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列女传》及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反思与重构

《列女传》及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反思与重构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单论《列女传》。《列女传》是中国第一部妇女专题小说集。《列女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妇女专题小说集,具有体例严整精妙、明显的虚构、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艺术特色。

《列女传》及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反思与重构

刘向是中国小说史上被严重低估的小说家。他不仅撰有《说苑》《新序》这两部部头较大的故事集,而且还撰有《列女传》《列士传》《列仙传》这三部专题人物传记故事集。这五部书中的人物故事多经过了刘向的加工,具有虚构特征,皆可视为小说。这三部专题人物传记故事集,《列士传》已经佚失,《列仙传》虽然《隋书·经籍志》认为是刘向撰,但存在争议。下面单论《列女传》。

《列女传》是中国第一部妇女专题小说集。生活西汉末,出身皇族、身为大臣的刘向,对大汉王朝怀有强烈的责任心,他的这些小说就是其强烈责任心的具体体现。《说苑》《新序》是他用一篇篇历史故事来说明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等政治思想,是用来规劝帝王的;而《列女传》则是他精心结撰的用于妇女教育课本,是用来规劝后宫妇女的,它也成为后世中国妇女教育的课本,影响深远。

《列女传》作为中国第一部妇女专题小说集,具有体例严整精妙、明显的虚构、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艺术特色。

第一,体例严整、精妙。

今本《列女传》分为7卷,共有104个妇女传记。这7卷的卷名,分别是母仪传、贤明传、仁智传、贞顺传、节义传、辩通传、孽嬖传。从卷名中可以看出,刘向根据每个妇女的主要特征,把她们分为7类,每类1卷。这104个人物传记,只有第1卷是14篇(应该是佚失了一篇),其他6卷都是15篇,仅从数量的安排就可知此书结撰的严整。但更为精妙的是,该书每卷都有一个四言十句的韵语小序,每传最后都有一个四言八句的颂语,而且书中的人物传记几乎都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来说明传主的性格特征。例如第1卷母仪传的小序是“惟若母仪,贤圣有智。行为仪表,言则中义。胎养子孙,以渐教化。既成以德,致其功业。姑母察此,不可不法”,这是以诗歌的形式介绍了本卷的主题。

下面以《母仪传》第3条为例说明各传的体例:

契母简狄

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女也。当尧之时,与其妹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而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

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之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尧使为司徒,封之于亳。及尧崩,舜即位,乃敕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其后世世居亳,至殷汤兴为天子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诗云:“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之谓也。

颂曰:契母简狄,敦仁励翼,吞卵产子,遂自修饰,教以事理,推恩有德,契为帝辅,盖母有力。

这则传记的题目是四个字的“契母简狄”,文章在介绍了简狄的主要事件后,又用《诗经》中的诗句“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来强调简狄的特点,最后用“契母简狄,敦仁励翼”这八句颂语结束了文章。

《列女传》104篇文章都是这样的体例。

《列女传》这些形式上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小说从《列女传》开始已经有意识地注重形式方面的统一了。

《列女传》统一的四字标题从形式上看是后世章回小说回目的先声。《列女传》中的每一传都有一个四字标题,这些标题虽然仅仅是点明传主的身份,例如“有虞二妃”“弃母姜嫄”“契母简狄”等,它们本身并没有诗意,但是把它们排列在一起就具有一种整齐的形式美,或者是闻一多所说的建筑美。众所周知,宋代的《绿窗新话》以及《三国演义》早期版本的篇目多为七言,与《列女传》的四言相比,仅仅是多出三字而已。

今本《列女传》为7卷,在《汉书·刘向传》中却记载为8卷,这多出的一卷就是刘向为《列女传》全书所写的大序、为这7卷所写的小序以及为各篇传记所写的颂。现在大序已佚,存留下来的小序和颂都是四言韵语,这也是当时流行的诗歌形式。7篇小序针对性很强,它们分别以“惟若母仪”“惟若贤明”“惟若仁智”“惟若贞顺”“惟若节义”“惟若辩通”“惟若孽嬖”开头,后面九句是对各卷主题的精练概括。它们有着统一的形式,其内容有所关联但各有所侧重。

而104篇颂也具有统一的四言八句的诗歌形式,它们在内容上与各篇的正文一一对应。甚至这八句诗的体例也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第一句就点明人物身份,例如“元始二妃”“弃母涂山”“周室三母”“卫姑定姜”等,然后在后面或者简述她们的事迹,或者评论她们的行为品德。这种整本书都是一个故事配一首诗的写作方法,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的;在刘向之后,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学创作形式则被文学家们变着花样地发扬光大了。例如在民间说唱文学中,往往在一段散文叙事之后,再用韵文来复述、评论或抒情;再如在唐代,小说家和诗人往往配对进行同题文学创作,例如《莺莺传》和《莺莺歌》、《长恨歌传》和《长恨歌》就是如此。

《列女传》引用了《诗经》的诗句,这些引诗不仅数量很大,几乎每篇人物传记都有引诗,而且这些引诗总是在篇末出现。这一特点,与《韩诗外传》非常相似。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在篇末出现的《诗经》诗句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在诗句之前往往有“君子曰”(或“君子谓”、“仲尼谓”等),诗句之后又加上“此之谓也”四字。例如上文中《契母简狄》的结尾“君子谓简狄仁而有礼。诗云:‘有娀方将,立子生商’,又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之谓也”,就是如此。再如《有虞二妃》颂前的结尾:

君子曰:二妃德纯而行笃。诗云:“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此之谓也。

这种在篇末出现的“君子曰”,上承《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下启后世小说篇末的作者议论(例如《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是中国小说的鲜明特色之一。

第二,具有明显的虚构特征。

《列女传》中的虚构主要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原始文献即故事本身的虚构,第二种是刘向在加工时的虚构。(www.xing528.com)

原始文献本身的虚构。刘向是中国目录学的鼻祖,他总校群书,撰成中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别录》,可谓天下之书无不通览,《说苑》《新序》《列女传》等就是他整理改编了的历史资料。但这些历史资料多有虚构之处。例如上面所引的《契母简狄》,说简狄跟她妹妹在洗澡时,有一只燕子衔着一个五色卵,在飞过她们上方时,卵落了下来。简狄跟妹妹一起抢那个卵,简狄抢到了,不小心吞到肚里,就生了契。这一传说当然是虚构的,它体现了远古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社会现象,而洗澡、鸟卵,其实都是性交的暗示。当然刘向所节选的原始史料,即使那些没有玄幻色彩的,也可以具有虚构性质。例如那些人物对话,很多是作者们的拟言、代言。

刘向加工时的虚构。刘向编写《列女传》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意在劝诫。为了这个明确的目的,他就要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加工,也就是去掉原始文献中那些与劝诫无关的材料,放大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例。例如卷2贤明传中的《晋文齐姜》篇:

晋文齐姜

齐姜,齐桓公之宗女,晋文公之夫人也。初,文公父献公纳骊姬,谮杀太子申生。文公号公子重耳,与舅犯奔狄,适齐,齐桓公以宗女妻之,遇之甚善,有马二十乘,将死于齐,曰:“人生安乐而已,谁知其他!”子犯知文公之安齐也,欲行而患之,与从者谋于桑下。蚕妾在焉。妾告姜氏,姜杀之,而言于公子曰:“从者将以子行,闻者吾已除之矣。公子必从,不可以贰,贰无成命。自子去晋,晋无宁岁。天未亡晋,有晋国者,非子而谁?子其勉之!上帝临子,贰必有咎!”公子曰:“吾不动,必死于此矣。”姜曰:“不可。《周诗》曰:‘莘莘征夫,每怀靡及。’夙夜征行,犹恐无及,况欲怀安,将何及矣!人不求及,其能及乎?乱不长世,公子必有晋。”公子不听。姜与舅犯谋,醉,载之以行。酒醒,公子以戈逐舅犯,曰:“若事有济则可,无所济,吾食舅氏之肉,岂有厌哉?”遂行,过曹、宋、郑、楚,而入秦。秦穆公乃以兵内之于晋。晋人杀怀公而立公子重耳,是为文公。迎齐姜以为夫人,遂伯天下,为诸侯盟主。君子谓齐姜洁而不渎,能育君子于善。诗曰:“彼美孟姜,可与寤言。”此之谓也。

颂曰:齐姜公正,言行不怠。劝勉晋文,反国无疑。公子不听,姜与犯谋。醉而载之,卒成霸基。

在上文中,齐姜劝告重耳的两段话,一段是57字,一段是45字,共102字,但在《左传》中,这两段话仅仅有22字: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两相对比,《列女传》多出了80字;而在《国语》中,姜氏的这两段话一共156字,《列女传》又比《国语》少了54字。由此可见刘向确实对原材料进行了较大的改编。

另外重耳逃亡之时,他身边的大臣,除了子犯,还有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作者为了叙述的简洁,也为了突出姜氏,在文章中只提到了跟故事情节密切相关的子犯,其他人物都没写出姓名。

刘向在文章中说晋文公返国之后,“迎齐姜以为夫人,遂伯天下,为诸侯盟主”,把齐姜跟重耳成为霸主联系起来,这就更是突出一点而不及其余了。重耳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更重要的是依靠了他的那些才能超群的大臣,而齐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甚至还不如秦嬴。但作者是给齐姜作传,他就只能强调齐姜,而不管其他。

《晋文齐姜》中的“迎齐姜以为夫人”,此事不见于《左传》,不见于《国语》,也不见于《史记》,因而晋文公迎齐姜为夫人一事,恐怕也是刘向的虚构。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晋文公迎不迎齐姜是无关紧要的,因为齐姜不是秦嬴,后来秦嬴放走了孟明等三帅,对秦晋的历史是有影响的。但从小说情节的角度来看,晋文公迎回齐姜为夫人,就使得故事情节完整了,而齐姜的作用也就表现出来了。由此可见,刘向写《列女传》,确实是用了小说笔法。

第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任务,而《列女传》中的人物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为了让读者明确这些特征,刘向让每一卷的主题都相同,例如第1卷是母仪传,也就是本卷中所有的妇女都具有贤母的性质。后面几卷分别是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这些特征分别是各卷中所有妇女的共同特征。这7卷之中,刘向又各用一首四言十句的诗歌来阐发这些特征。在每篇文章中,刘向为了强调这些特征,还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对人物的这些特征进行了说明,并且在每篇文章的最后又用八句诗的形式点出了这些特征。下面用卷三仁智传中的《曹僖氏妻》为例来说明这一特点。

曹僖氏妻

曹大夫僖负羁之妻也。晋公子重耳亡,过曹,恭公不礼焉。闻其骈胁,近其舍,伺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

负羁之妻言于夫曰:“吾观晋公子,其从者三人,皆国相也。以此三人者皆善,戮力以辅人,必得晋国。若得反国,必霸诸侯,而讨无礼,曹必为首。若曹有难,子必不免,子胡不早自贰焉?且吾闻之:‘不知其子者视其父,不知其君者视其所使。’今其从者皆卿相之仆也,则其君必霸王之主也。若加礼焉,必能报施矣。若有罪焉,必能讨过。子不早图,祸至不久矣。”负羁乃遗之壶餐,加璧其上。公子受餐反璧。及公子反国,伐曹,乃表负羁之闾,令兵士无敢入。士民之扶老携弱而赴其闾者,门外成市。君子谓僖氏之妻能远识。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

颂曰:僖氏之妻,厥智孔白,见晋公子,知其兴作,使夫馈餐,且以自托。文伐曹国,卒独见释。

《列女传》卷3为“仁智卷”,已指明本卷的主题是仁智,这也是曹僖氏妻的形象特点。“仁智卷”的序诗为“惟若仁智,豫识难易。原度天理,祸福所移。归义从安,危险必避。专专小心,永惧匪懈。夫人省兹,荣名必利”,点出了仁智“豫识难易”的特点,而仁智的结果是“祸福所移”、“危险必避”“荣名必利”。这样的序诗,加深了人们对仁智的了解。《曹僖氏妻》在介绍了僖负羁妻的事迹后,又引用了《诗经》中的“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强调了僖氏妻的仁智特点,最后又以“僖氏之妻,厥智孔白,见晋公子,知其兴作,使夫馈餐,且以自托,文伐曹国,卒独见释”这八句诗对主人公进行了赞美,把她的智慧和事迹又进行了概括,从而使得人物的形象特点更为鲜明了。

当然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仅仅这些形式上的一再强调还是不够的,行文中也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法。在《晋文齐姜》中,作者删去了赵衰等重耳从者的姓名,虚构了晋文迎齐姜并以之为夫人的情节,就是强调人物形象的手法。在此篇《曹僖氏妻》中,作者又增加了僖氏妻劝说丈夫的内容,文章中的“且吾闻之:‘不知其子者视其父,不知其君者视其所使。’今其从者皆卿相之仆也,则其君必霸王之主也。若加礼焉,必能报施矣。若有罪焉,必能讨过。子不早图,祸至不久矣”,这些话就既不见于《左传》,也不见于《国语》,而在《史记》中,僖氏妻甚至都没出现。所以这几句话可能是作者的虚构之词。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还特别篡改了故事情节。在《左传》中,晋文公确实下令不让众将进入僖负羁家,但是魏犫和颠颉两人愤愤不平,率兵攻入僖负羁家,把僖家一把火烧了。虽然《左传》中没有介绍僖负羁和其妻子是否死于火中,但从晋文公大怒,要杀掉忠心耿耿地跟随他受尽艰苦流亡19年的大将来看,大概这夫妻俩凶多吉少。这个结局,即使僖氏妻再有“远识”,她也是意料不到的。如果刘向把这个结局写进文章中,就会损坏僖妻的形象,所以刘向就直接不提这个悲剧了。不仅不提,还说“士民之扶老携弱而赴其闾者,门外成市”,也就是僖家成了避难所,救了很多人,使得僖氏妻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