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课程设置应注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全面实现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席艳辉 朱昆荣 黄学思 周文

当前,我国教育界面临着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的全面转变,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发挥学校体育领域的多元化功能,笔者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机制,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校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

一、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高校体育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传统的体育教学,比较注重学生的运动成绩,忽视了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有时候只重视眼前的短期效果,忽视了学生长远的素质发展,只重视学生的身体发展,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心理的发展。

传统“应试教育”忽视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技术、技能的传授,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等,不能从根本上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措施,已经不符合当今学生发展的需要。

2.教学内容脱离教学实际和社会的需要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始终存在“强制命令式”、“行政命令式”、“填鸭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部分高校教材陈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常年不改,教学内容单调,体育教师主要围绕着完成教学任务和体育达标来进行体育教学,不能很好反映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使得体育教学成为低水平的重复,严重脱离了学生健身和社会的需要。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

在体育教学方法上惯用传统的传授知识方法,以教师示范为中心,以传授技术、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体育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调、呆板,教师往往把讲解示范法、统一练习法、竞赛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套用在一成不变的教材上,致使学生兴趣不高,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运动技能、技术和运动知识的掌握,因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只注重眼前,忽视终生的体育效应,依据主要是运动技术、技能测试和教师观察等,考试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是典型的带有个人色彩的总结性评价。再加上把评价置于不恰当的位置,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终结性评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弊端,所带来的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既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技能、技术掌握的水平,也不能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况,更不能确切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进展;也起不到应有的调节和监督作用,而且不利于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二、体育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进一步确立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更新体育教育观

传统式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灌输”为主,过去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学生体育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塑造与培养,严重地抑制了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挥,极大地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正是体现了这种体育教育改革的思想。

(1)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21世纪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前教育部副部长吕福源在全国体育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学校教育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树立这一指导思想,就要改革过去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和逐步完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与健康的课程体系,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解决当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主动发展。

(2)转移教学重点,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着重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知识,而且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要在适度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上更加注重从创新能力和提高素质上衡量教育质量,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训练思维的能力,使其学习科学的健身方法,达到体育自立,现在的体育教学应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的任务也不能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技术,而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传授知识与掌握技能来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体育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所谓体育能力,主要是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还包括教书育人这一与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相关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www.xing528.com)

作为体育教师,特别是高校的体育教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众多的信息和方法中辨别信息,选择方法,以及怎样运用信息使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找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在上技术课的时候,也应有一个思想和方法的问题,而不能光有体力的投入。

(3)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入门期,所以“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由此可见,高校体育应当以健身为主体,全面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将以竞技运动为中心的体育转化为健身为主体的轨道上来,已经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

2.课程设置应注重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全面实现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的需求,调整、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未来体育课程发展的指导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全面增进学生健康,加强个性培养,养成并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提高健身活动的能力。

(1)课程内容设置应基础教学与专项教学相结合。为了与中学阶段体育课程的设置相衔接,让学生的体育观念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有个转变与适应过程。以江西农业大学体育选修课为例,开课单位在充分调研学生体育需求的基础上,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设以田径、三大球基本技术教学、传统武术、拓展训练、大众健身操、基本素质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基础课,强化体育基础教育,结合贯彻《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在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的二个学期年级开设以篮、排、足三大球,定向运动、拓展训练、网球乒乓球、女子健美操、跆拳道、健身与防卫、轮滑、瑜伽、体育舞蹈、男子健美等教材为主要内容的选项课,使学生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某一专项运动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专项技能的能力。

(2)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①重视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由于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材难度也相应地提高,如果教师不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就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青年教师比例几乎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使得青年教师抓紧业务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项技能,可根据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派一部分教师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以及到有关学校进行短期进修,也可组织教师在职学习进修,还可报考上级学校继续深造等等。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达标标准,以促进青年教师多学习一些理论技术、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对自身的成长和适应教学需要都大有好处。

②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实践证实,科研兴校不仅能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素质。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就是与科研课题的开展同步成长起来的。目前与其他学科教育科研相比,体育教育科研显得十分薄弱。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工作重视实践、轻视理论研究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之体育教师实践工作负担较重,体育科研条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难于进行专题研究,所以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仍比较落后。要搞好科研工作,我认为首先领导要重视,其次学校要制定一些政策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加,在本职工作范围内,对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讨,这样既能促进教学的实践工作,又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健身作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能力。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与指导思想,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这样,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2004(3)

[2]张立新.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1)

[3]胡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学报,2002,(6)

[4]陈宁.全民健身概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5]郭立亚,赵轩.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4)

[6]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王蒸仙,温元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考试周刊,2009,(14)

[8]何彦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构思[J].平地山师专学报,200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