。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社会也出现了一股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从而与近代爱国主义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民族虚无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就主张对中国过去的一切全盘否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很贫乏的”,都是使中国人“抬不起头来”的东西。其最后结论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上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甚至公开宣称:“中国的一切都不如西方”,必须“把西方的一切都接受过来,好的坏的都要,不仅要民主与科学,也要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这番赤裸裸地表白很形象地让我们认识了民族虚无主义者的本质。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同中国优秀传统结合起来,提出了批判地继承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方针,同时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文化,认为“全盘西化”和排外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现在,有的人只看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生产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就以为一切都是外国的好,对外国盲目崇拜,对祖国妄自菲薄。有的人甚至为了个人的私利,不惜丧失国格、人格,不惜损害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二)吸收外来文明,反对闭关自守的狭隘民族主义

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对外联系就十分频繁。著名的丝绸之路长安出发,向西延绵伸展,成为连接东西方古代交通大动脉。只是在16世纪开始后,中国才逐渐落后了,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同世界的发展拉开了距离。18世纪,当欧洲工业革命给各国带来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时,中国封建统治者却沉溺于“天朝大国”、“无所不有”的梦幻之中。于是,这种建立在封建自然经济之上的狭隘思维方式成了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前提,而闭关锁国又势必导致另一种骄傲自大理论的产生——即闭关自守的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对一切外来文化都不加区分地一概排斥。这种思维和理论的交互作用,最终产生了恶劣的后果。19世纪,西方国家已在近代化进程中取得显著成就,而中国却依旧停滞在封建末世的腐朽败落的状态之中。这种带有本质意义的差距,注定了以后百余年间中国的悲惨命运。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中国近代史昭示我们,要跟上时代进步和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须打破封闭状态,实行对外开放。西方产业革命以后中国所以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采取愚昧的闭关自守政策,不思进取,因而既不能追赶时代前进的步伐,也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留下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记录。

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爱国主义,与反对狭隘民族主义是完全一致的,反对狭隘民族主义,积极吸收现代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外来进步文化,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正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国力,使祖国更加强大。

(三)正确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课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之间经济交往和经济渗透的频繁和深入,“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名词。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信息、生产要素等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www.xing528.com)

这一方面说明,在当今时代条件下,现在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孤立地发展,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只会导致国家的落后和民族的衰落。“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千百年来总结出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与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等交流与合作,以博大和谦逊的胸怀,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在立足于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加快祖国的繁荣和进步,无疑是新时期爱国主义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

但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发展也使我们认识到,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事实上还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随着美国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霸权主义的日益膨胀,使得经济、政治、文化的不平等也日益全球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现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大力鼓吹和推行经济全球化,他们是全球化的急先锋,同时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在和西方国家的交往中,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经济全球化并不仅仅满足于经济方面的发展,其实质是要在经济外衣的掩盖下对其他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与渗透。因而,置身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须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必须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振兴民族经济,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四)正确认识爱国主义,走出爱国误区

爱是人类所具有的最美好的感情,“爱国主义”的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最淳朴、最真挚的情感,是一种崇高的神圣的情感。同时,对于祖国的爱也应该是理性的。当前,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部分大学生对爱国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对国家的爱表现出不正确性和虚假性、非理性和破坏性,使爱国主义陷入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国是由国家的强大与否、国家能否为自己提供便利来决定的。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儿不嫌母丑”,我们把祖国比作母亲,不论我们的祖国强大与否我们都应该热爱,哪怕我们的国家面临重大的危险与困难,甚至不能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好处,我们也要对她不离不弃。爱国是没有条件的,爱国是一种全心全意地行为,这才是对国家、对民族应有的责任和热爱。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只有一个繁荣富强的祖国才值得爱,只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便利和好处的国家才值得热爱。相反,如果我们的国家不够富强和繁荣,不能给自己以方便和好处,就会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甚至以当中国人为耻辱。

第二,爱国就是要惟我独尊,拒绝一切外来事物。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文化和技术的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有些人的盲目排外意识和唯我独尊意识,认为中国的任何事物都比外国好,反对一切外来事物,既包括外国的产品和技术,也包括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如果我们引进外来产品和优秀文化,就是对国家的背叛,就是不爱国。我们处在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的国家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博大的胸怀吸引和容纳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爱国不是文过饰非,不是对自己的国家不能有任何的批评,对我们的历史遗产,对我们的缺点,我们不能讳疾忌医。

第三,爱国只是一种主观上口头上的行为,不能落到实处。“爱国”这个词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想把爱国落到实处却需要真正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现在有一部分所谓的“爱国者”,他们的爱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仅仅是一种情感的发泄。面对国家的需要,他们不愿意听从国家的呼唤,更不愿意为国家做出贡献和牺牲;面对国家的自然灾害和困难,他们不能够慷慨解囊;当民族的尊严受到践踏,他们中的很多人会游行示威,高呼祖国万岁,可是当要为民族做出牺牲时却难以从容面对……当这部分人面临“受到委屈”、个人的理想、实际利益遭受阻碍时,或在毕业就业求职时,他们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经济收入、大城市、好住房等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认为应满足个人利益。有的大学生当个人需求未能得到满足时便产生悲观甚至怨恨社会的情绪。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爱国绝非真正意义上的爱国。

第四,在爱国问题上,对出国存在很多偏见。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闭关锁国中获得发展,而且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也的确比我们先进,所以,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出国留学和进修是我们向国外学习的途径之一。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出国人员学成后并没有马上归国,有些人甚至永久留在了国外。因此,有些人就认为出国与爱国是相互矛盾的,出国人员不爱国。对这种情况要有正确的认识。出国人员虽然没有马上回到祖国,但是如果他们在国外以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赢得世界的称赞,为祖国争光;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传播着中华文明,这也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他们也在为祖国服务,这就是直接服务祖国和间接服务祖国的关系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着大学生中的出国潮,作为“两弹一星”的功臣受到国家表彰的钱学森先生是这样看的:“人才外流问题不要怕。以后会有变化。我相信,我们送出去的留学生,再过几年,学成回国,为祖国效劳,是毫无问题的。因为他们会看到中国的前途。我看他们都会回来的。因为他们也就是钱学森嘛。钱学森也就是会回来的嘛!”

钱学森是一个深爱祖国母亲的赤子。早年在美国留学的钱学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也给他带来了十分丰厚的生活待遇和得心应手的科研条件。然而,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属于祖国的。钱学森也一样,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终于冲破重重障碍回到祖国,为新中国的“两弹一星”做出卓越的贡献。钱学森先生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痴情。他最不屑于听别人说中国如何不好。前些时,有些人以对祖国数典忘祖为时髦,对中国妄自菲薄,看不起自己的国家,对国家前途没有信心,甚至谩骂中国历史,丑化中华民族。钱学森听了非常难过,非常气愤。“不要认为美国人这样行那样行。”他激动地说。“其实中国人比美国人更聪明,是拼命干的,特别是艰苦奋斗。”

爱本身是一种深厚的情感,爱的行为应该是理性的。爱国也应如此。爱国是个神圣的字眼。如果爱国的意念迷乱,爱国的行动也会成危害祖国的行动。所以,在弘扬健康向上的民族心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理性对待爱国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