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行情结:营业所主任心系贫瘠土地

农行情结:营业所主任心系贫瘠土地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营业所主任的农行情结马贵贤是农行定西市安定区城关营业所的主任。到第四年后半年,由于香泉营业所的主任要调到城区,他就负责了这一块的业务。从2004到现在,就担任了城关营业所的主任。在农行期间,他得到过各级行的奖励。那一次他们到北京后,农行的项董事长就亲自见了他们一行,很是热情。

农行情结:营业所主任心系贫瘠土地

一个营业所主任的农行情结

马贵贤是农行定西市安定区城关营业所的主任。作为最边远基层的农行负责人,马贵贤主任曾见过北京的项俊波董事长。他的一些人生经历引起了我们的浓厚兴趣。

马主任生于1960年5月20日,老家在定西的香泉,父亲是当地的一个阿訇,有着良好的群众影响。

1979年,他从当地高中毕业后,就到村学当了社请教师。8年后遇到了一次转正的机会,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教师,他被破格转正。当时他们乡上只转正了两个。转正后的马贵贤当上了小学的校长。

马贵贤在说去北京见项行长的情景

那年农行要从当地调人,大家就推荐学校的另一个人去,但那人由于年龄大,没有调成。农行的人就过来动员他,说你对当地情况较熟,和老百姓和谐,如果愿意做农行工作,就换个环境到农行干干?

他就这样来到农行,先后当了两年出纳,然后是三年会计。到第四年后半年,由于香泉营业所的主任要调到城区,他就负责了这一块的业务。

香泉是全市农行撤得最迟的一个网点,主要是因为那个地方是定西的水川区,农民生活条件相对可以,信贷质量比较高;当地少数民族的诚信意识好,同时受到宗教约束,在潜意识里欠人的账不还是不行的。尤其是年龄大点的回民,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马贵贤一直工作到2002年,由于农行体制改革,对下面的点进行撤并,当时就叫绩效网点撤并。香泉网点一撤,他就调到了城里。

他先在当时的安定支行信贷部干了两年。从2004到现在,就担任了城关营业所的主任。在农行期间,他得到过各级行的奖励。

马主任有时候还对儿子说:“老子挣的奖多,如果你以后能挣来我的一半就成了”。定西县支行、市分行领导调换频繁,不管领导是谁,对他的工作都是认可的。到去年,他还被评上了全国业务先进个人。这也是定西农行的唯一。

9月份,他和周占斌行长,安定区的李旺泽书记,马铃薯协会的杨维国一同到总行做汇报。那一次他们到北京后,农行的项董事长就亲自见了他们一行,很是热情。马贵贤就服务“三农”情况向董事长汇报。他激动地说:“我是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作为最基层网点主任,见到我们最大的领导项董事长……”

马贵贤印象中的项董事长平易近人,对基层行的信贷人员很理解。董事长握着马贵贤的手说,北京的信贷人员是喝着咖啡、穿着皮鞋搞业务,你们基层行的信贷人员是皮鞋换草鞋,土一身泥一身地服务“三农”。董事长对员工的辛勤付出这么理解,令他感动。

当时项董事长还说了全国农行的情况。提到温家宝总理多次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总理是站在高角度说这句话的,他作为基层的员工,也深深体会到在经济发展较慢的情况下,尤其是像定西一样的贫困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一年辛辛苦苦地经营,还受自然环境的挑战,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挑战,多少有志建设乡村的青年,由于没有资金,就一直在那里转圈圈。他更感到,农民的发展确实值得他们农行帮助。

项董事长说,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责无旁贷的责任。董事长很赏识定西的试点工作,说对全国农行做出了贡献。定西在全国做得好,他就将“多户联保”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走到哪里,他都说定西是一个很贫瘠的地方,服务“三农”已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了。

服务“三农”,我们是排头兵

马主任说,其实定西农行人这几年的工作,都是在加班加点、走村串户中完成的。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没有去过的地方都去过了,没有见的情况都看见了。他们听到老百姓的声音是各方面的,有生产、生活、孩子上学等方面的困难。越到乡下,越就感到农民的苦处。当他们将“惠农卡”、惠农贷款送到田间地头,坐在他们炕上的小桌子上填表、按指印的时候,从老百姓的笑脸中就感觉到他们的温暖。尽管目前农行在宣传少、人员少的情况下,在很短时间内把所有服务“三农”的事情办好,还达不到要求。但从目前做的事情来看,感觉到农民很满意。发卡、贷款授信还在有条不紊地进行。(www.xing528.com)

也有许多在柜台上体会不到的情况。一下去,就体会到农民确实融资难,贷款难。他们就通过发卡、通过电视进行宣传,让农民对农业银行有了进一步了解。农民们说我们农民的银行又回来了。尽管目前业务量还不是太大,距广大农民的需求还比较远,但大家有信心,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当然在发“惠农卡”的过程中,农民在认识上还存在好些问题,比如就要问你:发的这些卡是干啥的?农行的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从信贷人员的收入上,除了1000多元的基本工资外,其余的都与经营的产品挂钩。如城市业务,今天出去做两个网银,能挣10元。到农村去的话,由于计算机等不常用,就不能推销网银,营销的产品就很少,只有贷款扶持,这样就影响到信贷人员的收入。到农村,工作人员还得手把手地教“惠农卡”怎样用,能贷多少的款,从技术上说一下。城市业务贷1万元有900元的利息收入,而农村贷1万元只有600元的利息收入,主要是“三农”业务利率低。

从贷款归还方面,城市业务是按月结息,利息收入可以再次放出后赚钱,而农户贷款一般是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员工下去后还要进村到户,对农民家庭不一定一次掌握到实际情况。只通过村干部、镇干部,也了解得不是太实际;还存在路途远的问题,一个村子多次去转,没有时间也没有人力。目前农村的民宅就值一二十万元,但从法律上看,不能进行登记。

目前,他们在做的过程中,尽量是想客户所想,依客户担保方式的方便进行。就像近几年在洋芋、大宗农产品的购销上,就采取将洋芋、汽车、储藏窖作抵押,在工商部门办理登记,目的就是及时将洋芋运出去。农产品是有时间的,如果抠得紧了,就支持不到位,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就只能烂掉。或者时间越长,价格就越低了。

上面领导也在三令五申地讲,在“三农”问题上,要积极,要主动,要做到位。农行在管理上也比较严,在贷款时要对行里进行“四包”承诺。行里每次分任务,要求贷款授信率达到多少,“惠农卡”覆盖率要达到多少。

关于农村业务,他们也算了详细的账。他这个辖区内有将近1万多农户, 1万多户中,60%、70%的都有信贷需求。对银行来说,农户有些住在东面,有些住在西面,不是天天都能见上。不如那些个体户,随便就能见到经营情况,如果贷款利息迟交了几天,就会问一些原因。千家万户的农民就不可能做得这样细。还有收入,城市客户有15户就能够盈利,农村要300多户才成实现盈利,相比较来说,农户的风险还是比较大。作为最贫困地区的定西,主要是农村区域,十年九旱,农作物也是卖不上钱。如去年、前年的洋芋好,一家能赚三四万元。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有好多淀粉厂生产的淀粉卖不出去,几百吨白花花的淀粉压着,就是卖不成钱。对农户来说,由于受雹灾、旱灾等,收入不稳定。城市业务,用房产、土地抵押的,风险就比较低。同时城里面的个体工商户的投资,贷10万元,至少有20万元的投入,有底子。在农村,有些农户只有个人周转,按资产负债比例等相关规定,还是达不到要求。从管理上,从农业银行商业化经营上看,营销“三农”客户,成本就比较高,需要的人也多。目前农行的客户经理少,既要营销城市业务保吃饭,又要经营“三农”业务这一块搞服务,理论上讲,有矛盾。但300多户客户,如果营销好了,你获得的社会效益相对就大。300多户客户发展了,存款、消费刷卡、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业务就发展了,300多户客户肯定也会大于城市业务的收益,中间业务也就有一定收入。农业银行以后要成为全国零售业务的大行,要实现这一点,其着眼点也就是农民。全国有2亿农户,如果每户有一笔哪怕是几毛钱收入的业务,对农行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数字。如果这块业务做好了,对国家来说也是做了很大的贡献,农行的利益也就很丰厚。就像项董事长说的,农民的问题解决了,全社会的大问题也就解决了。

大家常说,搞不好公司业务没饭吃!现在可以说,搞不好农村业务更没饭吃。现在要的是占领农村市场,发展零售业务,包括惠农卡、惠农贷款、小额农户贷款、助学贷款,也都属于零售业务。小额农户贷款是更普遍的零售业务。农行业务的发展,更离不开这些业务的发展。业务发展了,占领了市场,我们的各项业务也就上去了。

“三农”业务的拓展,事实上对今后农行业务的发展很有帮助。项董事长常讲,要搞蓝海战略。蓝海战略,就是扩大自己的地盘。在城市业务中,工、农、中、建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都很拥挤,争吃抢喝。定西农村这一块业务,比较贫瘠,比较薄弱。农行是3000到50000元,可以通过3户以上联保。5户联保,组长对一起的4户盯着。对赌博、不按贷款用途使用的,可以及时向农行通知,在第一时间可以做些工作,这些钱应该怎样花,怎样用,可以做些指导。对不按信贷政策使用的,可以要求提前还掉。在目前农行人员比较少的情况下,对他们也是一种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安定的口比口、内官、城关、南川、中华路等网点进行了服务范围分工。其中南川原来是个小网点,现在成了一个综合性分理处,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一些洋芋大户。中华路办事处主要的服务对象是附近的农户。现在那些村社由谁管辖,责任就明确了,一直分到村、社、户。员工的工作很辛苦,农民白天做事,晚上才回到家。他们就和队长联系,队长在喇叭里喊一下,大家到户数集中的家里一坐,办理贷款授信,问一些情况,做很多工作。有些地方车去不了,他们就步行,或者坐村上干部骑的摩托车。有些地方吃的、住的都不方便,他们就坚持去做这些工作,任劳任怨。通过试点,“三农”客户越来越多。现在乡下发“低保”的,都是通过他们的卡发的。这些低端客户,也就是原来说的“散、小、差”客户,原来对他们来说是个包袱,现在回过头来看,“散、小、差”客户是他们客户主流的一部分。通过最近一段时间工作,发现他们对银行来说是有益处的,业务很有做头。

虽然这些客户可能就将一些大客户挤跑了,因为大客户也要排队,提上一包钱,等不住。作为银行,看到大客户提上一包钱,心里也很爱,他们的业务数字就累计比较大。但是老百姓领一百几十块钱的低保,今天就要买面了,就要过生活了,感觉到也应该优先,感觉到也很矛盾。自己作为农业银行的员工,作为农业银行的网点负责人,就应该响应上级行的政策,做一些情理之中的事。服务“三农”,目前困难多,但以后慢慢会是大家业务的主流。当工、农、中、建将大的这一部分业务开发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回头来开展农村这一块业务,农行却早走了一步,早占了,也有优越的一面。

在工作中,马贵贤特别关注农民孩子的上学。这可能与他以前做过8年的社请老师有关。对农民娃娃上学,看到少数名族地区对教育不重视,他就一个一个地去叫,让娃娃念点书。那时候他还没想过让娃娃念更多的书,挣更多的钱,只是出门了总会认识男女厕所,总会认识清真馆子,吃清真的饭嘛。他们回民以前有个笑话,说有一个回民看见“清汤面”的牌子,只认识“清”字,以为是清真馆子,就进去吃了。现在经济发展了,回民娃娃念了书的,就能在外面做生意。定西大部分乡镇有清真馆子,他们庄里有弟兄两个,在海南开餐馆,开得火热,几年就有200万的资产。回来后对他说,是你马老师当时教我写字了,才能在外面做生意,还是学了点的好。

以前,“惠农卡”贷款只用于种、养、加等,现在可以用于个人生产经营,也可以用于孩子上学。最近几次调研,大家都觉得农户贷款的周期应长一点。像助学贷款,如上的是本科,至少要4年才能毕业。反过来说,农村供大学生娃娃多的,就成了困难户。孩子上学一年1万元,农村一般有两个孩子,年龄跟得又比较紧,老大考上了,老二很努力,也跟着考上了,如没有其他稳定的收入,单靠农业这一块就很吃力。假如种水果,桃三年杏四年核桃枣儿十八年,贷款期限短的话,不能还款。

这两年,定西马铃薯产业发展快,但农民的收入毕竟有限。尤其在山区,其实也卖不了多少钱,到城里运费也多,但相比以前农村的环境要好多了。现在大部分贷款,就是滚动式的,如买上一头牛,养上一段时间,能挣上几百元,攒的肥又可以做沼气。作为农行的信贷员,要多研究农村这一块。周行长在“三农”开始后的这几年,主导思想是信贷员就应该下去,做农村的这一块子,城市柜台业务有自然增长的一块子,其他大的客户通过其他的方式办理。刚开始,大家感觉搞几十户就算了,现在搞了几百户觉得少了。

马主任回忆说,那年雨水较多。国庆节前,天天下雨,洋芋收购困难,农行根据实际及时发放了贷款,并在洋芋市场搞了一个启动仪式,现场办贷。当天发放了1200多万元,把收购大户叫来现场办贷。他们白天调查贷款人情况,晚上往系统上录入,第二天就批下来。1000多万元贷款为定西的洋芋外运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安定区的领导抓得紧,晚上披着黄大衣在洋芋市场上转,亲自看。这种精神对全国农行都有影响。大家说在这么贫困的地区,经济这么不发达的地区,能这么好的服务“三农”,各个渠道的就都来取经。当时主要是做得比较活,农办把贷款人名单提供上来,农行就调查,如贷款30万元的,就要求提供3个担保人,每人担保10万元。这种做法,甘肃省分行也很赞赏。定西创新的担保方式: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对种植马铃薯、菊芋的订单农户提供担保,对农户提供支持。在菊芋的收购季节,由于收购资金少,由生产菊芋的公司提供担保,向收购户发放贷款让他收。收上来公司付款后,就归还贷款。在资金安全上,也做得很好。在制度办法的制定运用上,也进行了探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论证,苦思冥想,指导信贷人员如何做。

今年4月份,甘肃省农行全面推进服务“三农”总结会在定西召开,当时推出了公司+农户、基地+农户、政府+农户等服务模式。在全国来说,就走在了前面。

我们就问在农行当工作人员,大家辛苦不辛苦。马主任很不在意地说,农行工作苦是一件小事,苦总比不过农民苦,总没有一天到晚地晒太阳。信贷人员要站在农民的角度看事情,不能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比。马主任还风趣地说,他是农业银行和项俊波董事长对过话的最小的行长。说这话时,马主任一脸的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