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23-0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近年来,学校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实施21世纪初教学改革工程的部署,规划部署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学校坚持不懈地实施教学改革研究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教学质量工程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王立新[1]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 723001)

【摘 要】 本文以科教兴国背景下高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切入点,认真分析总结陕西理工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明确办学思路,实施教学管理和质量工程,促进教学质量等工作,进一步论述了陕西特别是陕南高教事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思想观念;质量工程;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在科教兴国的新时期,大学使命的内涵更为丰富。大学不仅应履行启迪智慧,探索真理,发展科学,传递文化,服务社会的职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而且更强调教育功能与学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更强调探索真理与传承文明的高度统一,更强调社会的责任。21世纪初,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不仅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教学质量工程促教学改革和发展

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我校客观分析学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实际,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注重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把陕西理工学院建成综合实力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外知名的多学科性大学。根据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我校制定了《陕西理工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围绕着学校的整体规划,学校又分别制定了学科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并逐步付诸实施。

全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坚持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本的观念,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管理兴校的观念,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观念,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学工作思路:唱响“育人是根本,教师是基础,学生是主体,质量是生命”的主旋律,形成了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办出本科教育特色”的办学思路。

近年来,学校组织认真学习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按照陕西省教育厅实施21世纪初教学改革工程的部署,规划部署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特别是2007年初,教育部颁发了1号、2号文件,进一步倡导在全国高校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我校及时出台《陕西理工学院关于实施“教学质量工程”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学校党委行政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陕西理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进行了认真规划,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背景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

“名牌专业建设工程”。2003年以来,我校把争创省级名牌专业建设作为本科专业建设的引领和龙头,推动了专业建设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学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名牌专业建设的相关制度,按照《陕西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管理暂行条例》进行规范建设,按照《陕西理工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方案》对各专业、特别是新办专业进行年度评估检查,促进了专业建设。建成了3个省级名牌专业,立项建设了10个校级名牌专业。并以此为核心,辐射全部52个本科专业,在专业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培养计划改革优化、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通过省校级名牌专业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学科优势的特色和优势专业,促进了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

加强对老专业的改造和新办专业的重点建设,实施专业建设责任制度和评估制度,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格局。2007年3月对新办专业进行了评估。这次评估依据《陕西理工学院新办专业评估指标内涵及评分依据》,采取听取自评汇报、查阅相关材料、考察实验室、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对院(系)新办专业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促进了新增专业的建设工作。

“品牌课程建设工程”。学校充分认识到课程建设在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按照“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实施了“品牌课程建设工程”。2006~2007学年,建成3门省级精品课程,使我校的省级精品课程达到5门,同时建成了近百门校级品牌课程。由校级精品课程、校级优秀课程、校级重点课程形成的梯次分明的品牌课程群,带动了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本科培养计划的修订,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保证了课程教学质量。

学校颁布实施了《陕西理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加大了品牌课程的专项经费资助力度,同时加强了管理和监控,进一步理清了课程建设的管理体系和职责权利,一方面调动了各课程组的建设积极性,一方面规范了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了课程建设者的责任,使课程建设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成效。围绕课程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教材使用的标准、制度,实施了“优秀教材建设工程”。在教材选用过程中,特别注重选用新出版的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国家各级规划教材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形成了以院(系)为主,校、院(系)两级教材质量监控体系。自编特色教材取得了长足进步,2006年出版教材32部。其中3部教材获得“陕西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成果二等奖;8部教材获得2007年校级优秀教材奖。2部教材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7部教材获“陕西省21世纪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立项。

“教学改革研究工程”。学校坚持不懈地实施教学改革研究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2007学年,进一步推进了学分制改革。修订完善并从2006级本科学生开始执行06版培养计划。新培养计划加大了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等改革力度,体现了“大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善创新,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特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通过对课内教学时数的压缩,推动课程结构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提高了教学起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尝试。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为指导,对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环节进行了合理分解,单独设立实验课,将实验教学内容综合化,增设了一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安排集中化,强化了实验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对部分课程的教学组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继续设立并加大了教学改革研究经费支持,2006年设立了40余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7年拟继续设立40余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每年投入专项教改研究经费20万元。主要针对我校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专业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环节优化等方面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学校出资10万余元,与我校的教学实习基地联合设立科技文化教育研究项目30项,为政企文教等企事业单位解决生产、技术、基础教育等方面的革新与改革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按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断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将校本特色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基本要求相结合,构建了既符合专业内涵要求、又体现我校办学思想的培养方案体系。学校提出了富有时代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原则: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原则;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加强技能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优化培养模式,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的原则;注重个性发展,培养综合能力的原则。

在培养模式创新方面,学校积极鼓励各专业实行“2+1+1”“3+1”等梯次性培养模式,材料类三个专业实行了“2+1+1”模式,即按照一级学科招生,第一学年为公共基础、第二学年为学科基础、第三四学年为专业分流和方向培养,真正体现了按需培养的原则,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名师培育工程”。学校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建设项目明确列入学校规划和计划,常抓不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进学历高职称人才,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坚持严把进人关,着力打造一支符合学校的“综合实力强、学科专业结构合理、质量效益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外知名的多科性大学”发展目标定位的师资队伍。学校按照“提升、引进、外聘”三维度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外聘兼职教师;采取了“一倾斜”的措施,津贴分配向教师倾斜;从而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www.xing528.com)

学校进一步实施“教学名师培育工程”,获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0人,带动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师资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学校注重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始终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关键环节,通过进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业务培训、遴选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开展“十佳教学能手”和“优秀教师”、教案展评等评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高等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授课能力,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程”。按照学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构建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一主线三层次八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既懂得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又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具备专业的基本创新意识。

学校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完成了各院系及公共实验室的改制,在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规范了实验教学。学校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新实验。有10个院(系)的实验中心和2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放,涉及全校理工科30多个专业,从而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科技活动,进行科学研究。学校出台了有关扶持制度和办法,资助了一批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创新实验,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各类实验室,进行电子设计、网页设计、科技制作等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教学管理,实施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过程

学校坚持“以评促管”的方针,结合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下大力气加强了教学管理,实施质量监控,规范教学过程。学校根据自身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断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了质量监控的有效运行,效果显著。

学校建立了由校务会、主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校院(系)两级教学委员会组成的决策管理系统,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三级管理机构和质量监控三支队伍。质量监控“三级管理机构”“三支队伍”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且各有侧重。教学管理部门作为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教学的日常检查、专项评估和教学通报。“三级管理机构”“三支队伍”则相对独立的进行听课评教、督导检查和信息采集活动。同时形成了教学信息反馈系统。通过教学检查、专项教学评估与检查,启动三级教学管理机制,发挥学生评教、教学信息员、主管教学副校长信箱和教务处长信箱、网上评教、师生座谈会等各种作用,多渠道地全面收集、整理各类教学信息,并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同时将教学信息分析结果及时反馈。

我校严格按照各专项教学建设工作和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采取常规教学检查、随机抽查、专项评估、教学督导监控、学生信息员反馈和加大奖惩等措施,对教学过程实施动态监控,确保教学质量。

重视教学环节,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制定《陕西理工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工作的意见》《陕西理工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办法》等文件,对教师课堂教学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学校每学期进行各类检查和评估工作:开学第一节课教师上课准备情况;初期、中期和学期末考试检查,掌握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状态、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教学质量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所有授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情况;校、院(系)、教研室和教学督导的听课情况及意见反馈情况;开展全校性教师讲课活动等等。同时,将教师教学质量检查和调查结果通过教学通报、个别交流等方式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

通过专项教学评估检查,强化监控职能。结合《陕西理工学院本科专业评估方案》《陕西理工学院专业建设管理暂行条例》《陕西理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暂行条例》《陕西理工学院课程建设质量评估验收方案》《陕西理工学院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及教改项目管理办法》《陕西理工学院课程建设暂行管理条例》等文件,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师资发展、管理制度、建设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加强实验、实习质量监控。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监控中,从实验指导书的编写、教师或实验人员实验讲稿、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报告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系统而翔实的检查;从开设质量、学生参与情况等方面对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和实验室开放情况进行检查;从实习地点到带队教师等落实情况、实习点安全问题、实习笔记记录情况等方面对实习工作进行了检查。与此同时,采用座谈会、听课、问卷调查、检查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全校实验课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实习小组工作总结、评选校优秀生产实习队等方式评价生产实习质量,对实验和实习环节提供质量监控和保障。

考试环节质量监控。学校加强对成绩考核、试卷命题、阅卷评分、考试监考等工作的管理。一方面,对各考试环节提出具体的严格的质量标准,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与教学检查,及时了解各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完成质量状况,对个别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提出严肃的批评或通报,并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后再进行检查,这些措施的执行,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的保证起到了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加强对监考教师的培训工作,严肃考场纪律。2004年以来,处理各类考试违纪考生132人,学校对考试质量监控力度的加大,为建立和维持良好的考场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建立教学督导制度,强化了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秩序、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等进行了经常性的督查、指导和信息反馈,对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建立教学激励制度,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将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与教学激励、奖励结合起来。主要通过教师讲课大赛评奖、教师优秀教案评奖、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优秀指导教师评奖、优秀教材评奖和教学名师评奖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地提高教学水平。

我校2007年教学工作会议上,校党委行政明确提出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路:实现一个目标,即创建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突出四大主题:理念、管理、质量、特色;完成六项任务: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和教学管理工作、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和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为此,我们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贯彻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科教强省的精神,加强管理,锐意改革,为建设西部强省作出贡献。

【注释】

[1]王立新,男,教授,陕西理工学院党委书记,主要从事高教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