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拒绝负能量-拒绝负能量

学会拒绝负能量-拒绝负能量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学会取舍,不必让心活得太累一味地索取只会失去更多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就会流干了。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士的志向,他用比一般高个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学会拒绝负能量-拒绝负能量

第五章 学会取舍,不必让心活得太累

一味地索取只会失去更多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就会流干了。有些人在这有限的生命空间里,只知一味地索取更多,他们拥有了阳光的明媚,还想把璀璨的星光归为已有,然而越是想要占有,越是失去的更多。

有这样一个故事:

国王为了感谢多年来服侍他的忠心耿耿的仆人,说:“你尽管向前跑,只要在日落之前绕一圈回来,围到的土地全部送给你。”仆人欣喜万分,不停地往前跑,简直像头发了疯的野兽。就在太阳往西沉的那一刹那,他终于绕完一大圈返回原地,不过,他也因此而累死了。

国王悲伤地将他埋了,其实他真正所获得的土地,也只有埋在那里的七尺罢了。

人们总想多得一些,结果往往不自觉的连自己也失掉了。林语堂告诉我们:知足常乐的秘诀是——懂得如何享用你所拥有的,并割舍不实际的欲念。可多数人却是拥有了却不知珍惜,反而想要的更多。

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天,一个老头在森林里砍柴。他抡起斧子正准备砍一棵树,突然从树上飞出一只金嘴巴的小鸟。

小鸟对老头说:“你为什么要砍倒这棵树呀?”

“家里没柴烧。”

“你不要砍倒它。回家去吧,明天你家里会有许多柴的。”说完,鸟就飞走了。

老头空手回到家,他对老伴说:“上床睡觉吧,明天家里会有许多柴的。”

第二天,老伴发现院子里堆了一大堆柴,就叫老头:“快来看,快来看,谁在我家院子里堆了这么一大堆柴。”老头把遇到了金嘴巴鸟的经过告诉了老伴,老伴说:“柴是有了,可是我们却没有吃的。你去找金嘴巴鸟,让它给我们点吃的。”

老头又回到森林里的那棵树下。这时,金嘴巴鸟飞来了,它问:“你想要什么呀?”

老头回答说:“我的老伴让我来对你说,我们家没有吃的了。”

“回去吧,明天你们会有许多吃的东西的。”金嘴巴鸟说完又飞走了。

老头回到家,对老伴说:“上床睡觉吧,明天家里会有许多食物的。”第二天,他们果真发现家里出现了许多肉、鱼、甜食水果葡萄酒和想要的食物。他们饱餐了一顿后,老伴对老头说:“快去找金嘴巴鸟,让它送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里要有许许多多的东西,这样,往后我们的日子就舒服了。”

老头又来到了森林里的那棵树下。金嘴巴鸟飞来问他:“你还想要什么?”

“我的老伴让我来找你,她请你送给我们一个商店,商店里的东西要应有尽有。她说,这样我们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了。”

“回去吧,明天你们会有一个商店的。”金嘴巴鸟说。

老头回到家把经过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他们醒来后,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家里到处都是好东西:布匹、纽扣、锅、戒指、镜子……真是应有尽有。老伴仔细地清理了这些东西以后,又对老头说:“再去找金嘴巴,让它把我变成王后,把你变成国王。”

老头回到森林里,他找到了金嘴巴鸟,对它说:“我的老伴让我来找你,让你把她变成王后,把我变成国王。”

金嘴巴鸟冷漠地望了一下老头,说:“回去吧,明天早上你会变成国王,你的老伴会变成王后的。”

老头回到家,把金嘴巴鸟的话告诉了老伴。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自己穿的是绫罗绸缎,吃的也是山珍海味,周围还有一大帮的侍臣奴仆。

可是,老伴对此仍不满足,她对老头说:“去,找金嘴巴鸟去,让它把魔力给我,让它来宫殿,每天早上为我跳舞唱歌。”

老头只好又去森林找金嘴巴鸟,他找了许多时候,最后总算又找到了它,老头说:“金嘴巴鸟,我的老伴想让你把魔力给她,她还让你每天早上去为她跳舞唱歌。”金嘴边鸟愤怒地盯着老头,它说:“回去等着吧!”

老头回到家,他们等待着。

第二天起床后,他们发现自己被变成两个又丑又小的矮人。

人想拥有的念头不为错,但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总希望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孰不知在你贪婪地占有中,你的心灵也被腐蚀掉了。其实,我们拥有生命和快乐已是最大的拥有,又何必贪求太多呢?贪婪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有。

拥有个性,你就是自己的主人

每个人都有些事情是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的,比如身高、视力、肤色等,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对它们的看法,通过自身努力,把弱点变成优势。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人喜欢看NBA的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特别喜欢看1号博格士上场打球。

博格士身高只有1.6米,在东方人里也算矮子,更不用说在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了。

据说博格士是NBA有史以来最矮的球员。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队员面前带球上篮也毫不畏惧。

每次看博格士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人们心里总忍不住赞叹:他不仅安慰了天下身材矮小而酷爱篮球者的心灵,而且鼓舞了平凡人内在的意志。

博格士是不是天生的好球手呢?当然不是,而是意志与苦练的结果。

博格士从小就长得特别矮小,但他非常热爱篮球,几乎天天都和同伴在篮球场上打球。当时他就梦想有一天可以去NBA打球,因为NBA的球员不只待遇奇高,而且也风光无限,是所有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地方。

每次博格士告诉他的同伴:“我长大后要去打NBA。”

所有听到他的话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甚至有人笑倒在地上,因为他们“认定”一个1.6米的矮子是绝不可能去NBA的。

他们的嘲笑并没有阻断博格士的志向,他用比一般高个人多几倍的时间练球,终于成为全能的篮球运动员,也成为最佳的控球后卫。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重心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拥有个性,你就是自己的主人,是自己人生快车的火车头

雪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两朵雪花是同样的。我们的指纹、声音和DNA也是如此。因此可以肯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人。然而,尽管我们知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像我们一样的人存在过,但我们还是习惯于将自己与别人相比。我们把他们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成功,我们常常在报纸上读到某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然后很快就发现他们的年龄超过了我们,因此我们至少得到了一点暂时的安慰:我们也还是有可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但是,把自己与别人相比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别人在生活中的目标与动力以及别人独一无二的能力。别人有别人的才干,你有你的才干。我们常常认为才干就是音乐艺术或智力方面的天赋,但实际上我们人人都有奇妙的、被忽视了的才干,诸如激情、耐力、幽默、善解人意、交际才能等,它们是可以帮助我们取得成功的强有力的工具。

所以,不断地拿自己与别人相比,只能使你对自我形象、自信以及你取得成功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你应该向这个人请教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开发——这个人就是你自己。

不完美是人生的一部分

一般人都有一个误解,认为那些成功的事或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许多成功与快乐不仅不十全十美,甚至连这方面的想法都没有。

在美国,《独立宣言》是十分重要的一份历史文献,其地位也许仅仅次于《联邦宪法》。其原件珍藏于华盛顿国家档案馆。可就是这样一份神圣的国宝级文件,其中竟有两处人为留下的缺憾。

原来,当年这份文件成稿以后,大家发现其中遗漏了两个字母。但是当时人们并没有重新抄写一遍,只是在行间打上脱字符号,把这两个字母加了上去。在上面签字的有56名美国精英。

《独立宣言》文字简约,篇幅也不长,重新抄写一遍并不难做到。但是56名精英是务实而又不拘小节的人,并没有因此认为这样做有辱这份赋予国家自由的文件的圣洁,他们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就迅速地为了内容而奋斗去了。在他们眼里,这种细枝末节的不完美不会影响问题的实质,也不值得为此浪费宝贵的精力。

世界上在细节上完美的文件不计其数,可是成为国宝的又有几份呢?

美籍华人科学家崔琦是1998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他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远离社会活动和政治舞台,从不喜欢抛头露面,而是整天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就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在实验室里忙碌。

令人难以相信的是,不要说工作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就是用一个生活在美国的普通知识分子的标准来衡量,崔琦也不能说是完美的,因为他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画完成。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他都请秘书代劳。崔琦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

让我们再来看一些世界级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表现吧,会发现我们比他们更有理由快乐,也更有理由成功。

有一个人出生于一个殖民地国家,成长在一个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的家庭。他自幼腼腆、羞怯、循规蹈矩。13岁的时候,依父母之命与一个不识字的女孩子结了婚。1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而第一个孩子不满一岁也夭折了。

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平庸无奇,少年时代曾经尝试打破素食习惯改善健康状况,但终于半途而废。19岁的时候,他到伦敦求学,但宗教准则的约束使他在新的环境里无所适从。

他在学校里取得了律师资格以后,回国开始从事律师业务,但第一次替人打官司就因为临阵怯场而砸了锅。半年后,他回到家乡,在父兄的资助下维持生活,但仍然毫无起色。

他就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

我们可以说,成功者都曾经有不完美的一面,哪怕是在他们后来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里也是如此。他们的成功不过是将完美化作了追求的过程。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化学成绩曾经在22人的班级中排第15名;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数学更曾经不及格;《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文学课成绩太差而被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头脑,又缺乏学习意愿;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华盛顿大学选读英文时,写了一个剧本参加各个班之间的比赛,结果连参赛资格都没有。

迈克尔·福布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发行刊物之《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却被校报的编辑部拒之门外。

亚伯拉罕·林肯加入南北战争时是上尉,战争结束时,却被降级为普通士兵,因为上司认为他指挥不了一个排。

完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天性,我们都在心中塑造一个完美形象作为外界事物的参照,虽然每个人对完美的定义不同,但那是一种探索,是一种梦想,而美梦成真不是总能实现的。

但是生活中却有不少人要求自己只能第一,不能第二;只能金榜题名,不能名落孙山;只能出类拔萃,不能甘拜下风。

这就是完美主义的苛求,它看上去会像一朵花,但却是不结果实的花朵,而且十分耗费生命的资源。

再甜美的瓜果,它的瓜蒂也是苦的。

完美不应是对现实和自我的苛求,而应是一个过程。

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度,越过这个度就会发生质变,就像水越过100℃就会变成汽,到了0℃会变成冰一样,对完美的追求超过了一定的度,就可能成为一个不完美的脆弱蛋壳,不论从其外形看上去有多么诱人,都经不起生活中的轻轻一击。

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空余时间、更多的自由,或仅仅为了得到更多的帮助,那就要承认,这个世界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并不是按照哪一个的意志在运转,一些事情并不一定非照某人喜欢的方式去办不可。

有这样一位冰雪一样美丽聪明的女孩儿,从少女时代起,就拒男孩以千里之外。虽然追求者如过江之鲫,但她一律冷眼向待。因为她始终觉得世上好男人绝无仅有,对于凡夫俗子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她只希望冥冥中有那么一个十全十美的优秀男人在等着她。

一年两年过去了,追求的男孩儿纷纷知难而退。这是个现实的世界,有什么东西值得用几年的时间去守呢?

随着韶华渐逝,年过三十仍待守闺中的她在为男人不能痴情而叹息的同时,经常对别人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世界好男人是死绝了。

完美主义的背后定有某种深刻的生活背景。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会把雄鹰变成笨鸡,会把巨龙变成蚯蚓。如果真想有出息,我们必须放弃完美主义的苛求,选择一件值得的事踏踏实实做,像农民耕田,也像蜜蜂酿蜜一样做下去。

我们崇尚这样的谚语:困难像弹簧,你软它就强。但是如果把所有找上门来的东西都用完美的标准去咬着牙完成,那么这些东西会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也许我们开始会以为这样的负担是对我们的锻炼而有益,以为它是一颗美人痣,到了后来它就成为我们脚下的泡,磨得我们生疼,便中了古语说的那样:过犹不及。我们的心理即使是一根坚硬的钢条,也会渐渐承受不了。

倘完美主义又来诱惑我们,不妨作为一种幻想式的休闲,梦想一下未来。但一旦走在路上,就要目不斜视。倘若用完美来苛求能于事有补,我现在就发誓加入完美主义空想俱乐部。

如果说愚蠢者的快乐在近乎完美的远方,智者的快乐就在脚底下的泥土中。

当我们追求事事完美时,就忽略了一个完美的结果是由许多并不完美的努力达成的,如果一味地让过程或细节完美,结果就会变得遥远,帕特农神庙就永远不能完成。

也有很多有思想的完美主义者,他们的想法十分完美,足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但他们却仅仅限于说说而已,把想法扼杀在了过程中。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一个人过于贪心,梦想着鱼和熊掌可以兼得,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不堪重负,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失去现有的一切。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颇值得我们深思。

—只死去的大象静静地躺在幽僻的恒河边,正巧被—只出来寻觅食物的豺看见了。豺高兴地想:“哇,我今天运气真好。”

它快步来到大象身边,并用力朝着象鼻咬了—口,但是象鼻硬得就像根木头,豺生气地破口大骂:“这是什么鬼玩意儿,居然咬不动。”

于是,它回头去咬象耳,没想到还是咬不动,转到象的腹部仍然咬不动,它东咬一口,西咬一口,大象的全身几乎都咬遍了,仍然没有一个可以被咬下一口的部位。

它哀怨地说:“怎么办,我快饿死了,怎么没有一个地方咬得动呢?”

最后,它找到了大象的屁股,再次用力一咬,这回居然咬动了,而且咀嚼起来就像刚刚活捉的小羊的肉,既松软又可口。

这会儿豺开心地自言自语说:“这才像样,看来大象身上最柔软可口的地方,只有这里了。”

只见贪吃的豺,从大象的屁股开始,不断地往里头钻食。

它从屁股吃到了象肚,当它吃完象的内脏,喝了几口象血之后,便舒服地躺在象肚里睡觉。

它醒来时,想了想:照理说,该出去了。可是这么大的一头象我怎么能放弃呢。不如就呆在里面吧!这样整头大象就都是我的了。

就这样,豺在象肚里舒舒服服地住了下来。

只是它没料到,在烈日的照射下,大象的尸体开始紧缩,特别是送入空气的肛门处,已经越缩越小。

终于有一天,当豺醒来时,象肚里居然一片漆黑。其实在这之前象肚里的肉质早就变硬,象血也早已枯竭了,但是已经安逸于象肚里的豺,一点也不介意,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时,它才警觉到大事不妙了。

豺发现出口不见了,感到万分惊恐,不停地在象肚里东突西窜,又撞又踢,只是不管它怎么撞,就是撞不出一个逃生的小门。

直到有一天,天空下了一场大雨,象尸因为浸泡在雨水中,全身开始发胀,不久肛门口也松开了,透进了一点微光。

豺看见这点微光,开心地来到肛门口:“得救了!”

只见它用力地冲向出口,终于拼了命地钻了出来。只不过,因为用力过猛,它身上的毛,居然全被象皮给磨光了。

它逃出象肚,立即奔到河边喝水解渴,这才从河的倒影中,发现自己居然全身光秃秃的。豺叹了口气:“唉,都怪我太贪心了,现在弄成这副德行,怎能见人呢?”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就像故事里的豺一样,无法控制自己的贪念,最后落入了陷阱。很多人都因为贪得无厌的习惯而堕落,他们为了满足贪欲铤而走险,最终做出了让自己后悔不已的事。这,实在是—件很可悲的事情。

从前,有一个帮老财主家放羊的男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座金光闪闪的宝库。他不急不忙地将羊赶回老财主家,又如实地将这一天的发现告诉了财主。财主一把将他拉到身边,急切地问藏金子的宝库在哪里。男孩把藏金子的宝库的大体位置告诉了老财主,老财主马上命令管家与手下直奔男孩放羊的那座山,还担心男孩的话不真,便让男孩为他们带路。

财主很快见到了那座真金的宝库,高兴得不得了。他想:这下我可发大财了。他赶忙将金子装进自己的衣袋,还让一起进来的手下猛拿。就在他们把小男孩支走,准备带走所有金子的时候,洞里的神仙发话了:“人啊,别让欲望负重太多,天一黑下来,山门就要关了,到时候,你不仅得不到半两金子,连老命也会在这里丢掉,别太贪婪了。”

可是财主哪里听得进去,他想这个山洞这么空阔,且又那么坚硬,不会一下消失的。拥有了这些金子,出去后我不就是大富翁了吗?于是财主不停地搬运,非要把金山搬走不可。不料,一阵轰隆隆的雷声响起后,山洞全被地下冒出的岩浆吞没了,财主再也没能出去。

如果财主能稍微控制一下自己的贪念,他就可以成为大富豪,一生吃喝受用不尽,但他却未能做到这一点,终于在贪得无厌心理的驱使下丢掉了性命。

有人可能觉得财主太愚蠢,但事实上,生活中也有很多“财主式”的人物。他们在生活中养成了贪得无厌的习惯,并因此而做出许多令自己后悔的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了,于是一些人开始追求着更高的物质享受,住上了楼房想着别墅,开上了轿车想着吉普,天天进出酒楼还觉得不够档次,要顿顿鱼翅燕窝,一个妻子太落伍,怎么着也要养两个情人……

适当的追求物质生活的品质并没有错,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可以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千万不可效仿那位贪婪的财主,面对种种诱惑,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得到,最终的结果会是,你不但无法享受,反而会为这种贪婪所累。因为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早已是屡见不鲜,单看政界那些纷纷落马的腐败贪官们就知道过度贪婪造成的悲剧了。它不但会迷失你的方向,更有甚者,会使人滑向罪恶的深渊。

淡泊名利是立身之本

淡泊给予你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了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

有一个传颂很广的寓言。说一个小狗,它问它的妈妈,说我有一个朋友,跟我打赌,它说你一定要完成一件事,你就能够得到最好的幸福,最大的欢乐。什么事呢?很简单就在你身上,你把自己的尾巴抓着,小狗说我可费劲了,我这一天就跳着蹦着追自己的尾巴,怎么抓就抓不着,他说妈妈是不是我这一辈子就没有快乐可言了?我怎么在自己身上的东西就是抓不着呢?它妈妈就笑了,说其实幸福和快乐就跟你自己的尾巴一样,你无心获得它的时候,你自己往前走,它永远都跟着你,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经获得的部分去较劲,尾巴就还在你的身上,它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你为什么非要抓住它不可呢?你忘了它吧,你自己往前走,一切会跟随你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付出了努力,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获得了成功。所以就需要我们以淡泊的心境去看待你所经历的和你所得到的。

有些人一直以为只要认真地付出了就能够得到回报。其实人一生中有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是在付出的,而得到的却未必就可以与付出成正比。在人的一生中,因付出而不能得到回报的烦恼几乎伴随着生命的全部过程,而名利欲望过重则是导致烦恼的重要原因。例如少年人曾对人生问题的百思不解;青年人曾对人生方向的确立与选择;老年人曾对人生目标的力不从心……还有不可尽数的人生细节、生活琐事都可成为烦恼的根源。

庄子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东西就是由于我们心中欲壑难平,贪欲太多,不断地附加附加,而最后折损了自己的本性。一个人,在生活中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抛弃一切后天形成的人生杂念,回归到生命之初的纯洁境界,才可以谈人生境界、人生智慧,才可以品味自然与生命的博大。

许多人的毕生追求无非是功成名就,高官厚禄,不仅能够光宗耀祖,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对此看得十分淡泊,尤其在他功成名就之后,能激流勇退的做法,更是让很多人争相效法。

公元前506年,吴楚两国爆发战争,孙武指挥吴国军队大破楚军。

战争结束后,吴王阖闾大宴群臣,论功行赏,封官进爵。吴王征求众臣意见,谁的功劳最大,众臣一致认为首功非孙武莫属。众臣的推举,正合吴王的心愿,所有受赏的将臣中孙武的赏赐是最丰厚的。

出人意料的是,孙武不但对吴王的赏赐坚决不受,并提出辞官要告老还乡,解甲归田,对此,众人感到不可理解。

在给吴王的辞呈中,他说道:“臣本是乡野之人,承蒙大王厚爱,深感荣幸,吴国的强盛,征战的业绩,我只是尽了作臣子应尽的义务,厚禄高官,实在不敢领受……”(www.xing528.com)

正是孙武的这份淡泊之心,使得他能够善始善终,保得一生清名。

拥有了淡泊的心境,将多彩绚丽的欲望拒于窗外的天空,让自己的灵魂在平静的家园中安然入梦,受过损伤的心才会得到意外的修补,得到愉快的平衡。

欲望左右着每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与感情世界,我们常常为欲望而感伤人生之累,为欲望而慨叹人生短促,为烦恼而抛弃可贵的人生目标,甚至有人因欲望而厌弃了生命。

有能力的人,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番事业,这是无可厚非的,而各方面优势并不明显的人,如果也硬要强求自己达到怎样的成功,这种欲望就是好高鹜远,一切的努力只恐怕给自己带来的就是无尽的苦恼。

淡泊给予你苍白的外表,却让你拥有了一个充实、坦然、意蕴深厚的人生。欲望给予你一个个焦灼痛苦的花环,却使你陷入无底的深渊。甘于淡泊,以超然的心态把握人生,就超越了世俗凡境,在悠然怡然的心情中,品尝大自然的美丽,品尝多姿多彩的人生风景。

清心寡欲,就能幸福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我们要追求的终极,是获取人生的幸福,但很多人每天都活着,忙忙碌碌,为心中涌出的种种欲望所迷惑,给自己负荷上了生命的枷锁,而忘记了人生到底为何。

曾有一个外国商人,他坐在西班牙海边一个渔村附近的码头上,看见一个西班牙渔夫从海里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鲷鱼,这个外国商人对西班牙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

西班牙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外国商人再问,你为什么不待久一点,好多抓一些鱼?

西班牙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外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打完这几条鱼,还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去干什么呢?

西班牙渔夫说: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实又忙碌呢!

外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耶鲁大学企管硕士,我帮你一个忙可以让你有更多的钱!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再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城里去,再搬到美国,搬到纽约。在那里不断扩充经营你的事业。

西班牙渔夫问:我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要花多少时间呢?

外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

然后呢?

外国人哈哈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你的太上皇啦!时机一成熟,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那些投资者。这时候你就有好多钱了!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呢!

再然后呢?

外国人说:再然后你就可以退休了!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弹弹吉他了!

西班牙渔夫听完,很不解的说:我现在不就这样生活的吗?

我们追求人生的终极,是获取人生的幸福,如果你现在就已经感到幸福了,那还要去奢求什么呢?不去做那些无谓的假设,也不去奢求那些不切实际的妄想。常常的心存感激,快乐的活着,你的心中才会充溢了幸福。所以幸福并不是你要获得很多,幸福是要你拥有健康平和的心态,懂得知足。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生活真是太累了!”常听一些人喊出这样一句话。其实,生活本身并不累,它只是按照自然规律、它本身的规律在运转。说生活太累的人是他本人活得太累了。

是啊,生活的涵盖量太大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要为衣、食、住、行去奔忙,要去应付各种各样的事,要去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可谁又能保证你所接触的事都是好事,你所遇到的人都是谦谦君子呢?所以,生活中必然要有这样或那样的事,有喜就会有悲,有幸运之神也会有不幸的降临。接触的人也是如此,有君子就有小人,有高尚之士就有卑鄙之徒。事物都是相对而生的,否则生活又怎么能称之为生活呢?只有各种各样的事、各种各样的人糅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色彩斑斓的世界,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滋味的。

那么,在生活中,面对着各种各样不合自己心意的事,与各种各样不与自己性格相符的人相处,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坦然、磊落、轻松地对待,还是谨小慎微,处处设防?要告诉大家的是,不要让自己长期生活在紧张、压抑之中,不要让自己的琴弦绷得太紧,别活得那么累。必要的时候,放松一下自己,轻松地活着。

生活毕竟是公平的,对谁都是一样,没有绝对的幸运儿,更没有彻底的倒霉鬼,你有这样的不幸,他还有那样的烦心事;别人有那样的好机会,你还会有这样的好运气。所以,千万别把自己说得那么悲惨,更不要把自己缠绕在自己织的网中,挣扎不出来。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一般都是一些胆小怕事者。每说一句话都要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会不会因为这一句话而伤害某人;每做一件事都要瞻前顾后,生怕因为自己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工作中,对领导、同事小心翼翼,生活中对朋友、邻居万分小心。其实,你的周围有那么多人,而每个人的脾气都不一样,你不可能做到使每个人都满意。即使你样样谨小慎微,还是有人对你有成见。所以只要不违背常情,不失自己的良心,那么挺起胸膛来做人做事,效果恐怕会好一些。

感觉活得太累的人往往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每遇不幸之事发生时,不能辩证、乐观地去看待。而且容易对生活产生悲观想法,似乎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夜里不得安睡,总是疑心地球要爆炸了,说不定哪天自己就上西天了。这不是杞人忧天吗?

如果长此以往,总是生活在心情沉重、感情压抑之中,那将是非常可怕可悲的事。这将对身心产生极大的损害。

感觉生活太累的人,看不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更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因为他的时间统统用来盯住自己周围狭小的一点空间,而无暇顾及他事。而且,他的生活是非常被动的,因为他不愿主动去做什么,生怕做错什么事,得罪了什么人。这样的生活怎会是幸福的,怎会是快乐的?这样的生活只能是沉重的。

活得累的人很少有幽默感,更不会去放松一下自己,唯恐别人以为自己对生活不严肃。活得累的人就像身上穿着一件厚重的铠甲:既不能活动自如,又不愿脱去它。活得累的人就像永远戴着一副面具,这副面容在人前谨小慎微,在人后愁眉苦脸。这种累人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生活,既然使人如此痛苦,既然生命对我们来说又是那么宝贵、那么短暂,我们何不换一种活法,活得轻松、幽默一点,努力去感受生活中的阳光,把阴影抛在后头。即使生活给人压力很重,也要抽出一点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那样会对你的人生更有益处。

林肯的书桌角上总有一本诙谐的书放在那里,每当他抑郁烦闷的时候,便翻开来读几页,不但可以解除烦闷,而且还能使疲倦消除。乐观地对待生活,将使你充满自信。美国富翁柯克在51岁那年,把财产全部用完了,他只得又去经营、去赚钱。没多久,他果然又赚了许多钱。他的朋友因此很奇怪,问他道:“你的运气为什么总是这样好呢?”柯克回答说:“这不是我的幸运,而是我的秘诀。”朋友急切地说:“你的秘诀可以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柯克笑了:“当然可以,其实也是人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是一个快乐主义者,无论对于什么事情,我从来不抱悲观态度。就是人们对我讥笑、恼怒,我也从不变更我的主意。并且,我还努力让别人快乐。我相信,一个人如果常向着光明和快乐的一面看,一定可以获得成功的。”

是的,乐观、豁达可以使人信心百倍,即使是天大的困难,也能够克服。

多一点幽默感,那将使你觉得生活乐趣无穷。做人就应该多培养点幽默感,这是人类的特性之一。人生中有那么多不如意的事,能够有点幽默感,日子将会好过得多。

笑对人生,万事都能泰然处之。这样,你就能活得轻松多了。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没必要看人家脸色过活,更无需抱怨生活。放松心态,别让自己活得太累。

知足不辱,知止不始,可以长久

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始,可以长久。”

这句话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即提醒人们,千万不要有贪心和贪欲,这会影响你自在宁静的生活。只有摒弃贪心和贪欲的人,才会生活得坦然,没有干扰,没有麻烦,也没有外来的祸害;只有“知足”和“知止”的人,才能立身长久,而且可以免去生活中的许多忧愁和悲伤,让快乐的心情永远占据自己思维的空间,从而尽享天年的乐趣。

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大都是希望活得潇潇洒洒、快快乐乐的,谁也不想自己做“林黛玉”式的人物。然而,如果在人生的历程中把欲望企求得太高,认识不到愿望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适可而止是一种理智;或者对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是好好珍惜,而是在利益面前没有止境,那么其结果不会比倒霉透顶的人好到哪里去。一味去追求个人利益之所以后果可悲,是因为客观方面的荒漠不可逾越,自己却偏要拼命往里撞,朝里钻,其结局便可想而知了。这种失去理智的作为难免有令人心寒的一面,它是快乐的生活离其越来越远乃至消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样的历史故事,尚存于我们记忆中的不在少数,这里略举二三:

魏晋之际司马懿父子的心腹何曾,参与了司马氏废除魏帝、建立晋朝的活动,并立下了赫赫功勋。司马氏登上王位后,首先要做的是奖励那些跟随他多年的贤臣良士,奖励国家的有功之臣。于是封给何曾许多土地和钱财,还让他担任丞相、太傅等要职。他身为国家重臣,本应辅助皇帝执掌政权,给国家撑门面,但他花在满足个人欲望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比治理国家所用的时间和精力要多得多。他的生活奢侈豪华,尽管当时多数老百姓连粗布衣服都没得穿,他却派人到全国各地去搜刮民财,豪取大量的锦绣,用丝绸来装饰墙壁,用布匹来铺垫地面;尽管当时多数老百姓吃五谷杂粮都填不饱肚子,他却一日三餐,要花掉一万钱,还嫌饭不像饭,菜不像菜,没法下筷子。一天,有一个官员向他报告有几个郡县饿死多少人,他听了,全然不信,而且奇怪,仿佛是痴人说梦话,于是一边“哈哈哈”十分得意地笑着,一边飘飘然似的说:“这不可能,完全不可能,现在我们的生活这么富裕,怎么会饿死人呢?”

西晋的君主昏庸无道,丞相生活奢侈,荒淫无耻,其他大臣们也都是骄纵无度,一个个过着花天酒地、美女相伴的荒淫颓废生活,只知道在宫殿里度过他们享乐的时光,终于导致已经达到鼎盛时期的西晋帝国很快衰败,随后灭亡。

“食钱一万,无乃太过。噫!可不忍欤?”古人说的“无乃太过”,等于说,“这样做实在是太过分了”。个人吃住,似乎是小事,但任意挥霍,不知足知止,就是害己害国的大事,何况朝廷上下、文武百官竞相追求享乐,西晋帝国最终不被毁掉天理不容!随着西晋帝国的衰亡,除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外,司马炎之子晋惠帝等三个皇帝,后果均可悲,一个被毒死,两个被杀。依附皇室的大臣,还有那些贵族们,也十之八九没有好下场。

南朝梁代人鱼弘,追随梁武帝南征北战,功不可没。后来,梁武帝当了皇帝,赐给他15顷田,一座山林,8万棵林木,但他却郁郁寡欢,终日不露笑脸。他的妻子深感不安,于是直言相问:“官人,你是不是因为皇帝给你封赏少而不高兴?”

鱼弘沉吟半晌说:“一个君主,论功要平,惩罚要当,这是常理。我随君主转战各地,出生入死,吃他的俸禄应该不止于此。”

他的妻子说:“我知道你的功劳不小,但你不应该是那种贪恋财富、追求显达的人,因为这不应该是你的为人之道呀。”

这些道理,鱼弘自然听不进去。其实,他正是个追求官爵、贪图钱财的人。他担任郡守(即太守),仍嫌官小;他财产不菲,仍感不足,仗着自己受到梁武帝的信任,竟公开勒索钱财,并且大言不惭地对人说:“我作郡守,郡中有四尽:水中鱼鳖尽,山中精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口尽。人生在世,就是要快活享乐,作郡守不享乐,什么时候富贵享乐?”他让下官到民间敲诈勒索,并让民工到深山里砍来高贵的树木,运来高级的花岗石,在一块风水宝地上建造豪华的郡守府。他的车马服饰,不用一般布匹,而用丝绸锦缎,生活十分奢侈,又荒淫无耻,有侍妾百余人。因为生活糜烂、纵欲过度,没几个春秋,他便一命呜呼,乘鹤西去。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权谋过人,又骁勇善战,屡立大功。被列为替刘邦打下天下的功臣之首,他因此当上了朝廷的大官,权柄很大,俸禄也很高,但他缺乏智者的情怀,一边享受着高官厚禄,一边又为高官厚禄所困扰,所羁绊,不时露出好争地位、争爵位的面目,因而为汉高祖刘邦所不容,抓住一些理由将他逮捕,关进了大牢。在牢中,他悲愤交加地说:“正像别人说的一样,狡猾的兔子捕尽了,猎狗就该下汤锅;天下的飞鸟射尽了,好弓箭就该收拾起来扔进库房;敌对国家已经灭亡,出谋划策的臣子们也该丧命。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是该下汤锅了。”从韩信的这番话里不难听出,其悲愤欲绝中夹带着悔恨之意,可事已到此,哪里还有重新做起的机会呢?后来,韩信终于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

何曾也好,鱼弘、韩信也罢,他们的官儿不算小,财产也不算少,但是由于他们对官爵、财产、享乐的向往没有止境,对个人私利的追求没有边际,最终的下场都极为可悲。说句公道话,置他们于死地的尽管原因比较复杂,但他们所共有的那颗贪婪贪欲之心,则是造成他们无可挽回的悲剧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从古至今,有许多历史人物比他们要明智得多。这些人安于本分,安于拥有,因而使自己一身轻松,无拘无束,洒脱自在,避免是非,在人生中享受快乐与尊严。

晋朝人介之推是当时著名的贤人,他跟随晋文公长期流亡国外,吃尽了人间的苦果,也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晋文公继位后,要奖励贤臣良士,可他却回归故里,没得到任何赏赐。

一天,介之推突然对他的母亲说:“作为国君,要做到赏罚分明,办事公平,确实不易。”

他的母亲知道,凡功臣皆有奖励。有的封给土地,有的赏给官位,有的给予金银,唯有其子一无所有,眼下又说这种话,莫不是心怀不满吧!于是问道:“君主没有给你论功行赏,你是不是不高兴哟?”

介之推回答说:“母亲,你想到哪里去了?千金是重利,官爵是尊位,然而孩儿都不放在眼里。因为追求功名,向往富贵,不是我的为人之道。所以,我才躲在山村里,宁愿躬耕自足自给,也不吃君主的俸禄。”

他的母亲不由笑道:“孩儿的为人,当娘的怎么会不知道?你这样见利让利,闻名让名,不与世抵触,好得很啊!”

于是他们母子就在绵山里安了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园生活,一边劳作,一边观赏着大自然的风起云涌、荷色菊香的美好景致,终日里显出一副淡雅、娴静的样子,乐不思蜀。

后来,晋文公知道了这件事,心里既敬重,又难过,就派人去绵山请介之推,可他执意不出山做官。文公无奈,只好把绵山封给介之推,将绵山改为介山,并意味深长地说:“这介山的名字记载了我的过失,也记载了人间的一个贤臣良士。”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聪明过人,才高八斗,出类拔萃,然而他却宁愿为民,不愿做官,这是为什么呢?

且说有一天,秋高气爽,艳阳朗照,孔子沐浴着阳光,笑容满面地问颜回:“回,你家贫屈卑,胡不仕乎?”

颜回回眸一笑,说了一套洋洋洒洒的话:“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食千粥;郭内之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

孔子兴高采烈道:“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作。’丘育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颜回与孔子的对话十分精彩,尤其是颜回回答孔子的那段言论,更是精彩绝伦。你看,当孔子问他为什么不愿做官的时候,他对答得何等好啊!他说,“自家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只要勤于躬耕,足够穿衣吃饭之用;家有琴,一阵轻快的弹指,琵琶弹出了自己熟悉的曲调,足以自娱;我学老师之道,做个不追求名利的正人君子,足以自乐。放着有吃、有穿、有娱、有乐的日子不去享用,放着大自然的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的美景不去观赏消受,偏偏要去朝廷做官,岂不是太没意思了吗?!”

孔子见颜回说得很有道理,不禁出口赞赏颜回的思想和品德,认为他真正实践了知足者不以争名夺利来拖累自己等古训。正因为这样,所以过着洒洒脱脱、轻松愉快的生活,丝毫没有拖累。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知足而乐”的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不以利自累”的人。

梁从诫先生1949年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后来,他先后担任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编辑,《知识分子》杂志社主编,自然之友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他的经济条件甚好,收入不菲,但是他不追求物欲,不企望享乐,更不去过一种奢靡的生活,而崇尚勤俭朴素的传统美德,认为它是集众善之链,是一切幸福的中心。它使人通达、平静、知足、无累、快乐……

“勤俭历来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翻遍《古文观止》,从孔子到五柳先生,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直是以‘一箪食,一瓢饮’的朴素生活为荣的。”梁从诫先生回忆说:“抗战时期,物质生活极端贫乏,父母的经济收入又很微薄,日子过得很清贫。我记得上小学时,我一年有三季打赤脚或穿草鞋。特别是抗战后期,我母亲林徽因肺病已经甚重了,但她每日依然粗茶淡饭,还躺在病床上和父亲研讨著书立说。就是在那种贫病交加的条件下,他们写出了包括大部头的《中国建筑史》等多部书籍。他们崇拜读书、著书,因为他们崇拜它的力量。”

梁从诫先生无限兴奋地回忆他一生中得益最多的一段时光。“那时候,我的父亲和母亲的精神生活是那样充实,好像盛满了酒的酒杯。在我的记忆中,那段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我的父亲母亲有着十分难能可贵的生活态度,一是旷达乐观,其次是知足知止,从不追求超越生命基本需求的物质利益,所以内心永远平静如水。这些高尚品德,培养了我后来对生活的追求。”

是的,直到现在,梁从诫先生对父母亲那一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境界,仍心怀深深的敬意,并心向往之。因此,他和他的老伴依然住在50年代的一所老房子里,日常生活也过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有时儿孙们回来,包一顿饺子,吃一顿炸酱面,倒也心满意足、快乐无比了。

在梁从诫看来,当一个人内心坦然、心境平静的时候,自然也忘记了什么是身外之名,什么是身外之利了。诚如他所说:“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并不在于对金钱、利益占有的多少,而在于一个人对待生活的主观态度。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极大丰富,那么物欲就会变成很次要的问题了。”此言听来似乎有点平淡,但其中的意味是深长的。因为这是一种知足知止的境界,也是一种终身避免骚扰、获得持久快乐的境界。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求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摒弃对“名”或“利”的欲望。在一定意义上讲,人的包括名、利在内的各种欲望,尤其是正当、积极的欲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强大驱动力。但是,在人生的征途中,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太过分,尤其是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太过分,那就是无异于自寻穷途末路,到头来必然是欲极悲来,悔之晚矣。所以,这里有必要给人们提个醒,在追求欲望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时常知足的心态。因为,时常知足,是一切幸福和快乐的源泉!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

曾经,在报上读到一篇报道:

詹妮弗·梅西是休斯顿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她第一次在信用卡上签了名,得到了一件T恤衫。一年后,她发现已经在14张信用卡上签了字,总计消费高达两万美元。

34岁的佩奇·霍尔度完蜜月回来,发现自己已经被老板炒了鱿鱼。她和丈夫不得不开始盘算如何偿付结婚、度蜜月以及购置新房家具的1.82万美元的现金。

与以往其他年代的人不同,现在美国18岁至35岁的青年都是伴随着债务文化成长的。这种文化是由方便易行的信用卡产品、持续繁荣的经济以及昂贵的生活方式组成的。有关人士指出,现在许多美国青年往往是靠欠单生活,利用信用卡和贷款,来支付餐馆费用,来购买高技术玩具,以及新款汽车。有很多学生在他们大学毕业之前,就已经债台高筑。因债务缠身,不少人发现自己现在已经很难买得起房了。就像有人说的:我们得竭尽全力来偿还我们的欠款。

看完这篇报道,我在想,这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信用卡不好,是“超前消费”不对,还是经济繁荣、高科技发展有罪?你看,什么手机、寻呼器、配有第二部电话线的计算机或者DSL的接头、因特网服务产品和掌上电脑,等等,可不都是高科技的产物?而这些东西又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尽管它们价格昂贵。

还是一位美国青年自己说出了问题所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都在鼓吹这样一种观念——当今的年轻人有权享受丰富的生活方式。“在那疯狂的紧跟时髦生活的浪潮中,我们便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

睿智的中国古人早就指出:“世味浓,不求忙而忙自至。”所谓“世味”,就是尘世生活中为许多人所追求的舒适的物质享受、为人欣羡的社会地位、显赫的名声,等等。今日的青年人追求的“时髦”、“新潮”、“时尚”、“流行”,也是一种“世味”,其中的内涵说穿了,也不离物质享受和对“上等人”社会地位的尊崇。这种“世味”一“浓”,人就会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一样忙碌起来——或拼命打工,或投机钻营,应酬、奔波、操心……你就会发现自己很难再有轻松地躺在家中床上读书的时间,也很难再有与三五朋友坐在一起“侃大山”的闲暇。你忙得会忽略了自己孩子的生日,你忙得会没有时间陪父母叙叙家常……

可怜的美国青年人,在电影、电视节目以及广告的强大鼓动下,“世味”一“浓”再“浓”,疯狂地紧跟时髦生活,结果“不知不觉地陷入了金融麻烦中”。今日的美国青年人尽管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观,但收入永远也赶不上层出不穷的吸引你的消费产品的增多。如果他们不克制自己的消费,不适当减弱浓烈的“世味”,他们就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生活。

菲律宾《商报》登过一篇署名陈美玲的文章。作者感慨她的一位病逝的朋友一生为物所役,终日忙于工作、应酬,竟连孩子念几年级都不知道,留下了最大的遗憾。作者写道,这位朋友为了累积更多的财富,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终于将健康与亲情都赔了进去。那栋尚在交付贷款的上千万元的豪宅,曾经是他最得意的成就之一。然而豪宅的气派尚未感受到,他却已离开了人间。作者问:“这样汲汲营营追求身外物的人生,到底快乐何在?”

这位朋友显然也是属“世味浓”的一族,如果他能把“世味”看淡一些,像陈美玲那样“住在恰到好处的房子里,没有一身沉重的经济负担,周休二日不值班的时候,还可以一家大小外出旅游,赏花品草……”这岂不是惬意的生活?

陈美玲写道:“‘生活简单,没有负担’,这是一句电视广告词,但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却再贴切不过了。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迷惘里,还不如过着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来得快乐。”

“只有简单着,才能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朴素净的生活,一种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充实富有的生活。这是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着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自由活动的闲暇,还用去忙里偷闲吗?“世味淡,不偷闲而闲自来。”

西方包括美国的许多人,现在倡导过一种“简单的生活”。他们试着离开汽车、电子产品、时尚圈子,看能不能活得快乐。这被称作“草根运动”。他们强调简化自己的生活,而非完全抛弃物欲。《不要为琐事烦恼》一书的作者在书中谈了他自己是如何“简单生活”的——他在几年前换了办公室,新办公室比原来的便宜,使他减少了一些财务上的压力。另外,新办公室离家很近,以前需要15分钟的车程,现在只要5分钟就可以了。作者一年几乎要工作50周,现在这个简化的策略,使他无形中一年省下了两百个小时。当然,以前的办公室看起来气派一些,但作者现在回顾起来,真是不值得为那“气派”付出这么多。

在中国的城市青年中,与一些仍孜孜追求物质财富的同龄人不同,另一些青年人也开始过起了简单的生活。《北京青年报》介绍了一个叫杨景的青年人,他自称是一个崇尚简约的人,在周围的人都热衷于大搞居室装修的时风中,他住的房子没有装修就“白着”住进去了。他说:“装修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装修。”“房子是给自己住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他还略带几分鄙夷地说:“将自己居住的房子装修得像个五星级宾馆,简直是太土了!”在他看来,由着个性简单地装修一下,更顺眼、更舒服。在吃的方面,像杨景这样的年轻人认为粗茶淡饭足矣。穿的方面就更简单了,一股简约劲风,把服装上的“零碎儿”都刮没了,使服装简单得分不出男女。

也许这些年轻人的某些做法带点儿“矫枉过正”的味道,但对于我们这个以过度消费、疯狂追求时髦而牺牲掉人生真正快乐的世界来说,他们是明智的一群。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有“布衣将军”之称的冯玉祥生活就很简单。1934年春,蒋介石派孙科来拜访冯玉祥,冯玉祥以惯常的家常饭招待,吃的是馒头、小米粥,只有四样小菜。孙科吃得很香,说:“我在南京吃的是海参鱼翅,却没有冯先生的饭菜香甜。真怪!”怪吗?在崇尚简单生活的人看来,这才是生活的真味。

简单的生活是快乐的源头,为我们省去了多少欲求不得满足的烦恼,又为我们开阔了多少身心解放的快乐空间!

“简单生活”并不是要你放弃所有的一切。实行它,必须从你的实际出发。一位成功人士说,他提倡简单生活,但工作决定了他必须拥有电脑。他说,简单生活不是自甘贫贱。你可以开一部昂贵的车子,但仍然可以使生活简化。一个基本的概念就在于你想要改进你的生活品质而已,关键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想想生命中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让我们接受这位成功人士的建议,对“简单生活”的概念也多花一点时间来想一想。

攀比让欲望得寸进尺

盲目攀比只会使自己的欲望得寸进尺,而那些欲望不仅仅扼杀我们所有的快乐、幸福,甚至还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夺走自己的生命。

《牛津格言》中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幸,却对他人羡慕不已。其实这是一种羡慕盲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即便是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明星、名人,他们的背后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谁都没有想到著名导演谢晋的儿子竟然智残;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备受不孝逆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又有多少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走得如此糟糕呢?攀比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本应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有两份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让我们感觉到盲目攀比的危害及可怕。

第一份说:“人可能是一种很好的群居动物,但喜欢分析别人的经济情况,会产生不平衡心理,可能导致自己快乐水平降低。”这份由巴黎经济学院安德鲁·克拉克和克劳迪娅·森尼克完成的报告发现,75%的欧洲人认为对收入进行比较是件重要的事。

经济学家称,穷人更有可能拿他们的薪水和周围那些富人进行比较。但是,他们对许多调查进行的分析显示,被同事收入多少困扰的员工生活快乐水平较低。该报告指出:“认为对收入进行比较越重要的人,满意度的水平就越低,例如生活满意度、全面健康、一个人标准生活的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对努力以及成绩的考虑等。”

和那些羡慕同事的汽车或住房的员工一样,拿自己的收入和朋友以及家人相比的人快乐水平也降低了两倍。

第二份由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的玛丽·戴利和丹尼尔·威尔逊以及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诺尔曼·约翰逊完成研究,把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死亡证明书同美国各地的收入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不管他们自己的收入水平是高是低,如果周围邻居比他富有,那么他自杀的概率就高。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当地收入水平的增加,自杀案例越来越多。”

攀比之习古已有之,早不新鲜,但于今尤盛。

摒弃攀比,学会正视自己,学会自我释放。只要退一步想,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太在意。真正需要我们在意的,是怎么才能及早去除盲目攀比、自我折磨的扭曲心理。

一个老人赶着骡子外出,不一会儿,后面来了个骑马的,马跑得快,没多大工夫就超过了骡子,老人很生气,对着骡子大骂:“都是四条腿,为什么跑不过人家?今天你要是赶不上那马,回去就把你宰了!”但是不管老头怎么使劲地抽打骡子,可骡子怎么也跑不过那马。过了不久,老人看见前面出现了一个推车的,路不平坦,所以无论推车的怎么使劲,车子依旧行动缓慢,很快就被老人和骡子赶上了。老人乐了,笑着说道:“人能胜我,我也能胜人啊!”

每个人都有胜别人一筹的优点与技能,就像赶不上马的骡子,所以我们不应该为某一些方面不如别人而抱怨。毕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不要跟别人比,要跟自己比。跟别人比,会使得自己不快乐。跟自己比,看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会很快乐。

梁辉是一个公务员,过着安定日子。有一天,他接到一个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参加同学聚会。十几年没有见面,梁辉满怀重逢的喜悦前往聚会。以前的老同学下海经商,住着豪宅,开着名车,一副事业有成者的派头。梁辉回到机关上班,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长吁短叹,遇人便倾诉心中的不平。

“那小子,考试就没有及格过,凭什么拥有那么多钱?”他说。

“虽然我们的薪水不能与富豪相比,但不也过得很好吗?”他的同事安慰他说。

“很好?我的工资攒一辈子也买不起一辆奔驰车。”梁辉心痛得跳了起来。

“我们这些坐办公室的,有钱也犯不着买车。”他的同事倒是看得很开。而梁辉却整天郁郁寡欢,后来竟患了重病,卧床不起。

盲目攀比只会使自己的欲望得寸进尺,而那些欲望不仅仅扼杀我们所有的快乐、幸福,甚至还会阻碍自己的发展,夺走自己的生命。摒弃攀比,抛开那些不必要的烦恼,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平平淡淡是人生的真谛

人,各有长短,每个人有他的缺陷和不足,也有属于他的优势和长处。所以在平常的时候,你不要和别人对比什么,只求把握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你那样的比没有任何意义,比来比去的最终结果只能使自己怒火中烧,心态不平衡,有一句话说得好,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两不相干。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正确地对待他人,正确地对待自己,如此才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让自己活得快乐。

有一个女孩,她长得美丽而又文静,说话语速总是缓缓的,音量小小的,但却很能说到人的心底里去,你不知什么时候自己就被她看穿了。

她的业绩说不上骄人,但是却无可挑剔;她嫁了一个相爱的普通人,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她不要求自己的孩子课余时间学这学那,双休日一家三口经常出去游玩;她每天都要睡一个午觉,每天都做健美操,生活得很有规律;她不嫉妒那些荣誉加身的同事,也不鄙薄偶犯错误的同事,只对一些势利小人冷眼旁观,但也不针锋相对,她觉得他们不会有好的心态与好的结局,她心明如镜绝顶聪明,与周围一些拼尽全力却活得七上八下不尽如人意的人相比,我总觉得她的人生本来还可以更为精彩,但她却没有那样做。

有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两两相对,她说起是她父亲的一句话奠定了她人生的基调,在读初中时她的体质非常弱,任何体育活动都没法参加,学习上她又非常争胜好强,偶尔有一门功课得不到第一就会难过就会自责。父亲跟她说:以你的条件,你不必追求优秀,但你可以做到良好。她很听父亲的话,于是比较轻松地将每门功课都保持了良好,同时她的体质也恢复到了良好的状态,在高中毕业时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考上一所普通大学,因为压力不重反而发挥更好,结果轻松地考上了重点大学,毕业时她选择了中等城市的专业对口单位,因为她只求离父母近些,可以相互照料。她这样地娓娓道来,就如她不急不躁地构筑她的良好人生。

良好人生肯定不被小说家和剧作家看好,因为良好人生不能构成他们的创作素材,令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事业有成而家庭破裂,辉煌的阴影里藏匿着堕落,幸福来临却紧随着死神,有一项优秀就总有一项不及格等等。

而生活也的确是如此的,假如这个人的某个单项特别的优秀,那么他人生的另一重要项目,缺憾也往往特别地大。或者是,正因为无可弥补这缺憾,才发愤地去追求卓越。

所以其实良好人生的境界已经是至高。当一个人的事业、爱情、品行、心境乃至体格都能达到良好时,又有谁能说那个人的人生不够优秀呢?

看过米兰·昆德拉的一本书叫“生活在别处”,我对这五个字有很好的联想,我们的生活总是在远方,都在想:如果明天我有钱,我就可以……

但是如果你现在赚钱少不快乐,就算有再多的钱,也许还是不快乐;如果你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自得其乐,即使嫁了人,娶了老婆,别人跟你一起一样不快乐;如果现在不懂得享受生活,未来也不会享受生活。有人问什么叫做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你想要拒绝一个人的约会,已经不需要任何理由,你有权力过自己要过的生活,有权力去自己要去的地方,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里,不要和别人去对比什么,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人生的真谛,把握自己、相信自己才是人生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