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耦互动的认识与观念在系统思考方式研究中的重要性

互耦互动的认识与观念在系统思考方式研究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更新观念,树立互耦互动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资源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观念。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占消费量的1/3,铁矿及铁粉占47%,氧化铝占48%,铜矿占58%。

互耦互动的认识与观念在系统思考方式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三节 互耦互动的认识与观念

要使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生存,人们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就必须提高认识,接受环境科学教育。要更新观念,树立互耦互动生态文明的观念,保护资源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观念,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观念。

一、认识与教育

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正是在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反思中,产生了研究人类与生存环境关系,关于人类生存的科学——生态学。并相继产生了以生态学为基础,研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是人类对生态环境规律的认识,它的目的是为了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然环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改造自然的过程就必须把认识的规律转变为现实,指导实践,运用规律,按规律办事。而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就要学习规律,对一般人讲就要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涉及全人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属于全人类,环境问题涉及全人类。如何提高认识,主要是进行教育,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科学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因此,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领导国民经济建设中,要运用环境科学理论去评估建设项目、企业等,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对领导决策层,特别是经济计划和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包括阅读通俗环境知识读本;请专家讲课;进行强制性的短期培训;进行必要的环境知识考核;对其工作业绩的考核应增加环境方面的内容等。

其二,环境科学理论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显得重要。对于建设一个工厂,开发一座矿山,甚至设计某一工艺流程,或者选择设备种类等这样一些具体问题,都必须考虑可能引起的环境后果,环境问题已渗透到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学习和掌握环境科学的知识和理论。在大学各科工程专业都应开设环境科学课程。对于工作中的工程技术人员,未学过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的,应该通过各种培训进行补课,以提高他们的环境科学知识和理论。

其三,对社会,各行各业,非专业人员应进行环境科学普及的教育。通过普及环保法、森林法、水资源法等方面的途径,进行环境科学普及的教育。对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应分类开设环境科学课程,对在校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教育。应该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环境知识的教育,唤起人民大众和社会舆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二、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1.树立互耦互动生态文明的观念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工业文明也已经历了300多年,它为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财富。但是,实践证明,工业文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和排放废物的基础之上,因而造成了“生态危机”,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人类发展到今天,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新的文明的时代——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的主体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宗旨,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基础上进行经济生产。生态文明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观念形态的生存文明。它的核心是思考方式与价值理念的生态化。在思考方式上要打破工业化的功利主义的思考方式,这种观念总是从对人的功利考虑,把注意力集中在发展上,不考虑生态问题;而发展走的是先工业化,后治理污染的道路。在价值观上,要破除把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明价值观,同时也破除工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弱质农业只增产不增收的观念。

二是物质层面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主导产业是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化为目标的农业、工业、信息产业与服务业。它的核心是维持一种“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生态农业。它的生产过程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在自然再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交换,以及生态产出运行的自然规律。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还要遵循经济规律。与此相关联,社会的消费方式将受制于自然的承受能力,经济的发展水平,自然—社会—经济必须协调发展。

三是社会制度层面上的生态文明。它是在物质基础和观念形态基础上建立的新兴的社会制度,是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规范约束人的行为。它包括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www.xing528.com)

2.树立保护资源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观念

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联合发表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了自然资源保护要加强对生物圈的管理,以使生物圈能给当代人带来最大的可持续发展的效益。保护环境,国际上,要制定国际准则来规范管理资源。对国家讲,则要制定各种政策、法规,比如森林法、环境保护法,来制约组织和公民的行为,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对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厂矿、学校等,应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并制定、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来实现保护资源。对于公民要通过教育,增强环保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制度,造成全方位保护资源的氛围。

保护资源与节约资源紧密相连,节约也是一种保护。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毫无节制的追求大量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大量的资源浪费现象有关。中国资源消耗比重惊人。2003年,我国GDP占全球GDP的4%,但我国消耗的石油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消耗的钢材占27%、消耗的煤占31%、消耗的水泥占40%。这种经济增长模式,依靠大规模消耗资源,造成我国资源的短缺。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已占消费量的1/3,铁矿及铁粉占47%,氧化铝占48%,铜矿占58%。中国的建筑能耗超过了发达国家的2~3倍,其中水泥的能耗高于世界先进水平50%。据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中国创造单位GDP所需的能源折合成石油是美国的4.2倍,与日本相比,高达7.6倍,即使中国与同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印度相比,单位产值的石油消费量是印度的1.5倍。

在生活方面,我们的浪费更是惊人,餐桌上的浪费尤为惊人。有的单位盖楼搞大玻璃幕墙,盲目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观,却忘了节约能源。有的建筑物搞超大体量,不与室外相连,照明耗电量非常大,从3月份就开始用空调机直到冬天。也有许多宾馆、饭店、会议室的窗户设计得很小,即使白天开会,也要拉上窗帘,开着一屋子的灯。据有关测算,若全国所有场所均使用节能灯,其效益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要树立节约的观念,建立节约型社会。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的观念是当务之急,应该使大家知道,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的全面短缺的严峻实事,要唾弃奢侈浪费之风,力戒奢华,提倡节俭。

3.树立发展与治理相结合的观念

人类要进步,世界要发展,这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但应该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是人类思考的问题。在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曾经走过高速发展的时代,提出了“唯经济增长论”的观点。但这种增长也给人带来了环境灾难,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并进行了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走了一条“先发展后治理”之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2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年平均率达到9.5%,属世界奇迹。很多人认为,中国可以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增长是建立在高耗能、大量消耗资源基础上的,是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将使空气、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要素遭到破坏,会使民族的生存空间收缩。据专家估计,中国将有1.5亿人口沦为生态难民。中国人口从6亿增长到13亿,我们的人口与环境结构比发达国家紧张的多,发达国家可以在人均8 000~10 000美元的时候改善环境,而我们可能在3 000美元时“生态危机”就可能危及社会、政治,以至于经济成果无法抵挡。因此,我们应该借鉴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牢固树立“发展与治理”相持续发展的理念。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6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67页。

(4)马斯特斯《环境科学技术导论》,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0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