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恩来批评法家与毛泽东欣赏法家的对比

周恩来批评法家与毛泽东欣赏法家的对比

时间:2024-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法家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对于法家自始至终是持批评态度。这与毛泽东形成鲜明的对比,毛泽东自始至终欣赏法家,从他在学生时期写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即可证见。[38]毛泽东晚年掀起声势浩大的批儒评法运动,都是为法家的治国理念铺平道路。法家的理论主张国王要绝对集权,必要时焚书坑儒。秦始皇彻头彻尾地实践了法家这一套理论。周朝开始实施的仁政,国家统治了八百年。

周恩来批评法家与毛泽东欣赏法家的对比

◆与法家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对于法家自始至终是持批评态度。这与毛泽东形成鲜明的对比,毛泽东自始至终欣赏法家,从他在学生时期写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即可证见。[38]

毛泽东晚年掀起声势浩大的批儒评法运动,都是为法家的治国理念铺平道路。法家的理论主张国王要绝对集权,必要时焚书坑儒秦始皇彻头彻尾地实践了法家这一套理论。周恩来在中学时期1915年写的《陈涉亡秦论》,对秦始皇的暴政进行了深刻的揭露。青年周恩来认为,秦朝世不三传,“不得不归罪痛恨于始皇也。”[39]青年周恩来已经看到了秦始皇的制度、政策是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后来有人说“祖龙虽死秦犹在”就显得强词夺理,不顾史实了。

青年周恩来认为,赵高登上宝座、陈涉起义这些问题都是秦始皇造成的。他评价周朝八百年的统治是遗爱在民,人心没有理由离异。秦始皇造成的二世而亡是“顾虑其子孙之甚”,反而不如周武王遗爱在民。为了自己的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江山,而不把百姓当一回事,肯定百姓也不把统治者当一回事。

青年周恩来认为秦王朝轻轻松松被灭亡了,是人心向背所至:“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甚矣,人心之不可侮也。”[40]在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指出:

然始皇固自[度]天下黔首莫敢谁何?而卒不永祚者,何也?不能遗其子孙以万世之业也。始皇固有之筑长城以蔽胡,铸〈翁〉仲以防内,无不为其子孙作万世之想。 曰:非也。克享长岁之道,在此不在彼。武王非如始皇之顾虑其子孙之甚,而周祚八百,遗爱在民,人心无由离异也。始皇以盖世之英,拥百万之师,正值兵燹之后, 民生元气凋零已尽,苟能以仁义自绳,惠及黎民,则陈涉无由而兴,刘项又何隙得乘?虽传百世至于千万世可也。乃计不出此,徒肆其专制之恶焰,施其暴烈之政策,诛无辜之怀王,以示威于天下,其失民心一也;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北筑长城,劳民伤财,其失民心二也;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书,坑儒士,杀豪杰,其失民心三也;收天下之兵,铸之咸阳,针元元之口,胜于防川,其失民心四也。总此四失,虽有贤君,犹恐难回民意,况复弃仁义之扶苏、英勇之蒙恬,而不以之为嗣为臣;亲昏愦之胡亥,奸嬖之赵高,反以之继业秉权,秦之宗社,虽无陈涉,亦必沦胥于江淮俊杰,欲不亡不可得也。况陈涉为之导,焉有不速其亡者乎?[41]

周恩来采取了对比的方法,用周朝的仁政,对比秦始皇的暴政。周朝开始实施的仁政,国家统治了八百年。而秦始皇的暴政统治是二世而亡。下面又指出,秦始皇灭亡,是不得人心。随后陈涉又灭亡了,也是不得人心。青年周恩来提出了一个定律,不得人心者都得灭亡。

夫陈涉以迁徙之徒,无才无德,渔阳一呼,卒移秦祚。使刘邦得以成功者,又未使非涉之力也。假使陈涉胜不骄,仍以昔之爱民者爱之,则中原逐鹿,又多一劲敌,汉之为汉,未可知也。又何止成一草莽之英雄也哉!呜呼!亡秦者始皇也,非陈涉也。陈涉以是而亡秦,转以是而自亡之。前车之鉴,始皇不能鉴于六国,而陈涉复踵其后以亡,毋亦大可悲耶!后之人览之不能自鉴,毋亦与陈涉生一同情之感也,悲夫![42]

这篇作文,青年周恩来揭示了“亡秦者始皇也”,“陈涉复踵其后以亡”的历史原因与教训。周恩来告诉人们,谁搞暴政谁灭亡。这确实是一篇警世之作。

1916年周恩来写了《读孟禄教育宗旨注重人格感言》一文,阐发了孟禄注重人格之论,因而把历史上列出了两条不同的统治路线:一条是开明专制的路线,即文、武、周公的路线:

现则世界承平,家国齐治,社会安良,亿兆之幸也;昔者,孔、耶、释、回以之鸣于教义; 禹、汤、文、武以之鸣于政纲;伊尹、周公、孟轲、诸葛亮、王守仁、华盛顿之徒以之鸣其圣;许由、伯夷屈原张良贾谊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玛志尼、路德、苏格拉底之徒以之鸣其贤。[43]

另外一条是暴政的路线,周恩来用一系列的人名串联起来,虽然有的人物不是暴君,有的人物没有当过帝王:

隐则奸宄立朝,盗贼蜂起,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息,水旱频仍,群黎之祸也。……桀、纣、幽、厉、秦皇、汉武、拿破仑、路易之君出,于是宗教厄矣!政纲隳矣!不仅此也,王莽称新,曹丕篡汉,司马法之立晋,赵宋诈以陈桥,元清入关,欧洲中世,各以其奸诈之术,欺压之力,蒙蔽上下,黑暗黎元, 贤圣之人,于焉俱斩。[44]

桀、纣、幽、厉、秦皇、汉武路线,就是“拥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民主可以无议院,政治可以揽独权”的路线。[45]因为秦始皇造成“宗教厄矣!政纲堕矣!”在中国人的评价中,把暴政作为一种现象的表述,是穷兵黩武、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焚书坑儒等等。而暴君是暴政的代表者,除了以上几端之外,还有屠戮功臣、骄奢暴孽、荒淫无度等。

什么原因造成不同的统治路线?周恩来当时认为是人格问题,是良心问题。

夫人格之造就,端赖良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道所在,正理趋之。处世接物,苟不背乎正理,则良心斯安。 良心安,人格立矣。大禹下车泣盗,商汤祷雨桑林,是圣人以背于正道而引以为良心未安。放太甲于南巢,避成王于东都,是伊尹、周公未安于心也。王道衰微,孟子求用于齐。汉室凌夷,诸葛竭智攻曹。王守仁履虎尾而不惊,华盛顿伸大义于天壤。帝王之尊,许由、伯夷鄙如敝屣。奠安之策,屈原、贾谊卒以自沉。博浪之椎,张良义击。黄龙痛饮,武穆忠怀。文天祥、史可法国仇未复,饮恨九泉。玛志尼壮志已伸,光荣祖国。路德以宗教之黑暗,创为新派。苏格拉底以愚民混沌,揭以哲学。其他若汉之朋党, 明之东林,美之花旗之战,要皆能发以正义,补其良心之所未安。呜呼!茫茫天壤,莽莽大地,所以得立于今,而日向全盛之境、大同之世, 以共趋者, 岂非恃此一线之人格耶?[46]

周恩来此篇就人格讲到暴政问题。虽然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批判专制的勇毅是非常可嘉的。在洛克看来,暴政是“越权行使任何人都无权行使的权力。”洛克又说:“暴政就是一个人利用他手中的权力,是为了他自己个人的特殊利益,而不是为这个权力统治下的人们谋福利。不论统治者具有什么资格,只要不是按照法律而是以自己的意志为准则,只要他的命令和行为不是为了保护他的人民的财产,而是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野心、私愤、贪欲和任何其他不正当的欲望,那就是暴政。”[47]周恩来正是从中国人的评价尺度来评价秦王朝和秦始皇的。历史上的开明专制虽然也是专制体制,但总是好于暴政。青年周恩来揭示了专制暴政给人民带来的无尽苦难,虽然当时还在使用开明专制的思想武器

综上所述,周恩来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流派有着很深的渊源。对儒学、道家佛教佛学、侠行侠义是批判继承的关系。对专制主义的法家持猛烈的批判态度。他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青年周恩来对于儒家等积极的传统文化的吸收,没有影响他后来对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汲取和接受。

【注释】

[1] 笔者统计了一下,《周恩来早期文集》涉及传统文化的作品共28篇,其他的都是现实问题、西方文化的作品。尤其是下卷,全部是评论现实的作品。

[2]《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3]《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4]《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9页。

[5]《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

[6]《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4页。

[7]《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89页。

[8]《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79页。

[9]《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0页。

[10]《日本人心目中的周恩来》,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页。

[11]《中外学者再论周恩来》,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9页。

[12] 转引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国现代史》, 1984年第11期,第187页。

[13]《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页。

[14]《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页。

[15]《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www.xing528.com)

[16]《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17]《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

[18]《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

[19] 转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4年第11期,第188页。

[20] 叶岗:《周恩来人格与中国传统文化》,《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7年10期。

[21]《周恩来外交文选》,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351页。

[22]《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4—115页。

[23]《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24]《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6页。

[25]《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67页。

[26]《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3页。

[27]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史》第1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第195页。

[28]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史》第1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29] 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史》第1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202页。

[30]《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7页。

[31]《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8—312页。

[32]《人民总理周恩来》,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3页。

[33]《人民总理周恩来》,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4页。

[34]《周恩来书信选集》, 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552页。

[35]《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2—33页。

[36]《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37]《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38]《商鞅徙木立信论》:
  吾读史至商鞅徙木立信一事,而叹吾国国民之愚也,而叹执政者之煞费苦心也,而叹数千年来民智之不开、国几蹈于沦亡之惨也。谓予不信,请罄其说。……
  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鞅当孝公之世, 中原最鼎沸,战事正殷。举国疲劳,不堪言状。于是而欲战胜诸国,统一中原,不綦难哉?于是而变法之令出,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 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民何惮而不信?乃必徙木以立信者,吾于是知执政者之具费苦心也,吾于是知吾国国民之愚也,吾于是知数千年来民智黑闇、国几蹈于沦亡之惨境有由来也。虽然,非常之原,黎民惧焉。民是此民矣,法是彼法矣,吾又何怪焉?吾特恐此徙木立信一事,若令彼东西各国文明国民闻之, 当必捧腹而笑,噭舌而讥矣。乌乎!吾欲无言。

[39]《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40]《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41]《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42]《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43]《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页。

[44]《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5页。

[45]《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46]《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145页。

[47]〔英〕约翰·洛克《政府论》(英汉对照),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55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