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西陵:探索中国陵寝建筑的瑰宝

清西陵:探索中国陵寝建筑的瑰宝

时间:2023-12-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1月9日,清西陵又以它良好的自然环境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清西陵于1961年3月4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成立文保所。在对清西陵建筑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亦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最具特色的例证。

清西陵:探索中国陵寝建筑的瑰宝

3.清西陵的特点

清西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系最为完整、保存最为完好的帝王陵墓建筑群。陵区内外现有古松1.3万余株,幼松20余万株,构成华北平原最大面积的古松林。清西陵有古老的人文建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以它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此,清西陵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财富。2001年1月9日,清西陵又以它良好的自然环境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

清西陵所以有如此殊荣,是因为它具备以下特点:

(1)清西陵所有建筑品种齐全。

清西陵建有皇帝陵4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3座,王爷园寝2座,公主园寝、阿哥园寝、行宫、永福寺各1座,是清代所有陵寝建筑群中品种最齐全的陵园,并且目前保存都比较完好。

(2)真实性和完整性。

清西陵于1961年3月4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成立文保所。在历年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即尽最大努力保存文物的真实性)的原则,以确凿文献和档案资料为依据,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从主体建筑、大木结构、规制、甚至连门窗格扇等都保持原状,成为修缮、参观清代陵寝的样本。在对清西陵建筑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亦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1.3万余株古松柏林的完好保存又是清西陵环境风貌的真实写照。因此,从整体上看,清西陵这处古建筑群较好地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3)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最具特色的例证。

清西陵有405座古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妃陵寝建筑样式修筑而成,它依据清宫式作法,在严格遵循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大红门石牌坊一改历代皇家陵寝设一架的规制而增加至3架,在用料工艺上更细腻、精美。道光帝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清陵其他油饰彩画作法,采用在原木上以蜡涂烫,壮美绝伦。陵寝建筑裁撤石像生、圣德神功碑亭、方城、明楼等建筑,以牌坊门代替3座琉璃门,形成了小巧玲珑的新模式。昌西陵罗圈墙及宝顶前神道产生回音效果,隆恩殿内独有的丹凤彩画,又成为中国陵寝建筑的一个特殊例证。

(4)清西陵是一件精美的艺术杰作。(www.xing528.com)

清西陵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其建筑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在中国皇家陵寝建筑中绝无仅有。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的“风水”观,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帝陵。泰陵前三架精美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构成西陵的总门户。昌陵建筑与泰陵规制相同,但其隆恩殿内以花斑石墁地非常独特,有“满堂宝石”之誉。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1318条形态各异的蟠龙和游龙。崇陵殿宇木构架均为铜铁木,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地宫内的石雕像无比精美。永福寺、行宫、亲王和公主园寝则是清陵建筑中完好保存的珍品。所有大木结构、斗拱、石雕、木雕完善的排水系统等,做工细腻、精美,是雕刻艺术的精品。整个清西陵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实为陵寝古建筑中的精美杰作。

(5)清西陵是清朝从盛世走向衰亡的历史见证。

清西陵四座帝陵及附属陵寝的建筑无论在规模和形制上,都反映了清王朝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泰陵、昌陵完整宏伟的陵寝规模,反映了清王朝鼎盛时期的辉煌。慕陵建筑的裁减、崇陵陵寝规制的缩小,真实地记录了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亡,由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轨迹。末代皇帝溥仪的寝宫由于清王朝的推翻而被终止,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结束的实物例证。

(6)清西陵是中国陵寝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

陵寝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陵寝的规制因受当时社会思想、经济实力、帝王意识、审美标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各具特色。西周以前,多为木椁大墓,地面不封不树。秦汉时期的帝王陵寝,封土形状多为覆斗式,并以营建豪华坟室和堆筑高大封土为特色。唐朝陵寝,因山为陵,在山腰开凿墓室,展现了大唐盛世的风貌。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因战争频仍,国力颓弱,陵寝规制相对缩减。元朝帝王死后,则实行深葬,地表不留任何痕迹。中国古代陵寝的发展经过这一段近四百年的低潮之后,开始进入一个辉煌时期——明清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对前代陵寝制度做了重大改革:将覆斗式封土改为圆式宝顶,增加祭典设施,改方形院落为多进长方形院落,创立了一个崭新的陵寝制度。清代陵寝不仅承袭明代陵制,而且做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从而把中国古代陵寝营建活动推向了最高的顶峰。首先,清代陵寝更加注重环境质量,不仅要对水文、地质、气候等诸因素进行严格的考察,而且更注重山川形势,要求所选择的环境能够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其次,清代陵寝更加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建筑序列配制上与周围的山川形势互相呼应,以营造一个合乎理想的陵寝氛围。其三,清代陵寝更加注重建筑质量,不仅坚固完整,而且富丽堂皇。作为清代帝王陵园之一的清西陵在以上几个方面表现十分突出,是清代陵寝的杰出代表。

(7)清西陵是“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天人合一”宇宙观的杰出代表。

雍正皇帝首辟西陵陵区时,将陵址选定在易州境内的太平峪。这里北面有连绵起伏的永宁山,如巨龙横卧中原,是陵寝的屏障和靠山;南面有形态端庄的元宝山,天然陵口东西华盖山,东西两侧有九龙山、九凤山作为环护左右的低岭,北易水河从陵区蜿蜒流过,这里是“集天下秀美之大成,合阴阳适宜之形制”。这样的自然环境是历代帝王刻意追求的完美佳境。清西陵是大规模的人工建造物与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序结合在一起的伟大的例子。

(8)清西陵是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和等级制度的不朽载体

清西陵按照封建社会典章制度设计、布局、施工,将人的精神融铸于大自然之中,造成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之意,所有帝、后陵寝在建筑规模和建筑质量上,力求做到恢宏、壮观、精美,以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炫耀皇家的气派和威严,从而成为皇权物化的表征。所有妃、王爷、公主、阿哥园寝不仅规模较小,且色彩有别(帝、后陵寝建筑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妃、王爷园寝用绿色琉璃瓦覆盖,公主、阿哥园寝用黑瓦覆盖),等级较低。这些差异,是中国等级观念这一传统文化的充分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