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少年媒介教育实践研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

青少年媒介教育实践研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7.9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一)表7.10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二)续表表7.11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三)表7.12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四)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系统介绍了广告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观看教师准备的一些环保广告,并通过下载和填写广告解读工具促进自身对具体

青少年媒介教育实践研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

7.3 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媒介教育实践

2011年4—11月期间,来自三所试验学校的400余名高年级小学生(4—6年级)在老师的带领下逐一完成了有关“基于环保主题的媒介教育”五个模块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采用了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混合学习方式来开展。所谓混合学习,指的是通过传统课堂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可以发挥传统学习的优势(面对面交流、及时反馈等),又可以发挥在线学习的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是当代师生们适应21世纪学习方式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在每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些具体学习活动,如选择并赏析媒体作品、创作媒体作品、评价媒体作品等。表7.1呈现的是五模块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

表7.1 五模块的主要教学活动

img143

续 表

img144

续 表

img145

接下来,我们将以模块一和模块二为例介绍参与课题的师生们是如何完成模块教学活动的。模块一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解读和创作漫画。几所学校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利用在线漫画分析工具赏析他人的环保漫画作品时一般都通过安排学生书写小作文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们的漫画反思过程。老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们在线查看一组环保漫画作品,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中的一幅作品进行解读并书写观后感,之后,学生将各自的解读作品上传到模块一的学生作品空间中。值得一提的是,参与课题的所有老师和学生都能在这个学生作品空间查看到所有在线递交的漫画解读作品。

表7.2、7.3、7.4呈现了几篇学生书写的基于漫画解读的作文。整体而言,学生们在漫画解读作品中都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漫画创作者的创作初衷,并能较好地体现出自己对漫画作品的理解。很多解读作品显示出学生们富有想象力,他们很容易由一幅漫画作品联想到生活中很多的环保议题,并通过拟人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环保主张。不过,从媒体解读的角度看,学生们的作品也显示了一些不足,比如,漫画解读作品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轻漫画作品本身的解读;有些学生对漫画创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不够关注。

表7.2 学生基于漫画解读的作文作品(一)

img146

表7.3 学生基于漫画解读的作文作品(二)

img147

表7.4 学生基于漫画解读的作文作品(三)

img148

在漫画创作的活动中,教师邀请学生们回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现象或者环境保护活动,将其编写成一个小故事,然后用漫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利用漫画反思工具反思自身漫画创作过程。之后,学生将其漫画作品及创作反思发布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生作品空间中供师生们点评。学生们的漫画制作可以通过以下任意一种方式完成:1)学生们可以在白纸上创作漫画,然后将其扫描成图片格式,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的学生作品空间中;2)学生们可以在电脑上直接绘制漫画作品,将其存成图片格式,然后上传到学生作品空间中。表7.5、7.6、7.7、7.8呈现了几幅有代表性的学生漫画作品,并配有学生们的创作反思内容。其中,表7.5和表7.6是学生手工绘制的漫画作品,表7.7和表7.8是学生用电脑绘制的漫画作品。

整体而言,学生们在漫画创作过程中主题多样,取材丰富,能通过一定的场景设计及相应的漫画表现手法去表达漫画的寓意。不过,漫画作品也反映出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在漫画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漫画作品有比较明显的模仿课堂中教师呈现的教学案例作品的痕迹,学生自身的漫画创意略显不足,这可能的原因是学生在进行漫画创作的前期阶段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思考漫画的主题和构思,因此就容易模仿他人的创意。考虑到漫画的创意是漫画的灵魂,教师有必要加强学生们生活观察与反思、创意酝酿与协商等漫画创作的前期准备活动。此外,一些学生通过电脑创作的漫画作品构思不错,但作品反映出学生的电脑绘画技能还有待提高。

表7.5 学生漫画创作作品与反思(一)

img149

表7.6 学生漫画创作作品与反思(二)

img150

表7.7 学生漫画创作作品与反思(三)

img151

表7.8 学生漫画创作作品与反思(四)

img152(www.xing528.com)

模块二的主题是“媒介和环境——我读广告”。除了教师讲解有关广告的知识外,该模块主要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以及广告作品解读活动。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几所学校的教师都邀请了学生们在课堂上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完成这两项活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就学生们的回答带领学生们讨论和交流。

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学生们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三则广告以及最喜欢的三则广告的相关信息填写在总结表里,然后在线递交在学生作品空间中。表7.9、7.10、7.11、7.12呈现了几张有代表性的总结表。从中不难看出:

首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广告印象还是蛮深刻的,可以在课堂上很快地回忆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以及自己最喜欢的三则广告内容,这说明日常生活中的广告还是对学生们有较大的影响力。在所列举的广告中,学生们列举最多的是和他们日常消费生活密切相关的广告,如食品、服饰等广告,也有和自己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如礼品、电动车等广告,此外,学生们也会关注一些公益广告

其次,从学生们所列举的“广告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明星的代言以及有创意的广告词等对学生们认识或喜爱某则广告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些目标群体就是青少年的产品,其广告设计比较能满足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因而也深受青少年朋友们的喜欢。

最后,学生们的总结表也反映出这些青少年有关广告的知识整体上还是比较有限的,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广告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准确,同时,很多同学没有留意到相关广告的一些制作细节,他们对广告刻意呈现的信息和价值观以及广告刻意隐藏的信息和价值观等广告信息没有去深入思考和挖掘。

表7.9 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一)

img153

表7.10 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二)

img154

续 表

img155

表7.11 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三)

img156

表7.12 学生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总结(四)

img157

有关“身边的广告”回忆与分享活动结束后,教师在课堂上系统介绍了广告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登录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观看教师准备的一些环保广告,并通过下载和填写广告解读工具促进自身对具体某一则广告的认识,每位同学都将自己填写好的广告反思工具表上传到学习平台上与他人分享,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们相互分享各自的广告解读情况。表7.13呈现了一名学生解读“拒绝鱼翅羹”广告的反馈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学生对该则广告的整体把握还是不错的。

表7.13 解读广告的分析工具

img158

教学实践表明,参与课题的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一模块的学习活动,他们纷纷在线留言,表达自己学习后的感受。表7.14呈现了学生有关“我读广告”模块活动感受的部分在线留言。由此可以看出,“我读广告”模块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多媒体呈现的广告内容较好地引导和培养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和有关环保的态度。不过,学生们的留言也反映出学生们更多地关注到了这些环保广告的目的及整体效果,对广告的制作技巧等媒体产制内容关注不够。研究人员可以在以后的媒介教育教学内容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青少年关注及学习更多有关广告制作技巧的运用等知识,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解读各种类型广告的能力。

表7.14 学生有关“我读广告”模块活动感受的部分在线留言

img159

续 表

img160

续 表

img1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