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基于文化塑造的管理研究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基于文化塑造的管理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是基于符合煤矿企业特点,综合体现人、物、环境与管理的系统安全观,全面包含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这4个表征文化层次,具有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功能的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图4.3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构成示意图4.2.1.2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原则不同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不尽相同。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基于文化塑造的管理研究

4.2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

4.2.1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界定和构建原则

4.2.1.1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界定

鉴于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安全文化要素的认识存在差异,而且在本质安全管理背景下,煤矿安全文化在内涵上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演进成为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本书借鉴李爽(2009)的研究,将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概念界定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为目的,以风险预控为核心,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或有目的人为塑造的、为企业全体职工所认同、接受和遵循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安全生产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现了人-机-环-管的系统安全观,是安全文化的较高境界。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是基于符合煤矿企业特点,综合体现人、物、环境与管理的系统安全观,全面包含观念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这4个表征文化层次,具有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功能的完整的安全文化体系。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个追求人、物、环境与管理安全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通过树立企业安全价值观以及与之相连的理念,建立完善安全制度和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系统全方位、立体式的协调管理,达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零缺陷、人员无不安全行为,不发生已知规律安全事故的矿井恒久性安全的目标。其内涵关系如图4.3所示。

从图4.3中可以看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物态这4个子系统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以安全观念为核心、相互影响、交错融合、持续改进的关系。

img48

图4.3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构成示意图

4.2.1.2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原则

不同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不尽相同。从根本上来说,这种差异来源于不同煤矿企业的技术经济特点、生产经营方式、经营策略的差异,也来源于企业职工素质水平、安全管理传统和作业环境的差异。尽管不同的煤矿企业有差异,但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原则时,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人既是实现本质安全的核心,又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载体。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的关键在于对企业中人的因素的管理与激发。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满足职工交流的需要、给予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等,以促使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一致的奋斗目标,形成具有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整体,在企业安全文化这个层面达到企业的安全需求与个人的安全需求的完美契合。因此,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

(2)导向性原则。强调企业构建安全文化体系时必须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分析,制定的安全目标和运行机制必须体现企业安全战略的要求。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明确的安全目标能够充分利用那些有利于企业本质安全的因素的成长和提高,同时使那些不利于企业本质安全的因素得到有效的遏制、消退和淘汰。因此,在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时,必须要让全体职工明确自身承担的安全目标与企业安全目标的密切关系,在使自身安全获得满足的同时,还要在实现企业安全目标的过程中,使“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

(3)参与性原则。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全方位参加,所以要让全体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参与解决安全问题,参与安全管理的决策,充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个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念及全体职工共同信仰、共同在安全行为中遵循的安全价值标准;要充分调动职工、家属、子女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这一原则还要求党政工团妇组织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相互协作,配合默契的管理机制。

(4)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安全文化的构建应该是在传统安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否则企业安全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创新发展首先要借鉴传统安全文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然后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安全管理的目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体现企业特色、具有时代精神、包含先进文化思想的安全文化体系。

4.2.2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要素

如前文所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系统由4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物态文化系统。这4个子系统构成了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要素,各个文化层次(子系统)的构成情况如下。

4.2.2.1 观念文化体系要素

煤矿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指煤矿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精神成果和安全文化观念,是煤矿企业职工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职工在外部客观世界和自身内心世界对安全的认识能力与辨识结果的综合体现。企业的安全观念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深层次安全思想与意识的反映,是形成和提高安全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础与原因,因而是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由于煤矿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职工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心理思维的产物,因此,企业安全观念文化是经由人的行为而直接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影响,从而对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落实能力、保障能力产生影响,最终能够有效实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目标。因此,煤矿企业安全观念文化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主导地位,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思维方式等内容。

(1)安全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自身安全的认知程度。换言之,安全价值观是每个人自身安全意识、安全观念、所处环境、安全技能等自身安全问题的综合反映。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其安全价值观是指煤矿企业在追求生产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安全信念和奉行的安全目标,是企业全体或多数职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安全意义的终极判断。煤矿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主要包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也是生产力、安全超前以及安全管理科学化的观点;安全维系职工的生命、健康与幸福的伦理观念、珍惜生命的情感观;安全系统观、人-机-环-管的系统观、本质安全的科学观等。

(2)安全理念是指安全文化的哲学思考,是对安全认识的升华,是在安全方面衡量对与错、好与坏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安全理念是一套系统,应当包括核心安全理念、安全方针、安全使命、安全原则以及安全愿景、安全目标等内容。当前煤矿企业提出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可控、能控、在控”、“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口号都是其安全理念的体现。

(3)安全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决定着人的行为,因此,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帮助人们建立安全思维方式,转变错误观念并用新的观念指导安全行为,最终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目的。这种安全思维方式的建立,实质上是职工心理变化的结果。然而,改变一个人固有的安全思维方式十分困难,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学习与思考才能够取得预期效果。煤矿企业的安全思维方式包括:事故源于违章与失误的思维;遵照科学、规范行为的思维;学习技术、提高技能的思维;事故超前预防的思维;时刻注意消除隐患的思维;事事警觉的思维;自律、自爱、自护、自救的思维等。

4.2.2.2 制度文化体系要素

煤矿企业安全制度文化指煤矿企业在为了保障生产及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人、物和环境安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和完善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有关的安全标准、安全训练教育及宣传的制度、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度、劳动保护和女工保护等一系列制度。从本质上讲,煤矿企业安全制度文化是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的结合部分,它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这些制度和标准起着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协调生产中各方面关系的作用,是企业安全文化核心精神的具体表现。

煤矿企业安全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因而也是煤矿企业为实现自身安全目标对职工的安全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安全行为规范的要求,其作用就是把企业的安全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安全措施。它往往能体现出组织或企业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企业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这里将它归纳总结为企业安全领导体制、企业安全制度、企业安全组织机构3个方面。

(1)企业安全领导体制。是企业安全领导方式、安全领导结构、安全领导制度的总称,其中主要是安全领导制度。企业的安全领导制度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双重制约,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进步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领导体制。不同历史时期的企业安全领导体制反映着不同的企业安全文化。

(2)企业安全制度。包括企业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质量明细化管理制度、事故预防管理制度、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生产奖罚制度、职业安全健康认证制度等制度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是安全制度文化的重要体现,它不仅包括安全奖惩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报告制度等方面,还包括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3)企业安全组织机构。是指企业为了有效实现安全目标而筹划建立的煤矿企业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安全组织机构是否适应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安全文化,有着不同的安全组织机构。当前较多的煤矿企业安全组织机构属于直线职能式机构,这种安全组织机构形式保留了直线式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取了职能式专业分工的长处,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较好的安全组织形式。

4.2.2.3 行为文化体系要素

安全文化在人们生产活动中的重要体现是安全行为文化,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是人们的行为准则。煤矿企业安全行为文化指在安全观念文化指导下,煤矿企业从事安全生产活动的安全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表现,是企业职工在开采生产、学习娱乐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它还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安全作风、安全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安全理念、企业价值观的折射,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浅层文化。煤矿企业安全行为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哲学指导下的领导行为和以全体职工遵循共同的安全价值观为基础的安全生产经营活动。这里将其归纳为企业安全生产作风、安全生产决策行为、现场作业行为3个方面。

(1)企业安全生产作风。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行为文化既是观念文化的反映,同时又作用和改变观念文化。企业安全生产作风包括安全行为准则、安全责任落实等的安全行为体系,侧重于呈现行为状态的职工工作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等,强调对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强化高质量的安全学习、执行严格的安全规范、进行科学的安全领导和指挥、掌握必需的应急自救技能、进行合理的安全操作。

(2)安全生产决策行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决策行为主要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种种结果进行论证、评估,从中选出一个最有效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和进行修正完善的过程。安全生产决策行为从本质上要求行为因素中的主体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追求企业共同的安全行为取向及文明的生产生活秩序、掌握先进的安全生产技能,也要求具有安全文化新理念的领导者能制订出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战略,并用科学、可靠、先进的方式和方法去处理并解决安全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生的新问题。

(3)现场作业行为。它是煤矿企业职工直接的生产作业行为。要求组织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学习、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学习,要健全科学技术培训,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从而提高职工群体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为形成职工群体的安全行为奠定基础;同时要激励全体职工的智力、向心力和严谨的精神,为企业安全工作作出实际的贡献。要求每个职工将自己的安全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使企业的个体产生组合即超越个人的局限,发挥集体的协同作用,唤起企业职工的广泛热情和团队精神,以达到企业的既定安全目标

4.2.2.4 物态文化体系要素

物态文化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它直接体现了文化的性质、文明程度的高低。物态文化既是形成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条件,又可以反映领导的安全观念,折射出行为文化的成效。煤矿企业安全物态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中所体现的用以保护职工身心健康与安全的企业物质设施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安全文化,是逐步形成的作为企业安全观念载体和安全生产形象的那部分物质。

煤矿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物态或硬件部分。具体涉及生产的工具、设备、设施、材料、燃料、仪器、物化环境以及安全工程设施、设备、装置、检测手段、防火及应急手段、安全信息手段等物质条件。安全物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中的最表层部分,是职工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以实物形式显现出来的文化。因此,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系统安全化程度,实现人-机-环-管系统的安全化,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这里将其归纳为安全物态产品、安全物态环境、安全物态技术3方面的内容。

(1)安全物态产品。它是指从设备的设计、制造、订货等都要考虑其防护能力、可靠性和稳定性,要大力推广和开发应用安全新技术、新产品、新设施和先进的安全检测设备,在抓设备“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技术攻关、革新改造”的同时,还要抓好设备、工艺、电气的连锁和静止设备的安全措施。

(2)安全物态技术。煤矿企业的安全程序与煤矿技术现代化密切相关。国内外大量的煤矿企业事故证明,科学技术的不安全与因为人、物、环境因素而发生的事故有直接关系,其不安全性主要表现有:没有预防操作失误的技术措施或者不够完善,没有预防恶性事故的技术措施或者存在严重缺陷。安全技术作为安全物质文明和安全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当这种安全技术反映出来的安全思想与安全价值观被职工所接受时,则能导致企业安全文化动态的转变,萌生出新的安全价值追求。

(3)安全物态环境。它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因为创造整洁良好的生产现场环境,有利于职工树立整体观念,保证煤矿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良好的生产环境能增强企业职工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保证煤矿产品的质量。安全物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职工的情绪。整洁而富有安全感的现场环境可提高企业职工的情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有利于培植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而这恰恰是企业赢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大量事例表明,安全作业环境对塑造整个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发展企业生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意义,安全物态环境不仅是进行现代化煤矿生产的必要条件,更是煤矿企业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以上分析,安全文化的4个构成部分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渗透于企业的各个层面。煤矿企业安全物质文化是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是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观念文化的物质基础;安全制度文化是安全观念文化的载体,安全制度文化又规范着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观念文化是形成安全行为文化和安全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是形成和提高安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原因,也是安全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因此,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体系是以煤矿企业安全观念为核心,以安全制度、安全行为与安全物态围绕安全观念相互影响、交错融合的系统。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体现在如何将各种构成要素有机地结合和联系在一起,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其逐步贯穿于企业的生产运营中,真正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根据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将这4种构成要素的体系和路径总结如图4.4和图4.5所示。

img49

图4.4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构成

img50

图4.5 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流程

4.2.3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这个过程是无形性与有形性的统一,即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既包含着无形的安全观念的构建,也包含各种有形的载体,如以人的行为、企业制度、物态环境体现出来。同时,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也具有超前性与滞后性统一的特征,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企业文化,相对于社会文化是超前的,往往最先反应时代的新观念、新思想、新气息,但企业文化相对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对于企业设备的快速更新和组织的急剧变革等,往往显得变化缓慢,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必须及时推动企业文化的变革与进步,促使其动态发展。另外,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也是吸收性与排他性的统一,因而在构建过程中既要加强对外来的优秀安全文化中积极因素的吸收学习能力,也要避免传统安全文化思想意识对变革的顽强抵御能力。因此,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既要立足于传统安全文化的经验总结,更要跟上时代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潮流,超前发展。具体来看,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分为如下5个阶段。

4.2.3.1 基础准备阶段(www.xing528.com)

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以促使构建活动能够顺利地持续开展,并在企业的全部范围与各个层次发生作用。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构建的基础条件主要是指组织体制的构建。

建立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体制是确保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构建长期开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必须明确界定各部门在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体制要与煤矿的组织结构相适应,能够切实发挥其在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决策协调功能。具体而言,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体制包括组织结构和工作职责两个部分。

(1)组织结构。其主要是指组织内单位、部门和岗位的设置以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界定。考虑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建议煤矿成立以下组织机构。第一,领导机构。要成立以矿长为主任、党委书记为副主任、煤矿其他主要领导为委员的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成员包括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使党政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形成合力,使文化建设与企业各方面的管理紧紧地融合在一起。第二,常设机构。要成立企业文化部或办公室,负责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充分发挥其职能,该机构应单独设立,专门负责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第三,咨询研究机构。这是一种顾问型机构,既可以聘请专门的安全文化专家指导公司的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工程,也可以由本公司职工兼职担任研究人员,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均实行闭环化管理,研究成员各自担负相应的安全文化研究职责,为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2)工作职责。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负责制订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目标、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对企业文化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度,各级管理人员切实承担起本单位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审定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方案、计划;协调全矿企业文化建设与煤矿生产管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的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与规范;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诊断、评估。

企业文化部或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为:负责编制、实施、检查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负责编制、修订《煤矿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创意、策划、制订企业文化活动项目及规范程序;负责落实企业文化宣传学习、推广、建设、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文化载体的策划、设计、制作及对内对外宣传;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宣传资料及职工文化建设的建议或意见;协同相关部门,组织文化培训及职工行为规范的训练及其检查工作;负责文化建设效果的检查、考评及激励。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应由领导委员会结合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划分,尤其是企业文化部、宣传科、文明办、工会、团委、妇联等职能机构。

咨询研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提供咨询建议;研究企业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动态变化;研究舆论导向、宣传报道、安全教育的新方式;总结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先进典型等。

4.2.3.2 文化评估阶段

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历史性的特征,是在企业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内、外部历史的产物,必定带有一定时期企业的经济与文化特征。本质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对原有安全文化的提升和发展,是为了适应新的安全管理模式要求而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定位。因此,本质安全文化不同于传统的安全文化,但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又不能与传统的安全文化割裂开来,而应该取其优秀传统与经验,去其糟粕,并在其基础上革新发展。因此,本质安全文化的建设之初首先要进行文化诊断和评估。

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和评估是创新和变革企业文化的基础工作,而文化测评为企业文化诊断和评估提供了工具。对企业文化进行测评,就是全面调研企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现有的企业文化及其期望的企业文化特征,全面把握传统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确定企业安全文化向本质安全文化变革的方向和内容提供合理的依据,然后可以制订并实施相关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

目前国内外对于企业文化测评的研究主要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流派。关于企业文化定量测评的方法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霍夫斯坦德的测量量表、Chatman的组织文化剖面图、奎因和卡迈隆的组织文化评价量表、德尼森的组织文化问卷以及台湾郑伯壎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等方法。其具体做法一般使用企业文化评估矩阵来处理。运用定量方法所做的企业文化方面的评估,显示其在信度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测量工具在整个研究阶段和实际应用上也是稳定可靠的。

关于企业文化测评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沙因的定性分析方法。沙因将企业文化分为3个层面:第一层为文化表象,该层次代表着显而易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流程;第二层为文化表达价值,该层次代表着战略、目标和哲学,其描绘了公司的价值观、原则、伦理和愿景;第三层为基本假设,该层次代表着视为理所当然的无意识的信念、思维、理解和感觉,其决定了特定文化环境中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习惯性方式,接受或拒绝的内容,属于企业文化的核心。沙因认为,企业文化调查问卷不会也不可能揭示出文化假设,并主张利用群体面谈和群体讨论的方法,对企业的表象和价值观进行识别,最终在此基础上得到组织的共同假设。定性研究的主要缺点就是以软性指标为基础的研究往往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其研究者可能会抵制甚至拒绝他们以为无用的信息。

通过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评估,预期达到以下目标(鲁珍珍,2009)。

(1)了解并熟悉企业当前的组织氛围、职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现状,对目前企业文化优势和不足作出基本评价。

(2)与行业平均的企业文化水平或其他经营业绩好的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根据企业所期望的业绩确定文化变革的目标。

(3)明确企业文化变革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和任务。

(4)提高领导者个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进一步引导他们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5)提供个人和企业双方都可以使用的企业文化诊断评估报告,形成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建设思路,建设科学的、合理的企业文化体系。

4.2.3.3 文化设计阶段

通过对企业传统安全文化的评估以及领导成员、专家组成员进行沟通和磨合后,按照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构成要素的内容,从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4个方面来设计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

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加强安全意识培育,促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加强宣传教育,使安全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安全技能教育,形成安全思维,提高职工自身素质。安全观念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从内而外地改变职工的行为,使之成为自觉的、规范的行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个个为安全操心的良好舆论环境。

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技术设备的创新与引进,确保机器设备技术安全水平的提高;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机器设备的安全运行;搞好环境建设,加大安全投入,保证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安全物态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的本质安全。

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加强职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职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中及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条件。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促使职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与操作规范作业。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杜绝职工的不安全行为。

安全管理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加强规范文化,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职工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规范操作行为,形成规范有序的工作秩序。安全管理文化的建设目标是协调安全管理中人-机-环要素,并使三者之间实现最佳匹配。

4.2.3.4 培育强化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培育、强化煤矿本质安全文化,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灌输本质安全文化理念,有计划、分层次地导入本质安全文化。分3个环节进行。

(1)开展本质安全文化宣传。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的讯息表现手法,它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宣传具有激励、鼓舞、劝服、引导、批判等多种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劝服,即通过多种内容和形式,阐明某种观点,使人们相信并跟着行动。本质安全文化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①确立宣传目标。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宣传目标就是要通过安全文化的灌输,使职工的意志形态、思维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实现趋同性和一致性,并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相协调配合,实现良性互动,达到凝心聚力、聚势合能、人企合一的目的。

②确立宣传主体。企业宣传一般通过宣传机构系统组织,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因而要考虑或维持宣传机构在受众面前的形象及受信任程度。煤矿企业宣传工作应由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齐心协力抓安全宣传工作。矿安监处、党群工作部、工会、团委、安全协管会、电视台、广播站等职能部门合理分工,全面出击,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宣传员,处处都是安全宣传站”的良好氛围。

③确立宣传内容。概括而言,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构成要素的内容即是宣传的内容,但是在具体内容选择上要贯彻现实性和关联性原则,给受众以科学、现实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具体、生动的事实材料,且要和受众的利益、经验及接受能力相关。

④确立宣传方法。宣传方法多种多样,其选择取决于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同时要求鲜明性和多样性。鲜明性表现在准确、生动地表达思想观点;多样性则可通过各种新鲜形式重复思想观点,以加深受众的印象与记忆。一般有下列方法:艺术的形式宣传、定期的方式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创建宣传企业安全文化的媒介以及标榜典型的企业安全生产模范人物等。

(2)开展本质安全文化培训。开展培训是企业安全文化培育强化阶段的重要环节。培训与宣传活动相比具有强制性、针对性及系统性的特点。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职工素质,满足职工对恒久安全的需求,解决安全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强化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①建立培训制度。开展培训工作首先就是建立安全文化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管理办法、培训计划、相关表单、工作流程、培训评估办法及内部讲师制度。培训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企业的安全文化培训活动,作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制度依据。

②确定培训内容。即对完成岗位核心胜任知识和技能进行确定,找出改进点;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予以收集罗列、整理汇总,并根据不同人群编制相应的培训计划,再根据培训计划进行培训课程设计。

③开展培训活动。开展培训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思想教育,也包括知识技能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案例分析、模拟教学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培训。无论怎样,培训老师必须对课程涉及到的安全文化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同时配合适当的授课技巧。

(3)宣传与培训效果的检查和考核。在每次宣传或培训结束后,要由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宣传和培训效果的检查和考核,主要是考核宣传或培训内容与目标是否相吻合,是否体现了主要目标;要采用量化关键指标的考核方式加以效果评价。

总之,通过实行本质安全文化的宣传,切实提升宣传效果,增强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理解和认同,形成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念,做到以文化人、以文化心;并在职工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制订全面系统的安全文化推广计划,规定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的具体实施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执行和推进文化体系落地生根的过程把安全文化理念、安全行为规范和企业安全标志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固化于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三者紧紧融为一体。

4.2.3.5 评价巩固阶段

在这一阶段,要通过对煤矿企业本质安全文化体系构建的过程进行评价,发现问题,运用反馈机制落实到基础准备阶段的调整与安全文化评估的过程中去,从而促使培育强化阶段运用更适当的手段促进本质安全文化的构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持续改进的本质安全文化体系。这一阶段分为两个环节:评价与反馈巩固。

(1)评价环节。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评价的目的在于客观、准确地反映煤矿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与成效,真实地反映本质安全文化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实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效能服务。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的评价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①确定评价对象。根据前文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构成要素的分析,煤矿本质安全文化的评价对象应该为4个方面,即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物态文化4个子系统。

②评价指标设计与计算。要对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物态文化4个子系统的建设水平与成效进行评价,必须建立和设计各自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选取应从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基本内涵出发,紧密结合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构建的实践,根据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分别设计各自的评价指标,努力做到指标设计全面系统,并兼顾实施的方便性和可操作性。然后要对设计的各子系统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保证评价指标的代表性和合理性,最后对保留下来的评价指标进行归类与稳定性检验,同时进行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分系统评价与总体评价。

③结果分析。在完成对煤矿本质安全文化体系分系统评价与总体评价后,就可以全面了解每个子系统构建成效的高低,了解煤矿本质安全文化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从而为不断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提供支持。

(2)反馈与巩固环节:

①组织体系的调整。在原有的建设安全文化体系的企业组织结构脱胎于传统安全文化基础之上,对其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应本质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并重新界定各个部门的职责,使得各层次、各部门在权力和责任方面的分工及相互关系更加协调。

②文化设计的改进。对安全观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物态文化4个子系统加以完善,在哲学层面、思维层面与实践层面进一步统一、精炼,使之适应环境的变化,引导企业本质安全文化的进一步变革与创新。

③宣传教育手段的创新。要在传统安全文化建设手段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运用体现本质安全文化特色的方法手段,巩固企业不同层面、不同场景的本质安全文化建设;要推行现代的本质安全文化实施手段,从人、物、环境和管理4个角度综合强化本质安全文化的作用;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修订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本质安全文化持续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