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定西洋芋的娘家人:为了贫瘠土地的发展

定西洋芋的娘家人:为了贫瘠土地的发展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西洋芋的娘家人据定西民间传说,周灭商后,为了防止商朝遗民造反,下令将其全部迁移。2000年的5月,在镇上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在农行贷了6万元的款,租用原农机站20多亩闲散场地,成立了“定西维国马铃薯购销公司”,杨维国成为鲁家沟镇第一家专门从事洋芋购销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他的规模就逐渐扩大,固定资产由原来的6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成为全镇洋芋产业中的龙头,成为鲁家沟镇洋芋购销行业中的“老大哥”。

定西洋芋的娘家人:为了贫瘠土地的发展

定西洋芋的娘家人

据定西民间传说,周灭商后,为了防止商朝遗民造反,下令将其全部迁移。因这些人长期脱离生产,生活窘迫,于是周王让商朝遗民进行贩运和贸易,时间长了,做买卖的商朝人越来越多,民间就习惯上把这些人称为“商人”。到了唐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各个行会。《东京梦华录》记载的宋朝开封已经有“果子行”、“姜行”等。《西湖老人繁盛记》说南宋杭州有四百一十四行,职能是互助互济、保护行业利益。2000年前后,安定区的几个土豆种植大户为了抵制市场上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也联合起来成立了价格联盟,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2003年夏天一个的早上,协会成立。像三国时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一样,冯有铭、杨维国、屠伯荣等购销大户在当地政府的倡导下,成立了覆盖几万农户的“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从7月2日开始,他们提出了“分散经营、集中管理、联合对外、统一营销”的口号,开展“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价格、统一签单”的“五统一”服务,在购销季节联手运作市场。

2005年,“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的骨干人员已经能够对定西土豆“吞吐自如”。春节过后,前来订购种子的外地客户抢着要他们的种子,甚至报出了每公斤一元三角钱的天价,但他们毅然以每公斤七八毛的价格,把六七百吨“新大坪”投放到需要土豆良种的青岚、葛家岔、石峡湾、石泉等乡镇的农户,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这就相当于为农民让利40多万元。

说起副会长杨维国,你有必要去鲁家沟镇。一辆辆满载着土豆的农用车穿梭来往,一堆堆土豆收购摊点前人头攒动,这无不兆示着土豆产业的丰收。这业绩的背后,副会长杨维国的名子特别响亮。

40多岁的杨维国只上过高中,但这在他们那地方,就已算半个文化人了。从没进过大学门的杨维国曾开过汽车,跑过运输,在外面的世界闯荡了多年。见识多了,想的也就多了。从小吃煮洋芋长大的他,对这地里的宝贝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每每在外面吃饭,他就对这个“能上任何餐桌”的洋芋仔细观察。每个地方的洋芋形形色色,但他比较来比较去,发现什么地方的洋芋也没有他家乡的更好——他的家乡鲁家沟出的洋芋个大、皮薄、味美,这在他跑了一趟“世界”后,就更加坚信不疑。他感觉这里面大有文章能做。后来他不跑运输了,就回到家。在这“十年十旱”的地方(定西人常说的是十年九旱,但杨维国说他的这地方连一年不旱的天时也没有),已经变得精明的杨维国就在暗中做着调查,就像“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规律”一样,他有一个大胆的念头产生了,那就是用家乡的洋芋实现家乡的嬗变。

早在1998年3月,他在家人的一再反对之下,还是拿出自己这些年“跑世界”跑来的所有积蓄,像一头老犟牛一样,去承包亏损多年、濒临关门的乡农技服务站门市部,迈出了他“洋芋计划”的第一步。他一面毅然经营着农药化肥地膜农资产品,一面“倒腾”着小洋芋,由小到大,从无到有,慢慢地开始了他资本的原始积累。2000年的5月,在镇上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他在农行贷了6万元的款,租用原农机站20多亩闲散场地,成立了“定西维国马铃薯购销公司”,杨维国成为鲁家沟镇第一家专门从事洋芋购销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

杨维国是个做事情就一心想做大的人。这期间,他还“偷偷摸摸”地开始了学习,掌握他所能打听到的市场行情,他甚至买来了有关营销的书本,取经求宝,并向当地有种植经验的老农学习洋芋“如何种了不烂、不绿、不串味,还能增产的问题”。他的知识面越来越广,市场意识就越来越强。他甚至多次自费到国内各大市场去参观,把自己的理论与市场的实践相结合。在洋芋收购旺季,就他敢向信用社贷款30万元,在全镇十里洋芋销售长廊沿线设立了八个固定收购点,招引20多家外地的客商前来收购。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向乡亲们放出话来,让大家“撒展”种,他会放开收……

这种情况只持续到2001年。

此时他的家乡鲁家沟已开始大面积种上了洋芋,有些人家把承包地全部种了洋芋,一块子也不留了。这在以前是“败家”的行为,是被老人们视为“胡做”的行为,因为地全部种了洋芋就没有地种主粮了,地也不能“倒茬”了。许多老人们在暗中祈祷老天爷,个别没有种洋芋的人,决心要看他的“笑摊”……

但鲁家沟不看老天爷的脸色,而是看市场的脸色。麻绳总在最细处会断,令大家最担心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这一年全国的洋芋市场大幅度下跌,最后跌破了两毛钱……

乡亲们就找上了杨维国的门,说两毛钱卖还不如喂猪,杨维国你是个说话算数的人,总不能把大家辛苦一年的汗水原淌到地里头?

在家里人的极力反对下,杨维国就一咬牙当上了别人认为的“杨维国”,心一横,仍坚持以每斤两毛四的价格收购。但洋芋是水货,他虽然保护了大家的利益,但为此他损失近2万余元——这是2001年的2万元啊!

但这一步棋却是败招后面有胜招,付出后就有了回报:他公司的信誉一下子得到了提高,后来大家把洋芋种好后就只给他交。外面的客商即使和他一样收购,大家还是把“三马子”开到了他的电子秤前面,说是让他帮着算算,这样大家也放心。

他的规模就逐渐扩大,固定资产由原来的6万元增加到20多万元,成为全镇洋芋产业中的龙头,成为鲁家沟镇洋芋购销行业中的“老大哥”。

后来他说他把损失的近两万余元算成了“广告费”。

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着现代企业家的精明和远见的杨维国,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洋芋收购风波后发现,由于鲁家沟镇的洋芋品种老化,加之信息不灵、销路不畅、缺乏市场竞争力,挫伤了农民种洋芋的积极性。为了把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就是他所说的“进行规范化生产”,2003年6月,在他这个龙头老大的倡议下,由全镇7村62户洋芋经销大户组成了鲁家沟镇马铃薯经销协会,杨维国自然被推选为协会会长。他的麾下有1个洋芋市场、3个洋芋购销公司、4个农资销售门市部和11个淀粉加工厂。会员数百名。

随着洋芋产业越做越大,杨维国创办实业的水平也不断提高。2004年,是他这个高中生真正当上“负责人”的一年,是年他被大家推举为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党支部书记、常务理事。面对全区洋芋面积越种越大,运销越来越难的现状,他深感肩负的担子之重。他跑前跑后,每一天磨得脚后跟疼,与协会其他理事一道,与原来素不相识的铁路部门打起了交道,成立了一个叫“联运办”的组织,专门负责车皮的配载、外运。是年11月份,全区的洋芋已外调2900个车皮,比上一年全年增加了近一倍。此时,他积极配合政府搞好价格调控,自己设立了四个收购点,按不低于政府指导价格收购商品薯。是年国庆前夕,由于洋芋大面积上市,全国的洋芋价格又开始下滑,杨维国在定西农行的大力支持下,挺身而出,前往客户少、种植面积大、积压数量大的西巩驿镇设点收购,以每斤两毛钱的保护价格,每吨高出市场价60元,向当地群众敞开收购。这3万多吨商品薯要外运就需要500多个车皮,其购销规模之大,在全区运销大户中首屈一指。(www.xing528.com)

杨维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贩运户做起,洋芋不但壮大了他的资产规模,他本人也得到了社会的丰厚回报。他就被评为“全区农业产业化先进个人”,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市优秀农村星火科技骨干人才”……

“马铃薯经销协会”的刘大江则看上了市场的抢手品种“新大坪”,他与青岚、葛家岔、石峡湾、石泉等11个乡镇的农户签订了高于市场价的“新大坪”收购订单。

马铃薯协会人员向参观领导介绍相关情况

刘大江毕业于西北师大,学的就是金融管理。毕业时他的同学大都分配到银行等金融单位,他却被分配到当地的一个学校。他连报到都没有去,就在定西城里与人合伙承包了一个建筑工程。他用他所学的专业,踌躇满志地准备大赚一把的时候,工程发生了意外,他的“第一桶金”没有赚成,却欠了一屁股的债。他只身跑到敦煌。这一次他又冒险承包了一个矿,但好景不长,他承包的矿又出事了,生意自然又烂了。他又欠了几万的债务

在1998年之前,他在定西是什么生意都做,见什么好就做什么,一直是贯彻“只干不说”的风格,屁股后面跟着一大堆的要账人。他通过银行里的同学不停地贷款,不停地做着他认为好的生意,直到最终选择了洋芋这个行当,他才一点点还清了欠款。

后来,他跟随当地的政府部门,去南方考察洋芋产业,这一次,他感触很深。他看到了南方市场上由于内蒙古等地的土豆大量减产,洋芋价钱出现了大面积的回升,他判断定西的“新大坪”洋芋将来一定在市场上有大的涨幅,就给他家里和他的洋芋“战友朱文、杨继武等挂电话,说南方的洋芋价格很好,要他们把“新大坪”的大土豆先收起来压下,“等一段时间就有生意”。他的家里人和“战友”朱文、杨继武都听了他的话,就开始敞开收购大型“新大坪”。

他的判断是准确的。这次他回来,看到定西的“新大坪”价格已经开始猛涨,朱文、杨继武等已经压了好些车皮。而他媳妇却在他来之前,听到“新大坪”价格涨起,就把刚刚收来的好些车皮洋芋转手又卖了……他只能再次用高价收购——但即使这样,他也在翻年后还清了以前欠的旧账,还大赚了一笔。

刘大江后来就成了马铃薯经销协会的会长。他是辫子上拴辣椒,甩到哪儿哪儿红。他被老百姓选为全国的人大代表,提着他经销的土豆一路风光地进了人民大会堂,上了中央电视台,甚至和总理在一起聊土豆,一聊就是40分钟。

现在他们的马铃薯经销协会在中央、省、市等地建立了信息网络,只要到安定区的车辆,都为其开辟绿色通道。以前是来拉洋芋的不收费,回去时收费。这两年都有所改变,像农民的农用车,不管是拉粪,拉化肥,有时候进城没执照,他们就向交通、运管等行政执法部门请求,在相关政策中给予优惠。不管老百姓的洋芋什么时候拉进城,他们都会在最后的一个环节安排。协调铁路货运,有时还直接向兰州铁路局联系,为他们调车皮装载。

通常定西市委、市政府,安定区委、区政府都会在每年8月底前安排兰州铁路局和陇西车站为协会服务。先让产业办汇总整体的运输去向,铁路局形成一个正式文件,统一向各铁路系统的领导通报,协会再召开一个联席会议。由于销路畅通,价格就一直比较稳定。他们还搞好订单农业,做好承诺服务。以前是盲目地种植和销售,现在是根据市场的需要,指导和协调农民种植市场需求量大的品种。例如广州需求大洋芋,就在部分适合地区收购大洋芋;哪些市场需要新大坪,就指导北部区农民广泛种植。加工企业需要陇薯三号,他们就供应这类产品。以销定量、以销定产。他们有个信息部,负责和农业部的网站联系。专职的4位同志每天早上8∶30向农业部上报新信息,同时从农业部的网站上,把终端市场的价格调出来参考。协会还专门派出人员在市场搞调查,来回跑,实地发回市场信息。这些信息一汇总,他们就会在地头给农民报出最低收购保护价。协会通过召开会长、秘书长、监理员等的会议,作出指导价,大的、中等的、小的马铃薯价格分别就会出来,城区在7∶30发布信息。乡区有专门的传真机和负责人,负责信息的沟通交流。在市场上还挂牌明示各类洋芋的价格。价格会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滚动变化,方便老百姓了解,解决了老百姓以前的因信息不畅而乱跑的状况,让老百姓卖得放心。

每年他们召开马铃薯大会,招募大批客商来定西洽谈业务,使市场范围更加广阔。竞争越激烈,价格就越高。协会的领导就是实际的收购大户,也就能够调动更多的商贩来参与其中。他们对外地客户就像家人一样对待,使得大家的心都用到一块。枢纽站负责调拨车皮,需用几个就调几个。原来铁路是运输的主力,后来发现铁路和公路运输差不多,就双线开通一起干,铁路走70%,公路走30%。协会的会员已经包括了周边的青海、陕西的一些县市,吸纳了周边的大户加入协会,成为优良会员。在火车站,都有协会专门的人员帮助收购,解决问题。在协会的推动下,安定区已经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马铃薯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发布中心。定西人喊出了“打造中国薯都”的口号。

走在乡间

这几年,省上、市上、区上都在表彰协会党支部,协会架起了农民走向市场的桥梁中组部在2006年先进性教育的时候,在全国一共表彰了10个基层党组织,里面就有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支部。现在除了内蒙古、黑龙江这些全国的种植大区的市场外,其他各地区的市场不管是哪一级的市场,都有安定马铃薯协会的洋芋。他们占领中原中等市场,再向北京上海这些高端市场销售精品洋芋,做好包装环节,进入大型超市。现在协会已有两位专职人员负责向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出口。

他们和铁路联合成立储运办公室,联合处理相关事务。谁的需求量大就给谁优先配车皮。谁给老百姓的实惠多,就给谁优先配车皮,产业办向银行推荐给谁优先贷款。实行联合管理、联合运输、联合贷款的三联政策。

前年定西农业银行在经过大量的调研后,就首先支持了洋芋协会,给他们的收购户贷款,大的贷款300万,小的30万。农行在2007年以前,只洋芋这块的贷款总额就是4000多万,2007年一年就是9000多万,接近了一个亿。

这是人们最大的后盾之一,也是定西洋芋的娘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