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文化塑造的企业安全文化研究

基于文化塑造的企业安全文化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需要综合的系统工程。为了表述方便,本书除特别指出外,均把企业安全文化简称为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就是安全文化的本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

基于文化塑造的企业安全文化研究

1.5 企业安全文化理论

1.5.1 安全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1.5.1.1 安全文化内涵

文化是人类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标志着一定社会区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1871年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与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既是一种生产力,又是引领先进的生产力迅猛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撑因素。

在安全生产领域,一般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的含义。由于对文化的理解不同,会产生对安全文化的不同定义。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广义说”把“安全”和“文化”两个概念都作广义理解,安全不仅包括生产安全,还扩展到生活、娱乐等领域,文化的概念不仅包含了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管理文化等人文方面,还包括物态文化、环境文化等硬件方面。如中国地质大学罗云教授在《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中指出: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

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安全文化则强调文化或安全内涵的某一层面,例如人的素质、信仰、企业文化范畴等。如: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INSAG-4报告(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第4号报告)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是:“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个定义的措辞严谨,其内容表明安全是有关人的态度问题又是组织问题,是单位(集体)的问题又是个人的问题,安全文化与每个人的文化修养、思维习惯和工作态度以及组织的工作作风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安全第一的观念,特别是核电厂的安全运转的需要,必须保证安全第一。也有学者如曹琦教授从企业各层次人员的本质安全素质结构出发,提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即: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

从上述安全文化的定义,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具有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既包含主观内涵,也包括客观存在。

(2)安全文化以人为本,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渗透提高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规范人的行为,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需要综合的系统工程

(3)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具有层次性。

(4)安全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存在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涉及众多学科,有硬件,有软件,有理论,有技术,有方法,有交叉、有综合、有形与无形等特点,各自形成子系统,组成一个开放性的巨系统。

(5)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最重要领域,发展和建设安全文化,就要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为了表述方便,本书除特别指出外,均把企业安全文化简称为安全文化。

综合各类观点我们认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观念、制度、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既包含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括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和物质的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事故预防,即保护企业职工的安全和健康,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

1.5.1.2 安全文化特征

安全文化以保护人在从事各项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为目的,它以大安全观、大文化观为基础,是人们实现安全、健康、舒适、长寿、消灾免难的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保障,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宝贵的部分,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时代性。安全文化的时代特征很强。在新形势下,质量安全文化、环保安全文化、节能安全文化、食品安全文化等新兴安全文化层出不穷,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化,安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防灾减难、自救互救的技能不断增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人本性。安全文化是爱护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民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文化,是以人生、人权、人文、人性为核心的文化。“以人为本”就是安全文化的本质。

(3)实践性。安全文化是人类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实践活动。安全实践活动的经验和理论经过传播、继承、提炼和优化,又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使安全活动更有成效,产生新的安全文化内容。

(4)系统性。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解决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的问题,必须以文化的观点、用系统工程的思路、综合处理的办法来进行安全文化建设。

(5)多样性。安全文化既有生产领域的也有非生产领域的,整个生存环境也都存在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人们对安全问题认识的局限性和阶段性,存在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的差异,精神安全需求和物质安全需求的不同,都必然会产生或形成各式各样的安全文化样式,并为不同知识水平的人所接受。这种差异就使安全文化的存在呈多样性。

(6)可塑性。文化是可以继承和传播的,不同文化还可以在融合中创新。文化可为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接受,按时代的需求、按人们的特殊需求,可以让不同的文化互相借鉴、优势互补,也可以进行融合再造,能动地、科学地、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出一种理想的新文化。安全文化也是如此。

(7)预防性、超前性。进行安全教育,培养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价值观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超前地做好一切思想的、物质的准备,把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

1.5.2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

1.5.2.1 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既是一种客观存在,又是对客观条件的反映,作为企业实践的结果,又影响未来的实践。企业文化形成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以随着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变化,其企业文化也会发展变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成员的思想观念,即企业的观念文化,它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生存和发展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是从属于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企业文化这个基础,没有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也就没有了根基。因此,在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以有形或无形的渠道、正式或非正式的传播方式在企业职工中树立一种全新的“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以此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总之,一方面企业安全文化融于企业文化建设之中,要搞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要认真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建设好了企业安全文化会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www.xing528.com)

1.5.2.2 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企业安全文化特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企业安全文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注重预防预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现代安全防灾理论的“风险论”承认风险的客观必然性;“控制论”强调事故的可控可防性;“系统论”研究综合对策,提倡“本质安全化”;“安全相对论”重视安全标准的时效性等,均以预防预测为重点。

(2)企业安全文化具有相当的经验性,重视事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各种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总结教训,并研究事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3)企业安全文化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既保护人身安全,也保护财产安全,从而对经济发展起保障作用。过去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劳动保护,只注重保护人员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而不注意财产损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行政管理手段更多地让位于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安全工作领域拓宽到防灾防损的经济领域,开始注重对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

可见,安全文化在某些方面改变和决定着企业文化。它们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安全文化要求企业的发展遵守客观规律,企业文化的发展为安全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指引。

综上所述,企业安全文化隶属于企业文化,但又不等同于企业文化,它有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特点。

1.5.3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问题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面临的,只是由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不同,某些行业比其他行业具有更高的危险性,对于这些行业而言,安全问题不但关系到企业的顺利发展,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安全文化在这些行业的地位自然也被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煤矿企业便是其中之一。

1.5.3.1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构成

理论界根据安全文化的定义,认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在煤矿居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职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它立足企业基于“大文化观”概念,在文化观方面既包括精神、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包括行为、环境、物态等实践及物质的内容。它以强调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为核心,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为表现载体,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协调管理为任务目标,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目的,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广泛性。

以上定义并未揭示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关系,也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揭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本研究认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以煤矿企业安全观念为核心、安全制度、安全行为与安全物态围绕安全观念相互影响交错融合的系统。对应安全文化的形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同样有4个基本组成部分,各组成部分都具有煤矿企业的特色。

(1)煤矿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企业职工在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对安全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果的综合体现,是职工长期实践形成的心理思维的产物,是一种无形的、深层次安全思想与意识的反映其核心是煤矿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它是转化为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的基础。

从本质上看,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企业职工安全文明生产、经营活动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是职工对安全认知能力与辨识结果的真实体现,是职工长期实践所形成的心理和思维的产物。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反映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贯彻,对安全法规和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执行的态度和自觉性上;反映在企业的安全形象的塑造、安全目标的追求和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反映在安全生产的全过程,保障安全操作和产品安全的安全质量上;反映在自觉学习安全技能、对自救互助应急训练的热情、对企业安全承诺以及承担维护安全的义务和行动上。

(2)煤矿企业安全制度文化是指煤矿企业在生产及经营活动过程中,为了保障人、物和环境的安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范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安全检查评比制度、安全奖惩制度。如煤矿企业各种岗位和工艺的安全操作条例和规程,安全检查、监察制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制度,事故调查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及用具发放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均构成企业自身安全生产制度和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体系的内容。另外,也包括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的安全卫生技术标准,它是企业安全生产运作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原则性、规范性和时代性特点,是企业安全精神文化物化的体现和结果。它体现在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贯彻执行、企业自身的安全制度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等方面。

(3)煤矿企业安全行为文化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浅层文化。

(4)煤矿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是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活动中所采用的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企业环境、生产环境和技术设备等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安全文化,是逐步形成的作为企业安全观念载体和安全生产形象的那部分物质。

由此可见,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这4个部分内容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显性内容是以精神的物化产品和精神性行为表现出来的、职工通过直观的视听器官能感受到的、符合企业安全文化实质的内容。企业安全文化的显性内容是精神的外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企业安全标志、设施、装置、施工作业环境、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行为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隐性内容包括企业安全哲学、企业安全精神、安全价值观念、安全道德、安全风尚和安全目标。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中,而观念文化是隐性的,而观念文化驱动的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则是显性的。

1.5.3.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煤矿安全管理的难度恰恰说明了煤矿企业建设安全文化的必要。尤其是观念文化的“软约束”可以使职工自觉遵守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提高对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从而主动地关注安全、重视安全,把安全生产与自身利益密切相连,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以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通过充分发挥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规范等功能,使各项规章制度内化为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潜移默化职工的外在行为,使制度的外在约束变为长久的职工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完善加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事故损失。

(1)导向功能。优秀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明确集中的价值观,集中体现企业的最高理想及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活动提供价值取向,具有导向功能。不同的职工,由于其经历、知识不同对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意识及所表现的行为有很大差别这种状况对安全生产不利,而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为企业大多数职工所认同,他们将企业的价值观“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将企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行为目标,这样,个体目标、价值观、理想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理想有了高度一致性和同一性,个体的行为被集中导向到同一目标,使全体职工朝着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安全文化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对职工有强烈的感召力,能够引导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念、安全意识、生产操作行为符合规范的要求,使职工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按照规范行事。

(2)规范功能。优秀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能通过文化的微妙渗透与暗示,使职工对安全价值观念、目标、行为准则认同,并实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有形的、无形的、强制的、非强制的规范作用。这种作用与传统的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制度约束不同,它虽然也有成文的硬制度约束,但更强调不成文的软约束,它通过文化的作用,使这些制度在职工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构造出一种响应机制,只要有诱导信号发生,即可得到积极响应,并迅速转化为预期行为。这种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职工自治心理与被治现实形成的冲突,削弱由其引起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规范效果。

(3)凝聚功能。优秀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当它们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职工之间不仅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且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语言,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他们会将成绩归功于集体并愿共同承担失败的后果,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安全文化可以保持一个企业的稳定性,保持其独有的风格和活力,不因企业职工的更替而大起大落。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有着畅通与完善的传播渠道,因而它有足够的力量同化一批又一批新来者,使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并继续坚持与传播,安全文化能使全体企业职工在安全的价值观念、目标、行为准则方面保持一致,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愿意承担更多责任,关心安全生产状况,自觉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准则符合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

(4)激励功能。优秀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奋发努力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安全文化的激励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职工的“内”激励来实现的,它主要是通过精神激励而不是物质激励。这种激励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首先,企业的安全文化,特别是企业的价值观向人们展示了工作的意义。人们在理解工作意义后,会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这一点已被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所证实。其次,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强调充分发挥、调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一旦职工真正感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他就会更好地工作,并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再次,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可以对职工进行目标激励。它一方面用企业的宏观理想和目标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另一方面它也为职工个体指明了成功的标准与标志,使其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并使用典型、仪式等行为方式不断强化职工追求目标的行为。

(5)辐射功能。优秀的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影响一个企业,而且会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为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企业在社会中存在,企业安全文化受到社会大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它也会对社会大文化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企业安全文化大都重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益关系,使二者共同繁荣和发展,它能促使企业在社会责任与企业利润目标、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主动承担起自己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时为了长期利益和大局利益而甘愿牺牲自己的局部利益。企业安全文化还通过对自己职工的优良培养和教育而影响整个社会。所以安全文化辐射到社会上,会对社会大文化产生良好的影响。

安全文化的这5种功能对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这一点在人类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历史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即早期的工业安全主要靠安全技术手段(物化的条件);在安全技术达标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高系统安全性,需要安全管理的力量;要加强管理的力度,人类应用了安全法规的手段;在上述前提下,人类安全对策的发展,需要文化的力量才能奏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