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自主性语言学习的任务层次与结构

大学自主性语言学习的任务层次与结构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学自主性语言学习的任务层次与结构夏学胜尧丽云一、前言“任务”在外语教学领域是个使用广泛、涵义多重的术语,研究者对其作出了不同的界定[1]。本文认为任务是学生为达到所设定的目标而自主完成的语言学习活动。任务是语言学习较高阶段的活动形式,它的展开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心理基础。高级任务强调学习者的自主,甚至自主决定任务的目标,自主评价任务的成果。

大学自主性语言学习的任务层次与结构

大学自主性语言学习的任务层次与结构

夏学胜 尧丽云

一、前言

“任务”在外语教学领域是个使用广泛、涵义多重的术语,研究者对其作出了不同的界定[1]。本文认为任务是学生为达到所设定的目标而自主完成的语言学习活动。任务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五个:第一,学习者自主选择材料,选择方法。第二,教师在任务之外。教师主要是制定任务,为完成任务提供方便,同时监督和评估任务完成情况[2]。第三,它强调竞争,通过竞争推动学习行为的展开。第四,它是与语言或文本相关的复杂活动。复杂(Complexity)与任务本身相关,是任务的固有特征[3]。所谓复杂,是指任务在时间上有多个阶段,在内容上有多个层次,在参与者的行为上有多个分工。所谓分工就是参与者有多人,以小组为单位。这是复杂任务的必然要求,个体很难完成复杂任务。有分工,就有变化,更多的非语言因素就得以加入,学习者对语言的关注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转移,另外,复杂的任务给人的成就感更强,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更大推动。任务的复杂并不一定和语言的复杂相关。任务的参与者要运用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来完成任务,任务要有明确的结果[4]。任务的复杂往往是因为它对各种知识和能力有要求,对语言的要求也就不在突出,也就用其他困难转移对语言困难的注意。第五,任务要离开课堂,但又离不开课堂。任务是语言学习较高阶段的活动形式,它的展开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心理基础。任务虽然在课外完成,但任务目标的确定,任务结果的评价离不开课堂。任务有多种形式,多个层次。任务设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5]。设计多样化的任务类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外语学习[6]

二、初级的任务形式

初级任务与语言练习或课堂活动接近,教师要实施一定的控制。高级任务强调学习者的自主,甚至自主决定任务的目标,自主评价任务的成果。其核心一点是学习者自主理解语言、自主运用语言。任务的前提是学习者对语言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分单元的课文学习是中学以及大学的重要课堂内容,其优点是以课文为载体,把词汇和语法知识以单元的形式进行切分,从而使学习者顺序渐进地得到积累,最后获得足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为语言运用准备材料。讲解课文的形式要求教师掌控课堂,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因为成年而必然要求自主的大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厌倦心理,不管学习者基础如何。另一方面,这种学习者所习惯的教学方式省去了他们选择学习任务和内容的难题,它仍然是现在许多学习者(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学习者)所重视(特别是在心理上倚重)的学习方式。每学期进行数篇课文的精讲不可或缺,它可以为学习者自主学习课文提供样板和模式。

1.与教材相关的任务

读写、听说教材遴选了语言知识点,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量和度的切分和区分,使之难易有序地、前后关联地组织在一起。学生学习得以按图索骥,即便是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很多大学学习者能够依据一定的学习经验自主地完成课文的学习任务,在课文学习时,他们所需要的是足够的动机,如准备考试、学好语言等,但这些动机的成就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所以设计一定的学习任务,激发其学习的短期动机非常关键。这些任务的现实目标是带动学习者自己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对其中的语言点进行量和度上的扩展。大学学习者在人格、心理上基本上独立,对于完全被动的输入必然会产生厌倦和排斥,对于主动获得往往有更高的积极性。任务形式能推动学习者进行语言的主动输入。

(1)对教材进行整理的任务。对教材进行整理就是把教材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进行浓缩和整理,编制学习手册是其代表形式。单元的编排形式方便了学习者以一定的切分量为单位进行语言输入,缺点是它使学习者形成按部就班的学习习惯,并在旧的不重要的语言点上不断重复。教师对课文进行一定的讲解很重要,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课文学习模式,提出分析、整理教学材料的方式方法,但对课文进行逐个讲解,往往只能重复许多已经讲过的东西或为避免重复而把重心偏向语言之外,从而脱离其本身的目标和要求。编制学习手册就是让学习者分小组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找出难点、重点,然后再课堂上对任务结果进行对比,评比,讨论,讲解,并最后编订成册。其实质是把教材内容进行简化,去除重复、不重要的内容,留下重点、难点,使学习者在量上去除消极心理。同时它还能把本来紧密联系的一些零散散的或被拆分的内容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帮助学习者建立对语言的全面、整体的认识,而这点对自主性学习至关重要。

(2)对教材进行扩展的任务。读写、听说教材往往对各个方面的知识予以收入,但不可能面面俱到。以读写教材为例,它往往受到所选文本的限制,只能对一些单词和表达予以关注,其相关的表达不能一一提到。对教材进行拓展就以教材为线,以线上的点(单个的单词、短语或句子)为端口向各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组成一个语言网络,它可作为以后进行语言运用的参考资料。编制专项的语言手册是其代表形式。以词汇为例,可以让学习者分工负责,对课文的重点词汇进行词形、词义、单词搭配上的拓展,任务成果在课堂进行比较,评比,讨论,讲解并最后编订成册。内容详细、全面是本任务的目标,它要求学习者以依据一定的语言标准和语言规律进行大量的查阅和整理工作。这些标准和规律可以在任务的过程中为学习者所接受和内化。

(3)对教材的讲解即教学实践。课堂讲解教材是一种现实运用语言的活动,它可以让学习者运用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习者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使自己从一个更高的视角对语言进行思考和选择。一个高的标准和视角往往能使行为者脱身现有环境及其局限所造成的心理抑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现有学习困难的疲劳和动机缺乏,使之从第三人的角度(教师的角度或学习帮助者的角度)对学习者本身和学习目标进行审视。“为人师”或“给予体会”是人特别是青年人的普遍心理需求,它能为此任务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本任务建立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之上,在本质上是下文所要讨论的较高阶段任务形式,它的延伸是走出课堂和学校的自主选择教材的讲解行为或授课行为。

2.离开教材的任务

学习者要自主地运用语言,不但要求有一定的语言积累,更要求对语言有一定的理性认识,要求对语言进行分主题的思考、认识和讨论,要求阅读语言著作和专题论文。以此为目标的任务的主要形式是小论文,这些小论文分专题进行,如分语音、构词、句法、英汉对比、语言与文化等。对于其中较大专题可以再细分,如句法可再细分小专题如分词短语、状语等。经过中学教育,学习者对这些语言专题有一定的认识,不过这些认识一般比较模糊和浅显,需要加强和深入。通过小论文写作,学习者可以发现自己认识上的不足和错误;通过查阅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学习者可以改正和加深自己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推进自主学习,自主地深化和拓展语言学习,自主地运用语言做准备。

离开教材的任务包括自主选择其他教材进行学习,对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并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学习活动。但更多的是指选择、使用课外语言理论著作和论文进行自学的任务,其目标已经转为对语言理论的思考和认识。这种任务引导学习者选择、使用教材外的资料进行学习,摆脱中学以单元课本为主线的学习模式,形成综合、全面、深入学习语言的自主模式。即从“知其然”到努力地思考、认识“其所有然”转变,也就是从“得鱼”向“得渔”转变。在实际单元课文的讲授过程中,也有“其所有然”和“授人以渔”,但它们一般是作为辅助和补充形式出现的。只有采用论文任务的形式,它们才能真正为学习者所重视,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

小论文的撰写在课外进行,但其评价在课堂进行。论文完成后,学习者在课前把自己的论文与他人论文进行比较,分析自己的优势,并为课堂论文报告和观点讨论做准备。在课堂上,学习者陈述论文内容,教师对论文内容进行评价,并对该主题进行扩展,提出那些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思考的问题。论文上交、存档,最后以论文集的形式发还学习者。任务结果对任务人的动机有重要价值,其中包括任务评价和任务成果。留存任务成果本身能帮助任务人形成积极的肯定的自我评价。

三、自主运用语言的任务形式

以完成一定语言学习之外的目标而进行的现实地而非模拟地运用语言的活动是较高阶段的任务形式。其特点有:一,任务目标在语言学习特别是语言测试之外。有的任务与学习者课外兴趣爱好,课外活动相关,例如戏剧表演等,有的任务与学习者的专业学习或非语言学科学习相关。二,教师的参与和控制更少,学生自主性更大,高级阶段的任务甚至要求教师隐身,只有学习者应要求才能出现。三,运用语言或文本是任务的一个必要环节。如果语言运用是非主要环节,那么对于语言的关注度就会相应转移,关注度过高往往增加心理压力。语言运用任务的一个核心要求是语言能够真正的现实地运用,模拟地使用语言总是难以在心理上摆脱“为学而为”的目标,难以激发其语言外学习动机。语言运用任务也就是要求面向世界的教学氛围和校园环境,要求大学开放,广阔的视野。一个大学要走出去,首先就是要在视野上走出去,首先是要培育面向世界的校园文化氛围。要培育视野开阔的校园文化就要一定程度的校园语言的国际化。有的观点认为一般发展水平的大学没有外语使用的必要。有的观点认为使用外语是崇洋的表现。这些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大学校园的外籍师生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使用外语已经成为必要。汉语的强大不以在排除外语为标准,汉语的强大在于它在国外使用的情况。大学外语课程的开设本来就是大学教育面向世界的表现。

1.与非语言学科学习相关的任务

大学外语的学习者的非语言学科学习特别是专业学习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也就是说专业学习时学习者一般有更大的动机。把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能相互促进,共同深化。该任务的主要形式对所在专业的英文版著作的阅读和专业论文的英文写作。学生上交阅读笔记和专业英语论文。该任务本质是语言学习任务,所以其评价应是语言学上的评价而非其他学科的评价。这个任务以文本的学习为重要形式,口头表达的任务更少。既有阅读方面的,也有写作方面的。专业英语学习是高级阶段同时也是选修阶段,我们不必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进行这个阶段的学习,就像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研究生一样,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为研究型的教育做准备的。要使提高研究型人才的能力层次,进行英文阅读或写作专业论文的能力有必要通过各种任务形式得到提高。(www.xing528.com)

现在很多大学的课程体系中,选修课和必修课存在差别。选修课程相对更少,所规定的课时更少,要求更低。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提高其比重,使之与必修课处于同等地位,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课程授课体系,提高学习者选课的机会,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一环。这是任务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自主选择能力和选择的权利是最关键的两个因素。选修课是所有大学教学高级阶段的重要形式,自主性学习任务是选修课的重要内容。

2.与课外兴趣或社团活动相关的任务

与课外兴趣或社团活动的任务相关的任务最大的特征是:任务主要依靠非语言动机。强大的非语言动机往往能使学习者忘记语言学习的目的,从而得以进行高效的内隐学习。它转移、避开了学业压力和学习动机疲劳等消极情绪心理障碍,实现学习的高效。这种任务形式可以分内在动机型和外在动机型。

(1)外在动机型任务。外在动机型任务是由一个外在的非学习性压力或原因推动的任务,这个任务往往要求现实成果,并将现实成果进行展示,实现现实的非语言目标,有些社团活动就是此例,比如学生的暑期援助活动。这种活动的形式之一就对农村地区儿童进行英语辅导。它对任务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求全面的语言能力和水平,又要求任务人自主地对语言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方式进行选择。另外,这种任务对任务人还有更多的非语言要求。另一活动形式如对某一景区的指示牌、广告牌的英文错误进行检查和改写的活动。总之,这些活动的形式会随着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地位的提升和对外语的要求增强而不断多样化。这种任务形式的最大的特点是:任务需要得到大学管理部门地支持和管理;任务人对于任务没有选择权或设计权,只对任务语言运用有大的自主性。

(2)内在动机型任务。内在动机型任务是与课外兴趣相关的任务,其特征是使用外语拓展自己的兴趣,在拓展自己的兴趣的过程中使用外语。兴趣往往使行为者获得巨大的动机,是学习获得高效率的主要原因。以内在兴趣为典型的积极动机与任务呈正相关。[7]作为最高效的语言学习形式,内在动机型任务最大局限在于它与学习者的兴趣爱好相关。兴趣爱好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所以任务很大程度由学习者自己决定、选择甚至设计。任务的设计应该有多样性。其形式有戏剧表演、报纸撰稿等。以戏剧表演为例,这一类任务以表演为动机源,以表演的动力或压力推动准备阶段的深入的语言使用,包括戏剧文本的多层次分析和对白的反复训练。这一类任务又可以依任务内容的不同分为几种形式。首先是模拟片段表演,即选择话剧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模仿。模拟片段时间短,对道具等要求不高,表演可以在课堂进行,其着重点在文本和语言。第二种形式是外语话剧的排演,它加入了很多戏剧事务,文本和语言仅仅作为其事务之一,表演在可以容纳更多观众的舞台上进行。作为语言实验的形式之一,它要求语言学院应有小型剧场的教学资源的配置。第三种形式是对戏剧或电影的改编、翻译和创作的综合戏剧任务,这是本任务的最高形式。它对任务人在文本和对白的运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行为完全摆脱了模仿,其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彰显。

四、结语

最高阶段的任务是任务的典型范畴,与高级语言学习阶段相关,其最大的特征是学习者的完全自主性和选择性。既能选择此任务又能选择彼任务,既可以选择语言学习任务又可以不选择任何语言学习任务。外语学习不应对所有学习者提出普遍的高要求,高要求由学习者选择,选择通过动机激励。高阶段的任务学习依靠多个动机来推动,其中之一就是成就动机。围绕任务展开活动并获得成就是学习的动力。[8]成就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需求,学习任务的评价应关照这个心理需求,通过任务评价获得的成就感能够推动新任务的进行和完成。成就感通过肯定的评价获得,而否定的评价往往能一定程度上促使学习者特别是在任务中没有努力的学习者获得赶超的动机。当然评价也有负面的影响,如导致骄傲和气馁的情绪,所以评价应关注评价的准确度和效度,应关注学习者在任务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因任务的情形和学习者的情形而灵活变化,应把精确评价(如百分制评价)和模糊评价(如五分制)结合起来,把教师评价(任务的指导教师)、学生评价(执行相同任务的学习者的评价)和社会评价(任务之外的个人或群体的评价)结合起来。韩宝成认为对基于任务教学进行评估有过程评价又有结果评价[9]。评价的多样性是评价效度和价值实现的主重要保证。

评价因任务内容不同也有不同,任务可以依据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运用文本的,一是运用语言的,即许多研究者多称为交际的。研究者对交际任务很重视,对使用文本的任务研究很少,很多研究者甚至不承认文本任务。事实上,它是大学学习任务的重要形式,一是因为在现实的学习环境下,使用文本的任务要比使用语言的要多。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以语言交际为目的任务往往要以文本准备为前提。以话剧任务为例,舞台上的对白要以对剧本的阅读或写作为重要前提。文本任务是大学外语学习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覃修桂,齐振海.任务及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2004,(3):69

[2]邓杰,邓颖玲.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外语教学.2007,(5):46

[3]徐庆利,王福祥.听写任务类型和语言水平对学习者语言输出准确度和任务难度评价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4):59

[4]方文礼.意义协商与外语焦点式任务型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5

[5]丰玉芳,唐晓岩.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6):35

[6]乔丽娟.任务特性对意义协商质与量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7,(3):139

[7]李楠,吴一安.任务特征与学习动机研究[J].外语教学.2007,(2):43

[8]岳守国.任务语言教学法:概要、理据及运用[J].外语教学语言研究.2002,(5):365

[9]韩宝成.语言测试的新进展:基于任务的语言测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3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