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于文化塑造的研究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于文化塑造的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预防事故的根本途径。只抓制度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而不适时地辅以文化观念等“软”因素的培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一个没有企业安全文化基础的管理即使当时十分有效但也是暂时的现象会因管理者的变更或时间的推移而迅速滑坡。

煤矿本质安全管理:基于文化塑造的研究

2.4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与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2.4.1 管理本质安全化的含义

煤矿本质安全化的程度取决于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安全管理水平。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预防事故的根本途径。从管理活动的开展来看,管理是组织、控制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系列过程,管理的本质安全就是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人-机-环要素进行全面系统超前的过程控制并使三要素之间实现最佳匹配的过程。而煤矿的本质安全化管理就是从危险源辨识入手,通过系统地分析、预测和评价,针对状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尽量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因此,在煤矿生产系统中,管理过程决定了人-机-环系统的状态。正如事故致因分析中所指出的,管理失误是引起人-机-环等要素表现出不安全状态的直接原因。诚然,物和环境的本质安全化是煤矿本质安全化的基础,人的本质安全化是煤矿本质安全化的核心,但是,一方面物的本质安全化受到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不可能离开相应的管理过程来独自实现本质安全化,而人的本质安全化也依赖于管理活动才能达到“想、会、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人-机-环无法实现本质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依靠加强安全管理、严格管理流程,避免不安全行为和状态的出现,科学的管理成为控制事故的关键,可以针对性地弥补其他要素存在的缺陷。因此,只有在管理上实现本质安全,才能消除各种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进而实现人-机-环各要素的本质安全。

因此,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人-机-环三要素本质安全的根本保证。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就是通过建立科学、简捷、完善和高效的管理体系来保证生产安全,包括完备的管理标准体系、管理措施体系以及保障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切实落实到位的管理保障体系。可见,管理的本质安全化首先要有本质安全的管理制度,其次还要保证制度落实到位,才是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武予鲁(2009)提出,微观本质安全管理中管理的本质安全即组织机构管理的本质安全。煤矿企业组织机构管理的本质安全主要包括:管理机构与人员、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作业规程及责任制、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体系及演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注册安全工程师数量、安全检查、安全资金的投入与安全风险抵押金以及事故统计与处理制度等方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本质安全的管理仅适用于“已知规律的风险”,而没有包括煤矿生产中的所有风险。由于受安全科学的限制,人们对“未知规律的风险”缺乏认识,无法予以科学控制。因此,本质安全管理并不意味着绝对不发生事故,而是从根本上杜绝责任事故的一种管理方法。

总之,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是煤矿本质安全化的根本保证。管理是否达到本质安全化的要求,不仅要看管理模式是否科学,管理方法是否有效,还要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以及规章制度的落实是否到位。只有这些方面同时具备了,才能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化。

2.4.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关系分析

2.4.2.1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联系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有其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安全管理产生于人类生产活动的实践中,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人类共同劳动、生存的需要。安全管理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安全管理系统的主体和客体,但是其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安全管理系统中的人,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被管理者。他们的安全文化素质与安全文化环境相结合,直接影响管理机制的运行,并决定职工的适应能力。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既属于安全文化范畴,也属于特殊的文化管理范畴,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和使用办法的理性化、优化与不断发展的综合体现。同时,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其渗透在管理的每一个要素中,决定着每一个要素的功能强度,并将管理的诸要素耦合成一个整体的安全管理结构,发挥出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功能。

(2)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相同。二者都是为了预防企业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保护企业的财产不受损失。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是有机统一的,安全文化来源于安全管理并指导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又提炼了安全文化,并丰富了安全文化的理念和内容。只抓制度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而不适时地辅以文化观念等“软”因素的培养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一个没有企业安全文化基础的管理即使当时十分有效但也是暂时的现象会因管理者的变更或时间的推移而迅速滑坡

(3)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延伸与扩展,安全本身也是一种管理的需要。人是管理之本,所有的管理工作都要靠人去落实,安全文化是对安全行为的控制、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人本理念,这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基本准则,企业从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倡导职工学安全法、做安全事、当安全人,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2.4.2.2 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区别

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有其内在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企业安全文化也不是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是相互不可取代的。

第一,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涵义不同。无论外在表现形式如何,安全文化始终是企业对安全的精神、理念的体现,是一种心理状态。安全管理则是企业对安全包括技术、人、组织的一切活动和计划,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是制定和实施安全政策的企业安全管理的一个方面,而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对人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安全文化主要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入手,影响人对安全生产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其主要从精神领域、智能开发方面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而安全管理则主要突显对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的控制,采用种种管理手段强制、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偏重于“软件”和“硬件”的协调配合。

第三,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对人影响的深度不同。安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能够对人的整个人生过程作出不间断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通过用安全的精神财富感染和激励人,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安全的生理和安全的心理承受能力;安全管理则是通过有局限性的企业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实现的,具有强制、惩罚、约束性的特点,因而对人的精神、心理上的影响是相对短暂的、有限的,而有效的安全管理必须重复被动安全、强制、压抑的局面。

安全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和背景,是理念和精神支柱。它们都是为了人的安全和健康,但各自的目标值和广度及深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安全文化来源于安全管理,指导于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又提炼了安全文化,丰富了安全文化的内容和理念。

总之,企业安全文化是渗透于安全管理一切活动的灵魂所在。而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有机的统一。企业安全管理要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运用文化的微妙影响,使人们在自觉自律中舒畅地按正确的方式行事,规范和控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安全行为。

基于以上对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关系分析,图2.7具体描绘了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方法,可以看出: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文化层对于“人”的两个方面和“物”的安全管理都有指导作用,尤其在解决人失误方面,更有针对性,从而帮助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www.xing528.com)

2.4.3 企业安全文化对管理本质安全化的影响分析

如前所述,要想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必须要构建完整的管理体系、实行风险与控股管理和全方位与全过程安全标准化管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对实现上述管理的本质安全化要求具有重要的影响。

2.4.3.1 企业安全文化对管理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安全文化能促使管理体系的稳定性与动态性良好结合。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安全文化也将随之发生改变。一个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成之后,就会显示其对外部因素以及新生文化因子强大的吸收力、包容力与消化力,形成动态开放的系统。

img28

图2.7 企业安全文化预防事故机制图

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强调管理体系,包括管理标准、管理措施以及其保障体系应科学、简捷、完善、高效。从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过程来看,管理标准和措施都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甚至是随着生产工具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相应的管理保障体系也会作出调整。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管理体系的动态特征。另一方面,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强调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实行安全系统管理。煤矿本质安全管理要求对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固有型危险源和所有的触发型危险源进行管理;要求对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服务和附属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人-机-环等系统要素的最佳匹配,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本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必须要具备动态性与整体性的特点。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对实现管理体系的动态性与稳定性要求具有重要作用。

(2)企业安全文化对促使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企业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实现本质安全管理,管理体系不仅要分别实现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与管理的本质安全,而且还要实现人-机-环等系统要素的最佳匹配。而要实现系统和谐,就将涉及到技术创新、规范制度、法律完善、组织建设等方方面面。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整体性构建强调管理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实行安全系统管理,对煤矿生产过程中所有可能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固有型危险源和所有的触发型危险源进行管理;要求对整个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基本生产、辅助生产、生产服务和附属生产过程进行管理,实现人员无失误、设备无故障、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的本质安全目标。

从企业安全文化的角度来看,企业安全文化本身是一个整体的有机系统,企业安全文化的各个构成要素以一定的结构形式排列,各个要素相对独立,各司其职。同时,企业安全文化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严密有序的有机结合体,由企业内与安全相关的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不同层次、不同部分结合而成。如前文所述,企业安全文化同样对人的本质安全、物的本质安全、环境的本质安全与管理的本质安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企业安全文化也要实现人-机-环-管等系统要素的最佳匹配。因此,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的本质安全管理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的构建与多层次的安全管理系统相互渗透,促进管理体系的和谐统一,以实现整体的本质安全目标。

2.4.3.2 企业安全文化对风险预控管理的影响

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强调从问题的根源着手,实行风险预控管理。这就要采用本质安全的管理模式,实行基于风险管理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明确系统中有哪些危险,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故,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危害后果是什么。通过实施有效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潜在的危险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实现对事故的预防;同时,对各种潜在的事故制订应急程序和方案,使损失最小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安全文化从以下两个方面对风险预控管理产生影响。

首先,企业安全文化直接降低了危险源的存在。从危险源的性质来看,它可以是物质性的,有确定的物理位置;也可以是意识上的,没有确定的物理位置,可能存在于人们(如企业管理层、职工)的思想中,管理安排不当、违章指挥、缺乏安全意识、培训不充分等都可以看作危险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可以减少物质属性的危险源,如机械、设备以及环境的危险源,也可以通过人的本质安全化减少人的失误行为带来的危险;同样,通过对管理系统的影响,减少来源于管理的危险源,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煤矿危险源辨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不仅要辨识系统现有的危险源,还要预测分析出系统潜在的、将来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源,这需要管理者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与安全意识。良好的安全技术技能是职工安全价值观的体现,安全技能贫乏说明职工自身的安全价值观存在问题,没有认识到安全技能的重要性;同时良好的安全技术技能又只是内化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因而对识别与遇见危险源具有基础作用。而职工的安全意识能使职工在安全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等调动自己的安全技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安全隐患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排除隐患以达到保护自己及同事的目的。

2.4.3.3 企业安全文化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影响

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强调管理无缺陷、无漏洞,实行安全标准化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标准化原理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了系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筑牢了安全管理基础。实施煤矿本质安全管理,需要在原有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标准,保证每一种风险都有相应的管理标准予以处理和控制,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化。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安全文化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产生影响。

首先,通过安全文化的构建,将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刚性管理”转变为“软硬结合”的协调管理。安全文化突出人的思想、意识、思维方法、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主要从精神领域,从安全管理的“软件”方面及智能开发方面影响人的安全行为和自律能力;而安全标准化管理从安全技术、安全生产的物质环境、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关系等方面进行有限的教育和协调,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受到更多的影响是强制、规范和约束,采用的种种管理手段主要侧重于人对技术、对物质环境的安全控制。安全文化的构建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行科学的激励方法,加强对职工的尊重、信任、关心和奖励,满足职工对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次需求,为组织成员创造宽松、平等、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工作环境,从而达到实行自主管理、参与管理的新高度。

其次,通过安全文化的构建,辅助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相关措施的严格有效的实施。要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就要实行程序化、精细化的管理流程,重视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程控制,保证管理标准得到切实执行。其中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程控制主要还是依靠人来完成,通过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使得企业安全文化在职工身上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启示,使职工形成安全价值共识和安全目标认同能树立职工积极的工作态度并实现自我控制形成有形的和无形的、强制的和非强制的规范作用,从而正确严格地执行标准化管理制度,并灵活地、自主地完成管理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程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