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用绘画基础:几何形体与静物

实用绘画基础:几何形体与静物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章几何形体与静物第一节工具和材料的使用素描的主要工具有笔和纸,辅助工具有橡皮、画板、定画液和测量器等。定画液可用发胶代替,用于素描完成后固定画面。图2-13其他复杂或不规则形体二、比例比例,是指物象与物象之间、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间的一种度量关系。

实用绘画基础:几何形体与静物

第二章 几何形体与静物

第一节 工具和材料的使用

素描的主要工具有笔和纸,辅助工具有橡皮画板、定画液和测量器等。如图2-1至图2-3所示。

图2-1 写生画夹、纸、夹子、文具盒

图2-2 测量器、发胶

图2-3 笔、美工刀、橡皮、图钉、胶带等

(一)笔

可供素描使用的笔很多,如铅笔、炭笔、钢笔等,其中最为常用的是铅笔。铅笔笔端标有“H”表示硬铅,标有“B”表示软铅。“H”数字越大,铅越硬、色越淡,最大数字为“6 H”。“B”数字越大,铅越软、色越黑,最大数字为“6B”。“HB”为不软不硬的铅笔。由于铅笔型号多样,便于修改,又能深入细节,硬度、色度较易掌握,故成为使用最多的素描工具。炭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对比强烈,作画迅速,但由于涂改麻烦,相对铅笔稍难掌握。钢笔多在速写、线描画中使用。

(二)纸

画纸表面不要太过光滑,表面要具有粗糙而均匀的纹理,纸面要厚而结实,便于反复修改。一般图画纸、素描纸都可。

(三)辅助工具

橡皮是作画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工具之一,主要有橡皮和橡皮泥两种。橡皮主要用于彻底擦净画错的地方。橡皮泥吸铅力较强,常用于粘去反光或过深的色调。

画板和画夹在美术用品店有售,也可用三合板自制。画夹有夹层,可保存纸张和作品,外出写生时比较方便。

美工刀用来削铅笔、裁纸等。

图钉(胶带,夹子)用来固定画纸。

纸卷笔用软纸卷制而成,主要用于暗部擦拭,可以产生柔和的效果。

定画液可用发胶代替,用于素描完成后固定画面。每次喷洒不宜过多,画面要放平,画中深处要多喷,亮处少喷。

测量器用于取景和观察物体的比例、位置。测量器的制作方法为:在透明的有机玻璃或透明的塑料片上用马克笔画上小方格,四边用黑纸粘住。

素描的作画姿势有坐姿和站姿两种。坐姿即上身放松挺直,眼睛视线与画板保持垂直,手臂能自如地在画板上作画。站姿即身体自然站直,右手自然向前伸出作画,画架不能挡住作画者的视线。如图2-4所示。

对素描的执笔方法,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一般以运笔灵活、转动自如为原则。主要有横握法和斜握法两种。横握法是将铅笔尾部放入掌心中,笔尖冲前,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笔杆,其他三指在下边握紧,也可将小指或指关节顶住画面作为支撑点。斜握法与握钢笔写字一样,笔尖冲下,适合刻画局部细节,也可用小指支撑纸面,以便于控制铅笔。如图2-5所示。

图2-4 作画姿势

图2-5 执笔方法

以上两种执笔方法,可根据情况和需要灵活运用,绘画起稿阶段、涂调子阶段,拿笔的位置要靠上一些,不要握得太紧,这样运笔活动范围大,也比较灵活,便于整体描画。到深入和完成阶段,拿笔的位置可靠下端,握紧一些,这样能够画出准确、肯定、有力的线条,便于细致刻画。

第二节 素描基础知识

一、形体与结构

绘画过程,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现过程。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形状、体积、颜色、质量、纹理、光泽以及视觉能够感受到的其他特征。

形状、体积是客观物象存在于空间的外在形式,它们属于素描造型的基本依据和不变因素。对形体的认识,我们也可以将其分解为外形和体积两个因素。外形指平面的视觉外象,体积指空间的立体体量在素描中这两者既有各自独立的意义和价值,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统一体。

素描中的形体,主要指物象的外形特征,结构则主要指物象的内部构造和组合关系。形体与结构是外观与内涵的关系。结构是形成物体外貌的内在依据,不了解它,就无法准确把握物象的一系列外表特征。

无论是使用线条、色彩还是明暗调子,所有这些不同的表现手段,最终都应该正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形体和结构。因此,在绘画的思维活动中,运用明确的形体结构观念去分析、综合物象,是一种科学的、符合造型规律的方法。

为了准确把握和检查结构的正确性,可以把部分显示结构画成透明的。

1.基本几何形体

基本形体一般理解为立方体、圆球本、圆柱体、圆锥体这四类形体,以及它们切掉某些部分后的单独形体。

(1)立方体是最基本的几何形体,它的六个方向的体面,构成了立方体的空间向量。立方体可以概括物质世界一切具有三维空间立体物的基本特征。如图2-6所示。

图2-6 立方体

(2)圆球体是立方体的变化。它是以立方体四条对角线的交点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做有规律的旋转变化所构成的形体。圆球体可以概括一切曲面形体的体面变化规律。如图2-7所示。

图2-7 圆球体

(3)圆柱体是立方体呈水平方向旋转所构成的形体,它的上下对应面为相互平行、大小相等的圆面。圆柱体的断面呈现圆的透视,其柱体部分呈现规范化的曲面变化。如图2 -8所示。

图2-8 圆柱体

(4)圆锥体是圆柱体在垂直状态的旋转,它概括了形体的曲面由大变小的变化规律。如图2-9所示。

图2-9 圆锥体

2.组合形体

比较复杂的形体可以分析为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形体组合成的组合形体。其组合结构可分为四类:

(1)回转组合体(图2-10):各部分以一共同轴线组合而成。

图2-10 回转组合体

(2)贯穿组合体(图2-11):各部分的轴线互相成角度而成贯穿状态。

图2-11 贯穿组合体

(3)切挖形体(图2-12):外部形体与切挖掉的空间部分的形体组合。

图2-12 切挖形体

(4)其他复杂的或不规则的几何形体(图2-13)。

图2-13 其他复杂或不规则形体

二、比例

比例,是指物象与物象之间、物象自身各部分之间的一种度量关系。它是所有物象形体存在的基本形式,也就是说任何物象的形体存在都表现出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决定着物象的形体特征,即使是结构相同的物象,因其构造部分的比例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体特征。如图2-14所示。

图2-14 比例不同呈现的不同特征

在绘画中,通常不是表现物体的实际大小,而是画出它的相似形。因此,绘画的另一个内涵关系就是比例问题。形体的比例主要是指长度比较和分割关系,即形体的高与宽、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倍数关系。绘画中把握形体的比例关系极为重要。一个形体的比例和分割关系变了,该形体原有的形态特征也就不存在了。要掌握好比例关系,首先要训练自己的眼睛判断对象比例关系的敏感性,善于正确地感觉形象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其次要进行比较,经过多次比较就可以恰当地找出对象的比例关系如图2-15、图2-16所示。

测量比例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图2-15 双耳瓶

图2-16 目测出的双耳瓶的几个比例关系

(1)用铅笔测量比例的方法。手拿铅笔,把臂伸直,眼睛靠近进行测量的手臂。先测定对象某两段长度之间的倍数关系,再检查自己画面上的这两段之间的倍数关系与对象是否一致,以此来检验画面的比例关系是否正确。如图2-17所示。

图2-17 用铅笔测量比例的方法

(2)用测量器测量比例的方法。手拿测量器的下角,保持测量器与画面平行,活动手臂,调整测量器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选取合适的构图。观察测量器中选定的目标,借助测量器中的网格确定物象的比例位置,将观察到的比例关系如实在画纸上表现出来。如图2-18所示。

三、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关系,它表现出深浅不同的调子。调子就是物体表面所反射的受光量,即明度(又叫光度)。观察物体受光量的大小和调子变化的依据是:①光源的强弱和距离的远近;②物面与光线所成的角度;③物体离画者的远近;④物体颜色的深浅。

图2-18 用测量器测量比例的方法

物体是根据自身的结构而呈现出不同的体面,调子的差异与变化是依据体面变化而形成的。光线是可变的,结构是稳定的。

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概括起来即两大部、三大面、五调子。

1.明暗变化的两大部

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明暗变化的两大部即受光的亮部和背光的暗部。亮部与暗部是构成物体明暗关系的基础。如图2-19所示。

2.明暗变化的三大面

物体明暗变化的三大面,即受光的亮面、背光的暗面,介于受光和背光的灰面,也就是习惯上所称的黑、白、灰三大面。

3.明暗变化的五调子

图2-19 明暗变化的两大部

物体受光照射后所产生的明暗变化基本可以概括为:亮部、半明部(中间调子)、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亮部和半明部属于亮面,明暗交界线、反光部和投影属于暗面。它们构成明和暗两大系统,又统称“明暗五调子”。如图2-20所示。

(1)亮部:是物体受到光线直射的地方,受光量大,调子淡。亮部受光的焦点叫高光,只有在比较光滑的物体上才会出现,同时由于它的面积较小,不被列入基本调子。

(2)半明部:又叫中间调子,是物体受光侧射的部分,它呈现出较为清晰、鲜明的特点,调子变化复杂而微妙。

(3)明暗交界线:是明部与暗部的分水岭,两者既密切联系,又严格分开。由于它受到的环境光很弱,又与受光部接近,对比较强,因此给人的感觉调子最深。写生时抓准明暗交界线,有助于明暗基本调子的概括和立体感的表现。

图2-20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

(4)反光:反光在物体的背光部。邻近物的反射光作用于物体的暗部而形成反光。一般情况下,反光的色调明度不应超过中间色调,应统一于暗部之中。物体的反光,形成了暗部的“透明性”。由于反光所处的位置特殊,所以对于增加物体的体积感和画面的空间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5)投影:投影是光线被遮挡后,在物体背光一侧顺光线投射方向的支撑物上或邻近物上留下的阴影。投影的形状与光源位置、物体的形状及支撑物表面的起伏有关。一般来讲,投影的边缘离物体近则实,远则虚。

一般情况下,投影、明暗交界线和反光构成物体暗部的整体色调,因此,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比较和表现,是十分重要的。

四、构图

将客观现实物象转置于画面的空间结构之中,我们称之为构图。一种独具匠心的画面构图会让作品增添无穷的魅力。一幅好的构图要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来统一安排画面。

一幅素描写生的构图安排,主要根据物体的组合与个人的感受来确定是用竖幅画面还是横幅画面然后在这个空间中运用对比、节奏、平衡等因素,充分体现自己的感受和意图,表现出对象所在的特定气氛。(如图2-21、图2-22所示)。

图2-21 横幅构图

图2-22 竖幅构图

构图的形式法则中最根本的规律是变化与统一。变化必须在统一中寻求,只有变化会杂乱无章,只有统一又会呆板单调。既变化又统一,才会使人感到自然而优美。统一,首先是指画面的均衡。均衡就是画面上力和量在感觉上的平衡。画面如果有聚散疏密和主次对比,有内在的接合及非等量的面积和形状的左右平衡,就会产生生动、多变、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构图的布局还要考虑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及陪衬物体,即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画面的中心在哪部分。一般来说,画面对角线的交点是画面的重心支点。九等分画面的“井”字形的四个交点,是画面的视觉中心,将主体物放在视觉中心附近,就显得突出,重心平稳。主体物放在画面正中,显得呆板。整体形状在画面上的大小要适当。画得太小画面显得空,画得太大画面显得拥挤。两边的空间要大体均衡但不必完全相等,下面的空间要比上面的略大一点。如图2-23、图2-24所示。

图2-23 “井”字构图法

图2-24 构图示例

常见的构图形式有如下几种:

(1)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是绘画中最常见的构图形式之一。它给人以具有稳定、均衡的感觉。如图2-25所示。

(2)S形构图。这种构图形式使画面轻松流畅,有变化,富于艺术魅力。如图2-26所示。

构图的形式很多种,不同的构图形式使画面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绘画中应根据所画内容,灵活应用构图知识。

图2-25 三角形构图

图2-26 S形构图

五、线条

素描塑造型体通常是用线和用线组成的面来表现的,因此线条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这要求学习者通过练习,能根据作画需要画出各种流畅的线条,并且有丰富变化的层次。

根据线的性质,线可以分为直线与曲线。根据线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线、垂直线和不同角度的斜线。根据线的形态,可以分为粗线、细线、实线、虚线、重线、轻线等。不同性质、不同方向、不同形态的线都可以作为素描造型的用线。如图2-27所示。

图2-27 线条的表现

表现明暗调子的线条要两头轻、中间重,方向统一,间隔均匀,通过手力的轻重变化来控制线条的浓淡深浅变化。注意握笔的方式及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产生的作用。

线条的轻重变化可以产生极为丰富的层次感。铺明暗线条时,要掌握线条与线条的重叠与交织,同时,还要注意线条的松紧、疏密、轻重等变化。

1.平行线排列

要点:线条两边虚,中间实,排列匀称,线条方向一致,如图2-28所示。

图2-28 平行线排列

2.交叉线排列

要点:线条两边虚,中间实,线条交叉角度不要大于45°,如图2-29所示。

图2-29 交叉线排列

3.渐变色排列

要点:线条两边虚,中间实,线条呈现从浓到淡或从淡到浓的渐变,注意手势轻重的变化,如图2-3所示。

图2-30 渐变色排列

初学者不宜使用的几种排线如图2-31至图2-36所示。

图2-31 钉头线(www.xing528.com)

图2-32 弹簧线

2-33 “井”字线

图2-34 疏密不匀的线

图2-35 太散的线

2-36 涂得太板的线

六、观察方法

整体观察法是学习绘画最重要的方法。为了在绘画中能正确地认识和表现物象,必须学会整体观察的方法。初学者在绘画中最大的弊病是不会整体观察,看到哪里画到哪里,结果使画面上的形象失去了物象的整体关系,物象是局部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完整的。对于整体来讲,局部与局部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因此应从整体出发,着眼全局,要通过比较分析来确定物象之间的比例关系、结构关系、明暗关系、空间透视关系和虚实强弱等细微关系。在对物象形体比例的观察判断中,首先是把握物象局部与整体的比例。局部从属于整体,物象的任何局部都在整体的控制之中,离开整体就会失去对局部比例判断的依据。其次是把握局部与局部的比例。物象局部与局部的比例,是把握物象形体特征和判断物象形体结构的依据。整体观察不是不看细节,而是把细节纳入整体关系之中。只有细致、具体地表现出细节,作品才能够生动感人。一个物象的大小、高低、长短、曲直等形状的特征和色彩的差别等都是通过认真观察比较才确定下来的,不然头脑中难以产生完整的形象。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整体比较,即是说比较也要从整体出发,进行局部与整体的比较,在整体的制约下再进行局部与局部的比较。二是要全面比较,即是说要根据素描造型的要求,对表现物象结构与形体的各种关系进行全面的比较。三是要反复比较,即是说要将比较贯穿于素描造型的始终,随着造型程序的推进将比较引向深入。

第三节 结构素描的画法步骤

素描是一种单色绘画形式,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按其表现方法,可分为结构素描、明暗素描和将二者综合运用的线面结合素描。

结构素描是以理解、剖析结构为最终目的的。结构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

利用线条进行造型是结构素描的特点。结构素描要求线条要有较强的表现力,不仅要在观察的基础之上用准确的线条刻画出物象的基本特征及比例关系,还要利用线条表现出形体结构及空间感。辅助线和空间结构线以及轮廓线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性线条。对物体的形体结构、体面转折、体块起讫关系的表现,用线要肯定,多用实线,其他部分则相对减弱,多用虚线。对物体形体的空间表现,则应采用前实后虚、前重后轻、前粗后细的线条。

1.正方体、长方体组合的画法步骤

(1)观察与构图。在画之前要先对所画物象做整体的观察、分析,如正方体的各个面是形状相同的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又如两个正方体的叠加构成长方体的形体结构。在对物象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感受后,轻轻地用长线条概括出大形,安排物象在画面上的位置。要求物象在画面中饱满而不拥挤、稳定而不偏倚。

(2)确定空间位置和透视关系。可以在画面上作一条水平基线,根据立方体前面两个面底边对基线的角度就可以找出物体与视点的角度。以这两条线为基础,找出垂直线,接着画出各条棱线的透视变化

(3)用线肯定外形和结构。用流畅、有力的线条进一步描画形体,用粗壮、凝重的线加强前面及突出的地方,用轻微的色调强调体积感和质量感。

正方体、长方体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37所示。

图2-37 《正方体、长方体组合》 李建生

2.圆柱、棱锥、正方体组合的画法步骤

(1)要把画面上的各个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确定整体的高度和宽度,确定画面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

(2)用长直线确定每个物体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确定物体相互之间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

(3)用直线确定每个物体各部分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形态、轮廓。

(4)具体确定物体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利用线条的粗细、深浅、虚实等变化表现出物体的空间立体感。

圆柱、圆锥、正方体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38所示。

图2-38 《圆柱、棱锥、正方体组合》 李建生

3.圆锥体、圆锥相关体、立方体、圆球体组合的画法步骤

(1)确定物体整体的高度和宽度,画出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

(2)用长直线确定每个物体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确定物体相互之间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

(3)用直线确定每个物体各部分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形态、轮廓。由多个物体组成的画面,要从整体考虑,特别在画轮廓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定型的,而是经过多次的比较、检查才能逐步将形体画得准确、肯定。

(4)确定物体的具体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利用线条的粗线、深浅、虚实等变化,表现出物体的空间立体感。

圆锥体、圆锥相关体、立方体、圆球体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39所示

图2-39 《圆锥体、圆锥相关体、立方体、圆球体组合》 李建生

4.玩具狗的画法步骤

(1)用简练的长直线确定画面物体大致位置、轮廓,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

(2)细心描绘物象的形态、神态特征,用有变化的线条表现每个细节。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反复观察比较,画准物象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

(3)运用线条深浅、虚实、粗细、曲直、长短的各种变化,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空间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

玩具狗的画法步骤如图2-40所示。

图2-40 《玩具狗》 郭玲玲

5.瓶与罐的组合画法步骤

(1)用简练的长直线确定画面物体大致的位置、轮廓,物体与背景的空间关系。确定每个物体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确定物体相互之间的高宽比例、空间位置。

(2)根据物体的比例关系,用轻淡的长直线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和基本结构。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一定要轻轻画出中心轴线。

(3)进一步分析和表现物体的结构。为了检查结构和透视关系的准确性,可将物体结构中被遮挡的部分,用较虚的线条画出来,而物体显露在外的轮廓线、结构线,则用较实的线条画出。

(4)运用线条深浅、虚实、粗细、曲直、长短的各种变化,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及空间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

瓶与罐的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41所示。

图2-41 《瓶与罐的组合》 李建生

6.玩具组合的画法步骤

(1)用简练的长直线确定画面物体的大致轮廓和位置。同时,要根据明暗关系、虚实的适当摆布,使构图既有节奏,又有稳定的感觉。

(2)勾画出物体的基本结构和位置关系,注意形体结构、比例透视的准确性。

(3)运用线条深浅、虚实、粗细、曲直、长短的各种变化,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及空间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

玩具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42所示。

图2-42 《玩具组合》 李建生

第四节 明暗素描的画法

明暗素描(又称全因素素描)是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形体的空间感质感、量感等造型因素的表现,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创造一种立体印象,真实再现客观物象的素描造型方法。为了充分发挥明暗色调在明暗素描造型中的作用,重要的是从形体结构出发,运用明暗变化规律,对形体的明暗色调变化做出准确的判断。

1.正方体的画法步骤

(1)根据构图需要,用直线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同时还要考虑物体的高度、宽度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

(2)画出正方体的具体结构,找准比例和透视结构。

(3)在形体基本准确的基础上,画出大体的明暗调子。

(4)继续从明暗交界线开始画,进一步塑造形体,注意暗部由反光形成的上重下轻的变化以及物体与背景的关系。

正方体的画法步骤如图2-43所示。

图2-43 《正方体》 李建生

2.锥体、球体组合的画法步骤

(1)分别用等腰三角形和正方形勾画出两个物体的基本形态,注意前后左右的位置及构图。

(2)画出球体和锥体的具体结构,找准比例和透视结构。

(3)从明暗交界线入手,用疏密相间的线条画出大体的明暗对比关系和背景色调。

(4)继续暗部的深入塑造,不断丰富中间层次和背景的色调,要画出球体和锥体的光滑质感。

锥体、球体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44所示。

图2-44 《锥体、球体组合》 孙响占

3.立方相关体、圆锥相关体组合的画法步骤

(1)注意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及比例,画出大体轮廓,找准倾斜线。

(2)找出明暗交界线和投影线,画出几何形体的内部轮廓和比例关系。当一个几何形体是由两个基本形体组合而成时,要分析其组合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与穿插关系。

(3)从色调最深的地方开始画起,按明暗深浅顺序画出几何形体大的明暗关系。

(4)加强明暗对比,深入塑造形体,画出丰富的中间层次及背景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立方相关体、圆锥相关体组合的画法步骤如图2-45所示。

图2-45 《立方相关体、圆锥相关体组合》 孙响占

4.苹果的画法步骤

(1)用铅笔轻轻地勾出对象的大概形体和位置。同时,要根据明暗关系、虚实的适当摆布,使构图既有节奏又有稳定的感觉。

(2)铺大调子,找到明暗交界线,区分物体的大体明暗,注意明暗关系在画面中的整体性,用整块明暗层次铺出画面大的明暗关系。

(3)深入刻画苹果的明暗、体面关系,注意线条组织排列,充分表现物体的块面感、层次感。把握空间关系,强调画面整体感和主体物的质感特征。

提示:苹果表面光滑,有明显的高光,固有色偏灰,明暗过渡渐变含蓄。可用较软的铅笔铺色调,再用较硬的铅笔深入刻画以表现苹果的质感。

苹果的画法步骤如图2-46所示。

5.玩具小熊的画法步骤

(1)用直线轻轻地把玩具小熊的位置确定下来,勾勒出物体的大致外形轮廓,注意比例和透视关系。

(2)比较部分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描绘出玩具小熊五官、手脚、衣服、鞋子等处的具体形态。

图2-46 《苹果》 郭玲玲

(3)运用线条的轻重、粗细、虚实进一步分析和表现物体的结构、形态。从明暗交界线画起,画出大体的明暗关系。

(4)从明暗对比最强烈的明暗交界线开始,逐步向反光部推进。然后画亮部,亮部则以半明部最为清晰、鲜明,应重点刻画。在表现时宜用清楚、肯定的笔触,但不要像背光部画得那样柔和。半明部是显示固有色最清楚的地方,可结合结构进行描绘。在深入刻画时,最易陷入局部和细节,应特别注意。

玩具小熊的画法步骤如图2-47所示。

6.瓷瓶土豆的画法步骤

(1)先确定瓷瓶、土豆各自的高宽比例和空间位置,然后用直线确定瓷瓶部分的比例位置,利用轴心线画准瓷瓶的外轮廓。

(2)确定瓷瓶与土豆的形体结构和透视关系,画出瓶口、瓶耳等细节。抓住明暗交界线,把大的明暗关系区分出来。

图2-47 《玩具小熊》 李建生

(3)在大体明暗关系确定后,进一步从明暗交界处开始深入刻画形体。画好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及亮部中间色的变化,同时处理好物体与背景的关系。

提示:深色陶瓷物体,高光与固有色形成强烈的反差。其暗部色调明度差异很小,要善于在有限的明度范围内,表现其明暗层次,表现高光要注意其位置、形状和明度。

瓷瓶与土豆的画法步骤如图2-48所示。

图2-48 《瓷瓶与土豆》 李建生

第五节 作品分析

图2-49、图2-50这两幅作品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这两幅作品的优点表现在作品采用三角形构图,重心稳定,主体突出,前后层次分明;着重从整体上把握每个石膏几何形体的形体特征、结构以及比例和透视关系;通过线条的虚实、轻重、粗细的变化,表达了形象的体感特征和空间状态。

图2-49 《石膏几何体》 韩树虎

图2-50 《石膏几何体》 韩树虎

《陶萃》(图2-51)这幅画集中表现各种形态的陶瓷罐。每个陶瓷罐都删减装饰纹理而强调外部和内部的结构线,而且按物体的放置位置去处理透视效果,物体之间还辅以光影明暗关系。这种由结构过渡到光影的表现方法是值得借鉴的。初学绘画的同学可选画中的局部进行临摹练习。

图2-51 《陶萃》 谢少勋

《静物》(图2-52)这幅作品,作者采用了线条为主的表现方法。线条的运用,恰到好处。作者理性地分析理解物象的形体结构、透视关系,形象准确、结构严谨;并且能够依据物象形体结构的转折关系,用线的轻重和虚实归纳、概括、简化明暗色调。

图2-52 《静物》 凡非

图2-53、图2-54这两幅作品是以明暗色调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明暗素描,在深入理解物象形体结构与组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比例、透视、色调及质感、量感等造型因素,注重形体体积的塑造和空间表现,突破二维空间的平面性而真实地再现具有三维特征的客观物象。

图2-53 《石膏几何体》 司徒锦

图2-54 《石膏几何体》 陈晓明

《静物》(图2-55)这幅作品静物的配置单纯,朴素厚重。主体物放置在黄金分割线附近,稳定突出黑、白、灰色块分布均衡,有变化而又统一;构图呈现出形式语言的美感特征;形体的塑造结实而富有力度,物象的质量感、空间感表现充分。

图2-55 《静物》 凡非

《静物》(图2-56)这幅作品注重形体的光影和画面空间的表现。通过对形体明暗的色调对比、高光与反光的强弱、轮廓线的虚实等的准确把握,将形体塑造的主次、强弱、虚实置于环境空间之中。色彩空间与形体空间的和谐统一,使形体塑造得到了真实、生动的表现。

图2-56 《静物》 裴丽羽

《壶罐组合》(图2-57)是一幅将线和明暗色调相结合而完成的静物写生。运用几何化归纳的原理对物象形体进行“简化”和“强化”的处理。简化形体的细节,强化形体的结构。不对物象明暗色调进行如实描绘,而是依据不同物象固有色的明度关系和物象形体结构与体面的转折关系,对明暗色调进行归纳概括,使明暗色调服从并强化形体结构和体积表现。

图2-57 《壶罐组合》 董春雷

作业练习

1.结构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作业两幅,静物写生作业两幅。

2.明暗素描石膏几何形体写生作业两幅,静物写生作业两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