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罗马戏剧、哲学和抒情诗

罗马戏剧、哲学和抒情诗

时间:2024-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并不明白为什么罗马在戏剧上并没有取得什么值得令人骄傲的成就。罗马的文学模仿了希腊戏剧,它还模仿了其它形式的希腊文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成果。罗马人吸取了希腊哲学的优秀内核,因而和希腊哲学一样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罗马哲学和拉丁诗歌的相遇造就了杰出的大师和标志性的作品,他就是卢卡莱修的《物性论》。

罗马戏剧、哲学和抒情诗

普劳图斯—泰伦斯—塞涅卡—卢卡莱修—卡图鲁斯—贺拉斯—普洛佩提乌斯—提布鲁斯奥维德—卢肯—斯泰提乌斯—马希尔—朱文纳尔—拉丁诗选

死这个吓人的怪兽有什么可怕的?

——卢卡莱修

罗马对希腊在思想上的依赖几乎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依赖在罗马戏剧中尤为明显,以至于大部分戏剧都不过是聪明的模仿而已。在拉丁版本的戏剧里,甚至它们的场景名和人名都是和希腊版的一样。这种相似与我们研究的纽约和法国戏剧间的相似一样。纽约的戏剧是从法国的戏剧转化而来的,在它里面还保留着许多法国戏剧中的名字、布景设置。只是在其中加入了一些美国式的幽默和地方特色而已。无论是平庸的还是造诣极高的戏剧家,他们往往都是非常出色的模仿者——或者说是文学大盗。莫里哀莎士比亚和他的同时代的人就借鉴了古代戏剧中的精华,而现代的戏剧家们公开或者非公开的进行大规模抄袭。

对于我们来说,要想分辨出滑稽剧中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是很困难的,这对希腊人和罗马人都一样,对于他们的继承者也毫不例外。幽默,特别是那种本土特色的,是一种非常稀缺的东西。因此,我认为现代读者,即使是与古典学最密切的那些研究古典学的学生对这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进行冷嘲热讽式的批评都是不合适的。普劳图斯、泰伦斯是罗马戏剧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喜剧大师,当今读者就很难领会他们的戏剧内涵。普劳图斯大概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他所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一些不完整的剧本。他认为文学是一脉相传的,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那些具有天赋的人的思想都会一代接一代地相传下去。这是普劳图斯关于文学的重要论点。普劳图斯在戏剧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流传到今天的戏剧有二十来篇。他的戏剧吸取了希腊戏剧,尤其是米南德戏剧的精华。但是米南德的戏剧流传到今天绝大部分都已经失传了,我们只能通过普劳图斯的戏剧来了解一些米南德戏剧作品的特点。后来的戏剧学家,比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都有向普劳图斯的戏剧技术学习的倾向,他已经不仅仅是代表自己一个人的人了,他成为了一种戏剧形式的代表。他的戏剧大概有二十部得以保存下来,其中之一就是《孪生兄弟》,它对我们具有特殊的价值,莎士比亚的《错误的戏剧》就是以此为蓝本而创作出来的。

泰伦斯继普劳图斯之后把戏剧的模仿技艺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但是仍然留有希腊戏剧的影子。我们至今仍能记住他在《自我折磨》中的一句名言,那就是:“我是一个人,人世间的一切都和我有缘。”

我们并不明白为什么罗马在戏剧上并没有取得什么值得令人骄傲的成就。我们对于文学史不知晓的部分正是我们研究它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罗马的文学模仿了希腊戏剧,它还模仿了其它形式的希腊文学,并且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性成果。也许是因为罗马人太热衷于角斗和其它形式的趣味活动,以至于他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发展那些大家喜爱的戏剧,这有点像我们现在把精力和目光都放在了电影体育运动上。另外,一个另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现代诗人对那些二三流的作品给予了那么高的评价?比如塞涅卡的悲剧。他的作品实在是写的糟糕透了。但是莎士比亚时代。公认为最博学的学者本·琼森却对塞涅卡的悲剧的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他在为莎士比亚早期的戏剧集所作的序言中指出,塞涅卡完全可以和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相媲美。这很可能是一句戏言,我们必须争开我们的眼睛、竖起我们的耳朵,实事求是地评价塞涅卡悲剧的成就。莎士比亚曾经以开玩笑的方式借助于《哈姆雷特》中性情古怪、命运悲惨的罗尼阿斯之口说:“就像塞涅卡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不可能太高,普劳图斯的地位也不可能太低。”

塞涅卡在戏剧史上的地位不怎么样,但是在哲学上,他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家。他是斯多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也是勇敢哲学的奠基者。他曾经是性情古怪的暴君尼禄的家庭教师,并借以获得了高官厚禄,但是最后还是被尼禄赐死而自杀。

罗马人吸取了希腊哲学的优秀内核,因而和希腊哲学一样具有很强的思辨性。罗马哲学和拉丁诗歌的相遇造就了杰出的大师和标志性的作品,他就是卢卡莱修的《物性论》。

《物性论》是一首非常出色的诗歌,它不仅探求了人类的生命本原,也预示了人类的未来。希腊的早期哲学采用了韵文诗的形式,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散文题材也许更适合自由地阐释和表达哲学思想。卢卡莱修是这些人中极少数的几个成功地运用韵文诗形式表达其哲学思想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诗不仅仅具有韵文诗的韵律,还具有伟大的诗文魔力。令人惊奇的是,生活在现代科学文明之前的卢卡莱修却预言了近代的原子理论和人类鸿蒙开启以来的进化。幸运的是,卢卡莱修的作品都保留下来了。他的诗歌具有宏伟、庄严、雄辩的特点,完全可以和伟大诗人维吉尔的诗篇相比。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非常优秀的英文译本,它来自美国的诗人、学者威廉·埃勒里·伦纳德。卢卡莱修的哲学继承了伊壁鸠鲁哲学的风格,他把自己的想象和他的哲学思维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简洁明快的哲学作品。那些认为古代哲学枯燥晦涩的人将会发现卢卡莱修的诗歌具有惊人的可读性。近代哲学家乔治·桑塔也那的著作《三个哲学诗人》是我们进一步了解卢卡莱修以及希腊、罗马哲学思想的最好作品。

卡鲁图斯是和卢卡莱修同时代的杰出青年诗人,他30的时候就死了,他的地位在同时代人心中类似后来的雪莱、济慈。卡鲁图斯对卢卡莱修“万物之性”类的宏大哲学叙事丝毫不感兴趣,他只关心那些像友谊爱情、厌恶、怜悯之类等局限于个人狭小情感范围之内的事物。他的诗歌中记述了对列斯亚加的倾心爱慕之情,以及失恋后的失意与诅咒,这些都是在文学史上永存的光辉诗篇。卡鲁图斯的诗歌典雅优美,饱含了他的艺术热情与专业精神。他的热情是真挚的、剧烈的、充满感情的,这些都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完美表现。

说起卡鲁图斯,我们把他看作后来的伊丽莎白时代的诗人。那些写十四行诗的人,如菲利普·西德尼、莎士比亚或者后来充满激情的诗人彭司以及同样富有激情,但更喜欢爱情题材的浪漫诗人雪莱。在他之后的拉丁读者,无论是罗马人还是现代的读者,都能欣赏卡鲁图斯诗中的激情、爱情、完美、自然与艺术。如果你想问诗人丁尼生和斯温伯恩谁是拉丁诗人中的第一人,他们可能会回答你说是维吉尔,但是从他们的内心来说,他们觉得应该是卡鲁图斯。

贺拉斯是在卡鲁图斯之后罗马文化兴盛时期的一位诗人,与别的拉丁诗人相比,他最聪明,影响最大,译著最多,被引用率也最高。贺拉斯睿智稳重,没有卡鲁图斯那样的激情——无论是文学上的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他是那种非常冷静、具有超凡智慧、不善言谈的人,但是他是一个非常热心肠的人。这就使他显得和激情澎湃的卡鲁图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生活中顺其自然,安详沉着地活着,这是他的生活哲学信条。这就难怪现代人都喜欢他。就是那些18世纪有点愤世嫉俗的英国议员绅士也在他们的演讲中引用贺拉斯的诗句来使他们的演讲生色。就连严肃的政治家格莱斯顿和以聪慧著称的诗人尤金·菲尔德——以及他从事新闻工作的后代都非常欣赏贺拉斯的诗篇,并且翻译过它们。我们可以从近代一个不知名的诗人翻译的贺拉斯诗歌那里领会下他作品的艺术风采。

从痛苦中获得自由,从苦难里得到安定。

我已经活到了今天!

上帝保佑,明天照常会有阳光和雨露!

过去的一切都是零,那就让他过去吧!

还有什么是权力不能损坏的呢?

命运在她的亮丽游戏之中。(www.xing528.com)

一心难以两用。

永不疲倦的精力存在于荒唐的苦役中。

要么帮助你,要么挫败你。

贺拉斯不仅仅是一个聪明的诗人,他还是一个喜欢和朋友在一起畅饮的绅士。他是一个具有多种复杂情感的诗人,他爱思考,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惆怅、怜悯。他能用活泼明快、富有节奏的诗句自在地描写生活中的事物。英语读者可以在弥尔顿精心翻译的《颂歌集》中欣赏到他最好的抒情诗篇。贺拉斯既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在诗歌的理论上也具有很高的造诣。他的理论代表作《诗艺》看似非常随意,但却对近代的文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从意大利的诗人维达到法国诗人兼评论家布瓦洛,都以贺拉斯的《诗艺》为范本,而英国的波普则直接模仿布瓦洛。

可能是因为19世纪那场缺少自律,但是波及面很广,横扫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波普的杰出作品《批评论》失去了它曾经享有的一切盛誉,甚至使在世界文学上史享誉近2000年的贺拉斯也盛名不保。但是无论我们的品位如何变化,无论我们的文学理论如何改变,我们不可能找到比贺拉斯还要倾心于文学艺术的人。贺拉斯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卓越超群的智慧和臻于极致的语言功底,他的诗歌意境高远、幽默诙谐。现实生活中的贺拉斯和他伟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一样伟大。拉丁抒情诗并没有随着贺拉斯的逝去而死亡,它的繁荣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在这之后,再也没有哪位诗人能够到达到贺拉斯成就的高度。

就在公元前1世纪——贺拉斯的同一个时代,但比贺拉斯梢年轻,出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诗人群体——挽歌诗者。关于他们我在希腊文学史部分简单地提及过,希腊的挽歌诗者似乎只是创造了挽歌这样一个形式,但是在内容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种诗体在我们这里是看不到了,尽管他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文学主题,但是我在这里并不讨论题材和艺术技巧这两个问题。因为,在挽歌诗中我已经对二者做了比较多的阐述,所以我在这里只以柯尔律治挽歌中的诗句来做个简单的示例。

泉水的银柱从六步格的诗中奔涌而出;

背后落下的悦耳的音调是五步格诗。

哀歌诗,因为其内容的原因,从而得名。它主要是悼念死去的朋友,怀念朋友的美德。比如,丁尼生的作品《怀念》中的哀歌的意思就是这样的。正因为这种显而易见的原因,哀歌应该把死亡作为它表现的主题,但事实往往不是这样。最先尝试把希腊文学形式转变为罗马文学形式的诗人加鲁斯,就没有把死亡作为他诗歌的主题,而是把爱情作为他诗歌的主题。他的诗歌形式一度成为当时时髦的形式,很受人们的喜欢,很多诗人因为这个原因而投入哀歌的写作领域。在这个庞大的哀歌诗人队伍中有三个佼佼者,他们分别是普洛佩提乌斯、提布鲁斯和奥维德。

普洛佩提乌斯是一个早熟的诗人,他很早就熟练地掌握了希腊诗歌的写作技巧,他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自成一家,但几年后他就去世了。爱情是他作品的主题,他作品中所塑造的女神辛西亚成为了诗歌中伟大的女英雄之一。至于他自己,就如麦克凯所指出的那样,普洛佩提乌斯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普洛佩提乌斯是一个多愁善感、对自己充满怜惜,有点神经质的人。英国文学的学生会对格雷模仿自普洛佩提乌斯的诗产生兴趣。

普洛佩提乌斯具有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这就和他身上的一些缺点一样,因此,招致了那些日益变得希腊化的罗马人对他不断的批评和攻击。大致就是批评他的暴躁和冲动。我们对此不能进行详细的介绍,因为保存下来的相关手稿是破碎和不完全的。挑剔的罗马人欣赏另外一位名叫提布鲁斯的挽歌作者,他清新、细腻的诗风和他诗歌中的爱情题材非常相配。提布鲁斯诗歌的意图和深度还达不到普洛佩提乌斯的一半,但是,他仍然还是受到罗马人的喜爱,毕竟诗歌的意图和深度只是抒情诗的一个元素而已。提布鲁斯本人也是一个沉醉于爱情之中的人,他经常会为了自己作品中的女主人悲惨的遭遇而落泪。他的这些泪水是真挚的,他甚至把令人憎恨的迪利亚描写成了一个忠贞爱情的人。实际上,当我们阅读爱情诗的时候,存在一个普遍的规律,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例外。那就是,当我们阅读爱情诗歌的时候,读者总是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作者的诗在于赞颂纯洁真挚的爱情,而不在乎作品的主人公是西利亚、辛西亚、迪利亚还是珍妮。正像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黑妇人一样,提布鲁斯诗歌中的这些女子或许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但是,对于诗人来说,他们心中真正的玛丽、梅不尔或者黑妇人只存在于诗人的大脑中。

现代人最熟悉的挽歌作者是奥维德,人们对他最为了解。他认为:“提布鲁斯是加鲁斯的继承者,普洛佩提乌斯是提布鲁斯的弟子。而我,是这些人中的第四代。”言下之意,奥维德认为自己是他们的衣钵继承人。

奥维德是贵族子弟,在社会上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经常出入宫廷,后来,由于不明原因,他招到了皇帝的不满而被驱逐出罗马。有可能是他的诗歌《爱经》导致了皇帝的不满。但是,至于说他的《爱经》对当时风气污浊的社会产生了震撼,这事实上还是值得怀疑的,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一点。他的《爱经》风趣幽默,能给读者带来非常美妙的感受,但也不够严肃、庄重,甚至于都不能进入休闲类的图书馆。《爱经》是一部饱含真挚感情的著作,但却是很难读懂的一本书,闪光的思想隐藏在晦涩难懂的语言之下。书中缺少那种令人激奋的爱情描写,因此,它不太可能吸引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够的人。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那些专业人士非常欣赏奥维德的真诚、活泼、想象力。他的这种想象力在他的《变形记》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他把许多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应用到他的作品中来,然后应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素材很好地融合起来。对现代的诗人来说,这是关于古代神化传奇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莎士比亚和他的同时代诗人,18、19世纪的英国诗人无不把他的《变形记》作为写作的素材。如果奥维德能够预测到他对后人有多么重要的话,那么他在逃亡的时候就少了很多痛苦。也许,奥维德从来就没有写过什么石破天惊,让人惊讶不已的句子,我和一些拉丁语学者都没有找到过这样的句子。但是,他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家,他非常善于“讲故事”,他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诗人。总的来说,他的作品对现代文学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维吉尔的影响力也没有超过他。对于英国诗人来说——从马娄到德莱顿以及他们之后的英国诗人,奥维德是对他们产生最大影响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能够通过诗歌的形式把古代的诗歌讲述的如此清楚(其他的诗人通过他们的作品让人们熟悉了这些神话故事),还因为他在《爱经》中论及了一些违禁的主题,这就使得他不像一个道德家,而具有作为一位真正学者的品格。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真正的绅士(绅士在近代是对一个人极高的评价,在现在的社会里,我们是很难理解绅士这个词汇中所包含的崇高意义的)。

在奥古斯都时代之后(我们就把具体的日期省略了,就是公元以后),罗马诗歌经历了繁荣、平庸、衰落的过程。但是,事情往往并不是这样简单,历史发展的过程并不是直线连续性的,并不存在一个合乎科学的逻辑过程。文学并没有像工程师或者地理学家所设计的图纸那样运行。文学在这一点上和生活的发展轨迹一样。拉丁诗歌衰落了,和罗马帝国的衰落一样,但是它的衰落,并不是一个直线下降的过程,而是一个逐渐衰败的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了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罗马仍然有着真正的诗人,但也许称不上是优秀的诗人。

卢肯就是在公元1世纪产生的这类真正但算不上优秀的诗人中的一位,他是塞涅卡的外甥,他是一个非常的优秀的雄辩家。卢肯的《法尔萨利亚》是一首韵文诗形式的编年史,在他那个时代,这是一本被广泛传阅的著作,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中世纪。它对编年史的创作,和对法国古典诗歌的创作都有非常长远的影响。它对英国的读者也有特别的吸引力,因为马娄把卢肯的《法尔萨利亚》的第一卷翻译成了出色的英文。还是在这个世纪里产生了一位名叫斯太提乌斯的重要诗人,他是一位拥有多卷本史诗作品的诗人,很多人认为他比维吉尔的诗写的还要好。他的《德贝特》受到了英国诗人波普、格雷的高度评价,其中不具备深度思想,仅仅是语言尚可的一些篇章也都被翻译过来了。

马希尔和朱文纳尔是公元1世纪“黄金时代”的两位讽刺诗人,他们和以前的诗人在写作风格上具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作品并没有像以前的诗歌那样逐渐衰败,而获得非常大的成就。罗马人具有爱嘲讽的天性,因此他们就创造了讽刺诗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情绪。贺拉斯曾经写过非常优美的讽刺诗,但是讽刺诗仅仅是天才的一部分,因此,他的讽刺诗就显得不是特别的尖锐犀利。马希尔和朱文纳尔,尤其是朱文纳尔,对社会上的腐败与丑闻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所有的时代、所有的地方都为讽刺诗提供了足够的素材,但是讽刺是一门非常精深的艺术,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都能掌握的。英国在这项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伊丽莎白和雅各宾时代的诗人们就能很好的应用讽刺诗这项艺术来作为批判社会现象的有利工具。德莱顿把讽刺诗打造成了尖锐的长矛,波普则把讽刺诗歌锻造成可以杀人的利剑。所有的英国讽刺诗人或多或少、直接或者间接地都继承了罗马讽刺诗的遗产,他们从朱文纳尔那里继承的东西比起其他人都要多得多。

马希尔的《碑铭体诗集》尽管质量良莠不齐,但其优秀与精华之处却是不容抹杀的。他把他看到的罗马人的生活都忠实地记录下来了,其形式虽然有点粗糙,但却非常紧凑,具有很强的表达力。后来的碑铭体诗都继承了马希尔的现实主义手法。朱文纳尔的讽刺诗比起马希尔的更加尖锐剧烈,他是那种毫不妥协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社会上的阴险、欺诈、伪善、专制表达了强烈的憎恨和不满。他评价自己的作品道:“义愤创造了我的诗”。他真实或者宣称的粗糙都来源于生活的粗糙,他对艺术是负责的,他并没有捏造事实。朱文纳尔对语言的驾御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文字能够把他想表达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朱文纳尔已经到无人能出其左右的境界。德赖顿将朱文纳尔《讽刺诗集》中的5篇翻译了出来,其它部分就由他的助手翻译出来了。约翰逊博士两篇模仿之作深得朱文纳尔的精髓。尽管约翰逊不是天生的诗人,但他却是个伟大的学者。

罗马诗歌在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的时候(现代很多学术成果都已经证明,中世纪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黑暗,对其黑暗的描述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就已经开始衰落得难觅其踪迹了。我们从罗马诗选中看到罗马诗歌的衰败轨迹。和希腊诗选不一样的是,罗马诗选不是由罗马人自己编选的,它是由现代的诗人学者编撰的。从英尼亚开始到公元1000年间所有诗人的诗歌,还有罗马的最新诗集,都是由近代的学者编选的。在这些诗集中最好的诗歌之一是《维纳斯的维吉尔》,它是一首在春天的时候祭祀春天之母维纳斯的诗歌。它的作者已经不详,只有其创作的日期还可以推断出来诗歌创作的年代。我们所能知道的只在于:它是一首描写春天祭祀的诗歌,表现了罗马想象中美好的一面,而且这种想象的手法来自希腊,其作者大概是一名真正的歌唱家。写到这里,我们要和罗马诗歌告别了。拉丁诗歌死了,但是拉丁散文那充满活力的语言一直繁荣了许多个世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