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丛

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丛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此,书院与教育、学术结合,形成魅力无限的文化人格特征,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与理学一体化的书院,等视为官学,受到重视,书院建设者队伍中,既有汉人南人,也有蒙古人与色目人,因此而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说法。据统计,元代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的唐宋旧院,总数达到408所。

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书院传统与未来发展论丛

一、书院弦歌千年,历史悠久

书院产生于唐代,其起源有官、民两途。民间书院源出于读书人个人的书斋。与书斋不同的是,它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活动的场所,儒生、道士、和尚等皆可出入其间。由私密而公众,这是书斋与书院的分野。官府的丽正、集贤书院,由朝廷整理图书典籍的机构脱胎而来,其主要职责《唐六典》记作:“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征求焉。”以学术文化事业为主,而无具体的政务,这就是作为官府的书院与一般政府职能部门的区别所在。官府书院有着将千百年国家藏书、校书、修书及由此而辨彰学术的经验传输给新生的书院组织的桥梁作用。从此以后,书院同时拥有了民办和官办的传统,在民间和官府这两大力量体系的交相影响之下,开始了其千年发展历程。

唐五代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书院只有70余所,在中国书院发展史上,还只能算作起始阶段,但后世书院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能在这里找到源头。读书人在其中藏书读书,校勘典籍,问学讲书,游宴会友,吟诗作文,交流学术,教学授受,讨论政治,关心时局,探究经史,研究著述等,承担起改造、更新、传递华夏文明的重担。由此可知,书院作为一种崭新而重要的文化教育组织已经初具形态。

两宋时代,那些从门阀制度下解放出来的读书人,挟开拓万古心胸之豪气,凭借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繁荣,依靠印刷技术进步带来的丰富藏书,纵贯古今,横论百家,将我国古代的学术文化事业推进到了一个空前发达的黄金时期。其间,书院受到大家重视,创建711所,可谓多矣。南北宋书院的发展各有特点,北宋以“天下四大书院”为代表,强化的是教育教学功能,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得到社会的认同;张拭、朱熹吕祖谦陆九渊在“南宋四大书院”的讲学,带来了学术的繁荣昌盛,使学术与书院的一体化得以完成;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通行天下,更有典范作用。从此,书院与教育、学术结合,形成魅力无限的文化人格特征,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www.xing528.com)

元代虽然为金戈铁马的蒙古贵族统治时期,但对儒家文化有着应有的尊重。程朱理学科举制度结合之后,被正式确立为官方正统。与理学一体化的书院,等视为官学,受到重视,书院建设者队伍中,既有汉人南人,也有蒙古人与色目人,因此而有“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说法。据统计,元代创建书院296所,加上修复的唐宋旧院,总数达到408所。在书院的发展史上,元代的最大贡献是,弥补辽金时代的缺憾,将书院和理学一起推广到北方地区,缩短了新形势下形成的南北文化差距。

在书院发展史上,明代承前启后,地位十分重要。虽然前期有过将近百年的沉寂,但在和王湛之学重新结合以后,带着冲决长久压抑的力量,书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量增加,总数达到2000所左右,其中新创建的就有1699所。其分布,总体上是由先进发达地区向边远落后地区推进,读书种子已经撒向神州边陲和发达省份的穷野之地,这标志着书院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推广阶段。更有甚者,乘学术辉煌之势的读书人,不仅涉足地方文化建设,在民间规范百姓,移风易俗,使书院具有了平民化特色,而且以同志相尚,品评人物,讽议朝政,使书院又具有了社团化的倾向。当然,书院输出到朝鲜,更是这个时期的亮点。

普及和流变是清代书院的最大特点。由于官民两种力量的共同努力,书院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新建书院4961所,修复前朝旧有书院875所,总数达到5836所,基本普及城乡。从雍正年间省会书院的建立开始,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各级官办书院成为全国各地大小不等的学术教育中心。民间则主要致力于乡村、家族书院的建设,承担着普及文化知识的基础教育任务。道光以降,面对随大炮战舰冲入国门的西方文化,书院努力应对,在内容和形式经过改造后,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终于形成了新式书院,是为积极的变革。而另一方面,科举的诱惑力太大,书院不分官办民办,大多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这是消极的流变,它影响并最终断送了书院的改革。其间新出现的教会书院、华侨书院,以交融中西、联系中外而应受到特别的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