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造船企业理财模式实践:管理真谛

现代造船企业理财模式实践:管理真谛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建现代造船企业理财模式的实践[1]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于1999年5月成立并于同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

现代造船企业理财模式实践:管理真谛

构建现代造船企业理财模式的实践[1]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工程,于1999年5月成立并于同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公司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同年完工交船3艘/50.5万载重吨,实现了“三年基本建成出船,四年收尾竣工”的建设期目标,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2004年,公司实现完工交船7艘/122万载重吨;2005年,公司实现完工交船14艘/217万载重吨,成为全国首家超过200万载重吨的造船企业。之后,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全面快速发展,2006年、2007年完工吨位超300万载重吨,再上新台阶。2007年9月,“外高桥”注入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008年,“外高桥”成功收购上海长兴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迈出了经营扩张的第一步。

“外高桥”自2005年开始,连续三年造船总量稳居全国之首,被誉为中国“第一船厂”。2007年,“外高桥”造船总量名列全球第四位,手持订单量进入全球前十位,成为日韩各大船厂关注的竞争对手。目前,公司手持订单排至2012年,任务饱满,财务状况持续良好,其中公司的主打产品——17万吨级好望角散货船世界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40%以上。

造船行业是资金和劳动力双密集的外向型总装化订单式生产行业。行业特点决定了“外高桥”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面对以下问题:总装化造船模式带来高比例的采购成本,建造周期长使得成本波动较大;外向型决定企业势必面对汇率风险;资金密集使得资金成本控制变得更加重要;劳动密集要求企业重视人工费等相关成本(加工费)控制。

为此,“外高桥”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造船企业现代理财模式建立的背景

(一)造船行业的特点

1.总装化生产,采购成本的比重大;生产周期长,成本波动大

造船业采取总装化生产模式,需要大量的社会配套材料和设备做支撑,采购成本占到船价的60%以上,采购成本是否可控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同时,船舶为订单式生产模式,产品经营周期长,从产品签约至交船通常需要长达2至3年的时间,海洋产品等高附加值船舶生产周期更长,采购成本变化较大,可控性较差。因此,采购节奏的掌握、对材料市场的预测等采购成本的控制措施尤显重要。

2.船舶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市场,汇率风险较大

以“外高桥”为例,公司目前主要客户包括全球著名的康菲石油马士基航运、波士玛航运以及希腊史蒂尔斯等全球著名船东,约90%产品为出口,即使为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国内航运公司建造的船舶,按国际上普遍的做法,也通常是以美元计价。同时,船舶配套材料和设备中的30%为进口,分别来自欧洲、日本等国。因此,从产品建造合同的签订开始至交船为止,船舶制造企业将承担几年时间的汇率风险,尤其是在今天,人民币欧元日元以及韩元对美元汇率变化已经成为中国造船企业不可忽视的影响未来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3.造船行业是一个资金及劳动力“双密集”的行业

造船行业具有资金密集、单位产品经营周期长的特点。以“外高桥”为例,通常单船总成本在数亿元,年造船20艘以上,如此大的资金流,对企业的融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既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融资成本,成为企业的一大实战研究课题。同时,造船业又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目前,“外高桥”使用劳动力上万人,如何提升效率、控制人工成本也是企业的工作重点。

(二)造船行业快速发展的态势

1.行业转移加速

2008年召开理财研讨会

目前,造船业处于行业转移阶段,造船业继首轮从欧美转移至日韩之后,正逐步从日本等国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近几年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在造船行业的相对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致力于成为世界造船强国。近几年,恰逢船舶行业黄金兴旺期,各大造船集团及中小型造船企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兴旺期又促进了产能的急速扩张,与未来的市场需求产生差距。各大造船集团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新船厂纷纷投产,预计2010年全球造船能力将增长至9000万载重吨,这将导致世界造船业进入严重供过于求的激烈竞争阶段。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继续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保持目前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外高桥清醒地认识到,要生存必须具备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不仅仅需要雄厚的技术力量、建造技术等,更重要的是成本优势。

2.总装化程度日益提高

随着船舶制造总装化程度越来越高,造船企业所承担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总装化造船模式的中心理念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专业化生产优势,极大地提升造船企业核心资源利用率,这就造成企业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更大,造船速度快,产量大,物量更大,资金流更大,对供应链和资金链要求更高。同时,成本控制难度更大,需要更加系统、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来保障。

3.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

中国经济发展对造船业有较大的影响。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2008年以来的高通货膨胀,带来人工成本大幅上升,造船企业不仅承担自有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也必须承担由于配套企业的人工成本上升转嫁而来的压力。因此,现状对造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成本控制要求。

世界经济发展对造船业影响较大。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速缓慢,从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船舶需求总量,部分船型的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调;二是随着石油、铁矿石等资源价格的不断攀升,给造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船舶采购成本中钢材占到50%以上,其他材料与设备也是以钢材为原材料,价格紧密联动;三是由于近年来美元与人民币、欧元的汇率存在大幅变化,增加了造船企业的收益风险。

二、探索建立面向总装化造船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及实践成果

目前,“外高桥”已建立了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依托、年度资金预算为抓手、成本费用控制为中心、汇率防范为保障的全方位财务管理模式。其中,成本费用控制系统中,以技术与价格审查控制采购成本,内部模拟法人考核控制内部成本,月度资金预算控制专项费用、期间费用的支出。在操作中,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发展各阶段的实际情况,逐步实现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发展。

(一)强化理财团队建设

“外高桥”组建至今只有短短9年,成立之初的全体员工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江南造船厂外,主要是各年新招聘的大学生及大批外来劳务工人,全部员工都怀着建设现代造船强国的激情聚集在一起。同样,公司的理财团队也来自上海地区船厂及新进厂大学生,人员相对年轻,整个团队平均年龄34.6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80%,整体结构比较合理。目前,整个团队各岗位都配备了A-B角,并且形成了轮岗机制。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外高桥紧密联系造船特点,深入了解现场生产情况,努力打造一支既懂财务又懂业务的复合型团队。(www.xing528.com)

近期,面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钢材主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等外部环境和企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公司理财团队一方面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学习力度,努力提升业务及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围绕防范风险、提高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开展各项工作。

(二)建立高效的理财模式

“外高桥”的生产工序复杂,需要的材料品种达上万种,企业在造船过程中对质量要求非常高。随着所建造船舶的吨位越来越大,公司各作业面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因此,“外高桥”在建立财务管理模式初期就考虑到了本企业的上述特点,以一级核算及管理的新财务模式代替了传统造船企业二级核算的财务管理模式,在减少管理幅度的同时,增强了企业的财务控制力度。一级财务管理模式的优点在外高桥9年的实践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为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外高桥”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围绕造船企业订单法及一级核算的特点强化材料、造船成本核算。目前,“外高桥”以成熟的电算化产品——金算盘软件进行日常账务处理、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依托韩国引进的CIMS系统进行材料成本核算,全面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外高桥”的CIMS系统集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生产准备、物流管理于一体,并逐步与财务核算挂钩,正全面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三)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

1.全面预算管理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外高桥”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注重资金预算管理,将各种支出与月度、年度的资金预算挂钩,并按费用的归口部门进行控制。目前,各部门都已形成通过编制月度、年度预算进行对外支付的习惯,财务部门则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造船行业由于其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的特点,生产、技术、管理较为复杂,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科学、准确的资金预算为公司合理安排资金收支,优化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汇率、利率风险提供了基础。

2.采购成本的技术与价格审查

采购材料成本占船舶建造成本的比重较大(约为65%),从而控制采购材料的成本对降低单船成本的意义就显得犹为重大。由于造船材料涉及的规格品种繁多,仅钢板一项的规格就超过1000种,因此,为了做好采购成本控制,从2003年9月起,“外高桥”采用技术和价格审查的方式,通过对比技术规格书中的设备厂商、产品主要性能等进行合理性配置及经济性选择。审查范围主要是造船产品的配套材料和设备。几年来,公司逐步完善审查制度,规范造船配套材料和设备的采购流程,已经形成了固定的审查模式。2005~2006年,每年都减少1亿元左右采购支出,对公司的总成本控制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模拟法人经济责任制考核

2003年以来,“外高桥”按照“促进总量增长、降本增效”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根据“外高桥”区域生产、中间产品导向的特点,对公司的生产部门进行模拟法人经济核算及考核,即采取以中间产品为对象,以生产计划为依据,以完工实物量计量,以目标成本计价,以生产单位为模拟法人进行独立核算,以其模拟收入和成本开支的经济平衡结构为依据,实现部门员工收入与分配挂钩,调动各生产部门自主成本管理的积极性,有效地控制生产进度及制造成本。经过几年来的考核,对公司生产经营管理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

通过单船目标成本管理与模拟法人经济责任制考核、技术与价格审查的结合,“外高桥”的单船加工费、材料设备费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各生产部门对企业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单船成本逐步趋于可控。目前,单船成本的考核模式、材料设备的技术与价格审查已经成为公司每月乃至每周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有效防范风险

1.采用组合币种计价方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要从源头上规避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船东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币种报价,“外高桥”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2005年上半年,在承接2007年交船的为康菲公司建造的30万吨FPSO项目上获得了船东的理解,采取了船价的50%以美元计价,但按合同签订时的汇率支付人民币,另50%以美元计价浮动汇率支付。双方各自承担50%汇率风险的组合币种支付方案,较好地规避了该项目的汇率风险,仅该项目就为公司减少了约19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2.提高前期预收款比例,降低汇率风险

“外高桥”利用当前船舶市场较为兴旺的机遇,在签订船舶建造合同时,尽量争取提高前期收款比例。2005年以来,所签船舶的签约款比例从原来5%提高到30%至40%,降低了由于收款时间跨度过长的汇率风险。2008年上半年,签订的11艘17万吨级散货船和2艘31.6万吨VLCC的签约款比例均达到30%至40%。按照2008年6月30日的汇率计算,上述13艘船的签约款比例的提高直接减少了公司汇率损失约7200万元人民币。

3.不断调整信贷结构,采用币种对冲来管理金融风险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人民币升值预期越来越大,“外高桥”采取除还贷外销售收汇一般均作结汇处理,用汇则采用美元贷款,不断扩大美元贷款规模,压缩人民币贷款规模等措施规避金融风险。截至2008年8月31日,人民币今年已升值了6.4%,按照公司上半年美元贷款约8.3亿美元估算,由此产生的汇兑收益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

4.采用远期结售汇锁定汇率波动风险

虽然“外高桥”已通过收汇直接结汇,用汇采取贷美元的方式,不断提高美元贷款总量,降低了美元需结汇的净头寸。但由于“外高桥”为出口型企业,美元资金需求只占船价的30%左右,通过上述手段仍有美元净头寸,所以仍有必要进一步降低和固化其余美元收款所带来的汇率风险。因此,“外高桥”采取远期结售汇方式锁定了部分收汇的未来汇率风险。2007年初以来,公司累计签订了超过18亿美元的远期结售汇合约,目前已经交割了5.32亿美元,已实现收益1.64亿元人民币,余下13亿美元按照2008年9月30日的公允价值计算,预计可减少人民币升值损失超过3亿元人民币。

总之,作为国内大型现代化总装造船企业,“外高桥”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已初步建立并逐渐发挥作用。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发展和财务制度进一步国际化、标准化,以及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不断变化,公司的理财团队将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争取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趋势。

【注释】

[1]本文刊登在《中国总会计师》(2008年11月号)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