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软件园的创办:创新型高新区规划探究

中国软件园的创办:创新型高新区规划探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5年10月,原国家科委认定以东北大学软件集团为依托的东大软件园为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为此,“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依托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模式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为我国软件产业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表6-1国家软件园名录续表6-1

中国软件园的创办:创新型高新区规划探究

6.1.1 我国软件园的创办

我国的软件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当时人们对软件产业的认识不足,以及硬件设备条件限制,我国软件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并与硬件设备一起成为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中的两大薄弱环节。20世纪70年代,我国虽已认识到软件的重要性,却遭遇“十年动乱”,因而当软件产业在国外迅速起步并发展的时候,我国却未能及时加入世界软件产业发展行列。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软件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迈入了正式起步阶段,先后建立了一些软件开发中心和软件公司。1984年9月,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成立,标志着软件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历史开端。在制定国家科技和行业发展规划时,软件开始单独作为一个学科和行业被列入规划。1986年8月,我国第一个关于软件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性文件——《关于建立和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报告》正式颁发,表明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规划与指导日益明确。然而对外开放的大门又使我国稚嫩的软件产业受到国际大公司产品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特别是国家对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高度重视,我国软件产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的时期,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企业集团,并开始有软件产品出口。

为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1994年,原国家科委组织专题研究,认为我国必须在制定扶持性的软件产业政策的同时,组建软件产业基地、软件园,以加速我国软件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形成我国软件产业大的支柱企业集团,增强我国在国际软件市场的竞争力,这对发展软件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单位和软件企业探索性地创建了地方性的软件园、软件小区,如中国科学院软件园、武汉大学软件基地、东北大学软件园等。1995年5月,原国家科委决定选择一批优秀的地方软件园和软件企业集团作为试点,确立发展方向并给予重点支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995年10月,原国家科委认定以东北大学软件集团为依托的东大软件园为第一家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997年3月,又批准了齐鲁软件园、成都软件园、长沙软件园三个软件园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与东大软件园以企业集团为依托的建设模式不同,新批准的三个软件园是在当地省、市政府支持下,以国家高新区为依托来规划建设的。由于国家高新区已有多年的园区规划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组织经验,具有比较完整的管理服务体系,因此,依托国家高新区建设软件园基础设施条件好、落实优惠政策容易、集聚效应强。为此,“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依托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模式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广泛认可,为我国软件产业和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极大地鼓励了省、市地方政府和国家高新区创建软件园的积极性,全国出现了一大批地方建设的软件园,我国的软件园建设进入了快速建设和发展时期。

目前,全国集聚科技型企业的各层级软件园区已有200多家,其中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以下简称“国家软件园”)有35家(表6-1),原国家计委和信息产业部认定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有11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部、商务部认定的国家软件出口基地6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软件园集中了地方产业优势,构建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建立了专业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已成为推动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表6-1 国家软件园名录(www.xing528.com)

img113

续表6-1

img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