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揭秘地下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揭秘地下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并出版了处女诗集《心事》。1987年与其他人组织了“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出版刊物《幸存者》。目前见到的只有《三月与末日》和《白洋淀》残篇。1978年12月,由北岛、芒克和黄锐等人主编的《今天》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诗人之间流传,后来以蜡纸油印的形式出版,1980年被有关部门停刊,前后共出了9期。黄翔等贵州诗人与北京“今天派”诗人南北呼应,在诗坛形成热烈的气势。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揭秘地下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70年代中期,在距北京不远的河北保定境内的白洋淀,聚集着几位北京的知青,他们开始秘密的诗歌写作。他们主要有芒克(姜世伟)、根子(岳重)和多多(栗世征)(注:芒克(1950—),原名姜世伟,生于沈阳,1956年全家迁到北京市。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淀插队。1978年与北岛共同创办文学刊物《今天》,并出版了处女诗集《心事》。1987年与其他人组织了“幸存者诗歌俱乐部”,并出版刊物《幸存者》。目前居住在北京。诗集有《阳光中的向日葵》(1988)、《芒克诗选》(1989)等。)(注:多多(1951—),生于北京,1969年到白洋淀插队,后来调到《农民日报》工作。1972年开始写诗,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9年出国,旅居荷兰15年,现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著有《多多诗选》(2005)等。)(注:根子(1950—),1969年赴白洋淀插队。1971—1972年间,写有《三月与末日》、《白洋淀》、《橘红色的雾》、《深渊上的桥》等八首长诗。目前见到的只有《三月与末日》和《白洋淀》残篇。1973年夏天,因写诗受到有关部门的审查,停止了写作。),都来自北京三中,圈子中还有几位来自四中的知青,例如北岛就是其中之一。白洋淀成为来自北京的那些爱好文学和开始独立思考的青年们的暂时聚集地,也成为中国新时期诗歌的发源地。那时写诗,尤其是写这类试图表达个人情绪和思想的诗是有风险的,他们以秘密的形式写作并交流,使白洋淀成为一个艺术圣殿。芒克那时的作品有《十月的献诗》、《心事》、《阳光中的向日葵》、《一个死去的白天》等,这些诗表现了在当时的压抑环境中,青年人对心灵自由的渴望,“那冷酷而又伟大的想象/是你在改造着我们生活的荒凉”;他的《天空》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太阳升起来/天空——这血淋淋的盾牌。”芒克的诗明朗透彻,却又有一种不屈的热情流宕于其中。根子的作品留下的较少,后来转向演唱,以他雄浑的男低音去实现理想。多多现在可以看到的作品有《陈述》、《手艺》、《教诲》、《北方闲置的田野有一张犁让人疼痛》等。多多的诗包含更多的抽象思想,在当时显得玄奥而引人深思,他把对现实的质疑转化为对外部世界的普遍本质的追问,同时,已经注意到把诗的形式变化与意义的复杂性表现相联系。

那个时期,像他们这样的诗人,大都带有叛逆思想,与当时整体上还是相当禁锢的气氛相悖离,写诗是表达他们对文学的虔诚爱好,也是他们思考现实的方式。这种状况,造成他们的诗与当时占据权威地位的诗风大相径庭,他们的诗大量运用比喻,以隐晦的方式表达思想和超越现实的情感。这使得他们的诗大都在艺术上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具有真挚的个人感受,另一方面又显得隐晦曲折。

1978年12月,由北岛、芒克和黄锐等人主编的《今天》以手抄本的形式在诗人之间流传,后来以蜡纸油印的形式出版,1980年被有关部门停刊,前后共出了9期。《今天》除刊登诗外,同时发表译诗、小说和评论文章。主要撰稿人都是后来朦胧诗的中坚分子:北岛、顾城江河舒婷、芒克、多多、严力、万之、赵一凡、林莽、方含等人。白洋淀派演变为“今天派”,标志着中国新诗正在酝酿着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今天》创刊号《致读者》中,北岛写道:“今天,当人们重新抬起眼睛的时候,不再仅仅用一处纵的眼光停留在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上,而开始用一种横的眼光来环视周围的地平线了。”北岛宣称:四·五运动“标志着一个新的诗的时代的开始。这一时代必将确立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并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自由精神的理解”(注:参见《今天》创刊号。四·五运动指的是1976年4月5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发生的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活动,当时掌权的“四人帮”把这场运动定性为反革命活动,参与者多被逮捕入狱。1976年秋天“四人帮”倒台后,有关部门给予平反,并给予了肯定性的评价。)。与有人指责他们“逃避现实”的说法恰恰相反,这一代诗人对民族命运、个人责任有强烈的关注,这也正是他们刊物命名的根据。北岛满怀激情地写道:这代人的诗“植根于过去古老的沃土里,植根于为之而生,为之而死的信念中。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尚且遥远,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讲,今天,只有今天!”这些浸含个人声音的诗歌,经历文学界的激烈争论,变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朦胧诗运动。(www.xing528.com)

值得提到的是,北京的“今天派”也曾受到贵州的黄翔(注:黄翔(1941—),湖南省桂东县人。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9年被单位除名,“文革”后多次被监禁。1993年黄翔首次应邀访美,现居住于美国匹兹堡市。作品有诗文选集《黄翔——狂饮不醉的兽形》、文论集《锋芒毕露的伤口》等。)等人的影响。1978年10月10日,黄翔等几位贵州诗人抵达北京,在闹市区王府井张贴诗歌大字报火神交响曲》,之后,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又两次进京张贴诗歌及大字报,引起强烈反响。他第三次进京带来了他的爱情组诗《我的奏鸣曲》、《青春,听我唱一支绝望的歌》。黄翔等贵州诗人与北京“今天派”诗人南北呼应,在诗坛形成热烈的气势。当时全国各地有一百多个社团,活跃分子都纷纷进京,在北京形成一股热潮。黄翔后来几经波折,生活极不安定,在中国诗坛被排除于正统的诗歌历史之外。1998年,黄的诗集《狂饮不醉的兽形》在美国出版,再度引起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