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教育中教师激励作用及问题分析

民办教育中教师激励作用及问题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激励在民办教育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马颖摘要:本文对教师激励在民办教育发展初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做了详尽的总结。

民办教育中教师激励作用及问题分析

教师激励在民办教育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马 颖

摘 要:本文对教师激励在民办教育发展初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做了详尽的总结。并对旧有的民办教育与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所体现的滞后性做了粗浅的分析。最后对民办教育教师激励的改革提出了几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教育 教师激励 激励理论 改革

一、引 言

随着“新东方教育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民办教育机构纷纷崛起,并凭借着其独有的体制和创新精神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百万年薪”的待遇,更使一大批优秀教师涌入到了民办教育机构中。

但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理需求渴望逐渐过渡到了对安全需求和社会需求的更高层次中。自2006年以来,我国更加重视教育的发展,并提高了公立学校教师的待遇,使得民办教育之前赖以发展和生存的教师吸引机制逐渐弱化、消失。2008年,呼和浩特市民办学校农大附小的20名教师在公立学校编制考试的召唤下,集体“跳槽”入公立学校,使得学生和学校都遭到了严重的损失。民办教育的教师激励机制,急需新的改革。

二、教师激励与民办教育发展

教师激励在民办教育发展的初始阶段,无疑对民办教育师资的引进和教学质量的保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也给整个教育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的加大,旧有的民办教育教师激励机制,明显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发展,成为阻碍民办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

2.1 民办教师激励对初期民办教育发展的帮助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在学校管理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与教师相对应的需要可分为:

(1)生理需要:薪水、住宅、身体保健(医疗条件)、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居住条件;

(2)安全需要:职位的保障、聘用保证、养老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事故的发生、意外保险等制度;

(3)感情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团体的接纳、团体活动、娱乐制度、教育与组织的一致;

(4)尊重需要:名利、权力、人事考核制度、职称评聘制度、与他人薪水之相对高低、晋级制度、表彰制度、选拔进修制度;

(5)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发展个人特长的组织环境、决策参与制度、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经济还不像现在这样发达,教师对于需求的理解,还处于生理需求阶段。所以,民办教育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以高薪作为教师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吸引到优秀的师资力量,并激发师资力量的动力源泉、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潜力。从而使得民办教育在90年代末、2000年初期迅速脱颖而出,在教育领域占据了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2.2 民办教师激励滞后于教育的发展

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则提出了“生存—关系—成长”理论,即生存需要(Existence Needs)、关系需要(Relatedness Needs)以及成长需要(Growth Needs),简称ERG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主要有三种:

(1)生存需要:指对维持生命存在的需要;

(2)关系需要:指对社交、良好人际关系及相互尊重的需要;

(3)成长需要:指对得到提高和发展、取得自尊、自信、自主、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及取得成就的渴望。

ERG原理还揭示了:(www.xing528.com)

(1)“愿望加强”律。某个层次的需要得到的满足越少,则追求这种需要的愿望就越大。

(2)“满足前进”律。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越多的满足,该需要的重要性就越低,则会越渴望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

(3)“受挫回归”律。当较高层次的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对较低层次需求的渴望就越大。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高、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加大。公办学校教师的工资水平逐年提高,达到了与民办教育机构差别不大的水平。教师在生理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情况下,他们的需求开始向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等更高层次过渡。这时,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师由于没有像公立学校那样的“铁饭碗”和编制待遇,所以就会对物质的愿望越来越小,对安全需求和尊重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现有的民办机构,又不能给予相应的安全回报和尊重回报,所以导致民办教育教师出现大面积的“跳槽”到公立学校。没有“跳槽”的教师也由于公平理论的横向比较,觉得自己的相对投入回报比小于公立学校教师而消极怠工,从而使民办教育机构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三、民办教育教师激励的改革

由于以上原因,民办教育教师激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需要想方设法消除教师的种种不公平感和不满足感,为此,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强有力的改革。

(1)善于体察与研究教师的不公平感

首先,教师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及时、敏锐地察觉教师的种种不公平感,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发现渠道。不公平感是一种内心体验,有的教师可以通过提建议、发牢骚、泄怨气等形式把不公平的体验表现于外;而有的教师只会生闷气、自我贬低,憋在心里而不流于言表。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不能等到教师的不公平感积累到很严重的地步,或在学校中成为普遍现象时才发现、解决,那将会积重难返。其次,我们要认真研究教师的不公平感,分析不公平感产生的原因,诊断问题的严重程度、有无个体差异,进而寻找合理的对策。对教师的不公平感不能无限上纲上线,也不能搞“高压”政策强制教师。

(2)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

在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绝对的公平,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与不公平源自于个人的感受,很容易受个体经验、定势与偏见的影响。为此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指导。首先,要引导教师站在他人和学校组织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让教师认识到分配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情性。其次,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要引导教师以超越自我和实现自我为其主导需要,使教师多比贡献,少比报酬。最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保持积极心态,才能正确地理解相对的公平。

(3)完善需求满足制度,科学考评

目前一些民办机构开始积极给教师办理“五险一金”、住房与福利分配、医疗保健等,并给予教师大量的培训和竞赛机会,使民办教师可以在安全需求与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上得到满足。并且,民办教育机构还应该树立好的典型与榜样,要注意个别教师消极行为的“示范”作用,多树立正面的、积极的榜样,强化教师的良好行为。

(4)发挥目标设置的激励力量

目标设置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中,首先,要为教师制定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可通过“小步子”,即细化目标来实现,同时要注意及时反馈,让教师明白目标的完成情况,知道行为与目标的距离。其次,设置的目标要有适当的难度,太难的目标会失去应有的激励力量,过分容易的目标则形同虚设。再次,要使教师对学校组织的目标有高度的认同感,这是最为重要的。在制定目标过程中,要让教师共同参与,让教师充分理解和配合学校组织的目标。

四、小 结

民办教育需要充分改革现有的教师激励机制,从而使激励机制发挥出自己的威力,并与教育进步相同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并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献梅.论需要层次理论在教师激励机制中的运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7 (2): 75—77

[2]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师发展之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邹枫、李昊.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12)

[4]贾香翠.激励理论及其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