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的意义

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的意义

时间:2023-02-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此种学校与前面提到的统一规划的学校相比,有本质上的不同。这种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过分的压力;而且偏狭的“成功文化”也是有害的。

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的意义

第二节 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

一、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的意义

理想与现实统一的原则要求人们把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并创造条件,使理想变成现实。

理想是对美好未来的设想。人们对未来总是充满憧憬,抱有希望。但是在这些愿望中,只有那些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才能称之为理想;否则,只能称是幻想,空想。马克思中学毕业时,在《论青年选择职业》一文中写道:“我们往往不能选定自己觉得合适的职业,因为在我们对社会开始发生影响之前,我们的社会地位老早就已经大体确定了。”[3]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发生在个人对社会影响之前,也就是说,在个体对社会发生影响之前,自身早已打上了社会影响的烙印。所谓“大体确定了”,并不是“完全确定”不可变了。只不过说明人的发展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它应是主观愿望和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合体。

一个人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受许多因素的限制,目标切合实际,才能成为现实。因此,为自己确定的目标不仅要正确,而且要符合实际。对于一个出生就有耳疾的人来说,要当音乐家,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同样,对于一个温饱不足的人奢谈当世界首富,那犹如白日做梦。但是,某些空想、幻想在一定条件出现以后,也可能变成理想。《一千零一夜》中,有人骑木马在天空翱翔,当时,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但是,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当飞行员就成了可以实现的理想。但也不是所有想当飞行员的都能当上飞行员。可见,所谓符合实际,既指具备客观实现的相应的条件,也包括主体条件和努力的程度。有许多事情,看上去好像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人的努力,条件发生变化,原来不可能的事,也有可能变成现实。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度”和“过程”往往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区别的界限。确定目标就要掌握这个“度”,承认这个“过程”;否则,理想就会变成空想。

二、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确定自我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中,贯彻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缺点。人类进入“新智力时代”,大脑成为主要资源,智商的概念大幅拓宽。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的理论。他指出:人人都有七种智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七种智能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过去只重视语言和计数方面的智力。我们现在学校的考核标准,往往只能看学生语言和计数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作为升学、评优的主要条件,一些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智能优势常常被忽视,甚至被压制。而且使得学生自己也难以肯定自己在这些方面的长处,这是亟待纠正的。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一书中说这种智能多元化的观点,产生了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的雏形。这种学校对每个人的认知特点都能给予充分的理解并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可见此种学校与前面提到的统一规划的学校相比,有本质上的不同。[4]在中国,由于受教育的人口众多,个别化的教学很难全面实现,但是承认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各有其价值和发挥天地又是十分必要的。

在这次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验研究中,当一些学校要求每位同学填写自己的五个优点和缺点时,有的学生很快地写出自己的五个缺点,却很费思索后才慢慢地写出自己的优点,有的学生甚至说“我没有什么优点”。这是自我认识上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来自成人的影响,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是不利的。

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是每个教育者,也是每个人需要掌握的智慧。每个人都有所长,也有所短。长处是一个人实力之所在。短处往往也需要用长处来弥补,用长处来克服。在一定意义上,一个人的成就,正是自己充分发挥其长处的结果,是其优势的扩展。人的长处是可以培养的,优势是可以扶植的。我们要充分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培育参与竞争的勇气和才智。

(二)确定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www.xing528.com)

只有符合客观要求的愿望,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而只有得到社会支持的目标,才能实现。

面对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解决粮食问题日益紧迫。水稻专家袁隆平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这项事业。他从1960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到今,已经50年,杂交水稻增产的粮食每年解决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他把杂交水稻的知识产权无偿地奉献给世人:“谁想种都欢迎,越多越好。”在美国买一磅常规稻种要付给科研单位5美分。他却分文不取。他已年届八旬,仍沉浸在水稻的世界里。他现在还有两个心愿:一是实现超级水稻亩产1000千克;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他认为人要像一粒种子,健康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2008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他培育的水稻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稻”,被看做是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法定,甚至有人把杂交水稻称之为继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之后中国的第五大发明。[5]从他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人生是个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个服务社会的过程,两者结合才能成就人生的最大价值。

责任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确定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各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兴趣、爱好、才智、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各不相同;各人生活在自己的社会小环境之中,受到的影响不同;各人所能动用的人际关系、物质力量不同;各人所能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同,等等。这些都制约着自我教育的目标和目标的实现。因而,确定目标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

美国作家亚历山大德拉·罗宾斯写了一本书,名为《过度追求成就者,身不由己学子的秘密生活》,书中指出,如今孩子面临的成功压力远远超过从前,那些模范学生更是被过分苛求,他们是追求狭隘荣誉的“成功文化”的受害者。而这些孩子本身过度追求成功的强烈愿望是父母潜移默化和灌输的结果。书中描述这些孩子都渴望享有普通孩子的正常生活,他们表示自己已经努力到了极限,感到孤独无奈和无法形容的痛苦。

这种现象是值得注意的。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的孩子,会给孩子带来过分的压力;而且偏狭的“成功文化”也是有害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提出“要把培养正常人作为一种成就,而宇宙就是用来支持这种成就的。”[6]可惜,这个观点,尚未被人们所接受,成人世界既滋养着儿童世界,又沉重地压迫着儿童世界。

要学会订立自己“跳起来能够得着”的目标。“够得着”的,而不是遥不可及的;要“跳起来”,表明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努力才能实现。

(三)要有实现目标的实际步骤

任何目标都是一种愿望,一种设想。而这些愿望和设想的实现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阶段。每一个阶段,既是实现上位目标的步骤,又是下位阶段的目标。由上至下划分,由下至上实现目标,构成完成目标的实施系统。这样,在实现各级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总的目标才有保证。“小步走”“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实施计划的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获得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用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矮个子选手偶而跑到前面,只是体力和耐力较好而已,说“用智慧战胜对手”只不过是故弄玄虚。两年后,意大利在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问他获得冠军的经验时,他回答的还是“用智慧战胜对手”。什么智慧有如此的威力呢?人们迷惑不解。10年后,这个谜团才被解开。他在自己的自传中写道:每一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他说,起初我把目标定在40公里外终点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的路程吓倒了。当我这样分阶段地规划全程以后,我的命运被改变了。[7]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山田本一的成功告诉我们,大的目标应分解成若干个难度较小的子目标,一步一步走向目标。这的确是计划的智慧。

人生需要重点突破。学会重点突破,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生智慧。干事业是人一辈子的立身之本。目标确定之后,应该专心于一,苦心钻研下去,以求取得突破,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反之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结果是什么也干不好。现代社会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自由,要慎用这个自由。因为频繁地更改目标、改换工作可能是处处只是走过场,难以取得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