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9年的历史回顾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2009年的历史回顾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9岁末感言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时,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惨剧,以及随之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2008年到2009年经历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则具有历史转折点的重大意义。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店,竟会在2008年9月轰然倒塌。美国人民要求改变。作为这种变化的一个象征,是今年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了两次的二十国集团峰会。

2009年的历史回顾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2009岁末感言

未来的历史学家回顾21世纪时,想到的第一件事肯定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惨剧,以及随之发生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那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而2008年到2009年经历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则具有历史转折点的重大意义。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均发生了多少有点儿出人意料的巨大变化,从而为今后的世界潮流定下了方向。

新自由主义”患的是制度病

人们都感到,当今世界变得真快。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店,竟会在2008年9月轰然倒塌。仅仅几年的不负责任的次贷风险,竟然会引起海啸,给了正在金融市场上狂欢的人当头一棒,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可以驾驭危机的神话随之破产。

关于金融危机的原因人们已经讨论得很多,其中大家公认的一条就是一小批金融家的贪婪。对于他们来说,费心费力创办个企业,凭好产品挣钱,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如果敲敲键盘便财源滚滚,岂非人间至乐?所以日本著名企业家盛田昭夫在1989年写的一本书里说:“如今美国人通过资金运作,将钱倒来倒去挣钱,而不是创造和生产有实际价值的商品。我们关注未来10年的企业,而你们(美国人)似乎只关心10分钟之后的利润。”盛田昭夫是索尼公司的创办人,他的这番言论一度被认为“跟不上时代潮流”。今天读来,则不能不佩服他的先见之明。

给西方带来灾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说白了就是要放松对市场的一切管制,让会赚钱的能人放手赚钱。它的大行其道,若从英国撒切尔夫人1979年5月3日当选首相算起,足足30年了。想当年,她在当选之日说:“英国民众放弃了社会主义,30年的实验彻底失败了——他们(英国人)准备尝试别的东西。”且不说英国之前实行的是不是社会主义,撒切尔夫人的主张是“私有化、解除管控、减税、取消外汇管制、打击工会权力,赞美创造财富而非分配财富”。这是英国《金融时报》4月28日文章的概括。然而,30年又过去了,该报说这是又一个“30年的实验彻底失败了”。里根总统比撒切尔夫人当首相晚一年半,执行的是同样的政策,当然,也是同样的结局。这不能不使人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叹。

资本主义病了。这可不是“偶感风寒”。据统计,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18世纪每隔70年才有一次;在19世纪缩短为20至30年;到20世纪则为8至14年;而21世纪才开始不到10年,就已经发生两次了。这已经不是一种能痊愈的病,而是制度病。

美国著名法学家、联邦法官理查德·波斯纳在其新著《资本主义的失败:2008年危机让我们走进萧条》一书中说:“他们(指西方领导人)既不是骗子也不是傻瓜,他们犯的错误是制度性的错误,而低利率和缺乏市场监控等外在因素恰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人民要求改变。奥巴马在竞选中高呼改变。他当选后不是不想改变。遗憾的是,选民看到,哪怕奥巴马只是想要限制一下华尔街巨头的高薪和巨奖都做不到。难怪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尼尔·弗格森写了下面这段气话:“让危机中的失败者极度气愤的是,现在对小债务人有一套法律,对大债务人则是另一套法律。如果你失业了,支付不了1500美元的月供,没人打算救你。但花旗银行集团可以亏损277亿美元(去年他们就亏了那么多),却可以指望联邦政府拨给它450亿美元。”

“二十国集团”代表着新方向

这是常识:经济变了政治不可能不跟着变。美国独霸世界的梦想已破灭了,一个多极化的新时代正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

作为这种变化的一个象征,是今年在伦敦和匹兹堡举行了两次的二十国集团峰会。这二十国中,有包括原来“G7”的10个发达国家,还有10个代表各洲的发展中国家。他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决定如何在金融海啸中拯救世界。法国《费加罗报》4月5日的文章说:“二十国集团峰会还给世界各国重新排了座次,勾勒出了多极化的国际格局,美国和西方不再拥有垄断地位。”它还说:“伦敦峰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它象征着世界西方化的终结和多边格局的出现。20世纪初以来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它将变成一个相对强国。”

英国外交大臣戴维·米利班德在会后不久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称中国为“不可或缺的力量”,他说:“环顾二十国领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中国讲话,所有人倾听。”奥巴马在谈到这次会议时也同记者开玩笑说:“如果只有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房间内坐下来喝着白兰地,协商就比较简单了。”《纽约时报》4月8日的文章说,此话说明“奥巴马欢迎中国、印度、巴西以及其他国家在决定世界经济进程方面发挥核心和永久性作用”。

世道真是变了。究其原因,不由得想起西方的一句谚语:“上帝要谁灭亡,必先叫他疯狂。”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开始,西方,特别是美国一些人着实狂了十多年。在他们看来,历史终结了,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必然很快一统天下了。对于他们的眼中钉,压得服的压服,压不服的干脆打服。于是美国借“9·11”之机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再加上所谓的“颜色革命”,一时气势汹汹,黑云滚滚。而这一切都是在“推行民主”的口号下进行的。(www.xing528.com)

与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相对称,美国政治上有一帮“新保守主义”者,他们真的很狂。“共和党人像患了狂犬病的疯狗一样在美国朝野乱咬人,对待事实就像对待垃圾。”不要误会,这不是笔者的苛评,出于礼貌,是不会用这种字眼的。这引自颇有影响的美国《外交》双月刊今年5月至6月一期刊登的一篇文章,作者是美国外交学会名誉会长莱斯利·盖尔布。他告诉大家,美国当时弥漫着一种发烧般的“理想”,存在着逼人强硬的政治生态。当时美国学者中“很少有人愿意显得不够强硬,因而冒着不被邀请参加下次会议的风险”。华盛顿专业人士经常“私下悲叹”,你是保守派和鹰派,即使你错了,下台了,在右翼智囊机构里,会为你保留一个职位。而唱反调的人,对不起,请考虑一下明年还会不会续聘。美国人不是信誓旦旦地要捍卫“言论自由”吗?当心,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这样傲慢下去不行了,于是,美国换了一位总统。奥巴马的形象与小布什反差很大。他9月23日借联合国大会的讲坛对全世界说:“民主不能从外部强加给一个国家。每个国家都应当寻找自己的道路,没有一条路是尽善尽美的。每个国家都将沿着发源于本民族文化的道路前进,过去美国民主宣传常常选择性过强。”据报道,他的话引发了会场的热烈气氛。但愿这不是奥巴马一个人的愿望。现在右派已经在指责奥巴马“太软弱”了。难怪人们是这样理解他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这是鼓励他做好,而不是奖励他已经做好了。

“普世价值观”并非是万能药

人的思想从哪里来?归根到底,是从实践中来。西方世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形成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那是资产阶级从国王和教会手中争来的权利,他们可以自由地做生意赚钱,在市场机制下享受平等,用博爱的观念缓和社会矛盾。但是,富人与穷人,厂主与工人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平等与博爱。现在西方一些人以这些为口号,目的是要干涉别国内政,达到控制你、剥削你的目的,这些,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明白了。

德国欧亚杂志》2009年3月号刊登鲁道夫·马雷施的文章说,直到工业革命前,亚洲为全球国民生产总值贡献了近70%,而西欧贡献的比例充其量只有10%。当年英国人眼红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没有东西来交换,于是运来了鸦片。中国人禁毒,他们说你反对“贸易自由”,发动了战争。

该文看到中国在当前金融危机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感慨地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前提下,没有理由将自由民主制度神圣化。只要到过亚洲城市就会感觉到,亚洲人不再觉得自己不如甚至要听命于西方。新世界——后美国时代——已经令人赞叹。”

金融危机这个现实迫使人们思考。日本《文艺春秋》2009年5月号刊登企业家神谷秀树的文章说:“所有人都对这种被华尔街牵着鼻子走的‘贪婪资本主义’(比尔·盖茨称之为‘回报富人的资本主义’)束手无策,没人指望它会复兴。人们已经开始扪心自问,什么样的社会才是能够让我们幸福的社会?这就需要树立起建立新的经济社会所需要的价值观。”

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3月11日刊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理查德·莱亚德的文章说:“我们必须停止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创建一个更人道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类体验的质量才是评判标准。”“人类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混合体,但通常而言,相互帮助比勾心斗角让人感觉更好。”

这样谈论价值观的言论很多,不必一一列举了。危机带来苦难,但也带来清醒。越来越多的人感悟到,不能让人类和地球毁于贪婪,空洞地喊喊“自由、平等、民主”无济于事,重要的是如何在本国的实际条件下一步步地去实现这些美好的东西。中国人是很讲实际的,所以也很有主见。

听惯了批评的中国人,近来却听到了不少表扬,有些甚至有溢美之嫌,例如“G2”之类的说法,使人不敢领受。不管怎么说,风向是有点儿变了。如果西方觉得东方有什么好的,愿意学一学,当然是好事,毋庸讳言,东方已经向西方学了近200年了,互相学习总比“热战”和“冷战”好。美国人说要与我们“同舟共济”,当然很好。不过,我们还是要事先说一句:不要在有海啸时想到“同舟共济”,等到风浪稍平,又想把别人推下水去。不要嘴上说欢迎海峡两岸走向和解,却又暗中阻挠和平进程和向台湾出售武器。不要嘴上说不强行推进“民主”,却又通过“国家民主捐赠基金会”干些勾当。不要公开宣布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却在“藏独”和“疆独”问题上耍些花招。不要一方面反恐,另一方面对针对中国的恐怖主义采取双重标准。“听其言,观其行”,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也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时届岁末,感慨良多。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人民还在受苦,几个热点问题仍难以解决,但世界局势的变化,总的来说,对世界人民有利,对中国人民有利。但有一个哲理要牢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都不是直线前进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古老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在欢欣中(今年是共和国第一个甲子大庆)保持冷静,在高速调控步伐,在毁誉中保持清醒。

2009年12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