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时间:2023-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郭金亮张思纯作者简介:郭金亮,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研究员;张思纯,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副书记。从离退休党员的实际出发,介绍了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的做法。现以中南大学离退休党员基本情况和调查问卷情况作一说明。例如,中南大学现有离退休人员6 392人,其中离退休党员2 755人,占离退休人员的43%。

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郭金亮 张思纯

作者简介:郭金亮,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研究员;张思纯,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副书记。

摘 要: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是指在党内实施的对高校离退休党员以激励为动力,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关爱工程。本文阐述了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关爱帮扶机制,对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和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的现实意义。从离退休党员的实际出发,介绍了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关怀帮扶机制的做法。

一、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关爱帮扶机制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成为新时期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直接体现。

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是指在党内实施的对离退休党员以激励为动力,以关怀为宗旨,以帮扶为途径的关爱工程。对高校离退休干部党员思想和生活的激励、关怀,是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离退休党员涵盖了从普通工人到部、厅级干部和知名教授在内的各个层面,他们为社会、学校奋斗奉献了一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促进高校稳定和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需要关爱帮扶的重点群体。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凝聚党心民心,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需要,是促进学校改革与发展、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高校离退休党员思想生活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湖南省有关高校的现实情况及调研材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现以中南大学离退休党员基本情况和调查问卷情况作一说明。

(一)离退休党员基本情况

我们对2008—2010年这三年的离退休人员及党员情况作了统计,结果见下表。

中南大学离退休党员情况表

img7

从表中可以看出:①自2008年到现在,中南大学各类离退休人员及离退休党员均呈显著上升趋势。②在离退休党员中,副高职称人员最多,中级职称和正高职称人员次之,工人和初级职称人员最少。中南大学和全国许多高校一样,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退休的党员中有相当一批职称为副高,离退休党员从职称分布上呈橄榄形。

中南大学2010年离退休党员,按年龄段统计:

img8

80岁以上高龄党员将近400人,最高年龄为96岁,所占比例为15%;70~79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达1 362人,所占比例达50%;60~6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比例27%;50~59岁年龄段人员占比例最少,8%左右。

(二)离退休党员政治思想状况的主流

2010年下半年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以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对本校离退休党员的基本生活情况、政治思想状况、离退休工作情况以及对离退休工作管理服务的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了解。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72份,回收246份,其中有效问卷241份,占全校离退休党员的12%。在回收的问卷表中,离休党员122人,占总数的45%,退休党员150人,占总数的55%;其中厅级干部18人,约占7.5%,处级干部101人,约占42%;正高职称的36人,约占15%,副高职的72人,约占30%。年龄在50~59岁的24人,约占10%;60~69岁的107人,约占44.3%;70~79岁的110人,占总数的45.6%。同年,还在退休教职工和离休干部中分别召开座谈会,调查了解离退休老同志的基本生活状况和政治思想状况,以及他们对离退休服务管理工作的愿望和要求。

根据上述相关高校的调查结果,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组建成立的高校中,离退休人员一般都占在校职工的2/3左右,其中离退休党员占离退休人员的40%左右。例如,中南大学现有离退休人员6 392人,其中离退休党员2 755人,占离退休人员的43%。调查表中关于离退休党员最关心的问题,80%的老同志对国家大事、党风建设最为关心;关于个人价值的取向,78%的老同志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关于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76%的老同志认为党风不正、腐败严重是主要因素;关于反腐斗争的基本评价,67%的老同志认为有一定效果。这些数字表明我校离退休党员在党的长期教育下,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为关心的是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最为关心的是青年学生的成长,他们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基本上也是客观的,既肯定党和国家近年来在解决这些问题上作出的成绩,同时也客观地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困难和不足。这些都是我们做好离退休老同志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离退休党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多年来,许多高校坚持从实际出发,在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实现“六个老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使广大离退休党员感受到了学校党政的关怀。绝大部分老同志思想稳定,生活愉快,有着良好的精神面貌。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双高期”,退休人员逐年增多,一方面高校广大离退休党员长期接受党的培养教育,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对学校和教书育人有着深厚感情;另一方面,由于改革的深入带来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党员队伍思想观念多变性、利益需求多样性、收入分配差异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征也日益明显,这必将给广大离退休党员在思想上带来许多新的困惑、新的矛盾、新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1.自身心理上出现“三感”

(1)社会角色转变产生的“失落感”。大部分离退休党员在职时以工作为中心,以拥有某一业务专长、“百年树人”而受到社会的尊重,有种满足感、自豪感。退休后,转到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离开了昔日的舞台,其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失落感”。

(2)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失衡感”。大多数高龄离退休党员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工作在计划经济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和深入推进,使利益格局发生极大变化和调整。他们在岗时从未享受过工资外的津补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往往拿自己过去的生活待遇与现在周围的人相比,特别是与自己手把手培养出来的有房、有车、享受高消费的昔日学生相比,不免出现严重的心理“失衡感”。

(3)缺少亲情造成的“孤独感”。高校离退休党员中,子女出国学习和工作、外地创业的较多,且子女如果学历不高很难留校在身边就业,造成了很多离退休党员身边无子女,“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还有一些老同志由于丧偶而独居。这部分人员的活动范围小,人际关系窄,心理承受能力弱化,容易产生因缺乏亲情关爱而忧心无助的“孤独感”,甚至引发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严重的精神疾病。

2.身体疾病和家庭问题造成生活经济困难

高校退休人员中的老党员参加工作时间早,离退休时工资收入不高,随着高龄、身体、心理状况变化等带来的高发病的“双高期”,生活上不能自理而导致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加上医疗费用支出高昂,造成了部分党员家庭因病致贫。还有部分离退休党员由于遭遇意外灾害,或者因照顾帮扶家庭其他成员,如子女残疾、下岗失业、婚姻不幸、下辈成员患病、孙辈上学等情况受到经济拖累,导致生活十分艰难。

3.精神上期待关怀,文化生活期待丰富(www.xing528.com)

高校离退休党员,大多数文化层次较高,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更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组织和他人的精神慰藉,更希望融入社会。目前,有部分高校实行的是职工一旦退休,就将其组织关系转到有关职能部门实行统一集中服务管理、与原工作单位基本脱离的服务管理体制,使部分离退休人员难免产生“人走茶凉”“情感割裂”的心理。加上由于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需求多样,高校现有的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对于高校离退休党员这一特殊群体,了解和把握好他们的思想生活现状,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十分重要。据笔者了解,湖南许多高校采取的基本措施和经常性做法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对全体党员的政治激励和政治关怀。各高校切实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对广大老党员进行正面教育与引导,树立榜样,充分发挥他们在关心教育下一代,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学校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把这种党内关怀延伸到了生活关怀、物质关怀、思想关怀、精神关怀、情感关怀等方面。二是对部分党员即因疾病、丧偶、灾难或家庭发生意外、子女拖累等非主观原因而导致陷入生活贫困、精神思想情感发生变化的党员及其家庭予以必要的精神慰藉、物质帮扶、资金扶持等,以使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调整心态,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三、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关爱帮扶机制的做法

建立健全高校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湖南各高校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建立健全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怀帮扶什么?怎么进行激励、关怀、帮扶等问题,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办法”。如中南大学党政和有关职能部门把离退休党员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与党内其他工作机制相配套、相衔接,形成了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激励、关怀、帮扶“五位一体”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着眼于增强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建立组织激励机制

近几年来,中南大学注重应用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的政治激励,重大决策听取老党员意见的参政议政激励,评优评奖等树立先进典型的典型激励等激励机制,不断强化老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引导广大离退休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永葆革命青春。

1.注意党支部建设

中南大学在全校设立了68个离退休党支部,选出了一批党性强、素质高、有经验的优秀老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和委员,定期组织他们学习和培训。各级党组织还从在职人员中为离退休党支部选派了联络员,以利于加强联系,指导工作,提供服务。使每名离退休党员不管身在何处,都归属于一个党支部,都能得到组织关爱。

2.注重政治参与

中南大学主要领导、各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定期向广大老同志党员传达上级文件,通报国家大事与学校主要工作。吸收老党员参与学校各级党组织的党代会、教职工的“双代会”等重要会议;学校重大人事调整,重大文件的决策和出台,制订发展规划等,都主动听取老党员的意见。在培养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关心下一代成长等方面,积极为老同志搭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老党员的作用。

3.在离退休党员中树立先进典型

中南大学在离退休党员中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党支部和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党支部、争当“四个好”优秀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学校每两年在全校评选一次先进离退休党支部和优秀党员,“七一”前后进行大会表彰,并通过校电视台、校报、校园网等新闻媒体进行“我身边的好党员”专题宣传。使一批党性观念强、政治热情高,积极为广大老同志服务,继续为学校发展作奉献的老党员,成为了广大老同志和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通过以上措施,中南大学着眼于增强离退休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不但扩大了党内基层民主实现形式,保障了党员民主权利,同时激发了广大老党员继续为党奉献,支持学校发展的政治热情和坚定理想信念,在广大离退休党员中,形成了一个“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于系统、规范、长效,建立制度保障机制

建章立制,明确工作措施和具体要求,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这是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长效之举。目前该机制还处于制度及政策层面的逐步建立的过程中,中南大学在这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

1.实行离退休人员两级管理体制

中南大学于2009年相继出台了《中南大学离退休工作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两个文件,对全校离退休人员实行学校、二级单位两级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行政部门的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党员离退休后,其组织关系继续保留在原二级工作单位,使广大老同志除了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外,又多了一份原二级工作单位的政治关怀与服务,构建了二级单位关心服务离退休党支部、党支部关心服务每个老党员、党员关心服务周围群众的立体服务网络,使关怀、帮扶老同志的组织和人员大大增加,服务更加全面、及时。

2.制定了走访、慰问制度

近年来,中南大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制定了一系列关怀、尊重老党员的制度和措施。如每逢党的重大纪念日召开老党员座谈会。坚持“四必访”,即老党员有疑惑,党组织必须安排“一对一”走访谈话;老党员整数生日或80岁以上的离休干部党员生日,在职领导上门祝贺;老党员生病住院,党组织要派人上医院看望,老党员去世后,要上门慰问家属;老党员金婚、钻石婚,组织集体庆贺表彰。有的基层党组织还制定了党支部骨干联系空巢、孤寡老人的关爱制度,送温暖制度等。

3.制定党建工作考评制度

中南大学党委于2007年专门下发了关于在离退休党员中深入开展“54321党建凝聚工程”的通知。2010年又根据形势的发展修订印发了《离退休党支部“54321凝聚工程”活动方案》,提出了以创建“五个好”为目标、以“4321”为内容和措施的党建工作制度。该方案对离退休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从时间、内容和考评标准上进行了具体规范和量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新形势下离退休党建工作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同时把学校对离退休党员政治上的关心落到了实处。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行,中南大学着眼于工作机制的系统化、规范化,为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制度机制、资金投入、功能配套、人员配备,是否受老同志欢迎等方方面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

(三)着眼于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建立经费帮扶机制

离退休干部党员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要使对他们的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就需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将精神激励、政治关怀、经济帮扶相结合实施分类帮扶,这就需要从经费上给予必要的保障。中南大学着眼于帮助解决离退休党员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建立了经费帮扶机制。

一是设立党建专项活动经费。中南大学从2005年开始,每个离退休党员除上交党费按50%返回外,还每人每年增拨50元的专项党建活动费,从2010年起,每人又增拨了80元/年活动费,由各二级单位和离退休党支部统一掌握使用。有的二级单位还按1∶1比例配套增加,使广大老党员真正落实了学习有组织、活动有经费。

二是设立特定活动项目费。中南大学为了给广大老同志创造一个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良好条件,投资1 500多万元,修建了设施配套完善、总面积达6 000多平方米的三个老年活动中心,精心打造了“老年大学”“老年文体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多个老年工作平台及“参观市政建设一日游”“庆重阳、展风采”等老年品牌活动项目。通过这些平台和活动,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群众相互吸引联系,参加人员非常踊跃,每年所需经费80余万元,学校一直给予重点保证,已坚持了10年。每逢党和国家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如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抗战胜利65周年、建党90周年等,学校还专门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慰问老党员和组织开展活动。这些经费的投入,产生了经济的互动效益,一是丰富了广大老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是较好地发挥了广大老党员在人才培养、社区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多年来,中南大学关工委多次被评为全国、教育部和湖南省先进单位,校老年大学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老年大学。

三是多渠道筹措特困党员帮扶经费。中南大学各二级单位党组织,普遍建立了动态的生活困难党员和患重病党员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提供必需的经费帮扶。学校于2004年,多方筹措资金为老同志办理了除社会医保之外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确保了大病无大难。2010年12月,学校在原有特困离退休人员补助规定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下发了离退休人员临时和年终困难补助的规定,对经济有困难的老同志中出现的突发性重大疾病和灾难,给予及时的慰问和帮扶,全年补助特困人员经费30多万元。对为党的事业作过较大贡献和家庭遭有不幸、因病致贫的老党员,校领导亲自送温暖上门。校党委组织部和各二级单位还从党费、行政经费和单位可支出的经费中,单列了一定数额的特困党员扶助经费,包括对高龄党员的扶助,每年均有百余名老党员得到党组织的关爱和帮扶,在老党员中已基本实现了“遇到问题有人问,遇到困难有人帮”。中南大学还从“中南和谐基金”中,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解决个别老党员历史遗留下来的“情理之中,政策之外”的问题,给予他们精神的人文关怀和慰藉。

实践证明,激励出动力和战斗力,关怀出向心力和号召力,帮扶出凝聚力和吸引力。在高校离退休党员中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有利于保持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先进性,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永远跟党走;有利于实现党内和谐,建设和谐校园;有利于激励广大老党员的政治热情,积极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继续发挥作用。如何建立这一长效机制,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深入实践与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