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打破?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打破?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富如何过三代2 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三十而立”的观点,并逐渐成为中国人的金科玉律,但如今呢?说到财富传承,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但这并非打不破的魔咒。在我看来,所谓“啃老族”的出现,是财富传承的终结,也是“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父母有时也要狠下心来,让孩子经受挫折,学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才是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真正法宝。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何打破?

富如何过三代

2 000多年前,孔子提出“三十而立”的观点,并逐渐成为中国人金科玉律,但如今呢?

如今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最幸运的一代,他们在中国经济起飞的背景下长大,享有最多升学、发展、自主的机会;同时,他们也可能是最倒霉的一代,因为一踏入社会就遇上经济转型、竞争激烈,且报酬较低的年代。

20多年前,我们父母的说法是“养儿防老”,但在生了瓜瓜后,我并没存“养儿防老”的念头。在我看来,若靠瓜瓜养老,远没买招商银行股票或靠房养老可靠。

对广大中产阶级父母而言,生儿育女更多考虑的是付出,而不是收获,子女有出息、财富得以传承是父母最大的收获。

说到财富传承,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但这并非打不破的魔咒。深入了解一些能够富过好几代的家族可发现,在处理如何与财富相处上,都有非常严谨的教养

在我看来,所谓“啃老族”的出现,是财富传承的终结,也是“富不过三代”的真正原因。而如今“啃老”的盛行有两大原因:

第一是学校教育过分“向钱看”,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和心理辅导,导致不少青少年缺乏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第二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不少家庭对独生子女充满溺爱,导致很多独生子女缺乏艰苦奋斗和自立的意识,严重依赖父母,要父母满足其消费欲望。

犹太人有句谚语,“财富可能归零,智慧却长伴左右”。纵使留给子女再多的财富,没有培养好子女的理财能力,财富终究会被挥霍一空。

德国最老的投资银行家族梅兹勒家族富过三代的秘诀只有一个:不让孩子关进“金鸟笼”。他们的小孩上最普通的学校,每天走路去搭公交车上学,与所有同学一起玩耍、一起生活,吃同样的食物。

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沃尔玛集团的沃尔顿家族已逝董事长山姆·沃尔顿,奉行的财富教育核心理念是“劳动让人有价值”。老沃尔顿从来不给孩子们零花钱,他的4个孩子从小就开始打工,在商店里擦地板,帮忙修补仓库的房顶,晚上帮助装卸简单的货物,老沃尔顿则根据一般的工人标准付给他们工资。

“股神”巴菲特也不是天生的,他从小就懂得靠送报和捡高尔夫球来赚钱,11岁就投身股市,一辈子浸淫在投资事业中,自然累积出凡人所难及的高深功力。

戴尔计算机的创办人迈克尔·戴尔,12岁时看到同学间兴起一股集邮热潮,就已动念要如何利用这股热潮谋利,于是当起了同学间的邮票中介商;16岁时,为某报社拉订户,因为推销得法,一年赚到近2万美元的佣金。

历史上最富有的美国人——洛克菲勒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明白点出让其富过三代的传家名言——“每一分钱都要让它物有所值”。

尽管洛克菲勒贵为亿万富豪,平日却十分节俭。某天下班时,他想搭公交车回家,缺1美元,他向秘书借,并说:“你一定要提醒我还,免得我忘了。”但秘书说:“请别介意,1美元算不了什么。”他当场严肃地说:“你怎能说算不了什么?把1美元存在银行里,要整整10年才有1美元的利息啊!”

而在教育子女如何传承财富上,洛克菲勒更有一套严格的步骤:(www.xing528.com)

1.定期发放零用钱:一开始,父母可以每周发放零用钱,待孩子习惯后,慢慢拖长到每月发放。

2.培养储蓄观念:财富是靠累积得来的,储蓄是理财基本,父母们不妨从给孩子买储钱罐开始,鼓励他们存钱。

3.开设银行账户:父母带子女去银行开立单独账户,让孩子存钱入银行收息,鼓励孩子多储蓄。

4.培养孩子记账的习惯:当儿童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后,家长便应该慢慢培养起子女记账的习惯,有助于他们控制开支,父母也可借此观察孩子的消费倾向,发现有偏差时,可及时纠正。

5.建立理财目标:对孩子的理财目标,父母无非是希望子女能理性消费,尽早学会储蓄,以钱赚钱。

在我看来,中国财商教育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父母一直认为孩子花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父母爱护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如果父母无止境地满足子女的愿望,那就容易使子女变成“败家子”,到头来不但苦了自己,也会害了子女。

在中国,“富不过三代”的另一面是“一人养三代”,父母除养育子女长大、提供教育经费外,还得协助他们支付结婚费用及买房首付,甚至还得提供孙子、孙女的成长费用,倘若父母能及早为孩子妥善安排投资计划、授以理财方法,则可望改善这种情况。

如今大多数孩子只懂得花钱,却从来不知钱从何而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赞同让孩子做家务,让孩子从小体验赚钱的艰辛,同时可参与例如大富翁、儿童CEO等课程或游戏,让孩子有机会运用金钱,经历进货、定价、销售的过程。孩子也就可从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如今不少早教均有创业课程,让小孩构思出一门生意,集资、采购、销售等,也都要由孩子们想办法解决,然后要他们在课堂上做推广。

在训练子女的理财能力之前,需教导子女学会珍惜及节俭,与孩子分享父母工作赚钱的辛劳,令他明白金钱是要有所付出才能得到的,从而懂得好好珍惜金钱及自己拥有的东西,不随便要求买一些自己不需要的用品。

如今,父母的责任越来越重。过去孩子在进大学读书后,父母就能好好松口气,已算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但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结婚时还得帮助买房子,孩子的孩子出生后,还得负责帮忙带小孩,用退休金贴补子女们的家用。这样一来,不仅自己的晚年生活没有保障,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

父母这种“默默奉献者”的角色扭曲了孩子心中的金钱观念,也在无形中导致孩子成人之后继续向父母伸手要钱。

更有不少年轻人无视经济能力,过度消费,只因为朋友有了iPhone,就去跟风,他也要买,这是相当错误的观念。面对孩子的负债,父母顶多只能帮一次。爱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钱,否则会害他一生。用钱爱孩子的结果,只会让孩子难以经济独立,并且越陷越深。

如果你一直让孩子在家里的游泳池戏水,保护得很好,等到他一步入社会,面对汪洋大海时,就会手足无措。父母有时也要狠下心来,让孩子经受挫折,学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才是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真正法宝。

财商小贴士

对那些只知道“花”,不知道“赚”的孩子而言,更应该让他们从“劳动者”的角度换位思考。如此一来,他们就能成为拥有企业家眼光、注重收支平衡的社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