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件园空间规模的探讨,创新型高新区规划研究

软件园空间规模的探讨,创新型高新区规划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我国60%以上的软件园面积大于1km2,可见,我国的软件园区规模明显偏大。这给合理地规划软件园的发展规模提出了一个两难的命题。表6-82009年主要的国家软件园空间效益的经济分析

软件园空间规模的探讨,创新型高新区规划研究

6.2.3 软件园的空间规模探讨

关于软件园的空间规模,目前尚未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对高新区、经开区等各类开发区的空间规模研究则较多(蒙吉军,1999;陈建明,1998;汤小俊和赵毓芳,2002;王兴平,2005)。借鉴上述研究成果,探讨软件园规划、建设的合理规模,为软件园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1)我国软件园的空间规模现状分析

表6-5是2009年国家软件园规划建设规模统计,由该表可知,我国35家国家软件园的规划平均规模为397.83公顷,实际开发规模平均为147.68公顷,已开发建设的平均建筑规模为69.93万m2,其中已开发建设的孵化建筑面积平均为20.33万m2。空间规模最大的是大连软件园,其规划面积为2 808公顷,已开发面积为306公顷;最小的是兰州软件园,其规划面积仅4公顷,已开发面积为4公顷。规划面积在300公顷(含300公顷)以上的有13家软件园,占总数的37.14%;规划面积在300公顷以下、100公顷(含100公顷)以上的有8家软件园,占总数的22.86%;规划面积在100公顷以下的有14家软件园,占总数的40%。从实际已开发的面积与已建建筑面积来看,平均容积率仅为0.47,属于低密度开发。已开发建设的孵化建筑面积占已建建筑总面积的29.07%,说明我国软件园开发建设中,实际用于研发创新的建筑比例并不高,配套建设的建筑面积占70.93%,这个比例略显偏高。按照2009年底35家软件园拥有20 233家企业,129.28万从业人员来测算,平均每个企业占有的建筑规模为1 210m2,占有的孵化建筑规模为352m2,人均建筑规模为18.93m2,人均孵化建筑规模为5.51m2。如果按照适用面积为建筑面积的60%来计算,则人均适用面积为11.36m2

表6-5 2009年国家软件园规划建设规模统计

img126

续表6-5

img127

王兴平、崔功豪(2003)依据国际科学园区协会的统计(表6-6)分析,目前世界上70%以上的科学园区面积小于1km2。而我国60%以上的软件园面积大于1km2,可见,我国的软件园区规模明显偏大。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核心区面积仅为1.5km2,台湾地区三个著名的软件园规模也都不大,台北南港软件园为8.2公顷,高雄软件科技园略小仅7.9公顷,台北内湖科技园面积较大,为150公顷(表6-7)。这些园区由于用地规模较小,使用密度比较紧凑,投资效果非常引人注目。

表6-6 国际科学园区与我国软件园规模分布比较

img128(www.xing528.com)

表6-7 国外及台湾地区部分软件园规模

img129

2)软件园的合理用地规模

近年来,土地危机已经显现并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在较为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速度加快,人口、产业日益密集,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企业和产业项目较少,政府不惜以低地价甚至零地价的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导致在实际土地规划管理中诸如用地不饱和、用地规模过大、用地规划脱离实际需求等问题的出现。无序开发和盲目圈地的行为已经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滕熙、张萍、邹鹏(2008)认为,导致我国软件园等开发园区总量失控、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土地资产流失等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宏观背景影响。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正在转轨,土地利用管理的调控面临着众多难以逾越的障碍与挑战,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规划的环境及规划的实施管理等,都无法从容不迫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进行周密调整。如何在转型期间正确引导土地利用并进行优化配置,是园区用地规划的关键所在。二是规划理论缺陷。现有的规划理论思路较为僵硬,在开发前期阶段,开发区的现有理论是基于传统的城市工业区规划理论。这种僵硬终极式的发展模式在面临具体、复杂、多变的土地规划问题时,无法指导园区建设。其结果是,一方面理论研究对于规划发展的预想不够,对于长远期发展的重视不足,另一方面,规划的超前发展,造成园区的规模过度庞大,其实际开发能力远远不足,出现荒地、废弃地等浪费现象。另外,因缺乏对规划结构弹性研究,导致园区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现有规划方案往往是整体性、系统性较强的方案,每一个功能组成都是密不可分的。这种貌似严谨的解决措施直接形成了僵硬的用地结构。

究竟多大的软件园用地规模是合理的呢?一方面,软件产业、软件园的发展潜力不可预测,软件园的面积动态地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扩大,另一方面,软件园又不能盲目圈地超前规划。这给合理地规划软件园的发展规模提出了一个两难的命题。

在目前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研究具体的软件园规模的实际应用价值可能并不高,而且可能导致不合理的圈地现象出现。因此,软件园的土地规划应该转变用地观念:由固定不变的终极式土地规模研究转向动态弹性单元规模研究;由关注用地规模转向关注用地结构形式;由具体的整体软件园规模研究转变为单元规模研究;由对其开发的单一空间效益的评价转向综合效益的评价;同时重视城市化边际效益,重视环境生态效益。通过对国内主要软件园空间效益的经济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3—5km2的软件园用地规模较为合理(表6-8)。

表6-8 2009年主要的国家软件园空间效益的经济分析

img13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