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型大学内涵界定及国际竞争力研究

研究型大学内涵界定及国际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国内外学者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国内外学者由于研究目的各异,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学术界至今对“研究型大学”仍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

研究型大学内涵界定及国际竞争力研究

二、研究型大学的内涵界定

1.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是目前唯一被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判定研究型大学与否”的标准。在1973年《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第一次对研究型大学进行了明确界定。之后,鉴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动态发展与变化,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分别于1976年、1987年、1994年、2000年和2005年进行了修订,从而为相关研究人员和机构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师生特征及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提供了一个及时更新的有用工具。在各版本《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均对研究型大学做出了可操作性的定义(见表1)。

可以看出:1973年版和1976年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对研究型大学(Ⅰ类/Ⅱ类)的界定,强调的是联邦科研经费排名及博士学位授予数;1987年版和1994年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不仅强调了博士学位授予数,而且特别强调突出了本科层次专业设置的全面性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用联邦资助经费的额度取代了排名;在2000年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尤其突出了博士学位授予的学科范围,同时去除了联邦资助经费额度这一标准,主要是因为并非所有的科研项目都由联邦资助[13];2005年版《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对研发支出、科研队伍、不同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数等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所有指标的集中程度和人均数值将研究型大学分为三个层次,即极高度科研活动的研究型大学、高度科研活动的研究型大学及博士/研究型大学,以综合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科研活动的实际情况。[14]

表1 《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中研究型大学的分类标准(1973/1976/1987/1994/2000/2005年)

img2

续前表

img3

注:科研指标分别是:(1)理工学科的研发支出(包括社会科学)。(2)非理工学科的研发支出。(3)理工学科研究人员的数量,包括博士后的数量和其他研究人员(非教师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数量。(4)博士学位授予数(人文学科领域、社会科学领域、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以及其他领域)。

资料来源:http://www.carnegiefoundation.org/classification.

在各版本《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中,对科研活动的重视程度、本科层次专业设置的齐全程度、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博士学位授予数及博士学位授予的学科范围、科研经费、科研队伍状况等指标成为界定研究型大学与否的判断标准。从卡内基对研究型大学的解释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赋予科研活动高度的优先地位、能提供全面的本科教育、具有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拥有可观的研究经费以及一流科研队伍的大学。

2.国内外学者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由于研究目的各异,从不同角度对研究型大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学术界至今对“研究型大学”仍没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归纳分析已有的对研究型大学内涵的界定,一般分为以下两种情况:通过列举研究型大学的特征,采用描述法对研究型大学进行定义,认为具有相应特征的大学即为研究型大学;或通过设计一些指标体系,采用一些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分析及计算结果来划定研究型大学。

在采用描述法对研究型大学本身及其相应特征进行界定的过程中,学者们普遍认为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在全面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的同时,应表现出以下特征:

首先,研究型大学是一个以知识创新、应用及传播为中心的组织,将研究放在首位。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研究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并且以发表物和教学的形式来传授、散播这些知识。[15]研究型大学不但致力于基础研究,同时也致力于应用研究,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其服务社会的基础功能。[16]

第二,研究型大学是一个以培养人才精英为主要任务的组织,担负精英教育任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17],其外在特征之一是拥有高质量师资和资优学生生源[18]学校通过高水平研究和教育,培养学术精英和社会精英。[19]在进行本科生教育、职业训练等活动的同时,研究型大学致力于研究生教育,以博士生培养为核心。[20]

第三,研究型大学具有明确的定位,拥有能实现长远目标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21]治理结构是研究型大学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进行分工协作所形成的组织秩序和权力框架[22]高效的管理体制可以理顺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的关系,以及学校与院系之间的职责范围和职能分工,从而全力保障各院系的自主权。[23]

第四,研究型大学的核心要求是学术自由。研究型大学特别依赖强有力的学术自由体制,因为其教师都直接致力于新知识的探索活动。[24]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这个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应该是相对独立自由的研究场所。

第五,研究型大学具有丰富资源。除具有优秀的人力资本以外,研究型大学拥有丰富的藏书以及先进的设施来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25]

因此,从描述定义法来看,国内外学者将研究型大学定义为:研究型大学是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办学理念,赋予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以优先权,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并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本、先进的仪器设备、充裕的办学经费以及高效规范的管理机制的机构。

除了采用描述法对研究型大学本身及其相应特征进行界定外,学者们也尝试着通过设计一些指标体系,采用一些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方法,以及相应分析及计算结果来划定研究型大学。

林荣日参考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定义,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定义:凡在中国大陆的大学,如果其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点授予权数占全校一级学科总数的50%以上,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授予权数占全校二级学科总数的80%以上,而且其年度科研经费相当于或者超过年度教学经费的大学。[26]

甘晖等人认为,研究型大学是指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和部分没有设置研究生院但能够较多授予博士学位的高校,其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在1∶2.5左右;以提高学术追求和扩大学术影响力为目标;围绕国家目标培养拔尖创新性人才和产出原创性的标志性科研成果。[27]

刘少雪、刘念才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职能维度,采用博士学位授予数、博士生人数/本科生人数、科研产出和政府资助经费四项指标,将我国高校分为研究型大学、博士型大学、硕士型大学、本科型大学/学院和专科型/高职院校五类。其中,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及分类标准见表2。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提供广泛领域的本科教育,从事博士研究生教育,重视前沿科学研究工作,能够获得充足的政府自主研究经费。

表2 中国普通高校分类中的研究型大学标准

img4

资料来源:刘少雪、刘念才:《我国普通高校的分类标准与分类管理》,载《高等教育研究》,2005(7)。

杨林、刘念才依据博士招生数和科研经费两个指标,提出年博士招生数不少于50个且科研经费排在全国所有年博士招生数不少于50个的高校前100名的大学为研究型大学;并且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情况、科研经费、重点学科数量及分布、具有区域特色的科研基地数量(比例)等指标,将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分为世界知名大学、国内著名大学、学科/区域特色大学以及一般大学四种(见表3)。(www.xing528.com)

表3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标准

img5

资料来源:杨林、刘念才:《中国研究型大学的分类与定位研究》,载《高等教育研究》,2008(11)。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按大学的科研规模将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四种,然后根据各高校创新环境得分把研究型大学分为1型和2型,具体分类标准见表4。从中看出,学术水平高、科研成果多的大学即为研究型大学,各大学研究生平均占有的科研成果数量作为研究1型和研究2型的分类标准。

表4 《2010中国大学评价》中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

img6

资料来源:武书连:《挑大学选专业——2010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从国内外学者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可以发现,研究型大学的判定标准主要有博士学位授予数及分布情况、硕士学位授予数及分布情况、科研经费、科研成果及专业齐全程度等,反映了研究型大学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学研究实力。大多数的国内分类只把研究型大学作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层次进行划分,没有再对研究型大学进行细分;有少数国内分类虽然把研究型大学细分为Ⅰ型和Ⅱ型(或1型和2型),但这样的细分仅仅进行了定量划分,并没有赋予数值特定的实际意义,体现不出不同类型(层次)研究型大学的特点。

3.研究型大学组织对研究型大学的界定

研究型大学组织(联盟)通过研究型大学群体集聚效应,寻求学术机构之间相互合作的机会,以提高成员高校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的竞争地位。1900年成立的美国大学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AAU)是历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学组织,以提高美国研究型大学水平为目的,促进了研究型大学标准的统一。[28]它的成立标志着研究型大学自此不再是零散地、无序地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而成为了一个有组织规范的学术群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纷纷建立和参与大学联盟,以期利用协同优势寻求合作帮助,以确保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研究型大学组织是其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平台——它不仅是研究型大学资源共享的有效的形式,而且也体现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型大学标准(见表5),形成了全球视野下的监管环境和自律机制。

表5 研究型大学组织简介及成员要求

img7

② http://www.aau.edu/about/default.aspx?id=4020.

③ http://www.russellgroup.ac.uk/our-universities/.

续前表

img8

资料来源:参见各研究型大学组织的官方网站。

上述研究型大学组织(联盟)对成员高校的要求体现了其对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界定。从中可以看出,研究型大学的基本要素有:强大的学术研究实力;较强的科研资源竞争优势;高水平的本科教育;广泛的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出类拔萃的师资队伍;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广阔的国际视野。这些基本要素在研究型大学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① http://www.aearu.org/.

② http://www.apru.org/about/glance.htm.

③ http://www.universitas21.com/about.html.

④ http://www.go8.edu.au/chinese.

⑤ http://www.wun.ac.uk/about.

⑥ http://www.leru.org/index.php/public/about-leru/members/.

⑦ http://www.iaruni.org/about/principles.

综上所述,研究型大学是以一流的师资队伍、良好的科研设施、充裕的办学经费等优势要素为基础,通过高深知识的传播、应用和创新,实现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原创性科研成果及优质的社会服务的最大输出,进而推动国家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同时,随着大学的内外部环境、科学技术环境的不断变迁,研究型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它必将不断地被赋予丰富的时代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