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剧唱腔的结构特征及研究成果

晋剧唱腔的结构特征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先来看晋剧的过门。这个过门两次落于“5”上,且分开前后两个部分,说明两个部分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此说来,晋剧所有的弦乐过门都应有与上述这个过门相近的两个部分的旋法特征,均由两个分句构成。下句子过门的结构形态则与该板式上句子过门结构形态完全一样,为“原字原补”加“固定格式”形态。

晋剧唱腔的结构特征及研究成果

4.晋剧过门的结构特征

晋剧过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弦乐过门,另一类是打击乐与弦乐合奏的过门。这里只论述第一类,即弦乐过门。

弦乐过门,是指以弦乐演奏为主的过门。事实上,弦乐过门中也包涵着鼓板、梆子等打击乐器的演奏。这里仍然称之为弦乐过门,为的是遵循传统叫法。弦乐过门几乎囊括了【四股眼】、【夹板】和【二性】三种板式的所有过门,是晋剧唱腔中演奏频率最高的一类过门。

我们先来看晋剧【夹板】的过门。

例3-3-43:  【夹板】上句帽子过门

这是目前【夹板】上句帽子过门中走字最简单的一个过门,也是花脸的常用过门。音符简化,易于分析,我们就拿这个过门来做分析。例中的过门分为两个分句,第1分句落音为“5”,第2分句同样落音为“5”。按照晋剧唱腔上句帽子落音规律讲,唱腔大多落音为“5”,那么,这是一个“5”字上句帽子过门。这个过门两次落于“5”上,且分开前后两个部分,说明两个部分的作用是不同的。第1分句的作用应该是对唱腔所做的补充,是唱腔落字和情绪的延伸,具有“原字原补”的作用;第2分句可以看作是对第1分句旋律的衍展,是对第1分句乐意的提升与巩固,是对唱腔落音所做的进一步的肯定。如此说来,晋剧所有的弦乐过门都应有与上述这个过门相近的两个部分的旋法特征,均由两个分句构成。事实究竟如何呢?让我们接着看:

例3-3-44:  【夹板】上句本句子过门

这里列举了【夹板】上句本句子所有的六个过门。从每个过门的前三拍旋律看,起音与落音相同(“▼”标注处),它是对唱腔“原字”所做的“原补”;落音均在眼拍位上,表明过门并未结束,仍有向前推进的动力。六个过门中所有的第四、第五拍旋律完全相同,从第六、第七拍起,旋律开始分离,分离的原因是归属音不同,选择的路径就不同;每个过门最后的落音都与该过门第一拍的起音、第三拍的落音完全相同(“▼”标注处)。以上这些特征说明:第一,【夹板】弦乐过门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二,过门的前三拍旋律具有“原字原补”的意义,过门的后五拍旋律有着“固定格式”的旋律特征;第三、“固定格式”中的旋律最后回归到该过门的“原字”上,与唱腔落音紧密呼应。一言以蔽之,【夹板】过门是由“原字原补”旋律加上“固定格式”旋律构成的。

由【夹板】过门衍展而来的【四股眼】的过门是什么状况呢?我们再来看【四股眼】的过门。

例3-3-45:  【四股眼】上句本句子过门

这里同样列举了【四股眼】上句本句子的六个过门。毋宁多说,其结构形态与【夹板】完全相同。此种情况表明,【四股眼】的过门也是由“原字原补”加“固定格式”构成的。(www.xing528.com)

我们再来看【二性】过门的情形。

例3-3-46:  【二性】上句子过门

从谱面上看,【二性】的六个过门都是一气呵成的,中间并无间断,但实际上它们也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以“6”字过门为例,它应该是如下的旋律:

例3-3-47:  【二性】“6”字过门

【二性】板式是一种速度较快的板式,有时【紧二性】的速度更是快得很。出于演奏上的便捷和习惯,演奏者便将旋律中断开的部分加奏个别过渡音,使过门浑然一体,通顺流畅。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例3-3-46的过门形态。以此看来,【二性】的过门当然也是由“原字原补”加“固定格式”构成的。

以上我们分析了三种板式上句子过门的结构,那么,其下句子过门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

例3-3-48:  三种板式的下句子

三种板式的下句子过门同样由两个部分构成,所不同的是,【四股眼】和【夹板】过门的第1分句没有像上句子过门那样落于眼拍上,而是直接落于板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乐意片断,而第2分句又对第1分句进行了复述式的补充。如此一来,两个分句运用了不同的音符,从不同方面完成了同一个目标——原字原补。

【二性】下句子过门的结构形态则与该板式上句子过门结构形态完全一样,为“原字原补”加“固定格式”形态。

在戏曲中,过门是个大概念,涵盖的内容很多,即便是弦乐过门,也不仅仅限于上述的几种过门。但这里我们只择其要而论,余者暂且放下,容当另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