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遗尿补肾法-中医临床备要

小儿遗尿补肾法-中医临床备要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不自觉排尿,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此外,亦有由于对小儿照顾不周,日久养成不良习惯,而发生遗尿。[按]诊断小儿遗尿要辨明证候的属性,多数为肺、脾、肾虚亏所致,尤其要抓住肾虚这一关键。[按]多数医家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时,多采用“桑螵蛸散”以固涩,对温补肾阳这一环节不太重视。因此,本方是治疗小儿长期遗尿的较好方剂。

小儿遗尿补肾法-中医临床备要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不自觉排尿,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3周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尚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形成暂时性遗尿,不作病态。3周岁以上的小儿,偶有一次遗尿,或白天精神过度紧张而致遗尿者,也不作病态。主要是大脑发育不完善或精神刺激,影响大脑的功能,日久则形成遗尿习惯。3周岁以上小儿,经常性尿床,排除泌尿系感染和畸形、寄生虫病等,即可诊断本病。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5%~20%的5岁儿童,5%的10岁儿童,2%的12~14岁儿童患有此病。本病大多病程长,易复发,重症病例白天睡眠中也会发生遗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

本病中医亦称“遗尿”,又称“夜尿”、“尿床”。中医认为,小便的排泄,有赖于膀胱和三焦的气化功能,而三焦之气化,又与肺、脾、肾等脏有关。

肾主闭藏,开窍于前、后二阴,职司通调水道,与膀胱互为表里,若先天不足,肾与膀胱之气俱虚,则不能制约水道,因而发生遗尿。又肺为水之上源,脾为运化与散布津液之器,脾肺气虚,上虚不能制下,无权约束水道,可引起遗尿。肝主疏泄,肝脉环于阴器,肝经郁热,夹湿下注,影响三焦水道正常通利,也可遗尿。

此外,亦有由于对小儿照顾不周,日久养成不良习惯,而发生遗尿。

根据临床所见,因下元虚寒者,治宜温补肾阳;因脾肺气虚者,应益气健脾;因肝经湿热者,不可妄用温肾固涩之法,当用泻肝清热之法治之。

[证治述要]

根据临床所见,因下元虚寒者,治宜温补肾阳;因脾肺气虚者,应益气健脾;因肝经湿热者,不可妄用温肾固涩之法,当用泻肝清热之法治之。

1.下元虚寒 常在睡眠中遗尿,一夜可发生数次,醒后方觉。伴见面色白,智力低下,小便频数,色白量多,甚则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迟无力。治宜温补肾阳,固涩小便。方用菟丝子散加味:菟丝子15克,肉苁蓉10克,益智仁10克,补骨脂10克,茯苓15克,茱萸10克,五味子6克,白果10克,桑螵蛸1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脾肺气虚 多发于病后失养。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少。伴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舌淡,脉缓或沉细。治宜培元益气,固涩小便。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加减: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益智仁10克,白果10克,柴胡10克,山药10克,乌药10克,鸡内金10克,芡实10克,水煎服。

3.肝经湿热 睡中遗尿,小便黄臊,性情急躁,或夜间磨牙,唇红面赤。舌苔薄黄,脉弦滑。治当泻肝清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克,黄芩10克,栀子6克,泽泻10克,木通3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生地黄10克,柴胡6克,白果6克,甘草3克,水煎服。

此方不可用于脾胃虚弱、下元虚冷者。

[按] 诊断小儿遗尿要辨明证候的属性,多数为肺、脾、肾虚亏所致,尤其要抓住肾虚这一关键。在治疗方面,运用各种补气、培肾、健脾的中药,可达到延长排尿时间,对小便滞留的忍耐力可增强,但还不易使患儿夜间苏醒,故必须重点加强“开窍”以醒脑,可选用莲心、石菖蒲远志麻黄、郁金等药物,如果同时配合运用针刺疗法(电针),则可使患儿更易苏醒而自觉排尿。

[常用成药](www.xing528.com)

1.遗尿散 每次5克,每日2次,早晚空腹温开水或淡盐水送服。

2.缩泉丸 每次3~6克,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3.夜尿宁丸 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10岁以内儿童减半。

4.补中益气丸 每次3~5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精方选议]

1.新加金匮肾气丸 熟地黄20克,山药12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牡丹皮8克,泽泻8克,炮附子8克,肉桂3克,益智仁(盐水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毫升左右,1个疗程为15日,一般1个疗程痊愈,病程较长者,服2~3个疗程。

[按] 多数医家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时,多采用“桑螵蛸散”以固涩,对温补肾阳这一环节不太重视。然而固涩,主要是固其门户,非治本之法,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复发。本方以炮附子、肉桂温补肾阳为主,配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等滋肾阴的“六味地黄汤”为辅,再加以益智仁暖脾肾壮胆怯,则阴阳相生,相辅相成。因此,本方是治疗小儿长期遗尿的较好方剂。

2.鸡肠散 将鸡肠子剖开,去掉粪便,放在瓦上焙至干脆,研成细末。每次服4.5克,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

[按] 此为《蒲辅周医疗经验》所载方。鸡肠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肠。常用于治遗尿,遗精,白浊痔漏。《神农本草经》说它“主遗溺”。《名医别录》说能治“小便数不禁”。《太平圣惠方》载:“治遗尿不禁,可用雄鸡肠一具,炙黄,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浆水调下一钱。”此法与近代名医蒲辅周之用法相同,说明鸡肠治遗尿确有良效。

[康复指导]

1.患有遗尿症的孩子,应给予全面检查,看是否有尿路感染脊柱裂(隐性或伴有脊髓膨出)、脊髓损伤、癫痫或大脑发育不全。需要对症治疗的要及早治疗。

2.对于尿床的孩子,要重视心理调护及起居护理,在孩子尿床后,千万别恐吓责骂,而应安慰宽容,耐心教育,鼓励患儿消除怕羞、紧张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夜间定时唤起排尿,睡后按时唤醒排尿1~2次;久而久之,孩子的大脑皮质和脊髓的排尿中枢就会建立起正常的条件反射,遗尿就会顺利治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