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腐败60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预防腐败60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时间:2024-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3招廉洁自律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是反腐败工作任务之首,是固本强基之策,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从伦理学及道德观来看,廉洁自律是将社会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的关键环节。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大凡为人传颂者,无不都是廉洁自律的典范。二廉洁自律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的具体内容。廉洁自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预防腐败60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第33招 廉洁自律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是反腐败工作任务之首,是固本强基之策,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党员干部能否做到严格自律,廉洁从政,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和人心的向背。“做官先做人,干事先干净”,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当好严格自律,廉洁从岗的带头人。

汉代醒宽在《盐铁论·疾贪》中曰:“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清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又曰:“俭者,先自俭之;让者,先自让也。”从上述警句中可以看出,廉洁自律,系为政为官之本。而廉洁自律从本质上就是劝告人们要清正廉明。因为自律是一个人心灵运行轨迹折射出来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灵魂。一个人能否做到廉洁自律,关键是自身职业素质和社会公德的修炼。

何谓自律,自律是指人们对其行为的自觉自愿选择,是行为人遵守法律和按照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所能达到的能力和水平。而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已有原则性的规定,它是指党员干部根据法律法规以及社会要求,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修养、自我监督、自我改造、自我调整、自我提高,从而选择正常的动机和目的,树立良好形象,达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目的。

伦理学道德观来看,廉洁自律是将社会道德规范变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行为的关键环节。“小德不修,大德焉存”。因此,儒家典籍《大学》《中庸》,不仅把“修身”与“齐家”并提,而且把修身作为前提和基础来看待:“身修尔后家齐,家齐尔后国治,国治尔后天下平。”修身首先要自律,自律的核心是从灵魂深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难看出:廉洁自律,是良好道德品质的体现,是实现道德规范的关键环节,是使人成为人才的前提,它的目的是使个体的人具有人类中先进人物共有的精、气、神;廉洁自律,不是束缚封闭,而是修身正心,它使人不断改正缺点和错误,成为完善的操守正直的人;廉洁自律,是为人为官为政的根本,它要求做到慎微、慎欲、慎交、慎独、慎权,靠人格的力量和道德的典范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和尊敬。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大凡为人传颂者,无不都是廉洁自律的典范。古有孔子自廉作表率,并留下了“上恶贪则下耻争”的经典之句;范仲淹的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近有吉鸿昌将军的大仁大义气节,留下了“当官即不许发财”的治吏佳句;今有毛泽东邓小平生活节俭、衣着朴素,从不奢华的领袖风范,留下了“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领导就是服务”和“我是人民的儿子”的纯朴美句。以上廉洁自律的座右铭无不成为历代清官廉吏的精神食粮,激发人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光明磊落、清廉无私、自觉践行令世人称颂的生命轨迹。

自律是做人之本,也是立身之本,更是一种美德。郑培民这一典型之所以得到党内和社会的广泛认同,深深感动了中国人民,根本原因在于他身居领导岗位,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廉洁自律,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有一位盲人给他打电话,他每次都要等对方放下电话后自己才放电话;他的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途中还嘱咐司机别闯红灯。郑培民逝世后,在他的几十本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常常扪心自省,以提高道德修养。他把廉洁自律放在做人做官之先,说明他自律的自觉和清醒。郑培民为官数十载,总在不断地反省自己,检点自己,慎于微,慎于隐,堪称廉洁自律的楷模。

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要求党员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去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湖北代表团参加会议,他得到一份“礼物”:一张20年前他在湖北一个公社食堂吃饭的收据复印件。上面写着:今收到胡锦涛同志饭费人民币0.20元,粮票0.30斤。2002年12月6日,刚刚担任党的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到西柏坡考察,临走前,让工作人员去结算伙食费,西柏坡纪念馆也留下了一张发票。交费人:胡锦涛;项目:5日至6日餐费;总计:人民币:30元。细微之处见精神,两张伙食票据,令人注目,发人深省。这两张饭费票据也折射出一种廉洁自律精神,一种令人敬佩的高尚品格

现代执政理念更是要求新时期的共产党人要“慎权、戒贪、律己、修德”,要树立透明、高效、求实、廉洁、文明的执政理念,做廉洁自律的典范。随着我国依法行政进程的加快,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已作为中央反腐倡廉措施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新的时期,作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要做一个守得住清贫的人,一个经得住诱惑的人,一个熬得住艰苦的人,一个顶得住歪风的人,一个管得住小节的人,一个受得住委屈的人,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人。

廉洁自律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的具体内容。“修身”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非常重视修身养性、提高人格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践不断予以发展。今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领导干部作廉洁自律的表率,这是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修身”的新内容。

廉洁自律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唯一宗旨。党取得了执政地位,一些党员当了领导干部,并不意味着在物质享受上可以高于群众,脱离群众,有追求享乐的资格。相反,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然,就不是共产党员。邓小平同志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然而有的同志则认为,要求廉洁自律是“小题大做”,“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还有的说“只要抓住大节,小节不检点问题不大”。有这种思想认识的同志,关键在于没有确认我们的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这个党性观念,自觉不自觉地背离了党的宗旨。这一认识问题不解决,就会使一些人误把权力和地位,当成谋取待遇和私利的资本。结果就可能导致私心随着地位升迁而膨胀,享乐随着权力扩大而无度。党章规定,党的干部必须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这是对党员、干部最起码的要求,是不待言的基本处事标准。

廉洁自律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腐败现象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是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思想残余影响的结果。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剥削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活中的体现,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廉洁自律是从严治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必然途径。党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风的好坏决定着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又决定着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党能否经得起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更好地担负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关键在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这些年来,我们党紧抓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程度不同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有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违背“三个代表”的要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进行伟大的创业必须以良好的作风作保证,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一个好的作风。体现在思想作风上,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体现在工作作风上,必须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为群众排忧,多为群众解难,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体现在领导作风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严守党的纪律,反对独断专行,反对自由主义。体现在学风上,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体现在生活作风上,必须坚持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反对消极腐败,骄奢淫逸,自觉同各种不廉洁行为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树立好的作风,就会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好的作风,广大党员、干部的作风好了,就会促进社会风气越来越好。

党员干部是否廉洁自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如果一个党员干部管不住自己,对自己无所约束,滥用权力,为所欲为,甚至违法乱纪,那么他就没有资格、没有威力去当领导、管别人,他就不可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我们要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所以说,党员干部是否廉洁自律,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自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作为反腐败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抓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查处大案要案、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工作。可见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的极端重要性。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和当前这些问题的严重危害性,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觉,努力做到廉洁自律,以身作则,勤政为民,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要求,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是反腐败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前提和关键,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克服思想障碍,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共产党员要做廉洁自律的楷模,必须克服对廉洁自律问题存有的片面认识和心理障碍,解决影响党风廉政建设质量的深层次问题。

1.克服“信心不足”情绪,正确看待廉政建设形势

现在有些同志一谈起反腐倡廉、端正党风问题,总是摇头摆手发感叹,认为腐败现象已成“顽症”,难以纠正,并把这种看法作为放松对自己要求的理由。这种情绪必须纠正。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对任何事物都要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对廉政建设形势亦如此。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确实在党内滋长蔓延。但是,我们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流是好的。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态度是坚定和认真的,从来没有动摇、退缩过;惩治腐败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成效明显。还要看到,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党中央采取的反腐倡廉措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热情越来越高。由此可见,目前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也具有消除腐败的基础和有利条件。我们既要看到腐败现象严重性的一面,更要看到党和人民群众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坚定性的一面,这样才能通观全局,认清主流,把信心建立在科学的认识基础上。

2.克服“横攀竖比”心理,强化率先正己意识

有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劲头不大,其障碍就在于存有攀比心理,认为与周围相比,自己已经不错了。应该说,“比较”是人们的习惯心理,本身无可非议,关键是比的方法是否正确,与谁比,比什么。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该以英模人物为“参照系”,率先垂范从自身正起。多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比照自己,看看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多大差距;多与偏远艰苦地区的群众比,为自己现在的生活条件而知足;多与自己的过去比,看看今天在工作学习上、人品道德上是否有进步。只有这样,才能比出不足,比出动力,比出廉洁自律的责任感、紧迫感。

3.克服“小节无害”思想,把好防微杜渐

有的人在廉洁自律问题上还存有这样一种心理:只要“不出大格”,适当利用工作之便“沾一点”“捞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低标准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因为,事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今天捞一点,明天就想捞更多,到了一定程度,就欲壑难填了。像王宝森、胡建学等腐败分子,都不是一夜之间就变坏的,也是由小到大一步步滑向泥潭的。所以,不要因为是小毛病,无伤大雅,就不注意改正;不要因为是小问题,群众反映不大,就自己放纵自己。一定要以对党的利益负责,对自己的政治生命负责的态度,自觉坚持从严要求,从点滴做起。

(二)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要求自己

1.一是慎独,切记伸手必被捉

一个党员干部,处在严格的组织管理和群众监督下,容易遵纪守法,不做(或者说不敢做)坏事。而在缺少外力约束的情况下,靠自己管好自己就比较难。这就要求干部能“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够洁身自爱,“谨慎不苟”。现在一些搞权钱交易的人,为了逃避监督,往往采取单独的、秘密的活动方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露形迹,不留把柄,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成交。陈毅同志说过一句名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应当说,极少数腐败分子政治上与党离心离德,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完全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但一些严惩违纪违法案件一一查处,充分说明任何腐败分子不管他隐藏有多深,两面派手法有多高明,只要敢伸手,就一定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惩处。大量事实证明,不管多么狡猾的腐败分子只能隐藏于一时,而不可能隐藏一世,那些心存侥幸而做了坏事的人,最终还是逃脱不了法纪的制裁。“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话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屡屡被应验。

“慎独”,要有很强的自制力,而自制力又来源于自重、自省的境界,来源于自警、自励的觉悟。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来自人民不要忘本变质,身为党员不能见利忘义,为人民掌权不得以权谋私。丧失理想信念就意味着背叛,经不起利益的考验。背叛者必遭唾弃,必受惩罚。一些领导干部经不起权力的考验,手中的权力每增加一分,私欲就膨胀十分,他们把权力当做等价交换的商品,当做傍大款的工具,当做卖官鬻爵的资本,最终被权力所毁时,大多在狱中才万分悔恨地谈道:是滥用权力之手,“糟蹋了我的人生,毁掉了我的前程”。然而,就在他们深深悔恨“聪明反被聪明误”时,伸出的贪婪之手已被捉住,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要崇尚理想,力戒贪欲,淡泊名利,脱离低级趣味。在物质引诱面前,切勿伸手,要拒之决绝,不存半点侥幸心理。

2.二是防微,深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廉洁自律要从细微处做起,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许多人违法犯罪,都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开始对一些小事不注意,逐渐顺坡滑下去,终于陷入泥坑不能自拔。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而一些想通过贿赂干部来达到自己目的的人,对于一个陌生的对象,往往不敢贸然从事。他们总是先巧立名目,采取一些小动作来试探一下,如拿来新产品让你“试用”,送点工艺品请你“鉴赏”,请你吃顿“便饭”,让你品尝一下当地特产的风味,等等。而且这些善于“放长线,钓大鱼”的人,刚开始时通常都不向你提出什么要求,并一再说明这仅仅是“对领导同志表示敬意”,使你接受时不存戒心。这时如果你义正词严执意不受,下一次他可能就不敢再来。要是你态度暧昧,半推半就,他就会不断上门,他的胆子和你的贪欲一起增大,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祸患常积于忽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古往今来,这类教训实在太多了!

3.检点,警惕“酒绿灯红”的侵蚀

廉洁自律还需要勤加检点。重视修养的古代先贤以“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检点自己每天的言行。我们现在不一定要立一个“每日三省”的制度,但经常检点还是很必要的。一个领导干部的处境是复杂的。某些搞权钱交易的人,在你的面前碰了钉子,他还会另找门径,钉住你日常生活的喜好变着法子来打动你、侵蚀你。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表明,一些领导干部在“酒绿灯红”的侵蚀面前经不住诱惑而最终沦为罪犯的教育是沉痛的。它告诉我们:共产党员应当警惕“酒绿灯红”的侵蚀。

腐蚀与反腐蚀是长期的政治斗争。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高级干部也被依法处以极刑,这对提高执政条件下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今天,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激烈。在现实生活中,“酒绿灯红”的侵蚀比“糖衣炮弹”的攻击更具隐蔽性、诱惑性、复杂性,让人不大容易辨别。比如,请你吃顿饭,请你全家外出度假、旅游,并不求你给他办什么事,而是一种长期“感情投资”;从不起眼的生活小事开始,通过“礼尚往来”引你上钩;又通过宴饮嬉乐等手段,满足一些人讲排场、比阔气的心理,刺激一些人不健康、不正当的欲望,引诱一些人对“酒绿灯红”的现象从认同、向往、迎合,进而走向不能自拔的犯罪深渊。这种诱惑是由两种人臭味相投产生的,一个是“设诱者”,他们对贪财者提供金钱,对贪色者提供女色,对贪玩者提供环境,目的是以一倍的投入,攫取十倍、百倍的回报;另一个是“寻诱者”,像胡长清之类的腐败分子,早已背叛了党的宗旨,聚剑钱财、道德沦丧,不用人拉就下了水;还有一些往往与招商引资、洽谈业务等经济活动相伴而来,表面上与现行法律、政策并不违背。加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需求档次的不断提高,有些“酒绿灯红”现象就掺杂在正常的物质文化生活之中,而且打着改革开放的幌子,以“现代”“新潮”“潇洒”的面目出现,给人以假象。如果一个人政治鉴别力不强,是非、美丑观念不清,就很容易在浑浑噩噩中被腐蚀。

“酒绿灯红”的腐蚀对象主要是各级领导干部,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不法分子“攻关”的目标。腐蚀的渠道大致有三条:第一是走“夫人路线”“公子路线”,通过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曲线买权;第二是“傍大款”,在频繁的交往中个别领导干部与大款“互惠、互利”;第三是利用女色迫使你俯首听命。从近年来一些地方查处的经济案件来看,与这三条渠道相关联的,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其中通过配偶、子女引发的总是最多。有的配偶、子女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和景况谋取非法利益;有的在权钱交易中出面接受贿赂,充当中介的角色。因此,领导干部在经常检点自己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严肃、毫不姑息地加以处理。

警惕“酒绿灯红”的侵蚀是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拒腐蚀,不可能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有些领导干部出入饭店宾馆,也常常是交际工作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人们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不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出污泥而不染,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坚持廉洁奉公,艰苦奋斗,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酒绿灯红’的侵蚀影响面前,一尘不染,正气凛然。”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

4.慎交,深知不慎招祸

一个人走上领导岗位之后,交际面会越来越宽。这时候,和谁交朋友,怎么交朋友,就显得非常重要。

交上一个好朋友,就等于多了一面镜子,多了一个参谋,多了一个同伴。成功的时候,可以和朋友共享;疑惑的时候,可以向朋友求教;困难的时候,可以得到朋友的帮助。真正的朋友,同声相应,志趣相投,真诚相待。

交上一个坏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近年来,这方面的教训很多。有的本来是一个“好苗子”,有的本来是一个“好干部”,但自从交上了那些宵小之徒,意志便开始消沉,生活便开始堕落。及至到了非“朋友”的话不听,非“朋友”的事不办的程度,离跌“跟头”就不远了。许多人正是葬送在这些“朋友”之手。王文学就是其中一个。

王文学在他的忏悔中说:我出生在一个贫寒落后的山区农民家庭,从困难时期过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了30多年的电力事业,受党组织多年的培养,从一个放羊娃到一个国企的正厅级经理,回想起我一路成长的过程,今天却成了罪人,我真该死——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呢,完全是个人所致。1996年我被省政府任命为农电局局长这个要职后,在组织领导的关怀教育培养下,在广大职工共同努力和信任下,在国家、省政府政策的支持下,是作出了一些成绩,到2004年一直未换届,等于连任。为此我本人自豪骄傲过,把这些功劳记在我个人身上,错误地认为“我革命成功了”就要退下来了,该享受享受了。思想境界颓废了,人生观、价值观全变了,变质了,不是原来的我了,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了,对工作的责任感不像以往了,总认为自己付出不少,忘记党组织的培养,忘记过去的艰苦,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把共产党员的义务和入党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把党纪国法抛在脑后不顾了,意志衰退,不求进取。把吃喝玩乐、请客送礼当成工作的需要,把接收同事的贿金认为是应该的——我还有一个极其错误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运作过程产生一大部分私有制企业,他们贷的是国家银行的钱,挣的是共产党的生意钱,私人老板送的钱“不拿白不拿”,我只拿了老板的利润的一小部分,我只要不贪污国家的钱财我就不会犯法犯罪。我在社会上交了一些不法商人和私人企业老板,在交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己的生活方式改变了,生活糜烂了——我已无法挽回我犯下的罪行。

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

不与“阿谀”者交友。有一种人在你没担任领导的时候,见了面都不哼一声;但你走上领导岗位之后,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昨天来拜访,今天来问候,说你“才华出众”,说你“前途无量”。这样的人未必是坏人,但至少是品行很成问题。奉承之言很受用,但对个人的进步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与来路不明的“大方”者交友。手里有了一定的权力之后,就会发现一些人出手“大方”。你说他的手机好,他马上就弄个新的送给你;你想要到外国看看,他筹措考察经费。不要以为这些人不惜钱,实质是,为了“钓鱼”,才不得不下“饵”。

不与“懒散”者交友。所谓懒散的人,就是不务正业的人,游手好闲的人,专好吹牛说空话的人。这些人吃喝玩乐,无所用心,与之交往会变得庸俗和无知,没有任何益处,反面会带来许多无谓的苦恼和麻烦。

俗语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心术不正的小人、违法乱纪的坏人,就会远遁之。所以要想交贤友、诤友,首先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自古以来,因交友而得益或因交友招祸的事例不胜枚举。概言之,交不善不廉之友,会断送一个好干部,一个变坏的干部,又会坑害一方百姓。所以,择善而交,择廉而交,对领导干部来说,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www.xing528.com)

(三)注重人品修养,堂堂正正做人

1.正确处理做人与做官的关系,把“三个代表”作为人品修养方向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做人一世,做官一时。加强人品修养主要的一条是要淡化“做官”心理,强化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意识。一是不要为名利所累。一个人只要走到干部队伍中来,就要经常遇到职务问题。对待职位问题很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觉悟和思想水平。一个人不论职位高低,都不应把职务问题看得过重,更不能让其压得直不起腰来。个人的职务决不能靠跑、要,更不能买,要注重德才修养,多干实事,少空谈,要重公论。要明确:职务是为党工作的岗位,职务的变动是工作的需要,职务的提升是责任的加重,职务调整的合理性往往是相对的。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江主席所要求的那样:“坚持党的事业第一,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为国家为民族奋不顾身地工作。”二是不要为家庭所累。处理好事业与家庭的关系,从大的方面来说,两者之间是统一的,而在一些具体事上,却经常存在矛盾,有些矛盾还很难处理。尤其是领导担负着一定的领导责任,“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就更为突出。所以,既然走上了领导岗位,就要有牺牲小家顾大家的思想品质。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围着老婆孩子转的多了,学习、工作上的投入必然减少。同时,夫妻生活在一起的,本身也有个工作、学习上互相支持,思想上互相帮助的问题。三是不要为安逸所累。在紧张工作之余,人们往往有求得安逸的需要。但是,作为党员干部应当有“国家忧患我为先,人间幸福我后事”的志向。

2.正确处理德与才的关系,把道德高尚作为人品修养核心

在群众中有一种很形象的说法:缺智的干部是“次品”,缺德的干部是“危险品”。党员干部必须是德才兼备,有德无才不行,有才无德更不行。值得深思的是,现实生活中重才轻德,以才代德的现象并不鲜见。其实,从广义上讲,德也是一种才。德好,形象好,能团结人,大家愿意在他的领导下工作,这就是一种本事,是党员干部最需要的本事。正如早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的:“道德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党员干部的道德建设上,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工夫:第一,要忠诚坦白,积极正直。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对党忠诚,待人诚恳,要像邓小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实践中,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是否老实时,要注意划清两个界限,一是老实人与“老好人”的界限。“老好人”的最大特征是不坚持原则,听到、看到一些不正确的言行,不劝阻,不批评,随波逐流,遇到能讨好人的事争着上,碰到可能得罪人的事往后缩。这种人表面上好,实际上脑子里打的是个人算盘。而老实人对不良现实敢于批评,不怕得罪人,遇事敢抓敢管,表面上“凶”,其实他心地坦然,想的都是党的事业。二是划清无能与老实的界限。有的工作懒散,商量问题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得过且过,这种人有时被认为是好共事,其实是工作不负责任,或者是能力低发现不了问题,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工作刻苦,调查研究深入,遇事能拿出办法,有不同意见时不闷在肚里,要拿出来讨论一番,这种人有时在一些人看来爱找麻烦,其实是责任心强,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总之,党员干部要做到:想的与做的一致,对人与对己一致,人前与人后一致,对上与对下一致。第二,胸襟要开阔,能容人容事。这是党员干部人品修养的重要心理品质,是党性观念、觉悟程度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反映。一个党员干部倘若为个人的恩怨所左右,妒贤嫉能婆婆妈妈,芝麻绿豆大的事都计较一番,就必然团结不了人,做不好工作。与同志相处时要有一种气度,即使遇到误会、矛盾,也要努力做到顾全大局,以德报怨。第三,要关心人爱护人。党员干部是群众中的一员,不要把自己当成凌驾于群众之上的官老爷,对人对事要讲真情厚谊。党员干部的高尚品行,不是脱离群众的清高,不是不关心群众疾苦的轻浮。孔繁森同志有句名言:“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对党来说是最大的政治,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是根本的“德”。一个领导干部只要心系群众,情注人民,始终与广大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做人为官就不会离“谱”出“格”。

3.正确处理责任与权力的关系,把清正廉洁作为人品修养重点

“公生明,廉生威”,党员干部廉政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实践证明,谁办事公道,谁廉政勤政,谁就有权威。清正廉明是领导干部人品修养的一个永恒主题。要做到这一点,最根本的是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第一,要正确认识手中权力。马克思指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所用。一分权力,十分责任,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党员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如果思想上不警惕,行动上不检点,就可能把权力当做谋私的手段。现在社会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学得很市侩,很圆滑,整天琢磨领导心思,利用种种关系渠道接近领导,搞什么感情投资,以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对这些人和这类现象要时刻保持警惕,千万不能为小恩小惠所引诱,不能为甜言蜜语所陶醉,不能为表面现象所迷惑。如果不注意,就会在用权上发生差错和失误,就会在重大问题上放弃辨别是非的标准,丧失惩恶扬善的勇气,甚至发生混淆是非,助长不良风气的问题。第二,要正确使用手中权力。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是党员干部正确使用手中权力的前提条件,也是人品修养的重中之重。当前要特别注意对那些“好事”“好处”“好人”保持警惕和距离。所谓“好事”,就是有名可扬,有利可图的事;所谓“好处”就是实惠,就是物质钱财;所谓“好人”,就是那些投你所好,顺你之心,瞌睡了给你一个枕头的人。观察一下这些年犯错误的领导干部,并非一开始就是很贪的,相当一些人就是被这些“好事”“好处”“好人”钓上胃口,一步一步拖入泥坑的,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很深刻的。对这几个“好”,要时刻保持戒心,一是好事临头、好处近身,要认真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身份,想一想党的要求,至少要想一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古训,千万不能头脑发热,利令智昏,情令智昏。党员干部有自己的职责、任务,有自己的生活待遇,应当而且必须集中精力做好工作,远离财色,防止发生问题,防止瓜田李下之嫌,始终给人一个很清白、很正直的形象。第三,要严格管好手中权力。对于权力不但要用好,而且要管好。管不好权力,也就不能用好权力。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必须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要有一套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党员干部不仅要带头按照党纪国法和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还要管好本单位本部门权力的正确使用。

(四)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形象

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这是新形势下端正党风、保证党员干部做到廉洁自律的治本办法。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意义,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加强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者。党要坚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然要求每一名党员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这种先进性。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性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党员是否具有党性。

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对党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党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素质是党员先进性的保证,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党员按照党性原则办事,加强党性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才能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我们党要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庄严使命,必须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的党员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前提和保证。

党性的基本原则和内容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但是,党性原则不是静态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变化,党性的具体内容也会随之发展和丰富。当前,领导干部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

一是注重理论武装,在深入学习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建设,加强共产党员的理论修养。加强理论修养,对于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只有加强理论修养,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才能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才能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清醒是政治上清醒的前提,理论上坚定是政治上坚定的保证。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可能有正确的政治观点,不可能有坚强的党性。一些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认识不足,理论素养和水平不高,不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致出现种种偏差和错误,无法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理论上的贫乏必然导致思想上的落伍,一些领导干部的精神状态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政治意识日渐淡薄,革命意志日渐衰退,忘记了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哪里还能发挥好领导的表率作用?这些现象与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真正做到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学习理论。通过学习和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党性,保证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前提。

二是强化党的观念,在严格执行党章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共产党员要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想到党的性质、宗旨和奋斗目标,想到党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想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就要身体力行,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章。党章是我们党全部活动的总章程,是全体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每个领导干部都要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强化党的观念,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尤其要在贯彻民主集中制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要求,也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高低、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党内政治生活的现状看,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对民主集中制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不能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导致不是民主不够,就是集中不够。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领导干部应当进一步深刻理解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大意义,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自觉坚持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最重要的是坚持“四个服从”的原则,特别是坚持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是遵守政治纪律的最基本要求。必须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不仅关键时刻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平时也要守规矩、听招呼;不仅对重大方针原则要坚决贯彻,对具体制度规定也绝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无论何时何地和发生任何情况,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牢记党纪国法,做到“事事不离原则,处处不逾规矩。”

三是坚持执政为民,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对党的干部来说,承认并实践这个宗旨,并不是新的要求。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员干部能否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坚持这样做,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一个非常重要而集中的考验。当前,我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利益面前,是先替自己打算,还是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大公无私,随时都在检验着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党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比一般党员、比其他社会成员更自觉地做到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然而,有的领导干部却私欲膨胀,为了一己私利或局部利益,把党性原则和人民利益丢在脑后。有的争名争利,跑官要官;有的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有的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以权谋私;有的对党的决策和上级的指示,各取所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发生在少数党员干部身上的诸如此类违反党性原则的情况,严重损害党的形象和党的事业,应当坚决纠正,决不能听之任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把精力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党员干部要加强自律,力求做到慎始、慎微、慎独、慎好、慎权、慎行、慎终。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七慎”方面的典范数不胜数,俯拾皆是。

慎始的典范——羊续悬鱼

东汉时,羊续出任南阳郡太守。当时社会风气庸俗,奢靡成风,官府请客送礼、托关系办事的现象十分普遍。羊续下决心从自身做起,扭转这种坏风气。上任没几天,府丞献给羊续一条活鱼,让羊续食用,羊续不好当面拒绝,便“受而悬于庭”。后来府丞又一次进献,羊续便指着悬挂在院中的鱼让府丞观看,府丞惭愧而退。宋代著名诗人徐积在《和路朝奉新居》诗中赞道:爱士主人新置榻,清身太守旧悬鱼。明人于谦亦有诗咏云:剩喜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慎微的典范——灭官烛看家书

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极为廉洁。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公差们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慎独的典范——曹鼎拒惑

明代有个叫曹鼎的人,在任泰和典吏时,押解一名绝色女贼,因来不及赶回县衙,共宿荒山野庙。夜间,那女贼为了逃生,频频暗送秋波,屡用色相勾引。曹鼎刚开始心猿意马,情急之下,用纸写下了“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作为对自己的警戒。写了撕,撕了再写,如此反复,直到天亮,终于抗住了女贼的诱惑。曹鼎抵制住女贼色相勾引,靠的就是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修养。

慎好的典范——米芾拒收宝石

北宋书画大家米芾有一个弄石的癖好,看见一块好石,竟能作揖下跪,口称“石兄”,达到癫狂的程度。他在涟水做官期间审理一桩人命案,由于罪犯是省里官员的亲属,致使刑部批文迟迟不能下达,这使他愤愤不已。一天,有一人带着几块奇石求见,几块石头小巧玲珑,纹路清晰,巧夺天工,真是世间少见。来人请米芾在人命案子上高抬贵手,米芾正色地说:“我爱石,但更爱百姓,客人不必多说,请回吧。”来人走到门口,仰天哈哈大笑,说:“米大人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令人钦佩。”原来,来人是督办案件的钦差大臣。

慎权的典范——“豆腐汤”尚书汤斌

汤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生清正廉明,政绩斐然。康熙二十三年,皇帝钦点汤斌出任江苏巡抚。汤斌到任后,体察民情,处处顾念百姓利益,洁己率属,破积习,减税赋,移风俗,济灾民,仅半年时间就受到江苏人民极深的爱戴。两年之后,汤斌高升礼部尚书,离任之日,苏州百姓罢市三日,塞道遮留。汤斌不仅为政清廉,居家也颇有颜回之风,平时采野菜供膳,每餐必有一味豆腐,因而他有一个看似戏谑、实为敬重的外号——“豆腐汤”。汤斌的生活清苦,他的故居板门竹篱,简陋异常,其死时家里仅剩下8两俸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慎行的典范——杨震拒金

东汉时期的杨震被誉为“关西孔子”,一次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半夜怀揣重金前来谒见。他对杨震说:“深更半夜,此事无人知晓。”杨震面对重金,没有动心,回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来人羞愧难当,只好收起重金告辞。

慎终的典范——“一钱太守”刘宠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要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被称为“一钱太守”。

当今廉洁自律的典范更多,最突出当数——周恩来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国务院总理,是最忠实、最高效、最廉洁的人民公仆,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勤政廉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是党内做工作最多的人,最忙的人。他为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呕心沥血,日夜操劳。邓小平讲,周总理“一天的工作时间总超过12小时,有时在16小时以上,一生如此”。华侨称他为不知疲倦的“钢人”,外国人称他为“全天候”总理。他被看做新中国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代表。

建国后,有人提出要修政府大厦,周恩来说:“我们一定要执行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指示,在我任总理期间,决不修政府大厦。”他反对各地建楼堂馆所,要求国务院要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树一代共产党人的新风。困难时期,国务院开会,不上茶。在一个大盘子中放上一小包一小包的茶叶和烟,上面都标着价,谁用谁付钱。他个人生活非常俭朴。他所住西花厅的房屋,窗户裂开大缝,冬天工作人员只好用报纸把窗户缝糊起来;地面潮湿,铺的是大块方砖。有关方面几次要给他修房子,都被他拒绝了。有一次,趁他外出工作,把房子简单地维修了一下。他回京后,在全体国务委员会议上,作了多次严肃的自我批评,检讨自己没有把好关,承担了全部责任。后来部长们说:“总理,你别再检讨了,再检讨,我们都要落泪了。”总理说:“我作检查是应该的。我最不安的是,我的房子修了,带了头了,这是个很坏的头。副总理、部长们的房子修不修?我心中不安。”其实,他的住房设施非常简单,办公室连个沙发也没有,还是他检查出癌症后,毛主席送给他一个特别的单人沙发。他的笔筒就是个普通玻璃杯。他日夜批阅文件,连个台灯也不让买,还是中南海的工人用铁棒、铁皮给他制作了一个。西花厅有养鱼池、水榭,但是,周总理生前没有让放过水,他说浪费。他之所以终生艰苦奋斗,是因为他参加革命不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而是把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和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1963年他对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同志讲,领导干部要过生活关,“生活关分两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方面,我们领导干部应该知足常乐,要觉得自己的物质待遇够了,甚至过了,觉得少一点好,人家分给我们的多了就应该居之不安。要使艰苦朴素成为我们的美德。这样,我们就会心情舒畅,才能在个人身上节约,给集体增加福利,为国家增加积累,才能把我们的国家更快地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这样,我们的政治责任感就会加强,精神境界就会高尚。”这些教诲,在今天听起来也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周恩来平时外出,吃饭、洗衣、喝茶,都是自己付钱。乘车到医院看病、看望朋友,每次都要司机老杨记下公里数,自己交汽油费。他从不收礼,也不允许地方给中央送。1961年青海省委知道中央机关的生活很艰苦,就从青海湖打捞了2 000多斤鳇鱼运到中央办公厅。周恩来知道后,要求退回去。但因为路途遥远,退回去,鱼会腐烂,他才同意作价,把款汇过去。为此事,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了通报,要各省、市以此为戒,不准再送东西给中央。凡是送给他个人的礼品,他一律退回,不能退的,就付款,然后交有关部门处理。他认为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封建主义思想影响很深、民主传统十分缺乏的国度里,干部往往被看得特殊一点。请客送礼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助长了一种腐败的社会风气。

周恩来还强调执政党的干部要过好亲属关。他说:“过亲属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的总有这么几口子。特别是干部子弟,到底是你影响他,还是他影响你?这个问题十分重要。”“不要造出一批少爷。老爷固然要反对,少爷也要反对,不然我们对后代不好交代。”他没有子女,但对自己的亲属、晚辈,不仅不用职权为他们谋取任何私利,而且提出比一般人更严格的要求。总理生前对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来者一律住招待所;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无工作者总理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允许请客送礼;不允许动用公家汽车;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艰苦朴素;不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来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及其严格。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制定了一个工作细则,提出警卫保总理的安全,医生保健康,秘书保工作,周恩来看后,又特别加上一条:“保政治影响”,即周总理、邓大姐和身边工作人员共同维护党的政治影响。在商品短缺年代,总理出差,规定身边工作人员不能在所住招待所买内部价的便宜东西,需要什么,到市场上去买。“文革”中,总理知道身边工作人员也有人走后门把孩子送到了部队当了兵后,很生气,都让他们给孩子办理了退伍手续,仍送回农村插队。

周恩来品德纯美,不仅表现在战斗、工作、社会生活、人际交往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周恩来与邓颖超的婚姻,是思想和灵魂的结合,是共同信仰、共同理想的连结,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的,互敬互爱的夫妻情感人至深。在艰难困苦、生死关头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支持。长征过草地时,周恩来患阿米巴肝脓疡,邓颖超三天三夜守在他身边。因无法消毒,只好用雪山上的冰块敷在肝区上部,以控制炎症的发展。三天后,周恩来排出半盆脓,才转危为安。周恩来清醒后没有两天,邓颖超因掉下沼泽后发高烧。当时仅有一支退烧针了。邓大姐坚持把这支针留给周恩来,自己靠坚强的信念挺了过来。在事业上,他们互相理解、互相鼓励,配合默契。解放初期,很多人要求邓大姐出任政务委员职务,担任部长。周总理都没有同意。他说:“我是政府总理,如果邓颖超是政府里的一个部长,那么我这个总理和她那个部长就分不清了。人家会把她做的事当成是我支持的。这样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政治关系、政府关系就混到一起去了,这不利于我们党的事业,也不利于我的工作。”“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任职。”

实行薪金制时,有些人争级别,闹待遇。周恩来为在全党树立廉洁奉公、正确对待名利权位的好风气,总是带头压低自己和邓大姐的工资、职务和待遇。定工资时,邓大姐被定为5级,周总理又给改为6级。1974年底,筹备四届人大时,毛泽东提议让邓颖超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总理不同意,就把这件事压下来了。总理去世后,1976年12月,邓颖超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当她的秘书赵炜问及是否知道当年毛主席的提议时,邓大姐说,早就知道此事,并且很平静地讲:“恩来这样做,我很理解,那时不让我上是对的。”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关心,相濡以沫。周恩来日理万机,仍无微不至地关怀着邓颖超的健康。他有夜间办公的习惯,有时开会,凌晨三四点才驱车回到家。为了不影响邓大姐休息,总是与工作人员蹑手蹑脚地从屋后的小道绕行。外交秘书陈浩亲切地称这条小路为“周恩来小道”。参加万隆会议时,周恩来在一个星期中只睡了l3个小时的觉,他怕邓颖超担心,回国前特别嘱咐秘书:“不要让小超操心,她身体不好,我睡得少,回去补上就行了。”“文革”中,周总理有时到早上八九点了还没有睡觉,邓大姐怕干扰他的工作,又担心总理的健康,就写个纸条,让工作人员放在总理的办公桌上,提醒他:“恩来,该休息了!”

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爱情热烈而经久不衰,老而弥坚。1969年,越南共和国主席胡志明逝世,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吊唁。当时越美战争仍在继续,美国飞机经常在上空轰炸,大家都为总理的安全担心。总理安全返京,一进门,邓大姐就快步迎上去,说:“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周总理把邓大姐揽到怀里,两人温柔而又有风度地拥抱在一起,周总理深深地在邓大姐脸上吻了一下,那么自然,那么亲热,那么令人羡慕,那么令人感动。他们的婚姻达到了“革命与生活的和谐”。如黑格尔所讲:“爱情是男女青年共同培育的一朵鲜花,倘若它囿于个人私生活的狭小天地,就要枯萎凋零,只有使它植根于为人类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无垠沃壤中,才会盛开不衰。”

周恩来还是平等待人之典范。他平等地对待每个人。有一次,由于周恩来的汽车驰入中南海时车速较快,警卫战士小韩没有看清规定的汽车出入信号,就挥起指挥旗拦住了汽车。但当小韩看到周总理在车内向他微笑致意时,顿时不知所措,竟忘了向总理立正敬礼。周恩来看到了小韩紧张的神态,下车后便给警卫处领导打了电话,请他转达对小韩的歉意,并热情地赞扬小韩坚持原则的负责精神。在一次外事活动中,当记者为了抢拍毛泽东与外宾握手的照片,把照相机的长镜头放在了周恩来肩上。拍完照片,发现把总理当成了长镜头的“支架”,十分内疚和不安。周总理却微笑着点点头,似乎是在说:同志,没关系,这有什么呢?周恩来经常提醒身边工作人员:“不要只记得我是总理”,“在国务活动时我是政府总理;在党内活动时我是一个普通党员;在群众中活动时我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

周恩来具有很强的民主意识。要求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不仅要敢于和善于听取各种意见,而且还要主动地去“发现”“寻找”各种意见,并创造条件使人能发表各种意见。他鼓励干部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讨厌那种唯唯诺诺,看领导眼色行事,人云亦云的作风。1971年9月上旬,一天晚上,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参加会议的有各部委负责人和起草小组工作人员。讨论中,有一个用词,总理认为不准确,要修改,并谈了自己的修改意见,问大家:“这样改行不行?”还没等大家发言,一位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提出意见,认为总理修改后用的词也不妥当,应再修改。这就是总理办公室秘书纪东。开始总理也不同意纪东的意见,大家各抒己见,展开争论。经过争论,总理说:“我看小纪讲得有道理,可以按他的意见修改,你们大家的意见怎么样?”大家表示赞成。最后,总理语重心长地讲:“讨论问题,应当提倡平等的争论,不要认为领导者的意见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其实,有些问题,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年轻的同志,往往有很好的见解。他们接触实际多,框框少,所以有些意见比我高明,我们就按他的意见修改嘛……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谁的意见对,我们就按谁的意见办。”

周恩来还是遵守纪律的楷模,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仍然像普通党员一样,自觉地参加党组织生活,自觉接受和主动争取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监督。按时交纳党费。周恩来有个特点,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和公民做到的事,他首先做好;凡是要求他人不做的事,他带头不做。对于党内的保密纪律也是如此。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即将爆炸时,当时不知能否成功,要求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绝对保密。周恩来说:“这件工作与邓颖超没有关系,我也没有必要告诉她。”邓大姐是见到我国原子弹试验成功的号外,才知道此事的。

周恩来还是开展批评的榜样。周恩来是人,不是神。他一生中有过失误,也犯过错误。但他襟怀坦白,严于律己,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从不隐瞒。大一点的错误,他真心诚意地作检讨。对小的失误,他也不敷衍了事。他作自我批评,决不强调客观原因,而是首先着重从自己的思想、作风,从立场、观点、方法上去找根源。他所领导的工作出了问题,首先自己承担责任,决不诿过于人,而且帮助有关同志尽快弥补损失。他经常严肃地、公开地检查自己的错误,求得党和群众的监督,并用于教育干部、群众。他说,一个领导者,应该永远赤裸裸地站在群众面前。我们不希望我们的同志偶像般地来看领导,要具体地、全面地看他是不是够一个好的领导,即使够,也还要看他有什么缺点,帮助他改正。他强调:“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首先领导上要自我批评,要多负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他常讲:多少战友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这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还有什么缺点不能克服,有什么错误不能丢掉呢?周恩来对干部、对工作要求很严,他也批评人,但总是出以公心,同时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他注意批评的方法和艺术,注意保护同志的积极性。因此,对于他的批评,人们心悦诚服,受益匪浅,甚至想多听听他的批评。

如果每一个党员,特别是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能够像周恩来那样,带头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的党就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就有了更加可靠的政治保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