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商投资对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

外商投资对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实证结果分析从对上述模型的分析,结合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长期影响有较显著的作用。由数据实证分析可知,从东部地区看外资主要是推动了当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由数据实证分析可知,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增加0.454 3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增加0.213 71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对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

六、实证结果分析

从对上述模型的分析,结合实证结果,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长期影响有较显著的作用。

由数据实证分析可知,从东部地区看外资主要是推动了当地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

从第二产业来看,外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增加0.454 3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增加0.213 7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外资对东部地区的工业化的推动作用超过中部地区。

从第三产业看,外资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0.118个百分点,说明外资的进入推动了东部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的外资对第三产业却产生了挤出作用,产生了负效应。

由于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产业现状和较低的人力资源禀赋等综合因素,都对FDI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且吸收后反应迟缓,使得外资的产业结果优化作用难以发挥。正是基于中西部产业发展现状的考虑,中央把“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提到全国战略决策的高度考虑,特别是针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资金缺口大,技术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给予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

随着中西部招商引资步伐的加大和东部地区成熟产业的转入,特别是随着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FDI的结构优化效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小  结

产业结构是指各个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方式,从质的角度看,其动态地揭示国民经济中起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其相应的“结构”效益;从量的角度看,是指产业间“投入”与“产出”的量的比例关系。从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伴随着经济规模和效率的提升,三大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也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第一,产业结构理论。配第‐克拉克理论从各个产业之间的对比关系入手,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第一产业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相对比重上升,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第三产业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赤松要的“雁行模式”从经济发展阶段方面考虑,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大致要经历进口、当地生产、开拓出口、出口增长等几个发展阶段,比较优势动态发展,产业结构依次优化;从东道国自身的因素看,即东道国的供给结构和消费结构、东道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产业政策也会影响到外资的结构优化效果。(www.xing528.com)

第二,产业结构的地区表现差异。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差异,总体结构的异质性突出。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是最先进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偏低、而第二产业偏高。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还有待调整,第一产业不发达、第二产业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有待发展。这种产业结构的地区梯度差异,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

从各个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看,各地区呈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动趋势,即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逐步下降,表明第一产业中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剩余;第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稳步上升,表明该产业的产值逐渐增加,逐步发展成为我国各地区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从1992年到1995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1995年之后开始下降,说明第三产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从各地区的比较中发现,长期以我国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最低的,所以我国农业基础还有待加强。

第三,外资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关联关系。从实证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地区产业结构变动的长期影响有较显著的作用。

由数据实证分析可知,FDI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东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增加0.454 3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比重相应增加0.213 7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使得FDI外溢效应得以迅速发挥作用;相比之下,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产业现状和较低的人力资源禀赋等综合因素,都对FDI作用的发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而且吸收后反应迟缓,使得FDI的作用难以发挥。

【注释】

[1]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制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W.C.霍夫曼根据工业化早期和中期的经验数据推算出来的。

[2]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K Kojima)在1987年发表的著作《对外贸易论》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3]“雁行模式”(Flying Geese Paradigm)理论是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Kaname Akamatsu)在1932年提出来的。主要用来说明日本的工业成长模式。

[4]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