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犹太人思考:精明盈利

犹太人思考:精明盈利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犹太人赚钱智慧:精明算计,确保盈利“精明”无疑是一种智力,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这充分体现了犹太人唯利是图的金钱观。当然,犹太人从不去做违法的生意。犹太人认为创办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一旦发现公司的存在不能创造利润时,即使是再舍不得也要忍痛割爱,或拍卖或宣布倒闭。对于犹太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赚钱是最重要的事。拿军队中服役的犹太人来说,也是充满着赚钱的念头。

犹太人思考:精明盈利

第二章 犹太人赚钱智慧:精明算计,确保盈利

“精明”无疑是一种智力,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精明的犹太商人精于计算,赚多少,亏多少,不需用算盘计算,就能一目了然。他们又精于算计,能在一桩生意开始以前运筹帷幄,策划经营,制定程序,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清除经营之路上的障碍,以确保盈利。

没有野心就不会有财富

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只有树雄心、立壮志,才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了崇高的目标,就会产生进取心,奋发图强,有雄心,也有竞争性,因而在事业上也较为成功。

德国一家电视台有一档智力游戏节目,栏目名称叫《谁是未来的百万富翁》。因为奖金丰厚,悬念迭出,吸引许多德国观众。但这档节目有一个特点,就是每答对一道题目,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而如果继续答题时没有回答出,那么就退出比赛,并且剥夺已经取得的奖励。

前十几期没有一位参与者能够获得100万的奖励,能够在节目中有所收获的只是一些见好就收的人。

自节目开播几年来,虽然参赛者强手如林,可真正一路过关斩将到最后的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因此,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学乖了,最多到10万左右,便放弃答题,退出比赛。直到一位叫克拉马的青年人参与,才第一次产生了百万巨奖。

令人奇怪的是,克拉马取得百万巨款并不是因为他知识渊博,据当地媒体评论说,成就克拉马的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心理素质和野心。因为在50万之后,每一道题都相当简单,只需略加思考,便能轻松答出。

那么多人与巨奖失之交臂,都是因为自己“见好就收”,没有成就百万富翁的野心。

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未来的百万富翁?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于1998年去世。他在遗嘱中把100万法郎作为奖金,奖给揭开贫穷之谜的人。在4万多封来信中,只有一位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中谜底。那个小姑娘说:穷人最缺的是野心!这个谜底震动了欧美,几乎所有的富人都承认:没有野心就没有今天的财富。

犹太智慧

有了崇高的目标,就会产生进取心,奋发图强,有雄心,也有竞争性,因而在事业上也较为成功。

智慧是人生无价的财富

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道:“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德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神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的这一愚蠢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犹太智慧

任何东西都是有价的;但只有智慧才是人生无价的财富,它引导人通向成功,而且永不会贫穷。

钱是人生的必需组成部分

何谓谋钱之道?犹太人的说法,就是发现赚钱的途径。对于犹太人,他们的谋钱观念独具特色,他们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所以他们没有把钱当粪土的观念,而是把钱视为人生的必需组成部分。

关于钱,古今中外的名人曾对此有过许多精彩的论述。莎士比亚认为金钱是盲人重见天日的利器;美国贝娄说:“金钱是惟一的阳光,它照到哪里,光亮就在哪里”;而早在2000多年前,犹太人就流行一句谚语:“钱不是罪恶,也不是诅咒,钱会祝福人。”这充分体现了犹太人唯利是图的金钱观

犹太人的经商思想比较自由,没有什么生意不可以做,没有什么钱不可以赚,因为在犹太人看来,自己关心的是如何赚钱,而不是钱的性质;如果把钱加以区分,真是无聊透顶。当然,犹太人从不去做违法的生意。

犹太人认为创办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一旦发现公司的存在不能创造利润时,即使是再舍不得也要忍痛割爱,或拍卖或宣布倒闭。当然,犹太人更喜欢创建公司,不过,尽管他们兢兢业业刚在商界中创出自己公司的名牌,只要能获取高额利润,他们也会将它毫不犹豫地卖掉。在这点上,他们是铁石心肠,从不会感情用事,表现在经营上就是决策果断。

犹太民族是一个世界性的民族,不管世界上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如何对立,他们照样做生意。1917年,苏联刚成立时,许多资本家将苏联视为洪水猛兽,只有犹太人哈默独辟蹊径、胆大包天,结果在苏联发了大财。这难道不是犹太人的金钱观和生意观的集中体现吗?

犹太民族是一个和上帝缔结彩虹之约的民族,因而他们极讲究信誉、遵守契约。然而,这种思想并没有使他们将契约供奉在神龛里,而是连神圣的契约也要当做商品,从中牟利。

在犹太商人中有一类专门从事倒卖契约的商人叫“贩克特”,汉语也叫“掮客”。他们要么将别的公司已签订好的合同买下来,由自己履行,从中获利;要么倒卖给第三者,从中赚取佣金。当前,中国的股票和证券市场中,也出现了这种“贩克特”,发大财者不计其数。

对于犹太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赚钱是最重要的事。然而,他们惟利是图,但不赞成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所以在犹太商人中拜金主义者少得可怜,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遵守赚钱的游戏规则,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君子们”内心世界广阔,知识丰富,反应敏捷,判断准确。只要是赚钱,他们不会与任何一次机会失之交臂。拿军队中服役的犹太人来说,也是充满着赚钱的念头。他们总是挖空脑汁寻找所有赚钱的机会,他们有时把军营看作放高利贷的最佳场所,以获取巨大利润。

同样,犹太商人在谋钱时,对于所借助的东西,也从不存在一点儿感情。只要有利可图,且不违反法律,完全可以拿来用。因此,就是在别人看起来无可借助的条件下,犹太商人也能顺顺当当地谋钱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说,犹太人全方位的谋钱之道很有借鉴价值,它体现了一个优秀商人的经营意识,抛开了许多人为观念障碍,是赢得财富人生的关键所在。

犹太智慧

对于犹太人,他们的谋钱观念独具特色,他们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所以他们没有把钱当粪土的观念,而是把钱视为人生的必需组成部分。

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利润

用最少的钱获取最大的利润,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其实,这是因为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了我们的思维。在今天千变万化的市场中,那种只有敢下大注才能赚大钱的思维早已经过时了。只要能掌握市场,抓住机遇,出奇制胜,这样用不了多少本钱,照样可以赚大钱。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萨克门多一个青年,他是靠做家庭用品通信销售起家的。是以小利获大利的成功案例。

开始,这个青年在一家一流的妇女杂志上刊载了他的“一美元商品”广告,所刊登的供货商都是有名的大厂商,出售的产品,都是经济实用。其中20%商品上货价格都高出一美元,60%的上货价格刚好是一美元。所以杂志广告一刊登出来,订购单就纷纷而至。

他没有用任何资金,这种方法也不需要资金。接到客户汇款,去买货就行了,然后再把它送往全国各地。

当然收到的汇款越多,他便亏损的越多,有人说这不是典型的傻瓜吗?错,他一点也不傻,他在寄商品给顾客时,再顺便寄去20种3美元以上100美元以下的商品名称和商品说明,再附上一张空白汇款单。

这样卖一美元商品虽有些亏损,但他以小金额的商品亏损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一个人有了信用,许多事就迎刃而解了。顾客就会信任他,所以也愿意买他的其他商品了。这样昂贵的商品既弥补一美元商品的亏损,也获取很大的利润。

就这样,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1年之后,他成立了一家通信销售公司。3年以后,他的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了。雇用了50多个员工,1974年的销售额高达5000万美元。在这样的鼎盛时代他还不过是一个29岁的小伙子。

在当今世界,市场竞争尤为激烈,许多企业经营者由于受资金、设备、人才、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预想的目标。上述事例就告诉了我们,自己没本钱不用着急,可以先用别人的钱建立信誉,然后买空卖空,也可获得成功。

用小利获大利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两点至关重要:

(1)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大脑,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2)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

用小利获取大利,虽然不会像说起来那么简单,但只要努力去实践,抓住机遇,挣大钱并非可望而不可及。

犹太智慧

只要能掌握市场,抓住机遇,出奇制胜,这样用不了多少本钱,照样可以赚大钱。

信誉就是赚钱的资本

梅耶·安塞姆是赫赫有名的罗特希尔德家族财团的创始人,18世纪末,他生活在法兰克福著名的犹太人街道上,他的同胞们往往在那里遭到令人发指的迫害。虽然关押他们的房门已经被拿破仑推倒了,但那时他们仍然被迫在规定时间回到家里,否则将被处以死刑。他们过着卑微和屈辱的生活,生命的尊严遭到践踏,在这种环境下,犹太人很难保持诚实。但实践证明,安塞姆不是一个普通的犹太人。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创建了自己的事务所,挂了一个红盾,他称之为罗特希尔德,在德语中的意思是“红盾”。他在这里做借贷生意,迈出了创办横跨欧陆的大型银行集团的第一步。

当拿破仑把兰德格里夫·威廉从赫斯卡塞尔地区的地产上赶走的时候,威廉还有500万银币,他把这笔钱交给了安塞姆。当时,侵略者随时会把这笔钱没收。安塞姆精明地把钱埋在后花园里,等敌人撤退后,他再以合适的利率把它们贷出去。威廉返回时,安塞姆差遣大儿子把这笔钱连本带息还给了他,还附了一张明细账目表,使威廉喜出望外。

在罗特希尔德家族世世代代的成员中,没有一个人给家族的诚实的名誉抹过黑,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如今,“罗特希尔德”这个品牌的价值高达4亿美金。

波士顿市长哈特先生说,50年来,他目睹了诚实和公平交易的深入人心,90%的成功的生意人都是以正直诚实而著称,那些不诚实的人的生意最终都会走向破产。他说:“诚实是一条自然法则,违背它的人会受到报应、受到应有的惩罚,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不可违背一样,诚实的定律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的结果就是受到惩罚,不可逃脱的惩罚。他们或许可以暂时地逃避,最终却无法逃避公道。商人拥有顾客们所需要的东西,同时也需要顾客所拥有的东西。当交易发生的时候,如果双方都是诚实的,那么双方都会受益。对资本家和工人来说,诚实对双方都是有利的。如果资本家不能诚实地对待工人,那么资本家不会赢得利润;反之亦然。就像90%的成功人士的经验所证明的,这是一条在生活中的任何方面都行得通的法则。”

正直也是一笔值得珍惜的财富。为什么成千上万的商人在芝加哥大火中失去所有的财富,却仍能够迅速东山再起呢?有人甚至还成了规模更大的批发商。他们并没有创业资本呀。然而,诚实信用就是他们的银行账户。商业机构认为他们是正直的人。他们从不拖欠,也很勤奋,对所有的人都讲信用。这种声誉就是东山再起的资本。这种声誉让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可以买到数千万美元的货物。大火毁掉了商店,却毁不掉正直的声誉。

圣·路易斯银行主席在一次银行家会议上说:“成千上万美元借出去了,唯一的抵押品就是信誉。有的人虽然不富有,但却有高贵的品质。他们借款从来不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当他被问到做小生意的人的偿还能力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另一个银行家说得更加明了:“我宁可借钱给那些诚实的穷人,也不愿借钱给不诚实的富人,虽然这些富人有很强的偿还能力。”

犹太智慧

想成为成功的商人就必须要非常重视商业信誉。信誉就是资本,而且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资本。

金子”是诚实的人用勤劳采集而来的

自从传言有人在萨文河畔散步时无意发现金子后,这里便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淘金者。他们都想成为富翁,于是寻遍了整个河床,还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借助它找到更多的金子。的确,有一些人找到了,但另外一些人因为一无所得而只好扫兴归去。

也有不甘心落空的,便驻扎在这里,继续寻找。彼得·弗雷特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河床附近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一个人默默地工作。他为了找金子,已把所有的钱都押在这块土地上。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直到土地全变成坑坑洼洼,他失望了——他翻遍了整块土地,但连一丁点金子都没看见。

六个月以后,他连买面包的钱都快没有了。于是他准备离开这儿到别处去谋生。

就在他即将离去的前一个晚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并且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终于停了,彼得走出小木屋,发现眼前的土地看上去好像和以前不一样:坑坑洼洼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这里没找到金子,”彼得若有所悟地说,“但这土地很肥沃,我可以用来种花,并且拿到镇上去卖给那些富人。他们一定会买些花装扮他们华丽的客厅。如果真这样的话,那么我一定会赚许多钱,有朝一日我也会成为富人……”

彼得仿佛看到了将来,美美地撇了一下嘴说:“对,不走了,我就种花!”

于是,他留了下来。彼得花了不少精力培育花苗,不久田地里长满了美丽娇艳的各色鲜花。

他拿到镇上去卖,那些富人一个劲地称赞:“噢,多美的花,我们从没见过这么美丽鲜艳的花!”他们很乐意付少量的钱来买彼得的花,以便使他们的家庭变得更富丽堂皇。

5年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一个富翁。

“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他时常不无骄傲地告诉别人,“别人在这儿找到黄金之后便远远地离开,而我的‘金子’是在这块土地里,只有诚实的人用勤劳去采集。”

犹太智慧

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打开幸运之门的钥匙。

异想天开也能变成摇钱树

越战期间,美国好莱坞曾经举办过一场募捐晚会,由于当时的反战情绪比较强烈,募捐晚会以1美元的收获而收场。在这次晚会上,一个叫卡塞尔的小伙子一举成名,他是苏富比拍卖行的拍卖师,这唯一的1美元就是他募得的。在晚会现场,他让大家选出一位漂亮姑娘,然后由他来拍卖这位姑娘的吻,最后,他终于募到难得的1美元。当好莱坞把这1美元寄往越南前线的时候,美国的各家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这无疑是对战争的嘲讽,多数人也都把它当作一个笑料。然而德国的猎头公司却发现了这位天才,他们认为卡塞尔是棵摇钱树,谁能运用他的头脑,必将财源滚滚。于是建议日渐衰落的奥格斯堡啤酒厂重金聘请他为顾问。1972年,卡塞尔移民德国,受聘于奥格斯堡啤酒厂。在那里,他果然不断有奇思妙想,他甚至开发出美容啤酒和沐浴用啤酒,这使奥格斯堡一夜之间成了全球销量最大的啤酒厂。

而卡塞尔最引人注目的举动是1990年,他以德国政府顾问的身份主持拆除柏林墙。这一次,他让柏林墙的每一块砖都变成了收藏品,进入全世界200多万个家庭和公司,创造了城墙售价的世界纪录。

犹太智慧

千万不要轻视和嘲笑你身边那些耽于幻想的人,说不定哪一天,他的异想天开会变成摇钱树,让你感到目瞪口呆。

认真对待每笔生意

在经商活动中,犹太人总是很认真地对待每一笔生意,把每一笔生意看得都很重要:他们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忽略每一笔生意所能赚到的利润。

犹太人在生意场上的格言就是“每次买卖都是初交”。从来不相信第一次的合作伙伴,哪怕自己和他们第一次合作得很愉快,到了下一次做生意的时候,他们还是一样地对待。要和对方认真地商谈,似乎从来没有合作过一样。

犹太人和对方合作的时候会显得很亲热,他们会十分热情地请你吃饭,和你亲热地交谈,积极地和你套近乎。他们会殷勤地劝酒,和你称兄道弟,吃饭的气氛也会搞得十分热烈。他们觉得这样才显得对对方十分友好。但是,当离开餐厅以后,进入谈判的时候,他们不会顾及到刚才大家是如何“情深义重”的,他们会寸步不让,你休想占到什么便宜。这笔生意做完了,人情也就随着结束了。

犹太人就是这样,哪怕同交往很多次的人做生意,他们也不会由于上一次的成功合作,而放宽对这次生意的各种条件。他们习惯把每次生意都看做是第一次做生意;把每次接触的合作伙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伙伴。其他民族的人也许会觉得犹太人这种做法很奇怪,但是他们却正是靠着这种精明的方法获取了大量的利益。

由于他们对任何人都同等对待,所以也不会因为对方先前的合作印象而掉以轻心。任何人都不可能因为是熟悉的人而让他们掉进陷阱。他们更不会只凭一面之交而轻易动心,从而相信朋友们所说的话,也不会因为上次合作的成功而忽视这次生意的利益,也就不会落入别人的圈套。

犹太人时刻把“每次买卖都是初交”作为自己经商活动的格言,保证自己每一次辛辛苦苦争取得到的利益,不至于在第二次生意中因为顾及前情而做出退步。生意毕竟是生意,容不得半点“温情”。

犹太商人认为,由于人情是作用于人表面上的,往往在人们漫不经心之中就被丢掉了,而此中的厉害就在于使人想不到去纠正它,直到问题出来了,人们才在大失所望甚至绝望之中,哀叹自己的疏忽。

所以,“每次买卖都是初交”是犹太商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从每一次大小商业活动中总结出的精明,而其适用范围竟然已经到了犹太人潜意识层面。

更有意思的是,对自己,犹太商人要求做到“每次买卖都是初交”不为别人策动,但对别人,犹太商人则巧妙精明地利用对方顾念前情来策动别人。

“精明”无疑是一种智力,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精明的犹太商人精于计算,赚多少,亏多少,不需用算盘计算,就能一目了然。他们又精于算计,能在一桩生意开始以前运筹帷幄,策划经营,制定程序,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清除经营之路上的障碍,以确保盈利。

犹太智慧

犹太人总是很认真地对待每一笔生意,把每一笔生意看得都很重要:他们不会因为任何理由而忽略每一笔生意所能赚到的利润。

即使1美元也要赚

在犹太人的挣钱之道中,有条鲜为人知的黄金法则——“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这种挣钱的心态是挣多挣少并不在乎,只要挣钱就有满足感,犹太人这样做目的何在呢?是否有什么战略意图呢?

“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挣钱观念表明:犹太人对于“避实就虚,化整为零,积少成多”战略了解得透彻而且应用自如。

有积少成多的谋略,这种人必然心怀大志,对前程充满信心;如果悲观失望,胸无雄心壮志,就难以成功。同时,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也同样不可或缺。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屈指可数的建筑业巨子中,美国的比达·吉威特居于其首,他被称为土木建筑大王,20世纪60年代资产是2亿美元。但他的经营方法仍然是“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所以终有所成。

吉威特公司名声大振,许多人对此有神秘之感,吉威特为此往往这样回答访问者的问题:“即使公司非常著名,它所承建的工程不见得就能相对地增加。有关本公司的经营内容,无可奉告。”

这位65岁的土木建筑大王,现在不仅称霸于建筑业界,同时在煤矿、畜牧、保险、出版、电视公司甚至新闻界,也广泛地大展宏图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这是各界人士共知并予以承认的。

身为事业家的吉威特,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他那独特的经营哲学也就是他常说的:“倘若可以多赚1美元,只要有这种机会,我就绝对不放弃。”然而,仅以此为例,还不足以说明吉威特的经营之道,我们要从各方面来认识吉威特这个人。吉威特是一位完全靠自己力量经营的代表,这多少有点保守。譬如,他为什么要经营金融公司?其主要目的是要使自己所有的子公司的资金周转及业务往来,由自己的公司来经办,不肯让其他行业去“赚”这笔钱。这样经营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保证自己公司金融上的自主性,不受制于他人;另一方面又可以趁机经营金融公司,在金融业插上一脚,的确一举两得,处处得利。

再以他创办保险公司为例,凡是属于吉威特辖下的从业人员,其健康保险、寿命保险以及各子公司的业务保险等,无不归自己的保险公宜承办。如此一来,不仅“肥水不流外人田”,对外营业方面亦可捞上一笔,的的确确是合算之举。吉威特建筑公司所使用的土木机械,同样是向属下的利斯公司租赁,并支付使用费及租金。总之,依据吉威特的经营哲学,任何钱都要自己赚,同时使公司的业务如日中天,公司就可获得更大的利润。

一般而言,一项工程,其合同额的利润率平均是20%,但吉威特却毫不费力地可将利润确保到30%。而且,吉威特的投标工程费,总是低于其他公司,这也是无人不知的铁的事实。

一次,承包俄亥俄州浓缩燃料工厂的工程项目,合同额是7.98亿美元。结果表明,吉威特完工日期比合同日期提早半月,而且工程费用比合同金额低2.6亿美元。

“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的经营哲学指导下,吉威特对顾客的利益始终没有置之不顾,他总是以顾客为重。这种情况,并不影响赚钱,应该赚的钱还是赚了,难怪现在美国的土木建筑业界认为吉威特的经营规则对他们真正地具有震撼力。

“即使是1美元也要赚”,与犹太人的另一个生意经息息相通:“生意从不嫌小,收费从不嫌高”。

犹太智慧

有积少成多的谋略,这种人必然心怀大志,对前程充满信心;如果悲观失望,胸无雄心壮志,就难以成功。

为成功的目标不断向上攀登

高史密斯这个名字,在英国,是人人都知道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工商界的知名者。高史密斯的全称是占姆士·高史密斯,是一个犹太人家族,最初定居于德国法兰克福,后移居到英国。这个家族与罗思柴尔德家族关系密切,彼此均是经商致富的。据说该家族现有的财富数十亿美元,于全世界富豪中,名列20位之内。

高史密斯家族的发迹可从法兰·高史密斯说起。法兰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故取名法兰,后来随家人迁居法国,在那里做小生意。后来家人叫他到英国去开展业务。这样,他就经常来往于法国和英国之间。久而久之,他获得了英、法两国的护照。法兰的父亲去世后,他获得了一笔小小的遗产,他决定自己创业。他首先从投资酒店业起步,由于他事先作了周密的市场调查,选择在城市繁华之地投资建设,所以十分成功,他的事业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由他任董事长的联合酒店公司,由于是在英国伦敦开设,后来逐步往法国、摩纳哥等国数十个城市发展并开设分店,所以不久就成为一个跨国大酒店集团。

法兰·高史密斯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泰迪,次子叫占姆士。法兰像其他犹太人一样,都是不惜钱财要让子女学好文化,掌握技术本领。为此,把两儿子送往教育水平较高的英国去读书。占姆士进人闻名世界的易通学校,哥哥也进入伦敦另一家名校。当时占姆士虽然长得很高大!一个大男人形象,但是占姆士却没有像其他犹太人那样勤于学习,反而沾染了诸多不良习气,如赌马、广交女友、好饮好玩、无心学习。大儿子泰迪虽然比占姆士成熟,没有弟弟那些坏习气,但读书学习没有出色长进。最令法兰伤脑筋的是占姆士,他沉于酒色和赌博中,法兰曾多次怒斥教训他,但他一直不改。眼看他读书不成了,法兰想让他出来工作,把他安排到自己跨国酒店的西班牙马德里分店当总经理。当初占姆士满口答应,到那里会痛改前非,好好工作。但时间不到半年,恶习难改,又沉溺于赌博,无心管理酒店,并赌输了大笔钱。法兰怒不可遏,决定把他送到英国伦敦服兵役,让严格的军训改造他。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或许参军改造也是一种教育像占姆士这样人的最好方法。

占姆士参军两年后,于1953年4月退役,当时刚满20岁,此时,大儿子泰迪也从瑞士酒店学校毕业归来。法兰本来按犹太人的传统做法,把自己的家业交由两个儿子继承。可惜大儿子泰迪为人虽老实,但没有出色的作为;次子脑子很灵活,但无心创业,最后不得不让他们自谋生路。

虽然占姆士退役后不再赌博了,但是仍然到处寻花问柳,无心创业。父亲给了他一笔财产,他没有把它用去投资和开创事业,却如花花公子般把钱花掉。直至他生活难以为继了,这时才觉醒。他开始面对人生,他向哥哥借了一点钱,两兄弟合作经营一家小药厂。他每天从早到晚在厂里工作,连续18个小时不休息。他体会到自己挣来的每个钱都饱含了血汗,再不敢乱花钱了,这时的占姆士与前几年那个花花公子占姆士判若两人。经过几年的艰苦经营,他的小药厂虽有发展,但还是小商小贩的买卖。眼光锐利、脑子灵敏的占姆士总结了几年的小药厂经营情况后,得出在法国经营制药厂前景不大的结论。

于是,他决定将药厂出让,转营食品。他认为,经营赚钱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口,几十亿人的口每天要吃掉各种食物,这为厂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二是女性,女性喜欢花钱,女性管钱,男人赚来的钱基本由女性管理的,厂商盯着女性的腰包是大有可为的。看来敏锐的眼光正是创业成功的关键。

1965年,占姆士出让了药厂筹得一部分钱,另外再向银行贷了一些钱,买下“加云坎食品公司”控股权。这家公司专门制造糖果、饼干及各种零食,同时出售烟草,该公司规模不大,但经营类别不少。占姆士掌握该公司后,在经营管理和行销活动上进行了一番改革。他首先对生产的产品进行规格、式样的扩展,然后对糖果、饼干进行延伸系列化,如糖果往巧克力、口香糖等多品种发展;饼干除了增加品种,细分儿童、成人、老人饼干外,还向蛋糕、蛋卷等品种发展。这样使公司的销售额每年大幅度增长。

紧接着,占姆士在市场领域上大下工夫,他除了在法国巴黎经营外,还在其他城市设分店,甚至往欧洲各国扩展,形成广阔的连锁销售网络。随着业务增长,资金积累增多,占姆士开展连串的收购行动。他将若干荷兰、英国的食品公司纳入旗下,以便相互乘势、相互依势发展。如荷兰公司制造巧克力最具名气,英国公司制造饼干驰名,把它们收购过来,使加云坎食品公司名誉高扬,到60年代末,年营业额已达1亿多美元。

占姆士发展连锁店和收购别的食品店来势迅猛,每年有上百间。到1972年,他的加云坎食品公司的连锁店已达2500家。当年9月份的《时代杂志》发表专文介绍加云坎公司,称之是英国最大的食品公司。

从一个花花公子到一个雄心勃勃的占姆士,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从1973年起,占姆士开始向美国市场进攻。他斥资6200万美元购下美国GrandUnion超级市场连锁店的控股权,准备在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施展拳脚。这家超级市场是当时美国超级市场中的第10名,有连锁店600家,每年销售额15亿美元。占姆士主控了这家超级市场后,除了扩增连锁店外,还将加云坎公司在欧洲生产和组织的货源,运来美国连锁店销售,同时又将美国的货源运到欧洲的连锁店销售。这样,使得两地的加云坎食品连锁店丰富了供应产品,壮大了经营力量。

占姆士随着商业经营的迅速发展,财力也日益增强,他接着向多元化经营进军,包括银行业、地产业、石油业、木材业乃至出版业,行业非常广泛,并且每个行业的开拓,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如70年代后期,他在美国投资森林业,共购入350万亩森林,结果获得了极丰厚的利润。原因是他看中了美国人盖房子多数使用木材,对木材需求量较大,他购入大片森林,每年可开发出许多木材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怎么能不赚大钱呢!同一时期,占姆士在危地马拉投资开发石油,由于他从探测的详细资料了解到那里石油甚丰,所以投资后获得很高的回报率。经过20多年的经营,占姆士成为世界20位超级富豪之一。

犹太智慧

成功永远是属于那些有志气的人,他们可以为了成功的目标不断向上攀登,那么成功也会给他们以最好的回报。

赚钱要走正道

赚钱的确需要灵活的思路。但是,赚钱你要走正道,千万不要不择手段,误入歧途。

有名律师买了一盒极为稀有且昂贵的雪茄,还为雪茄投保了火险。结果他在一个月内把这些顶级雪茄抽完了,保险费一毛也还没缴,却提出要保险公司赔偿的要求。

在申诉中,律师说雪茄在“一连串的小火”中受损。保险公司当然不愿意赔偿,理由是:此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的。结果律师告上法院还赢了这场官司。法官在判决时表示,他同意保险公司的说法,认为此项申诉非常荒谬,但是该律师手上的确有保险公司同意承保的保单,证明保险公司保证赔偿任何火险,且保单中没有明确指出何类“火”不在保险范围内。因此,保险公司必须赔偿。为不忍受漫长昂贵的上诉过程,保险公司决定接受这项判决,并且赔偿美金1.5万元的雪茄“火险”。

以下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律师将支票兑现之后,保险公司马上报警将他逮捕,罪名是涉嫌24起“纵火案”!有他自己先前的申诉和证词,这名律师立即以“蓄意烧毁已投保之财产”的罪名被定罪,要入狱服刑24个月,并罚美金2.4万元。

犹太智慧

赚钱你要走正道,千万不要不择手段,误入歧途。

生意无国境

力求做大生意,是犹太人在做生意时的着眼点,因此,犹太人认为“冲破国界打天下”才能有大生意可做,有大钱可赚。在犹太人的眼里在当今商品世界里,时间和知识都是商品。那么国籍毫不例外地成为商品,而且比一般商品具有特殊性。在犹太人的眼中,时间和国籍同样可以用钱买到,只要有钱,便可以买到别国的国籍。当然他们买国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方便地赚钱,为经商扫除障碍。

犹太商人罗恩斯坦就是靠国籍致富的典型商贾。

罗恩斯坦的国籍是列支敦士登,但他并非在列支敦士登土生土长,他是用钱买了列支敦士登国籍。他买此国籍的目的何在呢?

处于奥地利和瑞士交界处,列支敦士登是一个极小的国家,人口19000人,面积157平方公里。这个小国与众不同,国内征收的税金特别低。这一特征对外国商人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于是,引起各国商人们的青睐。为了赚钱,该国出售国籍,定价7000万元。获取该国国籍后无论有多少收入,只要每年缴纳9万元税款就行了(不分贫富)。

因而,列支敦士登国便成为世界各国有钱人向往的理想国家,他们极想购买该国的国籍,然而,原来只有19000人的小国容纳不下太多的人,所以想买到该国国籍也并非易事。

但是,这难不倒机灵的犹太商人。罗恩斯坦就是购买到列支敦士登国籍的犹太商人之一。

他把总公司设在列支敦士登国,办公室却设在纽约。在美国赚钱,却不用交纳美国的各种名目繁杂的税款。只要一年向列支敦士登国交纳9万元就足够了。他是个合法的逃税者,减少税金,获取更大利润。

罗恩斯坦经营的是“收据公司”,靠收据的买卖可赚取10%的利润。在他的办公室里,只有他和他的女打字员两人,打字员每天的工作,是打好发给世界各地服饰用具厂商的申请书和收据。他的公司实质上是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他本人也可以说是一个代销商。

提及斯瓦罗斯基公司,便想起罗恩斯坦致富的本钱——美国国籍,下面是罗恩斯坦的一段故事:

斯瓦罗斯基的大公司实力雄厚。达尼尔·斯瓦罗斯基家是奥国的名门,他的祖先世世代代都生产玻璃制假钻石的服饰用品。精明的罗恩斯坦最初便看准了这家公司,只是时机未到,他只好静静地耐心等候。

时机终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因为在大战期间,曾奉德国纳粹党的命令,制造军用的望远镜等军需品,所以将被法军接收。当时是美国人的罗恩斯坦,悉知上情后,立即与达尼尔·斯瓦罗斯基进行交涉:

“我可以和法军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不过条件是:交涉成功后,请将贵公司的代销权让给我,收取卖项的10%好处,直到我死为止,阁下意思如何?”

斯瓦罗斯茎对于犹太人如此精明的条件十分反感,他大发雷霆。但经冷静考虑后,为了自身的利益,只好委曲求全,以保住公司的大利益而接受了他提出的全部条件。

对法国军方,他充分利用美国是个强国的威力,震住了法军。在斯瓦罗斯基家接受他的条件后,他马上前往法军司令部,郑重提出申请:

“我是美国人罗恩斯坦,从今天起斯瓦罗斯基的公司已变成我的财产,请法军不要予以接收。”

法军哑然,因为罗恩斯坦已经是斯瓦罗斯基的公司主人,即此公司的财产属于美国人。法军无可奈何,不得不接受罗恩斯坦的申请,放弃了接收的念头。接收美国人的公司是毫无正当理由的,况且美国对于法国来说,是惹不得的。

以后,罗恩斯坦未花一分钱,便设立了斯瓦罗斯基公司的“代销公司”,轻松自在地赚取销售额的10%的利润。

罗恩斯坦的致富,是国籍帮了他的大忙,以美国国籍为发家的本钱,再靠列支敦士登国的国籍逃避大量税收,赚取大钱!

犹太人就这样。

国籍也成为赚大钱的媒介。

应当留意,生意无禁区既指交易内容上无禁区,也指交易对象上也无禁区。

犹太人作为一个世界民族,她独立于世界划分为的多少个意识形态势力范围之外,只存在一种意识形态——耶和华上帝及其律法。所以,尽管二战前后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热火朝天,美国犹太人与苏联犹太人两耳不闻窗外事,照样做生意,充其量再请上一个瑞士的同胞。难道各国政府对家庭内部的交易活动也要干预吗?

所以,犹太人的生意无禁区体现了他们做生意时,尽可能地避免种种非理性的先人之见和纯粹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使自己在生意场获得尽可能大的自由度,这样一种生意经理所当然是每个商人不可不学的经验!要记住犹太人有一种“生意无禁区”的挣钱之道。

犹太智慧

冲破国界打天下,才能有大生意可做,有大钱可赚。

抓住机遇,运气变财气

留意生意场上的每一个细节,是犹太人的另一特点,这样有利于把运气变成财气。有一家犹太人经营的服装公司——“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靠运气促成服装的一场革命——牛仔裤的风靡一时。

“列瓦伊·斯特劳斯”这个名字被录入英国辞典,公司的产品在国际上趋牛势,因此公司的发家史,也几乎披上了神奇的面纱。

列瓦伊·斯特劳斯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他本来与服装行业毫不沾边,不过服装行业历来是犹太人善于经营的行业,一度美国男装市场的85%、女装的95%,都出自犹太人之手。19世纪50年代列瓦伊·斯特劳斯是个创造者,当时,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带一度掀起淘金热。年轻的列瓦伊·斯特劳斯尽管也在加利福尼亚凑热闹,但为时已晚,从沙里淘金已到了尾声,但后来出乎意料地他在“斜纹布里淘出了黄金”。

列瓦伊·斯特劳斯去加州时,随身带了一大卷斜纹布,想卖给制帐篷的商人,以此作为自己淘金的资本。到了那里才发现,人们不需要帐篷,却需要坚牢耐穿的裤子,整天同泥和水打交道,裤子坏得特别快。于是,从这卷斜纹布里就诞生了列瓦伊·斯特劳斯的第一条牛仔裤。10年以后他又在裤子的口袋旁装上铜纽扣,以增强口袋的牢度。此后列瓦伊·斯特劳斯开始大批量生产这种新颖的裤子,销路极好,引得数以百计的其他服装商竞相仿效,但列瓦伊·斯特劳斯的企业一直独占鳌头,每年约售出100万条这种裤子,营业额达5000万美元。

列瓦伊·斯特劳斯是个单身汉,在1902年,即他72岁那年去世。他的“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自此就由他唯一的妹妹的四个孩子接管。一直到1971年才成为股份公司,仍旧由他们的后代经营。四个外甥接下舅舅的公司之后,经营得不错,公司不断发展,业务范围也随之扩大,开始经营尼绒、裤子、毛巾、被套、床单和内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些商品的营业额已将近总营业额的一半。1946年,老列瓦伊·斯特劳斯的曾外孙瓦尔特·哈斯·耶尔决定清理一切库存物品,不管合算不合算,把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的全部资金用于生产牛仔布料,这种由10股3号棉纱织成的布料,已获得专利,专门为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生产。

哈斯不是一个理想主义家,有意识地想改变公众的趣味或穿着习惯,也未曾预见到这个决定会引发一场社会革命。他只是作出了一项经营决策,更准确地说,他只是想“博”一下,输赢在此一举,看新布料能否取胜。运气临门,他赢了,而且是极大的成功。

用新布料生产的牛仔裤特别有助于显示出人的体形,充满青春气息,生产出来后就大受欢迎。渡过50年代,进入60年代后,更大行其道。一则因为60年代正值二战结束后出生的一代踏上社会,这一代素称“婴儿炸弹”,即人口出生高峰,一时间给整个美国社会带入了一股青春文化的气息,他们也成了消费市场的大头,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牛仔裤自然极有市场。二则60年代正好是个反叛的时代,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念受到怀疑、抨击和唾弃,而牛仔裤以其不拘形式这一最明显的特点,成了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服装。

第一个原因使牛仔裤成了青年一代的制服,也成了一切想“混迹于”年轻人中的人所热衷的服装。而第二个原因则使一切不想让自己显得太保守古板的人穿上牛仔裤,终至被一位总统穿进白宫去。

这场服装革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它从不同方向使服装不再能显示穿着者的身份。如果说,原先批量生产的服装使一个公司的推销员穿得像总经理一样,则牛仔裤却使总经理穿得像推销员一样,而且牛仔裤不分性别,男人女人穿都完全一样。牛仔裤也没有新旧之分,甚至旧的更好。这本来是因为布料容易旧,但公众由于过于喜爱牛仔裤而把它的缺点一起喜爱上了。服装史上第一次出现了“生产旧裤子,甚至破裤子”的工厂,那经过磨损、褪色和打过补丁的牛仔裤,一付破相,却更好销,价格也更高。

列瓦伊·斯特劳斯公司一炮走红,虽然有些运气的作用在发生,但如果不具备一种高度的冒险精神,就永远不可能把全部资金都押在新型布料上。服装行业本身风靡一时,除生产传统服装的老牌企业之外,生产时装的其他企业,每年春秋两季就是两次大冒险。注下对了,就发财;注下错了,就破产,“过时”的时装就会成为公司沉重的包袱。

因此,瓦尔特·哈斯·耶尔的这一冒险,只不过利用服装行业的一般冒险行为才得以发展。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这一冒险竟发掘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还方兴未艾的大时尚,如果从老列瓦伊·斯特劳斯的第一条牛仔裤算起,已历经一个世纪之久。

犹太智慧

留意生意场上的每一个细节,是犹太人的另一特点,这样有利于把运气变成财气。

找准位子,踏踏实实做好本行

《塔木德》中说:“没有哪种行业比另一种更好。”想要赚取更多的钱,主要不在于你干什么,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去干。

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市建在圣劳伦斯河的一个岛上,圣劳伦斯河可以说是加拿大东部人民的母亲河。在蒙特利尔市有一条很著名的街道叫圣劳伦斯街。在这条街上,有一家同样著名的餐馆,这是一家犹太人开的熏肉店。这家熏肉店,据说是早年由从波兰或罗马尼亚过来的犹太移民所开。这家熏肉店在当地既不占先机,也不占主流,但它却开得很有特色,很有名气。它的名气甚至使它成了城市的一个亮点,不仅当地的食客很多,外地来的也不少,很多旅游方面的杂志甚至把它列为蒙特利尔市的一个重要景点。于是近处的、远处的,东方的、西方的,有钱的、没钱的,喜欢的、不喜欢的(仅是慕名而已),都涌到了这里,使这里每天都要出现排队候餐的盛况。

圣劳伦斯街是一条很古老的街道,那里的建筑物大多显得很陈旧,而这家店的店面就更是不起眼了——仅有一间单开门铺面。里面的店堂实在太小,恐怕不会超过50平方米;设施也很陈旧,不过这里的卫生却一点都不含糊。

犹太人的熏肉店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快餐食品店。这里可供选择的主食也真是简单得很,除了面包夹熏肉的三明治食品,还有烤牛排或牛肝,但最出名的当然还要数熏牛肉(客人大多点了这道菜)。这些东西的价格很便宜,也就4~7个加元左右,在当地也就是一餐汉堡包的价钱。此外,它既是老外们可以接受的主流食品(面包三明治),又与当今最流行的汉堡包风味迥然不同。汉堡包大多加有很多奶酪,而这里就是熏肉或烤肉味,汉堡包配餐的饮料大多是可乐,而这里的客人大多点的是一种带甜酸味的樱桃可乐。

店里做的熏肉,都是选上等牛肉为原料,制作过程也相对复杂。据说是要先将牛肉腌10天以上,然后再熏10个小时。由于配料用的是祖传秘方,因此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不过该店做出来的肉的确很香、很嫩,也很松软,嚼在嘴里感觉它很快就化渣了。

餐饮业素来竞争激烈。当地其他餐馆的生意并不好做。可犹太人的熏肉店,据说已传了三代,而这家店的生意一直都很红火。但这么多年,它既不开分店,也不搞装修,甚至没风格。想来,也许第一代犹太老人远涉重洋来到这里时,他首先考虑的还是如何靠手艺谋生,当他在这里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时,他可能压根儿就没想到过要冲出什么洲,走向什么界。估计在他们心里,做熏肉的就应当做好熏肉。几十年下来,不赶新潮,却能独树一帜;虽然一直固守传统,却也能跟上时代;朴实无华,却能声名远播;不搞扩张,却照样赚得盆满钵满。看来找准位子,踏踏实实,做好本行,也一样能找到生存发展的良机。

犹太人素以做生意精明而著称于世。北美这边的很多商界巨头,都是犹太人。做大做强了的暂且不提,像烤肉店这种做小做精的,也很让人羡慕。当外面的、全球的餐饮同行为竞争而杀得天昏地暗、人仰马翻时,蒙特利尔的犹太老人却几十年如一日地拨弄着他的熏肉。当这位老板一天下来,照样坐在壁炉边计算着收银机里流出的净利润时,你想想,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

犹太智慧

想要赚取更多的钱,主要不在于你干什么,而是取决于你怎么去干。

借钱赚钱,借钱发财

犹太商人也考虑无本经营,但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借钱赚钱,借钱发财”。

借钱赚钱是无本经营者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因为两手空空,举步维艰,所以只有靠借才能有出路。

身无分文,寸步难行。然而,船主丹尼尔·洛维洛,在其创业之初也是一无所有,但靠自己的才智,他筹集了一笔笔资金,为自己成为“世界船主”奠定了基础。

1897年6月,丹尼尔·洛维洛在密西根州的兰海芬降生。小时候的丹尼尔性格孤僻,沉默寡言,唯一可以打交道的就是船。他梦想着自己家里养好多好多的船。

9岁那年,他真正地成了“船主”。他发现一艘沉下的小汽艇,便向父亲借了25美元,将汽艇买了下来。船捞上来后,他用整整一冬的时间,将船修好,第二年夏天,丹尼尔将船租了出去,赚了50美元。除去父亲的25美元,他净赚25美元。从那时起,他真想当船主。但是,直到40岁时,这一美梦方实现。

1937年,丹尼尔·洛维洛来到纽约,他匆匆出入于几家银行之间,做着儿时做的事——借钱买船。他想向银行贷款把一艘船买下来,改装成油轮,因为当时载油比载货赚钱。

银行的人问他有什么可做抵押。他说,他有一艘老油轮在水上,正在跑运输。接着,丹尼尔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对方,他把油轮租给了一家石油公司。他每个月收到的租金,正好可每月分期地还他要借的这笔款子。所以,他建议把租契交给银行,由银行定期向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如此也就是他在分期还款。

这种做法似乎荒唐,许多银行肯定叫他走人。但实际上,它对银行是相对保险的。丹尼尔·洛维洛本身的信用或许非万无一失,但那家石油公司却是可靠的。银行可以假定石油公司按月会付钱没问题,除非有预料不到的重大经济灾祸发生。退一步说,如果丹尼尔把货轮改装成油轮的做法结果也跟其他做法一样而失败了,但只要那艘老油轮和石油公司存在,银行就不怕收不到钱。最后,钱转到了丹尼尔的手中。

丹尼尔·洛维洛用这笔钱买了他要的旧货轮,改为油轮租了出去,然后再利用它去借另一笔款子、再去买一艘船。如此几年后,每当一笔债付清了,丹尼尔就成了某条船的主人。租金不再被银行拿去,而是由他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丹尼尔·洛维洛没掏一分钱,便拥有了一支船队,并赢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不久,丹尼尔又有一个利用借钱来赚钱的方法在他脑海里形成了。此方法是:他设计一艘油轮,或其他有特殊用途的船,在还没有开工建造时,他就找到客户,愿意在它完工后,把它租出去,于是拿着租契约,他跑到一家银行去借钱造船。这种借款是延期分摊还的方式,银行要在船下水之后,才能开始收钱。船一下水,租费就可转让给银行。于是这项贷款就像上面所说的方式付清了,最后,等待一块交款完毕,丹尼尔·洛维洛就以船主的身份将船开走,但他一分钱没有花。

开始时,银行大为震惊。当他们仔细研究之后,觉得他的话非常有理。此时丹尼尔的信用已没有问题,何况,还与从前一样,有别人的信用作出还款的保证。

就这样,丹尼尔·洛维洛的造船公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他真正成为一位大富豪。

丹尼尔·洛维洛拥有的私人船只吨位,是全世界第一,连奥纳西斯和尼亚斯两位大名鼎鼎的希腊船王也甘拜下风。

初涉商场的经营者创业时,须有一定的资金,才能使自己的事业有效地运转起来。不论是多么好的目标、设想和计划,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力量作为支撑,只能是纸上谈兵,难怪许多的经营者认为:资金是维系事业生命的血液。

现实生活中,筹措资金的方法有多种,借贷是筹措的主要方法之一。可总是有许多经营者,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借贷,不愿举债,从而耽误了许多发家致富赚钱发财的机会。记得美国著名的小商品经营大王格森尼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商人敢于拿妻子的结婚项链去抵押。不正是提醒人们要在经商过程中要勇于借贷吗?

只想小心谨慎地做自己的生意不敢借贷,往往在商场上成不了什么气候。而大胆地前进一步,勇敢地向银行贷款、举债,则往往会走向成功。其实,在某些时候,机会使得你强迫自己贷款,这样能够帮助自己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

事实上,在商场,如果不是为了消费,为什么不可以贷一万元或许更多一点钱呢?把贷来的钱用于投资你看准了的项目,一年或两年之后,当你还清本息,你的银行账户上还可以留有一大笔钱。当然,你必须首先还清本息,并且贷款利息要高得很。然而,你还是赚了钱,这笔钱是如何赚来的呢?因为贷款的利息是一笔惊人的财富,它是督促你加紧干的最有力的动力。如果你不使资金周转起来并创造利息,你可能连贷款的利息都还不上。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只有傻瓜才拿自己的钱去发财。

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哈罗德森说:“别人的钱是我成功的钥匙。把别人的钱和别人的努力结合起来,再加上你自己的梦想和一套奇特而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你再走上舞台,尽情地指挥你那奇妙的经济管弦乐队。其结果是,在你自己的眼里,富人会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或者说不过是借别人的鸡下了个蛋,然而,世人却认为你出奇制胜,大获成功。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想到,竟能用别人的钱为自己做买卖赚钱。”

爱默生说过:“我最需要的就是让别人来强迫我做那些我自己能做,并且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就是需要一种压力。”贷一笔款,给了你一种自然而然的压力。因为这种压力,使你不得不放弃首先消费的打算,同时,也改掉你懒散的坏习气,你手里的资金很快周转起来,自觉和不自觉地投入到生意的繁忙之中。

成功的经营者们常常这样说:“借债就是一把双刃的剑,你若小心运用会使你致富,你若不小心,会适得其反。”借债有其不利的一面,但关键要看是什么债。若是消费性借贷,那的确应极力避免。但“投资性借贷”又是另一种情况。事实上,很少有白手起家的富翁不借债的。富人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深谙借钱、贷款的力量。一个人可能撬起他双手根本无法承担的重量,提起这个原理,令我们不由想起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便可以撬起地球。”

杠杆原理便是利用借贷的款来使一个人的小耕耘变成大收获。杠杆原理和下面四个字有关——别人的钱。不愿借贷别人的钱,不愿负债,那么,只能“保守”地守着摊子,世界上就有这么一个人。

据有关资料刊载: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董事长伍德拉是位极保守的金融家。他一生最厌恶负债,经济萧条前夕,他刚好偿清公司的全部贷款。一次,公司里一位财务负责人要以9.75%的利息去借一亿美元的资金来兴建新建筑时,他马上回答说:“撤了他,可口可乐永远不借钱!”他的谨慎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在经济大萧条中免遭灭顶之灾,但也因此产生副作用,使这个公司长期得不到发展,不能进入美国大公司之林。

后来,戈苏塔担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一改前任的作风,看准方向,大举借款。他接手时,可口可乐公司资本中不到2%是长期债务,从那以后,戈苏塔把长期债务猛增到资本的18%,这种举动使同行们大惊失色。戈苏塔用这些资金来改建可口可乐公司的瓶装设备,并大胆投资于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他说:“要是看准了兼并对象,我并不怕增加公司的债务负担。”“这种不怕负债的勇气将可口可乐公司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公司的利润一下子增长20%,股票也开始上涨。”

戈苏塔不怕负债的勇气是来自于看准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决断。他不是滥借贷款,加重公司负担,而是将债款用到生产的关键环节上。这样,暂时的负债赢得长时间的盈利,最终债务也会彻底清偿。如果畏首畏尾,不敢冒借债的风险,那么企业就会永远失去发展的机会,最终会在公司竞争中失败。对一个公司如此,对经营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事实证明,天才的赚钱者了解并能充分利用借贷。世界上许多巨大的财富起始之初都是建立在借贷上的。靠借贷发家是白手起家的经营者的明智之举。记得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

事实上讲,大多数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并没多少钱,如果要拿几万几十万去搞一点事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个白手创业者如果真是身无分文,要想起家那就机会渺茫了。做任何生意、办任何实业都以最基本的本钱为起点,所以,对于现在的大多数仍处于白手起家阶段的朋友来说,头一件要紧事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去筹集创业所需的基本资金。当然筹资的方法不一而足,但还是奉劝创业者,大胆借贷是筹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市场经济中,敢于借贷、善于用贷、巧于用贷、会通过别人的钱来发财的创业者,才是高明的经营者。不要让“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小本经营的思想理念左右了自己。

犹太商人的变钱之道值得借鉴,“必要的情况下,要敢于借贷、善于用贷,走一条借钱生钱的发财路。”

犹太智慧

市场经济中,敢于借贷、善于用贷、巧于用贷、会通过别人的钱来发财的创业者,才是高明的经营者。

借第三只手来赚钱

一犹太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当他苦于不能出手时,一个主意冒了出来:给总统送一本,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哪有时间与他纠缠,便随口而出:“这本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就兜售一空。

时间不长,这个出版商又有卖不出去的书,他便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鉴于上次的教训,想奚落他,就说:“这书糟糕透了。”出版商闻之,灵机一动,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兜售一空。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予作答而将书弃之一旁,出版商却大做广告:“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

下面举的例子,是在犹太人“借势经商”生意经影响下的一个成功个案:

在德国一个偏僻的小镇上,却有一家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阿迪达斯公司。这个小镇只有1.7万人,而这家公司却有4万名职工,分布在全世界40个国家的子公司中,这家公司经营各种体育用品,但是传统的、最主要的产品是足球鞋,每年各公司共生产25万双足球鞋。

70年前,阿迪·达斯勒兄弟俩在母亲的洗衣房里开始了制鞋业,他们边制边卖,销路看好。弟兄俩重视质量,不断地在款式上创新,他们不厌其烦地量下顾客的脚的尺寸、形状,然后制鞋,于是每一双鞋都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由于种种有利于顾客的经营方式,使他们的家庭制鞋作坊发展很快,没几年时间就扩展成一家中型制鞋厂。

1936年的奥运会来临之前,阿迪·达斯勒兄弟发明了短跑运动员用的钉子鞋。他又派人打探参赛运动员情况,当得知美国短跑名将欧文斯很有希望夺冠的消息后,便无偿地将钉子鞋送给欧文斯试穿,后来欧文斯不负众望,果然在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于是欧文斯穿的钉子鞋一举成名,阿迪鞋厂的新产品成了国内外的畅销货,阿迪鞋厂也就变成了阿迪公司。用体育明星来创牌子的办法太妙了!此后,老阿迪屡屡使用这种手法,不久老阿迪又发明了可以更换鞋底的足球鞋,并把新产品无偿送给德国足球队。195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瑞士举行,不巧,比赛前下了一场雨,赛场上尽是泥泞,匈牙利队员在场上踉踉跄跄,穿着“阿迪达斯”的联邦德国队却健步如飞,并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至此,“阿迪达斯”名震海内外。

阿迪·达斯勒兄弟的成功是与他们的出色的服务分不开的。在赛场上,阿迪达斯公司总是派职员在那儿为运动员服务。只要哪位运动员感到鞋子不舒适,阿迪达斯公司的人马上就为他解决问题。在一次世界杯足球赛上,有一位德国主力队员的腿腱受伤,阿迪达斯公司连夜为他赶制了一双特殊球鞋,才使他能够重上球场。有一次在西班牙世界足球赛上,有一位前苏联足球队员穿的鞋子不合脚,公司的派员马上描下他的脚样,立即坐飞机回公司,连夜为这位前苏联足球队员赶制了一双合脚的鞋子。由于阿迪达斯公司出色的服务,使它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可见,创新款式、抓质量只是一个方面,而销售方式是否出色才是关键。为了公司的声势,阿迪达斯公司利用犹太人的“借势变钱术”,将商品的2%~6%拿出来作馈赠,他们不遗余力找运动尖子穿上阿迪达斯公司的鞋。运动员在大赛中穿着“阿迪达斯”做活广告,比花钱做任何电视广告都更为有效。对于体育明星,阿迪达斯公司常常慷慨赞助。通过努力,在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有124枚金牌的得主穿着“阿迪达斯”鞋,在这之后的西班牙世界杯大赛中,运动场上所有的人员中有四分之三是全身披挂“阿迪达斯”为品牌的商品。

可以说,出色的赞助艺术,使“阿迪达斯”成为世界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这就是犹太人一贯提倡的经商原则:借第三只手来赚钱。

犹太智慧

巧干+实干是犹太人经商中的秘诀之一,借势打出自己的品牌是他们惯用的手段,以此来营造出强大的声势,当然这种造势法是靠第三只手来完成的。

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做生意总得要有本钱,但本钱总是有限的,连世界首富也只不过百亿美元左右。但一个企业,哪怕是一般企业,一年也可做几十亿美元的生意,如果是大企业,一年要做几百亿美元的生意,而企业本身的资本,只不过几亿或几十亿美元。他们靠的是资金的不断滚动周转,把营业额做大。一个企业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后随家人移居到美国生活。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曾在联邦军中服役。复员后学习法律,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开始了他独自创业的生涯。

普利策是个有抱负的年轻人,他觉得当个律师创不了大业,反复思考和观察想把一个有广阔发展余地的行业作为自己的立足点。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业界。

普利策既无资本,又没有办报经验,如何能办起一家报纸并能使它赚钱呢?对一般人来说,连想也不敢想的,更没有胆量去这个“大海”游泳、冲浪。但普利策选定了这个目标后,毫不动摇地一步步往前迈进。他想,人生之成功,与其说是战胜别人,不如说是战胜自己。一个人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旦目标确定后,就要树立雄心,战胜一切畏难思想,无怨无悔地往目标攀登,成功总是酬报有志者的。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这给普利策很大启发,他决心先找一个“支点”,有了“支点”才去实现移动“地球”的壮举。据此,他千方百计寻找进入报业工作的立足点,以此作为他千里之行的起步点。经过“跑断腿,磨破嘴”的历程,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馆,那老板见这位年轻人如此热心于报业工作,机敏聪慧,勉强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以半薪试用1年后再商定去留。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屈就,普利策全力投入该工作。他勤于采访,认真学习和了解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晚间不断地学习写作及法律知识。他写的文章和报道不但生动、真实,而且法律性强,不会引起社会的非议和抨击,吸引着广大读者。老板高兴地吸收他为正式工,第二年还提升他为编辑,他的收入也因此增多了,开始有点积蓄。

几年后,对报社工作了如指掌了,他决定用自己的一点积蓄买下一间濒临歇业的报馆,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取名为《圣路易斯邮报快讯报》。

普利策自办报纸后,资本严重不足,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力量,使用别人的资金,很快就渡过了难关。他怎么借用别人力量呢?

19世纪末,美国经济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开始兴旺发达,很多企业为了加强竞争,不惜投入巨资搞宣传广告。普利策盯着这个焦点,把自己的报纸办成以经济信息为主,加强广告部,承接多种多样的广告。就这样,他利用客户预交的广告费使自己有资金正常出版发行报纸,发行量越来越大。开办5年,每年为他赚了15万美元以上。他的报纸发行量越多,广告也越多,他的收入进入良性循环,不久他发了财,成为美国报业的巨头。

普利策能够从两手空空到腰缠万贯,是一位做无本生意而成功的典型。他初时分文没有,靠打工挣的半薪,然后以节衣缩食省下的极有限的钱,一刻不闲置地滚动起来,发挥更大作用。

犹太智慧

判断一个企业家是不是有头脑,会不会做生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其能否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多的生意。

做生意要满足顾客,方便顾客

如果在如何满足顾客和方便顾客的问题上做足了文章,你一定会获得丰厚的利润。

《塔木德》中说:“如果真正给别人提供了方便,你也一定会从中受益。”

著名的美国犹太银行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老字号,一度年利润达到3500万美元。而其创造人却是一个牛贩子的儿子。

亨利·莱曼,是从欧洲到美国来的莱曼家庭的第一代。他在美国南方做了一段时间的行商之后,跟他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那一起在亚拉巴马的蒙哥马利定居下来,当上了杂货店的老板。

该地本是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多的是棉花,但却没有现钱去买日用杂货,于是就产生了他用杂货去交换棉花的方式,双方都皆大欢喜,农民得到了需要的商品,他也卖掉了杂货。

这种方式不仅吸引了所有没有钱买日用品的顾客,扩大了销售,而且有利于莱曼兄弟压低棉花价格,提高日用品的价格,并且使杂货店本来应去进货之际,顺便把棉花捎去,避免了单项进货,岂不省下一笔运输费?

没过多久,莱曼兄弟便由杂货店小老板发展成经营大宗棉花生意的商人,棉花典当成了他们的主要业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莱曼家庭在伦敦推销邦联的商务,在欧洲大陆推销棉花。战后,他们在纽约开办了一个事务所,并于1887年在纽约交易所中取得了一个席位,成为一个“果菜类农产品、棉花、油料代办商”,从此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莱曼正是因为给别人提供了方便,自己才获得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犹太智慧

如果真正给别人提供了方便,你也一定会从中受益(www.xing528.com)

高明的广告,力量是无穷的

埃德·默维希,加拿大零售业之王,他开办的加拿大最大的零售超级市场,年营业额达101亿加元!这在地大人稀的加拿大简直是神话一般的奇迹。默维希白手起家,他是凭借什么一步步走上零售之王宝座的呢?

默维希1914年出生于一个欧洲犹太移民的家庭,15岁那年,父亲就与世长辞了。正在多伦多读高中的默维希,毅然接过了供养家庭的重担,他开过杂货店,但不成功,后来又进入一家超级市场工作,但薪水还是有限得很。耐不住贫穷的默维希毅然辞去了超级市场的差使,重操旧业,开设了一家出售体育用品的商店,名叫“运动小店”,这一次运气要好一些,几年起早贪黑的劳碌下来,手头居然也小有一笔积蓄了。

应该说,这几年的磨难还是让默维希学到了不少东西。尤其是在经营“运动小店”时,他把市场定位在中低档服装上,颇得平常老百姓的青睐,只是苦于资金有限,无法扩大经营规模。但聪明的默维希牢记这些年失败与成功的心得,他在等待合适的机会大干一场。

二战结束了,战后的多伦多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百业凋敝。默维希抓住机会在多伦多买下了一家旧物商店,决心按以往的设想去做。

他把商店稍作整修,挂上“奥尼斯特·埃德商店”的醒目招牌,很快就开门营业了。

一天,人们在这家商店的外墙上看到这么一个别致、有趣而又动人的广告。

“致尊敬的顾客们:

“敝店的店堂像垃圾堆!敝店的服务令人难以恭维!敝店的货架只是一堆破烂箱子!但是——敝店的价格绝对是全市最低的!!!

“奥尼斯特·埃德商店”

老实说,这样的广告人们还是头一次见到,对比其他的那些司空见惯的、用词华丽的广告来说,默维希的广告让顾客们感到朴实无华,非常实在。所以许多人决定到这家与众不同的商店去看一看,亲身经历它的“零乱”和廉价。

于是,络绎不绝的顾客拥进了商店,他们欣喜地发现自己并未上当。这里商品种类繁多,从日用品到副食品,从指甲刀到婚纱,简直无所不有,而且的确货真价实。比如一对活鸡,这里才卖37加分,若在其他商店,这个价钱连半只鸡也买不到!顾客信服了,就是那些只是出于好奇逛一逛的人们,也忍不住买了大包小包的货物满载而归。

默维希一炮走红!

他的成功与广告有着直接的关系。而那则独出心裁的广告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他从这则引起轰动效应的广告中悟出:“高明的广告,力量是无穷的。”从此以后,他一直亲自动笔写广告词,直到功成名就的今天,他一直坚持每2周书写一次广告。

“奥尼斯特·埃德商店”起初位于多伦多市的贫民区。开业头几年,来商店购物的多是中下层的顾客。但是,随着该店的声望日益高涨,慢慢的有些高贵的夫人、绅士,也惠顾此店了。

默维希回忆说:“过去来此买东西的上流社会人士,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他们总是推说‘为女仆买东西’之类;可后来,他们也大模大样地直来直去。再后来,外地来的游客也把到这里购买廉价物品,当作旅游中的一件必做的事项了。”。

加拿大的冬天是令人畏惧的,但即使是冰天雪地最寒冷的时节,也总有几百人聚集在“奥尼斯特·埃德”商店那巨大的广告牌下,殷切地等待该店开门。

上午11点,商店的一个个大门纷纷打开了,顾客如潮水般涌入店堂。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仍是那则不变的广告:

埃德的商品堆积如山,埃德的价格永远最低廉!

永不疲倦的喇叭播送着店歌——《埃德之歌》:

奥尼斯特·埃德,疯狂减价的埃德……

许多年之后,尽管该店早已历经多次装修,成为多伦多市最大的超级商场,但仍挤满了川流不息的人潮。每当晚上闭店时,店员总要费很大的气力才能把流连忘返的顾客们打发走。

为了应付这种似乎永不休止的客流,默维希想出一个马拉松营业法。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搞一次72小时的持续营业,这多多少少缓解了客流。

尽管如此,客潮仍不见有消退的迹象,有一年的圣诞节前夕,默维希又搞了72小时持续马拉松营业。虽然这3天是连续暴风雨,但仍有8万名顾客光顾。有的顾客晚上7时进店转悠,直到次日四五点才满载而归!

犹太智慧

做生意不做广告等于“黑暗中向女人送秋波”。能激起顾客购买欲望的广告才是成功的广告。

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

没有理由不认真地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表面上看起来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对你未来的影响都可能非常巨大。

迈克是纽约一家小报的普通记者。一个周末,他在一家不大的酒店里看见几位身份显赫的企业家从一个房间里走出来,其中一位是福特。福特手里拿着一张菜单走向服务员,微笑道:“小伙子,你看看是不是有一点儿误差。”

服务员很自信地回答:“没有啊。”

“你再仔细算一算。”福特宴请的几位企业家已朝门口走去,他却很有耐心地站在柜台前。

看着福特认真的样子,服务员不以为然道:“是的,因为零钱准备得很少,我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认为像您这样富有的人是不会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坚决地纠正道。

服务员只得低头花了一番辛苦凑够了50美分,递到一脸坦然的福特手中。

看着福特快步离去的背影,年轻的服务员低声嘀咕道:“真是小气,连50美分也这么看重。”

“不,小伙子,你说错了。他绝对是一个慷慨的人。”目睹了刚才那幕情景的迈克抑制不住地站起来,“他刚刚向慈善机构一次捐出5000万美元的善款。”迈克拿出一张两周前的报纸,将上面的一则报道指给服务员看。

服务员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为何还要当着那么多朋友的面,去计较那区区的50美分。

“他懂得认真地对待属于自己的每一分钱,懂得取回属于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赠出5000万美元,是同样值得重视的。”

后来,经过多年艰苦的打拼,迈克成为美国报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务员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老板。

犹太智慧

认真对待眼前的每一件事,无论它表面上看起来多么重大还是多么微小,对你未来的影响都可能非常巨大。

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生命的奖赏常常远在旅途终点,而非起点附近。谁都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1000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有个富翁,他想拿出100万元送给穷人,条件是他们必须都是能够坚持到底的人。

他的分配方法是,选100个人,给他们每人送1万元。

广告一登出来,很快就门庭若市,他从成千上万的应征者中选了100名,给他们每人5000元,并让他们第二年再来取剩下的5000。

第二年只有90个人来取钱,因为其余的10个人兴奋过度,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那5000元做了他们的医药费。

他取消了那10个人剩下的那笔钱,表示要把那5万元平均送给这90个人,明年来取。

第三年他宣布,给大家送钱只是开个玩笑,他要收回已经送给他们的钱,一听这话当场就有40个人晕了过去,40个人拿着到手的5000元跑了。

最后只有10个人留了下来,富翁说,现在还有50万,平均分给你们10个人,每人可得5万,明年来取。

第四年只有5个人来,没来的5个人里,有2个高兴得病倒了,有2个无法忍受等待忧愤而死,有1个认定富翁是个骗子。

富翁宣布取消缺席者剩下的钱,把剩下的50万送给最后5个人,每人10万,明年来取。

第五年只有1个人来,没来的4个人里,2个人因极度兴奋心脏病急性发作,死在去医院的路上,另外2个到处宣传富翁是个骗子,他们成了哲学家。

最后来的那个人独得了一笔巨款,50万元加上4年的利息5万元,总共55万,他一个人得到的比那99个人加起来得到的还多。

犹太智慧

谁都不知道要走多少步才能达到目标,踏上第1000步的时候,仍然可能遭到失败。但每一次的失败都会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机会。

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我们非但不做钱财的奴隶,而且要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为美国19世纪的三大富翁之一。

洛克菲勒享有98岁高寿,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

但他平时花钱却十分节俭。有一次,他下班想搭公车回家,缺1毛零钱,就向他的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

秘书说:“请别介意,1毛钱算不了什么。”

洛克菲勒听了正色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1块钱存在银行里,要整整两年才有1毛钱的利息啊!”

还有一件趣事。洛克菲勒习惯到一家熟识的餐厅用餐,餐后,给服务生1毛5分钱的小费。有一天,不知何故,他只给了5分。

服务生不禁埋怨说:“如果我像你那么有钱的话,我绝不吝惜那一毛钱。”

洛克菲勒笑了笑说:“这就是你为何一辈子当服务生的缘故。”

犹太智慧

不要做钱财的奴隶,而要把钱财当做奴隶来使用。

到手的一百元胜过没有到手的一万元

很久以前,在一个地方住着一对双胞胎兄弟。

哥哥的名字叫以撒,弟弟的名字叫做雅各。

以撒喜欢打猎,总是到山上去捕捉鹿和鸟,而弟弟喜欢在村子的牧场里喂羊,喜欢听自己家的老人和前辈们交谈,也就是说,他喜欢学习成年人生活中的智慧。

有一天晚上,喂完羊的弟弟回到家里,开始准备自己的晚饭。这时,刚刚狩猎回来的哥哥看到弟弟正在做饭,就说:“喂!把那碗红豆汤给我端过来!”

现在的中东人还喝红豆汤。他们在腌过的豆子上浇上酸奶,和野菜一起卷成软软的面包。一边吃着热饭,一边喝着热乎乎的红豆汤,这样的情景实在令人感动。我想雅各一定是吃着同样的饭吧。在这种情形下,突然被吆喝着把做好的饭端过去,实在是有些不情愿。

虽然两个人几乎是同时出生,但哥哥作为长子,总是逞威风。当时,犹太人的长子在继承父亲财产的时候,要比其他的儿子多出一倍。这是长子的权利。

听到哥哥的要求后,弟弟说出了交换条件。

“哥哥,如果你把你的长子权给我,我就把这碗红豆汤给你。”

“谢谢你,我都快饿死了。父亲在那条街上正健康地活着呢。与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兑现的长子权相比,这碗热气腾腾的红豆汤更好。”说着,就把长子权卖给了弟弟。

这样一来,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别名又叫以色列,继承了自亚当以来的家族。他用一碗红豆汤就换来了用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犹太智慧

在人生中,与其焦急地盼望那些高不可及的事情,还不如灵活利用手边的这一碗红豆汤。

借给他人钱来发财

生活中,我们可能对债权人和债务人的选择比较疑惑,犹太人则认为,不要怕别人来借你的钱,只要借钱有助于成功,就可以变出更多的钱。先看以下问题:

“想借钱给别人的人”多,还是“想借钱的人”多呢,犹太商人会告诉你“想借钱给别人的人”多。而在其他的人看来可能是“想借钱的人”多,与犹太人形成明显不同。犹太商人喜欢开银行,尤其是开投资银行、发行股票等的原因,就是看准了大多数人“想借钱给别人”的愿望,借给他人钱来发财。

再如,借钱不还,是债务人着急呢,还是债权人着急?一般人都以为债务人害怕凶神恶煞般的债权人上门催讨而着急。犹太商人却全然相反地认为,是债权人更着急。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雅可夫借给亚瑟500美元。明天就到期了,但亚瑟身上连5毛钱都没有。雅可夫三天前就不停地提醒亚瑟,还有多少天就该还钱了。“到明天,雅可夫一定会来要钱。”想到这里,亚瑟坐卧不宁,根本就睡不着,在房里一个劲地走来走去,像铁笼里的野兽一样。

“你为什么还不睡觉?”妻子问他。

“我向雅可夫借了钱,明天上午非得还不可。”

“你身上有钱吗?”

“我连一个子儿都没有呢。”

“既然这样,你就睡觉吧。整夜睡不着的,应该是雅可夫而不是你。”

亚瑟妻子的话,实际上也就是代表了犹太商人的一般看法。

债务人到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的地步时,确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了。钱,已经用过了,也已经用完了,这本身就不冤枉了,而且用的还是别人的钱,一点没有吃亏。讨债人再凶,对一个子儿也没有的债务人也凶不到哪里去,因为犹太商人没有要人拿命来抵债的习惯。这种做法太不上算了,拿了别人一条对我毫无价值的命,却勾销了一笔债务,这划不来。即使打官司,这钱是否能要来还是个问题,又要支付费用与时间。所以,债务关系一旦形成,债权人就处在了某种被动地位之上,时时担心着钱要不回来。哪一天得知债务人已经破产,最犯愁的自然是他们。正因为这个道理,金融界里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矩,就是借钱贷款最难争取的是第一笔,这个时候,银行要再三思考,斟酌是否以后会为这个债务人“犯愁”。一旦建立债务关系,企业一旦出现运转不妙,银行就不得不使劲地贷款给企业让它能有转机。不为什么,为的只是收回第一笔贷款本利。

人既喜欢借钱给别人,又有借出去的钱难以收回的担忧,这始终是借贷关系中的难题。对大笔贷款当然可以采取抵押实物,但日常来往中的贷款,都以抵押方式办理并不现实。现实生活中,最狡猾的诈骗犯,就是专门在这类不大不小的贷款上耗尽心思,让你白扔有些心疼,办交涉、打官司又有些杀鸡用牛刀之嫌,因此就左右为难。

因而,金融界对借贷的第一笔款慎而又慎,一旦形成债务关系,企业效益将成为银行最关心的焦点问题,否则银行就要连本带利赔进去了。不过犹太人最讲信用,而且精于经营。

犹太智慧

不要怕别人来借你的钱,只要借钱有助于成功,就可以变出更多的钱。

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发展自己的事业

毫无疑问,经营者要赚大钱,将生意转化为企业化行为,把自己由小商人变成企业家,就必须懂得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

“做商业?这是十分简单的事。它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小仲马在他的剧本《金钱问题》中是这样说的。

是的,做老板和商业就是这样的简单:借用资金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是一条致富之路。富兰克林是这样做的,希尔顿是这样做的,恺撒也是这样做的。即使你很富裕,对于这样的机会,你也不应放过。

在生意场上,借的钱也是资产的一种,故拥有借钱能力亦可说是经营者的一项重要才能。如果能将借钱的能力与运用资金的能力互相配合,必可由一文不名变成一个大富翁。当然,这种事情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美国具有商人之神称谓的约翰·华那卡。他虽然出生穷困家庭,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但后来竟成为美国的百货巨子,甚至被列入名人传记中。他14岁就离开家到书店当学徒,历尽艰辛,然后一边从事成人推销工作,一边积累资金,独资经营一家店铺。而后,华那卡不断地构思发展新公司,最后他终于成功了,而且被尊为美国商业界的权威。

从丰富的实际经验中,他想出生意成功的方程式:

生意的成功=他人的头脑+他人的金钱。

这个方程式的意思是这样的,如果希望在商场上成功,就应该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利益。请特别留意,如华那卡那样成功的企业家,能自由使用上亿美元的个人资金,其设计的成功方程式竟然也需借用他人力量,故而可见借用他人金钱的重要。

美国第一旅游公司副董事长尤伯罗斯,在任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时,为奥运会盈利1.5亿美元。他就是靠着非凡的“借术”而成功的。

奥运会,当今最热闹的体育盛会,却穷得叮当响。1972年在联邦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迟迟不能还清。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第21届奥运会,亏损10亿美元。

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90多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从1896年现代奥运会创始以来,奥运会几乎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谁背上它都会被它造成的巨大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洛杉矶市却奇迹般地提出了申请,它声称将在不以任何名义征税的情况下举办奥运会。特别是尤伯罗斯任组委会主席后更是明确提出,不要政府提供任何财政资助,政府不掏一分钱的洛杉矶奥运会将是有史以来财政上最成功的一次。

没有资金怎么办?借。在美国这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家,许多企业都想利用奥运会这个机会来扩大本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销售,尤伯罗斯清楚地看到了奥运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把握了一些大公司想通过赞助奥运会以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心理,决定把私营企业赞助作为经费的重要来源。他亲自参加每一项赞助合同的谈判,并运用他卓越的推销才能,挑起同业之间的竞争来争取厂商赞助。对赞助者,他不因自己是受惠者而唯唯诺诺,反而对他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赞助者必须遵守组委会关于赞助的长期性和完整性的标准,赞助者不得在比赛场内、包括空中做商业广告,赞助的数量不得低于500万美元,本届奥运会正式赞助单位只接受30家,每一行业选择一家,赞助者可取得本届奥运会某项商品的专卖权。这些听起来很苛刻的条件反而使赞助具有更大的诱惑性,各大公司只好拼命抬高自己赞助额的报价。仅仅这一个妙计,尤伯罗斯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是传统做法的几百倍。另外赞助费中数额最大的一笔交易是出售电视转播权。

尤伯罗斯巧妙地挑起美国三大电视网争夺独家播映权的竞争,借他们竞争之机,将转播权以2.8亿美元的高价出售给了美国广播公司,从而获得了本届奥运会总收入1/3以上的经费。此外,他还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把奥运会的广播权分别卖给了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国。

庞大的奥运会,所需服务人员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尤伯罗斯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成功地“猎”来三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廉价的快餐加几张免费门票。

奥运会开幕前,要从希腊的奥林匹亚村把火炬点燃,空运到纽约,再蜿蜒绕行美国的32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途经41个大城市和1000个镇,全程1.5万公里,通过接力,最后传到洛杉矶,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以前的火炬传递都是由社会名人和杰出运动员独揽,并且火炬传递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士参与奥运会,有的国家花了巨资也吃力不讨好,有的国家干脆用越野车拉着到全国转一圈就完了。尤伯罗斯看准了这点:以前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权利、这份殊荣,一般人也渴望得到。他就宣传:谁要想获得举奥运火炬跑1公里的资格,可交纳3000美金。人们蜂拥着排队去交钱!是他们找不到地方花钱吗?不是。他们都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因为在当地跑1公里,有众多的亲朋、同事、邻里观看,在鼓掌、在喝彩,这是种巨大的荣誉。仅这一项又筹集了4500万美元。

另外,在门票的售出方式上,打破以往奥运会当场售票的单一做法,提前一年将门票售出,由此获得丰厚的利息。由于尤伯罗斯成功的经营,奥运会总收入6.19亿美元,总支出为4.69亿美元,净盈利为1.5亿美元。收入结果公布后,一下子轰动了全世界。

借他人的“钱袋”、“脑袋”,发自己的小财,需要胆识,更需要技巧。犹太人有一句经商名言:“如果你有1块钱,却不能做成10元甚至100元的生意,你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企业家。”所谓生意的成功,并不是只顾实行自己的构想,而是巧妙地运用他人的智慧和金钱,以创造另一番事业。而生意之所以失败,则是其中的经营者被成功冲昏了头脑,不知不觉地走向自我专制;凡事以个人构想为中心,要下属执行,漠视了其他人的意见,无形中是把所有人的智慧抹煞,倒退至一个人经营的局面。

在借用别人的“钱袋子”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将赚回来的钱除去基本开支外,其余的放回生产线上;社会上最普遍的筹集他人资金以发展事业的机构是银行和保险公司。

犹太智慧

如果有雄心在商业上大干一番事业,必须借用别人的资源;固守个人风格,只会困于“自己”的圈子,永远写不出令人震惊的大手笔。

坚持每月为自己存些钱

人生乃是在长期考验我们的毅力,唯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顽强的毅力可以移山,也可以填海,更可以从芸芸众生中筛出成功的人。

有个叫哈罗德的犹太青年,他开始是一个经营餐饮用品的商人,可是当他看到了麦当劳里每天人潮如涌的场面,他就感叹:那里面该有多么巨大的商业利润啊!于是他想:如果自己可以代理经营麦当劳,那利润一定是极为可观的。他找了麦当劳的总部的负责人,说明自己想代理麦当劳的意图。这位负责人告诉他,这样的代理需要200万美元的资金才可以。

听到这位负责人的话,哈罗德就决定每个月都给自己存10000美元。于是每到每个月的1号,他都把自己赚取的钱存入银行。为了害怕自己花掉手里的钱,他总是先把10000美元存入银行,再考虑自己的经营费用和日常的花销。而且给自己规定,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一直坚持这样做。

这样坚持不懈地过了整整6年,由于每个月他都在1号把10000美元存入银行,银行里面的服务小姐都认识了他,他告诉她们他的计划,她们无不被他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感动。

他手里现在有72万美元了,但是距离需要的200万美元还有不小的差距。于是他去找麦当劳总部的负责人威尔逊先生,他向威尔逊讲述了自己的困难,希望能把麦当劳代理给他做。威尔逊听了他的话,被他这种执著的精神感动了,不过他还是决定亲自去银行打听一下哈罗德的事情。他到了银行问是否认识一个叫哈罗德的人,她们就说:“哎呀,那个人真是不简单啊,他每个月的1号都是在中午的时间存上10000美元,6年了,他一直这样,这个人真有毅力。有一次,下了大雨,把他浑身都淋透了,他还是来了。”

威尔逊当即就决定把麦当劳的代理全部交给哈罗德,从此,哈罗德传奇色彩的发家史便传开了。

可见,如果哈罗德不是坚持为自己每个月存入10000美元,就不会有72万美元了。正是他为了让自己手里的种子发芽,而忍受了6年,终于感动了威尔逊,也开始了他富豪的生涯。

犹太智慧

唯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顽强的毅力可以移山,也可以填海,更可以从芸芸众生中筛出成功的人。

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事业

比奇特尔公司虽然是世界级的建筑工程大企业,名闻遐迩,但它却是一家私人拥有的企业,这家公司历史近百年,是一位德国犹太移民在1898年创立的。这位犹太人叫沃伦·比奇特尔,他刚创立该公司时,是从事一些建筑维修业务的。由于没有什么资本,公司设在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房里,共有员工10多个。经过60多年的经营,比奇特尔公司有了一定的发展,能从维修业务扩展到建筑较大的工程楼宇,成为一个中小型建筑企业。该公司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

1960年,沃伦·比奇特尔的孙子斯蒂芬·比奇特尔出任公司的总裁。当时他才35岁,他有知识、有魄力,上任不久,即对本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办法进行全面改革。经过几年时间,公司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一个中小企业跃升为美国的大企业。

1973年,斯蒂芬·比奇特尔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在他的直接主管下,很快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乃至世界顶尖级建筑工程大企业,引起世界建筑行业人士刮目相看,惊叹不止。

斯蒂芬·比奇特尔拓展业务的思维方法,与其长辈形成鲜明反差,他一直保持“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的思想,要不断进取。他在国内扎下根和扩展业务后,迅速把业务拓展到国外去。首先,他把重心瞄准阿拉伯世界,因为阿拉伯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开发石油,那里有许多重大工程需要建设。他亲自率领专家和有关人员到那里进行一个个项目的洽谈,取得圆满的成功。如1974年为沙特阿拉伯首都设计和建造一个机场,光是设计费就得到1亿美元;1976年在阿尔及利亚承建一项液体天然气工程,收入亦超亿美元;在沙特阿拉伯境内波斯湾的朱贝尔渔港承建及管理一项工业工程,为期20年,共收入90亿美元;1977年在阿布扎比承建两座天然气加工工程,在沙特阿拉伯承建一个石油化学综合工程,这两个项目又使比奇特尔公司增加收入9亿多美元;1978年该公司又承接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地区一个油田的开发和沙特阿拉伯国际机场的建设,这两项工程收入为26亿美元;1979年又负责埃及开罗的一座900兆瓦发电厂的设计及建设,获得费用6亿美元。还有更大的工程,如沙特阿拉伯境内一座30万人口的新工业城市,用20年时间建成,可获得费用收入200亿美元。

斯蒂芬·比奇特尔在阿拉伯地区市场取得了绝对优势后,又向太平洋地区及全球目标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先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新兴工业发展中国家承建工程,继而向中国台湾发展。现在,比奇特尔公司的营业额中,在国内工程占50%左右,在中东地区占15%,在太平洋地区约占15%,世界其他地区占20%。近年来,斯蒂芬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多元化经营战略战术变得宽广灵活,该公司除了承建工程外,自办了比奇特尔电力公司、比奇特尔石油公司、比奇特尔采矿和矿产公司等,这些自办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30多亿美元。

斯蒂芬·比奇特尔主管的公司已成为扬名世界的建筑工程跨国大企业。

犹太智慧

作为商人,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的事业。

只有能够帮助顾客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才有生命力

在达瑞8岁的时候,有一天他想去看电影。因为没有钱,他想:是向爸妈要钱,还是自己挣钱?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他自己调制了一种汽水,向过路的行人出售。可那时正是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买,只有两个人例外——他的爸爸和妈妈。

他偶然有了一个和非常成功的商人谈话的机会。当他对商人讲述了自己的“破产史”后,商人给了他两个重要的建议:一是尝试为别人解决一个难题;

二是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会的和你拥有的东西上。

这两个建议很关键。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而言,他不会做的事情很多。于是他穿过大街小巷,不停地思考:人们会有什么难题,他又如何利用这个机会?

一天,吃早饭时父亲让达瑞去取报纸。美国的送报员总是把报纸从花园篱笆的一个特制的管子里塞进来。假如你想穿着睡衣舒舒服服地吃早饭和看报纸,就必须离开温暖的房间,冒着寒风,到花园去取。虽然路短,但十分麻烦。

当达瑞为父亲取报纸的时候,一个主意诞生了。当天他就按响邻居的门铃,对他们说,每个月只需付给他1美元,他就每天早上把报纸塞到他们的房门底下。大多数人都同意了,很快他有了70多个顾客。一个月后,当他拿到自己赚的钱时,觉得自己简直是飞上了天。

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机会,他让他的顾客每天把垃圾袋放在门前,然后由他早上运到垃圾桶里,每个月加1美元。之后他还想出了许多孩子赚钱的办法,并把它集结成书,书名为《儿童挣钱的250个主意》。为此,达瑞12岁时就成了畅销书作家,15岁有了自己的谈话节目,17岁就拥有了几百万美元。

犹太智慧

产品和服务是为顾客提供的,只有适销对路的产品和能够帮助顾客解决实际困难的服务才能畅销不衰,有前途和生命力。

做生意要眼光独到

易兹哈克·佛里姆,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的总裁,他是一位犹太人,他也是以色列乃至世界的钻石大王。在他管辖下的这家自营公司,自1946年成立以来,业务迅速发展,1993年的交易额达100亿美元,其中精钻石出口超过30亿美元,是世界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大户。

坐落在拉玛特·干的四座高大宏伟的大楼,气魄十足,它就是钻石交易中心的办公大楼。这四座大楼前面,有宽阔的停车场。大楼之间的通道两旁,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绿色草坪如碧绿地毯,把路旁的簇簇鲜花映衬得格外妖艳。整座办公楼看起来都是热闹非凡,每天有数以千计的顾客与该公司的员工进行热烈的洽谈,一宗宗的钻石买卖,一份份的成交合同就是在这里洽谈和签订的。

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经过40多年的经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经营到跨国经营,今天能成为世界著名大企业,其钻石加工生产占世界总加工量的60%左右,这是与该公司充分发挥了犹太经商法宝分不开的。以色列是个资源匮缺的国家,没有钻石矿藏资源,但该公司是怎么成为一个世界最大的钻石加工企业的呢?纵观其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几招:

1. 眼光独到,善赚女性的钱

以色列钻石交易公司的决策者认识到,尽管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都为男性掌权掌家,但他们中有的把自己所赚的钱交由妻子管理;有的男士虽然自己掌管财权,但为了显示自己对妻子或女友的爱,不惜代价让她们随意花钱,以讨个欢心。所以,盯着女性赚钱是犹太人致富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钻石是非常华丽而名贵之物,博得了全世界女性的喜爱和仰慕。实践证实了该公司的眼光,使其取得了巨大的经营成果,钻石加工成为以色列的重要经济支柱。

2. 把握机遇,乘势加速扩展业务

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在其创业之初,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只靠几个青年人在一间小房里摆卖手工艺品。后来他们认识到钻石的前景后,即全力投入该项业务经营。起初,他们是纯粹经营已加工为成品的钻石,后来他们自己开设加工场进行加工,继而从国外大量进口粗钻石回来,除了自己加工一部分以外,还供应本国其他钻石加工厂。这样,该公司很快发展成为一家加工、销售、进出口业务结合的综合性钻石交易企业,到目前为止,该公司已拥有2500个钻石加工厂客户,每年为这些客户提供各种进口的粗钻石。

另外,该公司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建成一座宏大的钻石交易中心,其内设有1200个办公室,随时为国内外客商提供洽谈钻石生意服务。其内安装了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办公设备,时刻提供给客商使用。由于这里业务量大,设施先进和齐全,世界各地钻石客商都纷纷前来洽谈业务,故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钻石交易中心。

3. 科技导向,采用最先进的加工技术

钻石是一种精巧的装饰品,如果没有精密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无法把这种特别坚实钢脆的物品加工成为大如绿豆、小如芝麻的精品。以色列钻石交易有限公司研制出最先进的钻石加工切割设备,同时对工人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使得其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件件达到严密的编号规范化,绝对可靠,使得国内外购买者有一种安全感。

4.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周到服务

钻石交易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钻石交易中心后,来自国内外成千上万的客商和购买者,每天将这里围成一个小天地。为了顾客的方便和本公司扩大营业,其内开设有银行、旅游代办处、邮局、餐馆、娱乐场所、超级市场等设施,顾客进入该中心内,不用出门可得到各种称心如意的服务。

以上四点,足以让钻石交易有限公司成为今天首屈一指的世界著名大企业。

犹太智慧

要想成功,必须做到四点:眼光独到、把握机遇、科技导向、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周到服务。

抓住机遇,大展拳脚

华尔街是美国的金融中心,那里聚集了许多金融寡头。凡是能在华尔街经营金融证券者,可以说都有相当的经济实力。

华尔街的众多的金融富豪中,绝大多数都是犹太人,所以美国人流行这么一句话:“美国的钱放在犹太人的口袋。”可能此话出处在这里。如果说上述的状况是华尔街的过去历史,那么今天的情况怎样呢?看来有过之而无不及。何以见得呢?首先一点,就是原在华尔街占垄断地位的犹太金融家没有衰退,他们仍占有牢固的地位;其次,近十多年有大批犹太新贵也进驻华尔街,他们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金融界关注。

这批犹太新贵主要来自以色列。据统计,近一二十年共有51家金融证券公司在华尔街挂牌营业,他们大多数是从事股票交易。这些公司的资金筹集额超过100亿美元,其中有3家公司筹集资金逾10亿美元。

在纽约华尔街进行股票交易佼佼者,主要有萨泰克斯、ECI、泰地兰、生物科技、IIS、乔泰可、贴现集团、雷卡纳提和PEC等公司,它们经营有方,与老牌的华尔街证券交易公司势均力敌,近年业绩的发展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它们的分红通常高于以色列股票市场的收益,因为它们的经营技巧高人一筹,能战胜一个个的竞争者。所以成功的也必然是他们。

以色列的公司能在华尔街站稳脚跟并能求得发展,其主要的原因是以色列大多数高新技术公司都瞄准美国市场,并在美国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经济界都熟悉他们,对他们的产品目录、发展计划都进行过认真研究。为此,以色列在纽约华尔街的股票交易公司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点说明了以色列的股票公司不在欧洲股票市场寻找他们的投资资金的原因。伦敦本来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股票交易市场,法国巴黎、德国法兰克福、意大利米兰也是颇有规模的证券交易市场,以色列的股票公司却不去那里挂牌,道理在于没有基础。

以色列在华尔街的股票公司能取得辉煌成绩,与他们能密切注意市场行情和诸多变化,适时采取行动是分不开的。纽约华尔街市场时刻表露出股市行情的基本趋势,这对以色列公司在那里的上市股票有益。它们时刻将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与纽约市场相联通,在通常的情况下按美元的收益比较,纽约市场的收益要比特拉维夫市场高,以色列在华尔街的公司掌握这种特殊规律,在经营中常可获得较好收益。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股票市场可以说成是该国经济和财政的一面镜子,现在上市证券种类在千种以上,其经营范围又非常的广泛,市场也显得较为成熟。但1993年这个股票市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使它变成了一个与其前几年的面目完全不同的股票市场,它引入了一种新的金融机制,那就是马奥夫买卖特权,股票的发行浪潮可谓前所未有,使交易额比过去翻了一番。尽管如此,大多数投资者几乎没有受到触动。但从1993年8月起,股票价一直缓缓下跌,其波动虽不大,未引起大的恐慌。但后来因以色列一些高官声明的观点不一,给特拉维夫股市带来几次剧烈波动。如财政部长和总理伊兹哈克·拉宾在关于资本收入征税方面说法不一,使股价产生了极大混乱。社会公众出于恐惧心理,干脆把自己的钱从股市上抽回去,那些不定期债券(小投资的传统投资工具)持有者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产丧失了。

按理说一般的公众是不能像金融机构那样能够从容地应付政府官员之间的相互抵触的声明,尤其是在物价上扬之时,经济不稳的情况下,更促使其股价下跌,尽管一些机构和大股东利用特种股票价格下跌购入一些股票,但总消除不了大众心理的恐慌。尽管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平气氛有所改善,以色列经济发展出现生机,但特拉维夫股票市场的经营与纽约股市有一定的距离。

也就是因为这样,以色列的股票公司才瞄准了美国华尔街的股票市场,挥师到那里角逐,并充分利用现在和平气氛的改善和以色列经济重振的机遇,在华尔街大展拳脚,赢得美国大笔的养老保险金及短期债券等上百亿美元投资,用于向以色列投资,赢得了令人刮目的成效,不但经营者有效益,使以色列取得了经济建设资金,而且对特拉维夫股票市场也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犹太智慧

以色列的股票公司充分利用现在和平气氛的改善和以色列经济重振的机遇,在华尔街大展拳脚,赢得美国大笔的养老保险金及短期债券等上百亿美元投资,用于向以色列投资……

善于观察,巧于乘势

好莱坞是美国洛杉矶市的一个区,这个地方在国际上都比较有影响,因为它是美国拍制电影的地方。它的名声世界上男女老幼都知道。1907年在这里拍出第一部电影《基督山伯爵》,1928年制成第一部有声片《纽约夜景》。20到40年代,这里聚集了美国八大电影公司,年产故事片数百部。被称为世界电影制作中心。

20世纪50年代出现电视之后,电影业趋于衰落,好莱坞的老板生财有道,大拍武打、神鬼、虚幻、裸体之类刺激性片子,大搞电视片、广告片、唱片等多种经营,但故事片仍年产300多部。好莱坞的业务不断发展,年收入达15亿美元左右。好莱坞所拍制的各类片约40%出口国外,在西欧、拉美、非洲各国放映的电影、电视片中,美国片占60%~90%,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等国也占80%以上。

高德温是位犹太人,1882年出生于波兰华沙,11岁丧父,家庭生活十分困苦。而好莱坞能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制片中心,就是与高德温这位在困苦中成长的犹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1893年,他跟着一些大人来到英国伦敦谋生。当时他身上分文没有,他决心找份工作干。一连数天流浪街头,向一些店铺和工厂哀求给他一份工作做。但谁也不相信这个少年能做些什么活,故拒之门外。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他见到一家铁匠小店。他驻足观看,那两位铁匠叮当叮当打铁不停,满身大汗,筋疲力尽。他想,我去帮他们打铁相信会受欢迎的,在这里也许能找到一份工作。他鼓着勇气上去请求,那两个铁匠看了他一眼,不禁笑了起来,反问他吃得消这种苦活吗。高德温亮起他的手臂说:“你们看,我这双手很有劲的!”那俩铁匠看见他个子尚算高大并那么认真,同意留他下来试试看。从此他开始了一生创业之旅。

因为当时那两个铁匠并不知道高德温只有11岁,所以就教他举起大铁锤怎么打铁。高德温不愧为一位犹太人的儿子,意志十分坚强,而且脑子灵敏,几天时间就熟练地举锤打铁了。那俩铁匠当然十分高兴,把他当作一位正式工留下来。就这样,他在这家铁匠铺干了3年还积蓄了几十英镑,同时也练就出一副强健的体魄。

高德温同样是一个胸怀壮志的少年,他自知没有足够的文化不可能有大的作为。于是,每天不管多累,他都依然晚上坚持自学文化。随着年龄增长,他慢慢地明白当铁匠不是长久之计。生日过后,他决定离开伦敦,到美国去谋生。这时的高德温,别看他年纪轻轻,个子却十分高大健壮,与一个青年小伙子不相上下。同时,他通过3年多的自修,文化知识已达中学水平了。因此,他到美国后报考一个手套工的工作(从报纸广告物色),很快就被录取了。他在这家手套厂工作也很快上手,几个月后成为一名熟练工人。他在工作中注意到手套生意很好,工厂经常加班加点也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他暗地想,自己可从这方面开创事业。

一年后,他辞去手套工职务,自己租了一间房子生产手套。果然生意也好得很,他乘势大力发展生产,采用机械化加工。当他18岁时,他的手套厂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手套厂了,他的财产已有好几百万美元。请注意,在本世纪初的几百万美元,比现在的几千万美元价值还要高呢!为什么高德温的手套厂能如此迅速发展致富呢?

1. 是高德温善于观察,发现手套市场需求大,有利可图

2. 是善于把握机遇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和西方的众多国家工业迅速发展,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需要大量的手套。高德温认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充分利用自己在手套厂打工时掌握的技术和市场情报,果断地自己设厂经营。

3. 是巧于乘势

他既乘了其打工时那手套厂的势,又乘了顾客的势。当时手套供不应求,很多顾客为了买着手套,愿意预付货款。高德温利用这些预收的货款大量扩大生产,所以发展快,效益好。

有了较雄厚财力的高德温,已考虑在别的领域拓展自己的事业。一次,他与内弟交谈中了解到问世不久的电影业有发展前途,于是,他组织人员对该项新事物进行了市场考察和分析,当得出结论准确无误时,他毅然投资成立“杰西·拉斯基电影公司”,发行了《贵族通婚》故事片。这是好莱坞最早的故事片之一,投入市场后,大受欢迎,激励了高德温的投资热情。同时也奠定了他以后成功的基础。

《贵族通婚》能够赢得观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弥补了美国当时的电影均是在室内拍摄,没有大自然的真实感的不足。高德温所拍的影片则是在美国西部的好莱坞旷野为主情况下拍制的,使观众耳目一新,更具魅力。从此以后,他就选定了一年四季适合拍片的好莱坞为影业发展基地。

1917年,他跨出了人生更大的一步。自己创建“高德温影片公司”,他成为独立制片人。为了大规模推出更多更高票房的影片,从20年代起,以高薪聘请著名作家为其编写电影剧本,使其所产的影片保持高水平和富有文学性。1924年,他又与其他影片公司合并,成立“米高梅公司”,力量壮大了,制作出了更多的受观众欢迎影片。其中有不少影片是世界著名的,如《孔雀夫人》、《呼啸山庄》、《小狐狸》、《黄金时代》等,其中《黄金时代》曾获奥斯卡多项奖。“米高梅公司”在高德温主持下,其选聘的演员中,有很多成为明星。

高德温后半生主要精力集中在好莱坞影业上,他所生产的影片一直是世界公认的最佳产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创建了好莱坞。也是他成就了更多的优秀影视之星。

犹太智慧

高德温的成功归于三点:1.善于观察。2.把握机遇。3.巧于乘势。

竞争有时无须真刀真枪

犹太商人一向以精明诡诈著称,从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就可以看出端倪,现在的犹太商人比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犹太商人沙米尔,移民到澳洲经商。一到墨尔本,经过短期的考察,他就轻车熟路地开了一家食品店。而他的店对面,正好有另外一家意大利人安东尼开办的食品店。由于经营品种类似,于是,两家食品店不可避免地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安东尼眼看新的竞争对手出现,心焦气躁,惶惶不可终日,想着如何打败他,最好能把他挤走了事。他绞尽脑汁,只想出削价竞争一策,于是便在自家店门前立了一块木板,上书:“火腿,1磅只卖5便士。”

不想沙米尔也立即在自家门前立起木板,上写:“1磅只卖4便士。”

安东尼为赌气,咬牙一跺脚,即刻把价钱改写成:“火腿,1磅只卖3.5便士。”这样一来,价格已降到了与进货成本持平了。他想看一看能不能耗过这个外来人。

想不到,沙米尔更狠,把价钱改写成:“l磅只卖3便士。”

几天下来,安东尼有点撑不住了。他忘了是自己挑起的降价竞争,气冲冲地跑到沙米尔的店里,以受害者的口气大吼道:“小子,有你这样做生意的吗?这样疯狂地降价,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吗?咱俩都得破产!”

沙米尔报之一笑:“什么‘咱俩’呀!我看只有你会破产罢了。我的食品店压根儿就不卖什么火腿呀。板子上写的3便士一磅,连我都不知道是指什么东西哩!”

安东尼这才发觉自己上了大当,竞争下来只有自己和自己较劲,他不禁叫苦连天,知道自己不是沙米尔的对手。

犹太智慧

商业对手之间的竞争充满了诡诈。有时无须真刀真枪,拼尽全力,只需虚晃一招,就足以克敌制胜。

不肯从小事做起的人注定不能成功

美国西部是一个非常诱人的地方,许多人都跑到那里打工,梦想到那里捞一个世界,挣更多的钱。其中有两个年轻人,一个是约翰,一个是斯蒂芬,他们在路上偶然相遇了,说起去打工的事情,两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来到美国西部,就开始不断地寻找机会。

有一天,两人同行时,有一枚硬币躺在地上,约翰看也不看就抬着头过去了,而斯蒂芬却毫不犹豫地把那枚硬币捡了起来。约翰看着斯蒂芬不由得露出了鄙夷的神情,他想:真没出息,一枚硬币也要捡,哪像干大事业的人!而斯蒂芬却想:看着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两个人又同时走进一家小公司。工作很累,工资也低,约翰不屑一顾地走了,而斯蒂芬却高兴地留了下来,努力地工作着。约翰走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他在不断努力地寻找着机会。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在街上相遇了,斯蒂芬由于努力地工作,已经干出了一番事业,自己成了老板,而约翰却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

约翰感到非常不理解:斯蒂芬是一个连硬币都捡的人,这么没出息,怎么可能做出一番事业了呢?

犹太智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要轻视任何微小的收获或进步,不肯从小事做起的人注定不能成功。

适当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林达刚到哈罗啤酒厂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满25岁的小伙子,那时他看上了厂里一个很优秀的女孩,然而那个女孩却对他说:“我不会看上一个像你这样普通的男人。”于是,林达决定做些不普通的事情。

那时的哈罗啤酒厂市场份额正在一年一年地减少,因为啤酒销售的不景气而没有钱在电视或报纸上做广告。销售员林达多次建议厂长到电视台做一次演讲或者广告,但都被厂长拒绝了。林达决定冒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贷款承包了厂里的销售工作,正当他为怎样去做一个最省钱的广告而发愁时,他徘徊到了布鲁塞尔市中心的于连广场。广场中心的铜像启发了他,广场中心撒尿的男孩铜像就是用自己的尿浇灭了侵略者炸城的导火线,从而挽救了这个城市的小英雄于连。林达突然决定了他要做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二天,路过广场的人们发现于连的尿变成了色泽金黄、泡沫泛起的“哈罗”啤酒,旁边的大广告牌子上写着“哈罗啤酒免费品尝”的广告语。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全市老百姓都从家里拿出自己的瓶子杯子排成队去接啤酒喝。电视台、报纸、广播电台争相报道。年底结算,该年度的啤酒销售产量是上一年的18倍。

林达成了闻名布鲁塞尔的销售专家。

犹太智慧

要想使自己成功得快一些,就要肯动脑筋,在生活中多留心,适当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

把握住“谎话”与“实话”的分寸

《塔木德》上说:“尽量不要说谎;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说实话。”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聪明人却能很好地把握住分寸。

售货员费尔南多在礼拜五黄昏经过一个小镇。由于身无分文,他无法食宿,只好到犹太教会堂找执事,请他推荐一个提供安息日食宿的家庭。

执事查了一下记事本说:“本礼拜五,路经本镇的穷人很多,每家都住满了客人,唯有一家开金银店的西梅尔家例外,不过他从来不接纳客人。”

“他肯定会接纳我的。”费尔南多很自信地说。之后,他就去了西梅尔家。等敲开门后,他神秘兮兮地把西梅尔拉到一旁,从大衣兜里取了一个砖头大小的沉甸甸的小包,小声说:

“请问您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

金银店老板眼睛一亮,可是这时已到了安息日,不能继续谈生意了。为了能做成这笔生意,他便连忙挽留费尔南多在自家住宿,到明天日落后再谈。

按照犹太教规,每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这24小时为安息日,这期间不得从事任何工作。另外,孤身在外的旅客在这期间有权利在路经的犹太人家里获得食宿方面的照顾,因为这一天,即使旅人也不出门。

于是,在整个安息日,费尔南多都受到热情款待。当周六晚上可以做生意时,西梅尔满面笑容地催促费尔南多把“货”拿出来看看。

费尔南多故作惊讶地说:“我哪有什么金子,只不过是想问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而已。”

在这则故事中,那个售货员“暗示”对手上当的技巧可谓高明。他在一个不谈生意的时候,问了一个似乎是生意上的问题,而且表情神秘兮兮,拿着一个砖头大小的小包,这就使对方产生了“想象”,感觉是有客户来了,加之对方又求财心切,结果只能上当受骗,一厢情愿地把“随便问问”别人的当做客户。

犹太智慧

尽量不要说谎;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说实话。

既信守“绝不漏税”,又要灵活地“合理避税”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钱都能挣的,因此一定要守法挣钱;但对犹太人一定要合理。因此在犹太商人的观念中,他们既信守“绝不漏税”,又善于“合理避税”。这就是犹太人的护钱之道。提起世界上的富人,犹太人位居榜首。犹太人在欧洲、美洲、亚洲……到处都有他们庞大的财产,按这些财产来收税必然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好奇的读者一定会问:“那么犹太人是否也偷税漏税?”这句话犹太人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侮辱。“绝不漏税”,这是犹太人的另一句经商格言,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纳税意识,并以能够纳税为光荣。

世界上最多的财富掌握在犹太人的手里,他们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人交税都表现积极。在犹太人心中,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纳税是和国家订的无形的“契约”,不管发生什么问题,自己也要履行契约。谁漏税、偷税、逃税,谁就是违反了和国家所签的契约。违反“神圣”的契约,对犹太人来说是不可以原谅的。

请看下面的实例。一个瑞士人到海外旅行,回来时将一颗宝石藏在鞋里企图不通过纳税入境,结果被当地海关查出扣留。一位同行犹太人看到这种情况时,十分奇怪,问道:“为何不依法纳税,堂堂正正地入境!”按照国际惯例,像宝石之类装饰品的输入费,一般最多不会超过8%,如果照纳输入费,就可堂堂正正地进入国境,若想在国内再把宝石出卖时,只要设法提价8%就行了,这样简单的计算方法,小学生都会。因此说,犹太人的依法纳税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

许多事实表明,犹太人依法纳税并不只是明智。因为他们也清楚,依法纳税而不漏税,这需要一笔较大的费用。如果可能,谁不愿意自己多赚点钱,少交点税呢?为了合理地交出“税金”,犹太人不像一般“聪明”人那样去漏税、偷税、逃税,而是想出其他绝妙的办法来赚钱。1000多年来,犹太人之所以能在异国他乡长期定居下来,且赚的钱比本土国民还要多,这其中的许多原因要依靠“绝不漏税”的功劳。

当然,犹太人“绝不漏税”并不表明他们轻易地就交出不合理的税款。他们讨厌被人随意征税。犹太商人在做一笔生意之前,总是要首先经过认真计算,这笔生意是否能挣钱,先粗略算出在除去税款以外,他们有多少钱能装入自己的口袋。

一般商人在计算利润时,总是把税钱算在里面。例如,中国人说获利20万,那其中一定包括税钱在内。而犹太人的利润则是除掉税钱的净利。“我想在这场交易中,赚10万美元的利润。”当犹太人这样说时,他所讲的10万美元利润中,绝对不包括税钱。那么如果税钱为利润的50%时,犹太人就必须赚取中国人所说的20万美元的利润了。

如果说在“绝不漏税”方面,犹太人表现得非常“傻”,那么他们计算除去税钱的利润,这确实是与犹太人精打细算的风格如出一辙。外国的董事长的薪俸相当高,一般标准都在该公司职员平均月薪的50倍以上。假如公司职员平均工资为2000美元,则董事长的薪俸应是10万美元。但是,这样高的薪俸,许多国家税收也丰厚。例如在日本,一个有1000万元薪俸的董事长,交税后所剩余的薪俸,仅可糊口而已。这种情景,真是太可怜了。所以,犹太人在未入“列支敦士登”国籍前,总想办法让自己当一个廉价的“董事长”,以少征税。

犹太人傻吗?我们想读者一定会说:呀!这个不漏税的犹太商人实在是太精明了!

犹太人坚决信守“绝不漏税”,但又灵活地“合理避税”。

犹太智慧

在犹太商人的观念中,他们既信守“绝不漏税”,又善于“合理避税”。这就是犹太人的护钱之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